第三卷 立國之戰
第39章 介入台灣是必然的
科爾博姆點點頭,繼續翻這幾頁紙。「噢我的天哪,這場海空戰的結局是台灣失去了碰湖列島,台灣似乎很難防守了……」
唐華和老周6月中旬回到北京,老周就重感冒住院,接著檢查出了胃潰瘍和重度失眠(神經衰弱)。其實唐華出差時雖然行程風風火火,但絕不會讓自己或同行人餓著,老周這胃病是因為上車就吐,下車吃飯開車又吐,連續幾個月熬出來的。失眠大概率也與暈車有關。
「總理,我……之前不知道老周暈車,還是重度的那種。」唐華聽出來總理不是責怪他,所以攤攤手,「電子工業要在幾個城市鋪開體系建設,研發、生產并行,上半年出差跑的地方有點多,老周的身體吃不消了。」
「從我們的角度看,那就是針鋒相對的過程,美國要遏制和封鎖,我們就反遏制反封鎖,同時也是在保證我國東南沿海的海空安全。在未來,其他軍事問題解決之後,圍繞台灣以及東南沿海的海空作戰,可能是軍事鬥爭的主要焦點和重點。」
……
接下來是6月9日的約翰遜報告,他要求參謀長聯席會議考慮「出動美國軍隊阻止對台灣的進攻」,這個在當時的美國政界是個敏感話題。6月14日的麥克阿瑟電報,其實就是對約翰遜報告的附和。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一定要援助蔣介石、並介入台海協助防守的原因。」
美國的對華(台)政策,在此前的幾個月,經歷了從「棄台」到「保台」的轉變。
「要等一段時間。蘇聯人熟悉這台計算機、和圖書知道它的用途和價值需要一個過程,不著急。」唐華還要說一件事。「總理,我想知道麥克阿瑟6月14日用電報發給國會的涉及台灣的報告全文,我們有什麼渠道能比較快地獲得?這幾天關於這個報告的討論已經傳播到日本了,說這是麥克阿瑟的『保台決心書』。我覺得我們應該找全文來研究分析。」
麥克阿瑟報告是6月14日拍發的,電報發出去之後不到48小時,澎湖戰役打響。現在美國高層應該也知道了蔣介石丟失澎湖的消息。丟失澎湖會不會對美國決策產生影響?
究竟是朝鮮戰爭爆發,還是麥克阿瑟意見書導致了美軍重返海峽、保衛台灣呢?其實兩者因素都有。
唐華點點頭。「老周康復以後,打算讓他去局辦當主任。」
「看你的行程,從四月底開始,就沒停的時候。」總理拿出唐華剛交的部門報告,蘇州、太湖、西山島、吳江、崑山、太倉、去上海之前一口氣連踩六個城市,到了廣州也差不多的行程。「我還是從政務院再調兩個人給你吧,也做個分工,一個生活秘書、一個工作秘書。」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莫尼卡市。
「我們接到了新訂單,需要公司組織一個小組跟進。科爾博姆,米格-15和米格-17的報告已經接近收尾,所以這個小組就由你來組建。合同金額不高,但預計三周之內可以完成。」在會議室長桌的一端,亨利·小阿諾德對與會者說道。
6月22日,唐華還得知了兩個消息。第一、和-圖-書粟司令員病倒了。第二,秘書老周病倒了。
「還是空軍。另外我們也可以找國務院,他們能直接聯繫台灣,獲取信息。」阿諾德說。
老周病倒……和唐華有點關係。
美國軍方對杜魯門的政策一直持保(fan)留(dui)意見。1950年2月,中蘇盟約簽訂后,美國軍界的反對意見更強了。
「麥克阿瑟報告,我們可以通過蘇聯拿到。」總理說,「讓駐蘇聯大使館來辦這件事,兩天以後,你來秘書處取。」
麥克阿瑟提交的這份報告,其實是公開文檔,只要在華盛頓有一個大使館、商務代辦甚至是一個官方非盈利機構,就可以拿到這些美國國會的公開文件,不需要動用諜報系統。問題在於現在中央和美國沒有任何外交聯繫,雙方的信息交流幾乎是完全中斷的。
「科米,情報分析和軍事戰略不是我們的業務。蘭德公司是做技術研究和規劃的智庫,而且由於和空軍的良好關係,我們的主要研究要集中在空軍技術方面。其他的事務不要想這麼多,因為這不是我們的工作。」
粟司令員從紅軍到建國征戰二十多年,共受過6次傷,其中頭部受傷兩次,腦袋裡一直留著三塊彈片。三年解放戰爭,常態是晚上研究作戰、討論行動到第二天早晨,天亮野戰軍司令部就要拔營開始行軍,粟司令員最多也只能在吉普車後排眯眼睡會兒。周而復始積累到現在,澎湖戰役又是四天四夜連軸轉,中間只打了兩個盹,終於誘發高血壓、美尼爾氏綜合症,正
hetubook.com.com準備從廈門轉到青島或大連療養。
6月22日,戰役結束。此戰全殲敵12兵團,僅兵團司令胡璉和白沙島上的兩百多名殘兵乘船脫逃,斃敵3700餘人,俘及傷俘敵軍58000人。擊沉國民黨海軍大型驅逐艦1艘、護航驅逐艦5艘、掃雷艦1艘、登陸艇1艘、機動船若干,俘掃雷艦一艘。我軍有數艘艦艇不同程度首創,但無一沉沒。
「周秘書是江西參軍的老紅軍,我和朱老總都認識的,」總理說,「爬雪山過草地,清風店戰役周寬頻著部隊一天徒步行軍90公里都不眨眼,身子骨出了名的硬朗。被你拿去用半年,累倒了。小唐,你這個電子工業局的工作強度有點高噢。」
6月20日,澎湖戰役收尾,打掃各島殘軍。
富蘭克林·科爾博姆接過只有幾頁紙的文案。「蘇聯神秘對海攻擊武器。可能已在中國率先使用?我們能從什麼地方獲得更多的信息呢?」
1950年1月5日和12日,杜魯門和發表聲明和公開演講,宣布將台灣排除在美國的遠東防禦線之外,艾奇遜則配合總統的意思,畫了一條不包括台灣的艾奇遜防線。這既是因為對蔣介石極度失望,也有最後拉攏一下新中國,希望新中國不與美國為敵的意思。但斯大林接著又向中國做了更大的讓步,因此美國的隔空拉攏沒能奏效。
NSC68號文件的主要思想是「全面、無差別遏制」,要在全世界範圍內對任何威脅到美國安全利益的地區,進行包括政治、經濟和軍事的綜https://www.hetubook.com.com合遏制,並以此作為美國長期的戰略選擇。在地理上,NSC68不再僅限於歐洲,而是明確提到了東亞。文件甚至斷定,蘇聯很可能在美蘇對抗中的所謂「鬆軟地帶」採取軍事冒險行動。
麥克阿瑟報告。6月初的約翰遜報告。4月的NSC68文件。前幾個月杜魯門政府對東亞政策的聲明、演講記錄、咨文、備忘錄。駐日韓美軍、第七艦隊的公開活動資料,現在擺在唐華桌頭。唐華又開始了「拿著標準答案湊解題過程」的操作。
空軍方面,我軍損失圖-2轟炸機3架、伊爾-10攻擊機9架、拉-11戰鬥機13架,(確認)擊落國軍P-51戰鬥機8架。
「蔣介石丟失澎湖列島,使得台灣本島的防衛更為困難,盤踞台灣的蔣家政權更不穩定。但是,無論台灣的軍事形勢變得多差、蔣介石的政權有多大的危機,美國是一定要援助蔣介石、並介入台海協助防守的。如果以前要派5艘軍艦協防,現在就派10艘、15艘,總之一直增兵到美國認為台灣已經安全為止。」
寫完情報分析,最後幾段寫一寫包含主觀判斷的論點和預測,唐華放下筆,揉了揉手指。
鄧發現在是全國總工會主席,此次訪問蘇聯,除了帶技工留學,還有個任務是展示T50計算機,並在時機合適的時候向蘇聯高等院校、研究機構、政府部門推銷。這就是唐華建議的「主席帶貨」。
總理合上報告。「對了,鄧主席16號抵達莫斯科,那台贈送的計算機已經安放在莫斯科少年和-圖-書宮了。」
我已經忙完了,太平洋另一頭,也該有一群人在忙吧……
「我們可以把自己放在美國的立場上來「幫他們考慮」東亞戰略。NSC68號文件提出的全面、無差別遏制的思想,如果運用在東亞,那麼美國需要營建一條防線來達成其所謂的遏制。這時候我們就會發現,艾奇遜確實不懂軍事,他的艾奇遜防線是一條漏風的線。如果我是美國國務卿,那麼我會把防線劃定為北起日本列島、經琉球群島、台灣島、菲律賓群島、南端為大巽他群島的鏈形島嶼帶。依託這個鏈條,達成對宗谷海峽、津輕海峽、朝鮮海峽、大隅海峽、巴士海峽、菲北海峽群,菲律賓南部海峽群的監控或封鎖,才能保證美國對太平洋主要水域的獨佔。沒有台灣島,這條鏈形島嶼帶就會出現一道大破口,既無法封鎖,也無法遏制,失去意義。」
……
唐華算了算,應該是後天,6月24日,麥克阿瑟又寫了一份更為明確的意見書,交給了來東京訪問的約翰遜和布雷德利,托兩人帶給參謀長聯席會。不過這份意見書可以認為是麥克阿瑟10天前那封電報的詳細闡述版。
1950年4月,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提出NSC68文件,事實上否定了杜魯門1950年1月5日發表的聲明。
至此,美國對台灣的政策完全轉向。梳理完這些公開資料,唐華甚至覺得不需要穿越記憶,都可以推導出美國對華政策的走向。只是這個時代,對美國高層的公開、半公開信息做全面收集掌握然後分析這種套路真的不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