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回到民國當小編

作者: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回到民國當小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卷 立國之戰 第57章 讓飛機設計師造導彈

第三卷 立國之戰

第57章 讓飛機設計師造導彈

陸孝彭走到木質模型旁邊,稍微用力就將木質模型分成了兩將。
「黃主任,各位研究室的同志們,」唐華說,「我們的航空工業局還在籌備階段,航空工業體系的建設可能要稍等些時日。但現在電子信息工業局和兵工總局有一個裝備研製項目,需要熟悉航空技術和飛行控制的專家,因此就把你們暫時調過來了。這個項目其實也與飛行器有關,但不是飛機,而是專門擊落飛機的武器。」
「這個……助推器,這枚彈,在助推器未脫落的整體狀態、助推器脫落後的狀態,要各做一輪試驗。」
第四階段開始打固定的浮漂氣球。
在電子信息工業局,唐華看到了上周陸孝彭從莫斯科發回來的電報,1號模型的風動測試報告。
「黃主任你好。」進到實驗室,唐華首先發現了那張辨識度很高的大方臉,這應該就是華東軍區航空工程研究室的黃志千主任了。
卡車的後部已經由建新公司改裝完畢,拖斗加裝了一個迴旋發射塔,可以360度旋轉、從0到85度俯仰。發射塔有四條發射導軌,導軌已經安裝了4枚防空導彈(的木質模型)。迴旋發射塔處在30度仰角,4枚導彈指向實驗室車輛棚外的天空。導彈模型塗上了灰到灰黑色的油漆,尖銳的彈頭、圓柱彈體、頭部4片X形氣動舵面、尾部4片大一些的X形穩定舵面。充滿令人窒息的現代工業精密美感,也有武https://www•hetubook.com.com器裝備的殺氣與威嚴。
之前米哈伊主任和陸孝彭打了半個多月的交道,一號模型做測試的時候,陸孝彭天天來,來了就霸佔一個風洞大半天的時間。頭兩天是霸佔300公里時速的風洞,接著佔了3天的600公里時速風洞,再然後分別是900公里/小時和1300公里/小時的風洞。陸孝彭還表示遺憾,說如果有兩倍音速的風洞就好了,可惜可惜,現在只能用1300公里/小時風洞的數值為基礎,再用方程推算出兩倍音速的氣動參數了。
「導彈的控制信號由雷達和控制車上的計算機對速度矢量進行計算而得出,沒有導彈控制員,只有雷達控制員。」
「這是一種車載中低空近程防空導彈。導彈呢,就是『能制導的火箭彈』。你們研究室在華東,應該看過航控-1制導炸彈的報告,就是這個制導的意思。這種導彈最大射程8.5公里,最大射高4500米,採用雷達跟蹤和無線電指令指導方式,單發命中概率75%,現在各國裝備的任何飛機,只要出現在這種防空導彈的射界之內,基本都沒有逃脫的可能。」
黃志千在實驗室的小桌攤開資料和圖紙。「噢,採用火箭發動機推進。蘇聯的PR2。已同意轉讓技術……40台發動機用於對比測試和先期試驗。彈首部X形氣動舵面控制導和*圖*書彈。無線電接收天線在尾翼和彈體……唐部長,控制導彈的無線電信號由導彈控制員給出嗎?導彈控制員在哪裡呢?」
「防空導彈系統最小單元包括5輛車,一輛雷達和控制車,兩輛發射車,兩輛裝填車,各攜帶8枚備用彈。裝填車也已經製作出了樣車,不用你們操心。」唐華說,「導彈的氣動外形由蘇聯米高揚設計局做了風洞測試,氣動方面已經沒有問題,你們的工作是設計導彈的內部機件結構,氣動不變,戰鬥部重量、質量和質心保持在要求的範圍內,然後設計導彈的基本控制功能、達到機動性指標、無線電收發功能。」
第三批樣彈做遙控測試,試試無線電指令系統能否正常工作。
希望十三陵的導彈試驗場建設能加速完成,最好在兩個月之內。今天看黃志千和設計小組其他3人雞血滿滿的勁頭,搞不好第一批樣彈會被他們給提前鼓搗出來,到時候樣彈出來、試驗場沒完成,被這個小問題卡進度,那可就太虧了。
「這是什麼?又一枚大火箭?」
這是一個圓頭的長圓柱體,上面設置了3組X形的翼面,大小還都不一樣。在圓柱體中前部的X形翼面最大,在圓柱體靠近尾部的X形翼面最小,在圓柱體最尾部的X形翼面則是中等大小。陸孝彭將木質模型分開后,最尾部的X形翼面和一小截圓柱體,就被分離出來了。
一副厚厚的眼鏡、帶點和-圖-書嬰兒肥的方臉、才36歲髮際線就至少已經上移了兩寸,這說明什麼,說明這腦瓜子絕頂聰明啊。
……
一台裝載著奇怪裝備的嘎斯AAA載重卡車出現在眾人面前。
風洞管理部門的米哈伊主任看著陸孝彭將一個又長又大的木質模型推了進來,好奇地問。
第二批樣彈做自控彈測試。
第一批樣彈做無控飛行測試,就是當一枚火箭彈打出去。
唐華說完話,黃志千和其餘三人卻一個都沒有說話,都張大嘴看著嘎斯AAA。
最後一個階段,得由圖-2拖帶靶機做實彈打靶。
可惜啊,這次回北京也呆不太久。
唐華走到實驗室的另一側,將那裡的一個大設備上覆蓋的帆布取下。
「唐部長你好!」黃志千和三明研究室的同志也發現了唐華在朝他們走來。
這報告果然很長,謄抄成小字版之後都有十幾頁。翻閱了一遍報告,發現測試還挺順利,陸工幾乎沒有對模型氣動外形做什麼修改,到了米高揚設計局,他就按部就班地做風洞測試,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地按時走完風洞流程,然後拍發電報。
「對,一枚大火箭,」陸孝彭通過翻譯告訴米哈伊主任,「達瓦里希,這枚大火箭只需要做300、600和900的風洞測試,稍微簡單一些。不過,它在300、600、900要各做兩輪試驗。」
米高揚設計局。
蘇聯,莫斯科
九月的北京正是由夏入秋的時候,晚上和_圖_書清涼舒爽,但白天還是有點秋曬。回到自己的窩,唐華髮現比以前熱鬧多了。不但葉姨來北京準備幫忙,還把上海家裡的保姆也給帶了過來。年初唐華僱工把這個小院幾乎重修了一遍,外觀看還是古樸的四合院,裏面從牆到地板都是新的。唐華從沒用過的廚房開火了,小院的落葉也有人掃了,側屋還被改造成音樂室,塞進去一台大三角鋼琴,這應該是周璇乾的。
37年上海交大機械系航空專業畢業,先是在國府空軍修飛機,45年進入密歇根大學航空工程研究院深造,46年去英國格洛斯特飛機公司當工程師,參与過P.228、P.234、P.238噴氣式戰鬥機驗證機的研製。1948年初,看到內戰戰場形勢扭轉,老黃開始自學俄語。1949年初決定回國,不用華潤公司協助,自己帶著六箱資料乘船經香港、仁川兩次換船,回到了天津。
現在好了,日後強-5的總設計師、殲-8的初代總師,現在全被唐華找出來搞導彈了。
……
唐華坐上火車返回北京時,三輛建新公司完成改裝的嘎斯AAA載重卡車也拉到了大連火車站,渾身用帆布包裹得嚴嚴實實,由一列貨車裝著,從大連往北京運。
測試的項目其實很多,在幾個典型速度下,要分別測試導彈模型在不同迎角下的升力狀況,這決定了導彈射出去之後該怎麼飛,讓彈體的迎角剛好產生合適的升力。然後,還是在幾hetubook.com•com個典型速度下,讓風洞里的導彈氣動舵面逐次偏轉,記錄導彈舵面在某個偏轉角度時產生的轉向力矩。這和導彈的控制信號有關,計算機輸出的轉舵指令究竟數值應該是多少,就差這一組原始參數。
看完風洞測試報告,唐華馬上動手將裏面與向量計算輸出相關的參數整理出來,讓吳秘書帶到柳眉院的計算機研製組去。看看時間,華東軍區航空工程研究室的幾個同志應該已經到了實驗室,唐華也下樓上車,往西郊的實驗室走。
「……唐部長,這是,我國研製的?不是蘇聯援助我們的?」黃志千從導彈帶來的窒息感中恢復過來,問唐華。
「當然是我們自行研製的,否則我也不會把你們叫來參与項目了。當然,載重汽車是從蘇聯購買的,畢竟我們現在還不能自行生產汽車。」唐華拍拍發射塔底座,「這是由大連建新公司生產的,那邊的雷達和控制車,也是大連改裝,雷達正在由上海方面改裝。而導彈,現在其實還是一個模型彈,真正的實彈需要你們的幫助才能做出來。」
黃志千看看圖紙,再抬頭看看嘎斯AAA,「如果4枚導彈都打完了,該怎麼辦呢?」
研究室組成的小組就在黃志千的帶領下投入了設計工作。按唐華制定的進度表,設計基本完成後,就要把他們連同設計成果一起弄到大連,在那裡生產零件,組裝第一批防空導彈的樣彈。然後,再帶著樣彈回北京的導彈試驗場進行試射。
……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