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回到民國當小編

作者: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回到民國當小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卷 立國之戰 第116章 朗道給唐華的打分

第三卷 立國之戰

第116章 朗道給唐華的打分

唐華:……
「唐華呢?他在發現激光之前就已經是院士了。」主編又問。
「我知道我知道,第一特別局的總師和副總師已經在別墅院子里學習種土豆了。」
所以唐華在莫斯科下飛機后,就聽說了朗道對他「5級都不到」的評價。
「趙的最高學術成就是硬伽馬射線散射。」朗道繼續發表他的意見,「我一度認為正電子是不存在,讓我驚訝的是,後來趙在試驗室里發現了正負電子對湮滅現象。激光只是在試驗室驗證公認成立的理論,正電子才是探索。不過,我決定把趙的排名從4.5級提升到4級。」
這太可怕了,認慫。
朗道招學生的要求是必須讀完4600頁的朗道編寫的教程並且通過他的考試。朗道稱通過考試只是「理論最低要求」(theoretical minimum),學生則用雙關語戲稱其為「朗道勢壘」。從1934年到1961年只有43人通過考試,這43人中後來出了18個蘇聯院士和1個諾貝爾獎獲得者。不過有上百個去考試但沒通過的學生,考完之後身心受創而退學了。
唐華上台先簡短講講激光原理,能級躍遷和愛因斯坦的受激輻射,這些都是老早以前愛因斯坦提出的。然後是激光的頻率、相位、傳播方向和偏振方向,激光器的增益係數。
列夫朗道,世界最後一個全才物理學家。他在物理學領域的著名成果(事迹)有以下幾個:
S-25「金雕」,北約代號是SA-1「吉爾德」,是SA-2也就是紅旗-1/2的前一代。
「是通訊院士。」朗道糾正主編的說法。想了想,朗道又說:
「因此我強烈建議貴方能將S-25導彈投入到朝鮮戰場,如果半年之後朝鮮的戰事沒有結束的話。實戰檢驗將使你們的防空導彈和防空系統獲得極其寶貴的第一手數據,用於改進導彈、用於研製下一代防空導彈系統都極有價值。和_圖_書
雖然莫斯科的天氣零下十幾度,兩滴冷汗還是從唐華額頭滴了下來。
莫斯科大學,激光物理會議開完了。
唐華:「現在前線陷入困難的最關鍵問題是後勤危機,其次才是缺乏坦克和自行火炮。我們做過統計,在參戰的兩個月里,我們用於向前線運送補給的卡車被摧毀了三分之二,如果派遣坦克和自行火炮進入朝鮮,那麼後勤壓力更大。如果要解決後勤問題,那就要先解決空中威脅。蘇聯空軍的掩護,目前雖然進入了朝鮮上空,但活動區域也僅限於從中朝邊境到清川江的走廊地帶,只佔我們的後勤補給線運輸距離的五分之一。」
朗道十誡、朗道十卷、朗道勢壘、朗道排名。
唐華:「此前蘇聯向我們援助了超過10個的高炮團,這能有限改善防空狀況,但高射炮只是一種補充性質的對空防禦武器,無法單獨完成空防任務。在蘇聯空軍深入朝鮮腹地有困難的情況下,我們需要另一種防空手段,來改善後勤補給線的空中安全問題。」
安東諾夫思考了一下,暫時沒法回答。蘇聯空軍確實不敢越過國境線太遠作戰……
唐華:「那麼斯大林同志的批示怎麼辦呢?一年無法完成研製的話……」
「他之前發現的都是些小學生水平的公式,當然不可否認這些公式能讓唐賺很大一筆錢。但這不是物理學。……不過我真想和唐華聊兩句他的小學生公式。他們三人什麼時候到莫斯科?」
蘇聯科學院物理學部。列夫·達維多維奇·朗道不到三分鐘就看完了趙忠堯的論文。
「另外我還說第二個件事,也算是一個提議。我能讓S-25導彈系統按斯大林同志的期限完成研製。如果前一件事我們能達成一致,那我以及中國重工業部電子信息工業局可以協助第一特別局,解決目前你們遇到的難題。」
「代表同志,」唐華說,「一種新武器,要驗證它和*圖*書的設計是否成功、是否具備實戰能力、作戰效能到底有多高,最好的辦法,是將它投入實戰戰場。無論是設計師的理論推算,還是軍方的推演,甚至是聯合演習,也只是在某種程度上模擬它的實戰環境,這永遠比不上真正的實戰環境對武器的考驗。」
朗道十卷是朗道編寫或由他的學生整理的《理論物理學教程》共十卷。就是「年輕人,你渴望力量嗎?.JPG·朗道版」的背景書。據說物理學最常出現的三個錯覺分別是:1、讀完《時間簡史》感覺霍金是頂尖物理學家;2、讀完《費曼講義》感覺自己成了物理學家;3、讀完《朗道十卷》感覺自己這輩子都不可能成為物理學家。123都是錯覺。
「趙是一個善於用試驗來驗證物理猜想的人。他沒有物理前沿的直覺和敏感性,但很會做試驗。」朗道說。
我躲著你總可以吧……
……
主編回到辦公室,跟編輯部閑聊提起了這事。
「一種在二十幾年前提出的理論的基礎上做的試驗,沒有太大的價值。好吧,作為論文,它刊登在《俄羅斯物理化學學會雜誌》上是夠格的。」
講完之後就是趙老師上台,老趙做出來的激光器,技術原理他都門兒清。
……
「按照中蘇武器援助的進度,坦克和自行火炮我們交付的速度很快,據我所知,你們的部隊接收裝備和訓練的進度也很快。預計到今年3月,蘇聯提供的卡車等運輸工具就足可以支持大兵團的機械化作戰,你們的坦克師和機械化師就可以進入朝鮮作戰。那時候前線的戰況就會有很大改變。」
朗道的等級分數是對數底的,每高1級,對物理學的貢獻大10倍。
紅旗-1是中低空近程防空導彈,伴隨野戰部隊推進很好用,打B-29就不好用了,B-29和B-36都是可以在六千米以上的高度飛行和投彈的。現在這個年代,只有14.5高機/和圖書37高、紅旗-1和S-25組合起來,一個中低空一個中高空,才能構成「無縫」的地空防禦。
安東諾夫一邊聽唐華說,一邊在桌上擺的朝鮮地圖核對雙方的戰線。唐華講完,安東諾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所以唐華從物理學會場溜號是有正當理由的。
「據我所知,沒有這麼快……」
唐華看看馬林科夫,再看看蘇聯軍事工業委員會派來參与洽談的代表。「我們需要S-25防空導彈。」
「1月中旬,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的攻勢已在三七線附近停止,如果估計得沒錯的話,美軍現在已經開始進入逐步反攻。」
……
S-25在1948年開始研製,1950年項目轉交第一特別局,斯大林下令一年之內研製出來,實際上1954年S-25才裝備部隊。至於設計師有沒有被發配到西伯利亞種土豆,那就不知道了。
唐華:「可是,我聽說去年8月,第一特別局的S-25導彈立項的時候,斯大林同志親自批示:『我們必須在一年內獲得用於防空的導彈』,現在已經過去了五個月,我們現在洽談導彈的項目,完成談判,談妥付款方式或貸款方式,開始啟動的時候,S-25應該是研製完成了。」
當然,以這個時代的技術,S-25設計出來全長超過12米,總重量3噸。搞得唐華也沒法在國內自製,沒有那麼大的火箭發動機。這個量級的火箭發動機不能用固體小火箭湊合了,得專門研製大推力液體火箭發動機。火控雷達也沒法用高炮引導雷達為基礎DIY。
唐華當然知道S-25防空導彈1951年是研製不出來的。
接下來全交給老趙和老錢撐場面,唐華就先溜了。這次來蘇聯,還有別的任務,要和駐蘇聯大使館人員一起,跟蘇聯武裝力量部、軍事工業委員會商談下一步蘇援武器的事情。
唐華溜號當然不會僅限於一天,談判本來就不止談一和圖書天……
「真了不起,趙的學術成就達到您的百分之一了。」
朗道排名是他記在一個小本子上的給20世紀物理學家的評分表。神是0級。愛因斯坦是0.5級,半神。波爾、海森堡、狄拉克、薛定諤這些是1級,朗道自稱他是2級。根據朗道私下裡對物理學家們的評價,3級是他口中的「平庸的物理學家」,4級是勤勞的笨蛋,5級是白痴。(其實被朗道定為5級的,有不少是蘇聯科學院院士,被定為4級的有不少人拿過諾貝爾物理學獎)。
像朗道這樣的理論物理狂人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物理學家對應用科學也有一顆熱愛的心,尤其是蘇聯方面挑選過參會的專家和科學家,裏面有三分之一是國防工業部門的專家,所以在討論激光器具體細節的時候還是很熱鬧的。
把論文拿來的雜誌主編坐在朗道對面,沒有說話,點了一下頭。
S-25是中高空防空導彈,最大射程32~40公里,最大射高2萬米。就是蘇聯為防禦美國戰略轟炸機騎臉研製的。現在蘇聯最怕的就是一開戰,美國上千架B-29、B-36從歐洲起飛,不計損失硬沖,進來丟一輪原子彈,蘇聯就亡了。因此斯大林才特別著急,要第一特別局儘快搞定裝備部隊。研製它的第一要求就是能打高空目標,而且技術指標有超前性,2萬米的射高不但打B-36不在話下,打B-47甚至美國正在研製的B-52也沒問題。
「如果空中支援無法解決,朝鮮戰爭可能無法按我們預想的走向而結束,最好的結局是敵我雙方在三八線附近進行反覆的拉鋸戰,更差的結局是我們還得退回三九線甚至平壤附近才能將戰線穩定下來。」
莫斯科大學,開會第一天。
雙方會談,唐華上來就先照實說了現在朝鮮的狀況。
主編也跟著開了一句玩笑。
「唐華院士啊,他和大使館、聯絡處參加中國和蘇聯部長會議的談判了。和-圖-書」散會時,朗道還順便問了問唐華在哪,趙忠堯回答道,「我想是因為朝鮮正在進行的戰爭,中國需要蘇聯武器援助的事情。」
當唐華說出S-25的時候,軍事工業委員會的代表爆炸了。「S-25?不,這種導彈不存在……它現在還沒裝備部隊。」
「而且,我們的部長會議不允許出口這一類高度機密的武器。」軍事工業委員會的代表又說,「防空導彈項目本身就應該是機密的,如果不是有幾個德國科學家參与到了計劃,我們甚至一句話都不會對外界公布。」
「唐……5級都進不了。」
「蘇聯空軍的遠東部隊目前已開始常態化地進入朝鮮上空作戰,而你們空軍最近也有飛行員駕駛米格15戰鬥機升空作戰,應該說未來這種制空權劣勢的局面會被扭轉。」
「攻勢停止的主要原因是志願軍的推進距離已經超過了後勤補給的極限。現在,你們援助的坦克、大炮等重型武器還在交付或者訓練,沒進入朝鮮參戰,所以志願軍的後勤彈藥需求量是遠小於同數量的蘇聯軍隊的,燃油需求量更低。但就這樣的很少量的後勤補給需求,我們也無法維持。」
S-25最初研製的時候是以納粹德國「瀑布」防空導彈為原型,項目組裡還有幾個1945年被抓的德國科學家。當然到1951年,七改八改已經和「瀑布」沒什麼聯繫了。
朗道十誡是朗道50歲生日(現在才42歲,還沒到呢)的時候,蘇聯學界把他對物理學的十大貢獻刻在石板上作為生日禮物。這10條貢獻每個都是諾獎級的發現。
「目前志願軍推進到距離中朝邊境線400公里左右的地方。與阿拉曼不同,朝鮮境內是有完善的鐵路和公路網的,造成後勤補給極端困難的主要因素,是美國空軍高強度的轟炸。」
編輯部有位編輯是數學研究所出身,數學研究所里又有唐華的線人。
「有點意思的小試驗。」朗道把文稿放到一邊。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