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回到民國當小編

作者: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回到民國當小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卷 立國之戰 第128章 禁止向中國出口計算機?

第三卷 立國之戰

第128章 禁止向中國出口計算機?

可惜了,最近幾年不能反向向西方國家銷售計算機,要不然還能賺不少外匯。
……其實,就算在朝鮮境內,從小知識分子往上,很多朝鮮家庭也是教自己的娃漢語的。
「您好,唐華院士。」
更不用說運算能力提升一倍的T51了。而且,T51加上打卡機、印表機,在商用和行政領域,也秒殺UNIVAC-1。雷明頓·蘭德雖然1951年就開始官宣UNIVAC-1,但第一台交付的時間已經到了1952年——雷明頓·蘭德公司也是畫大餅的高手。
在這篇情報中,軍統特務彙集了從政協、知識界線人、街頭傳聞、報紙頭版等等渠道獲得的情報,總結出一鍋大雜燴式的中國教育界近況報告。其中一段是這樣寫的:
到1950年夏天,從蘇聯的盟友、同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那邊突然出現了一種高性能計算機系統,這個消息還是蘇聯國內的武器研究所首先知道的,研究所的辦事員紛紛拎著公文包找上門來,要對外貿易部馬上批了他們的進口需求。阿斯塔菲耶夫這才拿到了T50計算機的性能手冊。
不但唐華看見巴統的新禁令笑噴了,在莫斯科,蘇聯對外貿易部部務委員阿斯塔菲耶夫也對著巴統新禁令的正文發獃。
軍統特務發出的情報,台北在收到之後照例翻譯並共享給美國。不過,在翻譯的時候,CIA在台北的協調人員大筆一揮,把計算機翻譯成了calculator(計算器)而不是computer。情報傳遞給華盛頓之後,CIA的高級官員並沒有對「計算器」和「巨資」兩個片語合在一起產生任何懷疑,www.hetubook.com.com就認為清華大學是買了個機電式計算器。至於花費巨資?大概機電式計算器一兩千美元的價格對中國大學來說是一筆巨款吧。
格拉西莫夫用手摸摸鼻子,思慮再三,說道:「朝鮮軍方如果派不出足夠的在蘇聯居住過的士兵,怎麼辦?」
「虹口區春江路之掛未知門牌的不明建築,應為『上海計算計所』。」
美國更不願意相信這是由黃種人引領的突破。
作為蘇聯對外貿易部部務委員,又負責機電產品的進出口,阿斯塔菲耶夫當然對T50計算機以及英美的同類產品性能門兒清。實際上,1948~1949年,阿斯塔菲耶夫還和克格勃的某部門合作過,嘗試能不能搞到美國軍用計算機的技術資料。最後沒有成功。
炮兵無線電技術學院的西方技術資料、期刊相當豐富,這所學校其實在後來也研製過蘇聯早期的計算機……不過瞧瞧圖書館計算機室的那台T50,估計他們以後就只用計算機不研製了。唐華拿過幾疊英國雜誌隨意翻了翻,當看到一篇超級無厘頭的報道時,正喝到嘴裏的牛奶一下子噴了出來。
「在對中國的禁運清單中,除對蘇聯禁運的一切軍事裝備以及可能用於軍事裝備的工業品、工業技術外,還額外增加了船舶類的6種商品、無纜通訊系統、設備、部件、內燃機、蒸汽輪機、高標號汽油和航空煤油……」
現在,唐華正從哈爾科夫火車站下車,前往蘇聯炮兵無線電技術學院——這所軍校的舊名是蘇聯紅軍高級防空學校,而在幾年之後,它會再次改名為戈沃羅夫防空軍事無和*圖*書線電工程學院。
「在蘇聯居住過的朝鮮人不夠用了,那就挑選在中國居住過的朝鮮人,」唐華說,「懂漢語的朝鮮人,其實比懂俄語的朝鮮人多很多。」
既然現在有俄語和漢語兩種教材可選,那就也可以把懂漢語的朝鮮人民軍官兵也抽一批過來。
「愚蠢的美國人。」阿斯塔菲耶夫用一句話結束了對這則新聞的評價。
不許中國和蘇聯買美國的計算機,可以可以,好像很稀罕他的計算機似的。
在二戰的東線戰史中,哈爾科夫恐怕是知名度最高的城市。德國三次攻佔哈爾科夫,第二和第三次都是德軍絕地反擊得手,分別誘發了斯大林格勒戰役和庫爾斯克戰役。1943年8月的第四戰,蘇聯紅軍終於徹底將曼施坦因和他的南方集團軍群趕跑了。
「那看來我沒記錯。從去年到現在,我們只從中國進口過電子計算機。」
「到現在已經超過一百台了。在各部長的一致要求下,我們每個月統計一次進口需求。」
「我們……從美國進口過電子計算機嗎?」阿斯塔菲耶夫問秘書。
現在朝鮮駐蘇聯的大使館人員極其精簡,沒有足夠的人手,只能派出1名文員去哈爾科夫。而且這名文員真的一點電子和武器知識不懂,他本來也不是理工科出身,工作效率和質量都趕不上趟。
雖然T50問世一年多了,但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能和T50過招的英美計算機呢。美國那幾台幾十噸的大傢伙,運算能力也只有T50的幾分之一。
這個事與其說美國人在計算機情報方面愚蠢,不如說是傲慢。不相信蘇東國家在尖端科技上能趕上甚至超和*圖*書過美國,如果蘇聯出現了技術突破,美國第一反應就是「克格勃又偷我們的技術了!」
「您好,格拉西莫夫中將同志。」
「中將同志,我有個建議,」唐華說,「取消朝鮮語版教材。」
3月10日卡普斯京亞爾的新一輪導彈試射已經沒什麼懸念。上一輪試射,總師臨時決定加節目打了個中高空靶,證明導彈的改進已經成功,3月10日的試射唐華就不想去看了。反而是無線電技術學院這邊有事要做——需要編製擬定防空導彈部隊的培訓教程。
阿斯塔菲耶夫用手指戳戳巴統禁令,「那麼美國還禁止他們的計算機出口到中國?」
「當然沒有。無論數字式還是模擬式計算機都沒有。」秘書回答。
但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個美國人親身接觸過T50和T51計算機,因此巴統做出錯誤的判斷,倒也不奇怪。
這名苦逼的國民黨特務在發出情報之後5天,他的秘密電台收到了台北的回電,把他訓了一頓。
「根據中國同志的要求以及馬林科夫部長簽署的命令,蘇聯與中國進行計算機貿易的事宜是不對外公開的,而中國計算機的性能是絕密的。」
「你經黨國訓練多年,計算會計所為何錯簡寫為計算計所?此雖小錯,但亦影響情報分析之準確,以後不可再犯。」
第一條是軍統使用秘密電台,從北京發回的不定期情報中的一篇。
多邊出口管制協調委員會,因為成立為巴黎,通常稱為巴黎出口管制委員會,簡稱巴統。
1947年肖克利的論文闡述了硅鍺放大效應的量子解釋,同年就試製了第一個鍺晶體管,肖克利接著又設計了更便宜的硅基https://www.hetubook.com.com晶體管。但是,美國軍方對晶體管興趣不大。1951年,這個時候,肖克利正在為是繼續留在貝爾實驗室還是辭職出去下海辦公司生產晶體管做思想鬥爭。美國第一次將晶體管運用到計算機上是1954年,1958年第一台全晶體管的商用電子計算機才誕生。
只是編教程也就罷了,更大的麻煩之處在於,S-25的教程要有3個語言版本:俄語、中文、朝鮮語。
朝鮮戰爭剛開打時,朝鮮人民軍的軍官和技術兵種大都懂俄語,這些都是老抗聯和朝鮮抗日游擊隊的老底子,不過,在過去大半年的戰鬥中,這一批人已經死得差不多了。
防空導彈系統的操作人員,大致分為3個專業方向,一共需要新寫6本專門教材。其中2本是唐華編寫的,初始版本中文,衍生版本俄文。俄文版是唐華自己寫,這基本就是原版的文字質量。另4本教材的初始版本是俄文,由駐蘇聯大使館組織人員翻譯,再讓唐華審定,總之中俄文教材都沒有問題。
拿到手冊的時候,阿斯塔菲耶夫也不太敢相信,於是在一個星期一的下午,他被航空工業部部長硬拉去莫斯科的蘇維埃少年宮,在那裡航空工業部部長現場給他演示了一次T50的計算性能,阿斯塔菲耶夫才不得不信。
哈爾科夫大概可以對等為蘇德戰爭中的四平市,不過,四次哈爾科夫戰役的規模比四次四平戰役大了一個數量級。
很多年之後,美國檢視他們通過台灣而獲得的中國大陸情報,意外地發現了兩條被當時美國的情報人員因種種原因疏漏忽略的信息。
「對中國的計算機及電子產品禁運與蘇聯相同,而對蘇聯www•hetubook•com•com的該類禁運清單中,除禁止出售數字式和模擬式電子計算機外,還新增了禁止出售包含放大電路和計算電路設計的機電產品……」
第二條信息是從上海傳出來的,一名潛伏上海的國民黨特務負責的探查區域,正好包括了上海計算機所。當然內部名為計算機所,實際對外公開的、院門牌子上寫的是一串數字代號。特務也根本進不去有解放軍把守的計算機所,只能在外面晃來晃去,猜這是個什麼機構。他晃著晃著餓了,在街邊的蒼蠅館子吃飯時,從鄰桌食客的口中多次聽到了「計算機所」的名稱。特務猜測這一桌人應該是在那幢神秘建築里上班的,雖然其他信息也都不知道,但晚上回家,他給台北發的密電里就加上了一句:
中國東北本來就有大量朝鮮族居住,朝鮮滅國后,又有大批朝鮮人因抗日復國或者純粹地活不下去的原因來中國避難,這些人在中國繁衍到第二代,如果識字的話,八成是識中文。
計劃已經定好了,一個月後,一大批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的防空導彈部隊軍官、士官就會來到這裏,接受S-25防空導彈的操作培訓和維護培訓。短期培訓班畢業之後,他們就要回去操縱S-25防空導彈系統了。
《巴統通過新一批對中國貿易禁運清單,嚴厲程度超過蘇聯》
「俄語版教材和中文版教材的編製進行得都很順利,」格拉西莫夫說,「但朝鮮語教材,現在沒有足夠的人手,編寫質量也很低。」
「燕京大學與北京大學之合併正在進行……清華大學進行了若干個院系調整,學生比上年多招兩百餘人,理科為多,教育撥款亦有所增長,物理系最近以巨資獲得計算機一台。」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