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回到民國當小編

作者: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回到民國當小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卷 立國之戰 第129章 第四次戰役咋打成這樣了

第三卷 立國之戰

第129章 第四次戰役咋打成這樣了

什捷緬科在總參与聶帥面對面談話的時候,已回國好幾天的唐華終於有時間來看第四次戰役的進展情況。
不過,到了北京,什捷緬科一點也不客氣,開始指出現在解放軍總參謀部的「不專業」之處。
20世紀上半葉top5的中/低音歌手、黑人歌唱家、聶耳和田漢的摯友,顯然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這次的唱片一發行,麥卡錫一查過往記錄,得,估計是共諜,先抓起來再說。
兩天之後,3月24日,麥克阿瑟乾脆又從東京飛到了朝鮮視察,然後發表聲明:「關於三八線的地位,以前我們就徹底地討論過,現在沒有必要再做進一步的評論了。我們的空軍和海軍可以隨心所欲地越過它,而雙方的地面部隊過去也都是這樣做的。」
反戰運動還讓麥卡錫主義和反麥卡錫主義的兩派人都加大了火力,用更大的嗓門攻擊另一方。這讓未來美國內政走向出現了更大的不確定性,但這些不確定性中有一點是確定的:加大火力向政敵狂轟濫炸,通常意味著對決會更快地水落石出。
在英國公開反對美國越過三八線時,1951年3月,美國高層也就此事進行爭論。
此次由於朝鮮慘敗而爆發的美國國內反戰運動,在19個城市引發了警察鎮壓,這在麥卡錫主義盛行、全美政治高壓的狀態下是十分稀奇的。歷史上第二次戰役的失敗可沒有這麼大震動。
在記者招待會開始前6小時,英國首相艾德禮與外交大臣莫里遜、國防大臣辛威爾進行了一次密談。
所以艾德禮向美和-圖-書國喊話,建議聯合國軍在三八線停住。這樣就可以把美國在朝鮮留下恰到好處的兵力,既給歐洲留下了還算夠用的美軍機動力量,又不會讓美國在世界各地太強勢。
……
「社會主義軍事制度,採用國防委員會——國防部——總參謀部的三級管理,在蘇聯是經過歷次戰爭考驗的。在作戰指揮上,總參謀部是管理作戰的指揮部門,而不是首長諮詢部,更不是日常事務管理部。」
「英國主張,聯合國軍在抵達三八線后停止推進,以謀求同中國和朝鮮通過談判解決朝鮮問題,甚至在必要時會可以對中朝作一些讓步。」
……
杜魯門覺得朝鮮戰爭遲早雙方要就地談和,他授意國務卿艾奇遜,修改去年9月底國會發布的公文,放棄佔領全朝鮮的作戰目標。
什捷緬科此時任蘇聯紅軍總參謀長,1950年6月,朝鮮人民軍打過三八線的作戰計劃,就是什捷緬科幫金日成擬定的。可人民軍打著打著就歪了,不按什捷緬科的計劃走,最後輸得一塌糊塗,這讓什捷緬科也尷尬不已。1950年底,志願軍在朝鮮把戰局扳了回來,擊潰第8集團軍,美步2師自師長起全部放下武器投降,這等戰果自然引起了蘇聯高層的注意。志願軍比二戰時的德軍還厲害,德軍整個二戰就沒消滅過一個完整的美軍師,在阿登森林差一點點就做到了,但最後還是未能如願,反倒被美軍一頓反擊虧掉老本。
「如果我們再次越過三八線,只能導致戰爭的長期化,甚至擴大化。這是m.hetubook•com•com不符合美國和英國的根本利益的。」
參聯會也出來與杜魯門抬杠,認為聯合國軍不應該被三八線或什麼堪薩斯線限制住,要由前線指揮官臨機決定。
總之,現在唯一的期盼就是:但願人沒事。……其他一切順其自然發展。
「在我看來,現在你們軍隊的總參是一個勤雜事務管理部,只有中南海里的那個戰情中心,才有一點總參謀部作戰部的樣子。」什捷緬科說。
一旦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要在歐洲阻擋蘇聯的鋼鐵洪流,至少要美國部署60個師到歐洲,這得擴充多少部隊,在1951年根本辦不到。況且現在在朝鮮,李奇微雖然恢復了攻勢,但每前進一步都非常困難,按現在這個速度推進到中朝邊境線,怕是得好幾年以後了。
斯大林就讓蘇軍派了總參謀部考察團,先去朝鮮實地考察戰場,再去戰俘營瞅瞅沃克和凱澤·勞倫斯,再到北京總參參觀考察。
羅伯遜被保釋出來,什麼時候出庭還不知道。沒出這檔事之前,羅伯遜就被禁止離開美國,現在取保候審也是不能離開美國,倒也是差不多。
蘇軍建軍起就頻繁經歷戰爭,且都是工業化的戰爭,較早意識到了總參謀部的作用,因此在中央一級上很早就開始凈化總參謀部,明確作戰職責,將行政職責交由其他的部門執行。從這一點上看,蘇聯的總部機關比較細分,管理專業性更強。對於蘇聯而言,重要的不是中央的指揮分割,而在於總參謀部指揮的是兼具指揮和行政職能的軍https://www.hetubook.com.com區。
現在在李奇微的指揮下,聯合國軍又慢慢恢復了攻勢,再次向北推進。但辛威爾十分擔心美國會再次越過三八線。在他看來,美軍繼去年9月之後第二次越過三八線,政治上的負面效果大於軍事意義。
首先提出自己看法的是李奇微。李奇微向華盛頓發報說了自己的看法:三八線是隨手劃出來的一條線,既不是山脈也不是河流之類的天然地理分界。不但如此,朝鮮半島西段的三八線左右,軍事地形極差,既不能攻也不能守。李奇微在三八線稍北邊一點劃了一條線,起名叫「堪薩斯線」,認為這條線好,佔住這個地方,就可以用很小的兵力成本建立防守態勢,然後談和也好,積蓄力量再次進攻也好,都可以以堪薩斯線為基準點。
現在的總參大院不指揮作戰,戰情中心具備指揮職能,聶帥也是知道的。
法新社記者接著又問了一個問題。
當然,美國立即從朝鮮乾乾淨淨地脫身也不符合英國的利益。美國如果在遠東一點負擔都沒有,那麼美國的軍事力量在把歐洲防務扛起來的同時,還有餘力在全世界到處搞事,那說不定英國的哪塊老祖宗的殖民地又被美國搶了。
這第四次戰役打得和歷史上差別太大了,唐華都差點認不出來了!
艾德禮關心的不是美國是否在朝鮮吃癟,他更關心的是歐洲。如果美國在朝鮮打得越來越大,對歐洲就無暇顧及,這有可能使歐洲陷入更大的危機。
信息網路和主信息節點的概念從哪來的?聶帥繼續想。
莫里遜和_圖_書的意見也持有相似的看法。他認為,中國軍隊的參戰已經使得朝鮮戰場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以聯合國軍現有的部隊規模,根本無法再次打到鴨綠江邊佔領全朝鮮。而就算再大規模增加參戰兵力,打到鴨綠江邊,由於中國和蘇聯處於同盟關係,一旦中國邊界被戰火波及,蘇聯必定會出兵參戰,這有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其實這也是我軍獨有的一個傳統。主席的軍事才能比斯大林強得多,斯大林只負責下作戰決心和賦予蘇軍作戰意志,而主席還能把握戰役級的宏觀軍事調動。中央如此,各野戰軍/分局也如此,在解放戰爭時期大多調整為分局書記即野戰軍的主要指揮員之一甚至是軍事主官。
保羅·羅伯遜被捕了,罪名是顛覆傾向,他的那張包含反戰歌曲的唱片被列為違禁出版物。
記者招待會上,白金漢宮發言人回答法新社記者的第一句話,就引起了全場騷動。
……
「發言人先生,沒有任何跡象顯示美國會在朝鮮停止推進。如果聯合國軍再次越過三八線,英國會如何決定自己的立場?」
麥克阿瑟則還是中二病發作的狀態,在參聯會那群杠精的鼓舞下,麥克阿瑟在3月22日給李奇微發電報:「我現在的打算是繼續目前的作戰方式,向三八線以北推進,直到你的後勤無法支持這麼遠的輸送距離為止。」
上火車從莫斯科回國前,唐華看到的最後一條重要新聞不是個好消息。
但杜魯門的封疆大吏和前線大將各有各的想法。
……
其實美國自己也明白,不能因朝鮮戰爭規和-圖-書模無限擴大而引發世界大戰。現在的美軍已不是1945年的美軍了,當時美國陸軍有89個師,現在只有23個師,其中13個還是朝鮮戰爭爆發后重新組建起來的。
「我們認為,此時正是結束朝鮮戰爭的『心理時機』。」
謝爾蓋·馬特維耶維奇·什捷緬科率領的蘇軍總參謀部考察團結束了在朝鮮的工作,順訪北京並參觀解放軍總參謀部。
從蘇聯回國后,唐華覺得現在可以不用看前線的戰局細節了,盯好防空導彈的部隊訓練,手裡電子信息工業局的幾個項目保持推進,這就完事。等有空拿起第四次戰役的電報彙編,唐華髮現,由於裝備改良和作戰情報單向透明,第四次戰役確實沒什麼必要擔心。但是……
「不會吧!怎麼打成這樣了!」
至於為什麼中南海里出現了一個戰情中心……好像也是主席的要求。在主席的要求下,總參通信部把50中心線路接了過去,各種電台依次接入,讓戰情中心成了朝鮮戰場信息網路在北京的主信息節點。
掐指一算,麥卡錫還要過將近4年才會被參議院彈劾,再有6年多才嗝屁,麥卡錫主義這才煙消雲散。
「嗯……」聶帥沉吟片刻,沒有馬上回答。
徐帥是總參謀長,聶帥是副總參謀長,因為徐帥現在經常要到醫院報道,一報道就躺半個月起,聶帥經常是代總參謀長之職。
反戰唱片被禁止再出售……無所謂,之前已經賣出去幾十萬張了。而且,磁帶錄音/播放機應該快推出市場了,這東西和唱片比,最大的不同就是磁帶可以複製(不畏懼版權官司的話)。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