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回到民國當小編

作者: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回到民國當小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卷 立國之戰 第200章 擴大出口靠電子工業

第三卷 立國之戰

第200章 擴大出口靠電子工業

之所以做得這麼麻煩,就是怕蘇聯同志發現有什麼地方不對:這計算機在蘇聯賣50萬盧布,可為什麼在中國的價格是15億人民幣而不是按匯率計算的55億?
「1951年全年,我國出口總值初步統計約為27萬億元,進口總值36萬億元,進出口相抵,貿易入超8萬億元。」
葉季壯:「接下來唐華寫的這個我知道,投票計票系統,我在政協見過。唐華想讓我們在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中,1952年拿下5個加盟國的最高蘇維埃會議廳的訂單,3000萬盧布。還有T52計算機1952年2月要在中蘇同步上市,價格比T51略為上漲,從52萬盧布漲價到72萬盧布。T52計算機的銷售工作,唐華說如去年T51那般做就可以,他的重點是第四條,想請外貿部一起配合,做好收音機、電視機和麥克風的對蘇銷售工作。」
葉季壯:「1951年的出口貨物仍以農礦為主,這兩項出口共計19萬億元,占出口總額的70%以上。以商品類分,1951年出口貨物的排行是:第一糧食,出口額3.77萬億元;第二礦石,出口額2.9萬億元;第三,電子產品,出口額1.89萬億元,第四畜牧產品,出口額1.73萬億元,第五林木……」
政務院的工作會議,貿易部長葉季壯向總理彙報當年的進出口情況。當然,這些進出口數字只是境內的進出口,華潤公司去年的980萬美元利潤劃到了黨產行列,另行管理。
其實豈止是想賣收音機,唐華還有www.hetubook.com.com更多好玩的小商品能賣過去。
唐華:「這個磁帶唱機,你們現在核算的成本是多少元一台?」
長條箱的中間是放磁帶的地方,兩側是兩個喇叭,鐵箱子前面的面板有幾個按鈕。
唐華決定還是不要和黑膠唱片機硬剛音質了。黑膠唱片這種神器,甚至在90年代末CD唱片很普及之後,都還有人爭論「CD唱片音質好還是黑膠唱片音質好」,磁帶錄音系統圖的就是方便攜帶、成本低廉,高音質系統還是暫時由黑膠唱片統治吧。
唐華「磁帶的價格如何?」
總理:「這是中蘇保密的進出口協議,貨款歸貿易部統計,但其他的你就不要問了。」
經理:「我能感覺到一點,但是一起聽的工人師傅沒覺得有多大區別。」
只是這個成本最好還是再降低一點。唐華看磁帶唱機的成本列表,出廠價800萬元、利潤50萬元,750萬元的成本頭磁頭佔了200萬。
總理:「你們1950年底就與蘇聯同志進行了很多談判,電子信息工業局與外貿部對接得也很緊密,電子信息工業局的需求都會在最短時間反饋到你們那裡。反過來,如果你們有什麼要求也可以向唐華提。」
「你們試用的時候有沒有感覺唱片機和磁帶唱機的聲音質量有差別?」唐華問。
無錫磁帶唱機廠的事弄完,唐華出到工廠大門,和秘書一起走向吉普,馬路遠處開來一輛黑色小轎車。小車駛近,是一輛勞斯萊斯,引擎安靜得都聽不到聲音,車體渾身上下擦得和_圖_書黑光程亮。
這個時代也沒有手機、筆記本電腦,收音機和電視機大概就是蘇聯家庭最高檔的電子消費品,收音機正好對應普通工薪階層,遙控電視機對應的是蘇聯高級工人階層。
看來有必要再去一趟蘇州了。磁存儲技術現在電子信息工業部已經算比較超前了,1951年磁帶存儲器的容量增加了一倍,現在唐華逼著蘇州磁性機器廠把始祖版硬碟的存儲容量增加一個數量級,據說最近四個月他們還真的取得了一些突破。把這些技術拿出來做一個廉價民用消費品,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二戰後的蘇聯重建速度很快,1947年取消糧票,到1950年,人力缺乏的現象也緩解了(一大批二戰時的少年兒童長到18歲)。1952年的蘇聯全國平均工資達到700盧布,上過技校有一定技術的工人月工資在800~900盧布,工程師和高級技工的最高工資有3000盧布。
總理:……
「進口的36萬億元中,有10.16萬億元為蘇聯提供的貸款,用於購買抗美援朝所需的武器彈藥,因此1951年我國正常進出口貿易為出超1.16萬億元,與1950年和1949年相比這是很大的變化。」
葉季壯:「唐華在計劃里說,1952年的目標是在蘇聯賣出10萬台收音機。」
唐華看下車的是榮益仁,也樂了:「榮老闆,無妨……您太客氣了,說起來無錫是榮老闆的地盤,來此地應該先到貴府上拜訪才對。」
唐華給磁帶唱機插上電,放進去一和-圖-書盒磁帶。一會兒《藍色多瑙河》的曲子就從喇叭中流淌而出。音質合格。
總之計算機的零件貴一點沒關係,反正都是賺到手軟。磁帶唱機可就不一樣了。這是個電子消費品。七八百盧布一個月的平均工資,那麼蘇聯工人支付購買一個大件消費品,最好不超過1000盧布。超過這個數字,他在購買時可能就要考慮很多因素。
工資不低、市場可買到的消費品比較單調……1.7億人口,高度的工業化率和較高的貨幣收入,這就是一個大市場啊。
……
總理:「從鴉片戰爭開始,舊中國的對外貿易大多年份是入超,我們第三年就實現了出超,確實不容易呀。」
經理:「從今年9月到現在,我們一直在修改流程工藝……蘇州廠那邊的磁頭價格變了好幾次,儀征的五金零件廠也是這樣,而且蘇州廠的磁頭價格還和產量挂鉤,所以成本核算特別難。我們12月底總算做了一次全面核算,如果磁頭產量能維持在月產千個以上,一台磁帶唱機的出廠價可以做到800萬元。」
無錫磁帶唱機廠和無錫收音機廠是挨在一塊的,唐華已經做好了打算,過兩年這兩個廠子可以合併,收錄機收錄機,本來兩個功能就可以合在一台機器里嘛。
作為對比,唐華打開房間里的一台黑膠唱片機,唱片放上去之後,還是《藍色多瑙河》,仔細聽的話還是覺得唱片的音質好一點。
「錄音機的量產準備還可以再等等。馬上要春節了,工廠其他生產線保持運轉,到時間了先給工人放個假。我們和-圖-書再看看還有什麼地方能節省節省的。如果總成本能降到700萬、出廠價750萬,就可以投產。」
800萬元舊幣,800人民幣,720盧布。
……人民幣舊幣算數都得多個萬字,這數字看起來很唬人,其實換算成新幣就是出口27億、進口36億,進出口總額才63億。
蘇州磁性機器廠搞定了磁帶存儲器,那沒有理由搞不定磁帶存儲歌曲。不過在1951年,蘇州和無錫主要解決的問題是怎麼把磁帶系統、磁頭這些零件的成本降下來。
唐華再打量了一下這個磁帶唱機——一個鐵箱子,很多家庭如果有放置7,80年代老器物的儲藏室,說不定就能找到這種樣式的錄音機/收錄機。鐵箱子上邊有一個可放倒的提把,想搬動的時候手握提把就能拎起來。
磁帶存儲器是計算機的一個配件,計算機現在的溢價高到了總理都怕的地步。T50和T51在國內銷售的方式都是總理親自確定的:大學和研究院如果確定要購置計算機,先打報告,國家提供35億元的財政補貼,大學自己只需要出15億元,總共50億元,一手交錢,一手收計算機。
為什麼放在無錫是因為無錫離蘇州近。
除了磁帶唱機,還有磁帶。這種小盒包裝的磁帶應該也不能太貴,當然也不用太便宜,但比起計算機系統配用的每盒價格高達200盧布的數據存儲磁帶……磁帶唱機用的磁帶價格抹掉一個零最好。
葉季壯:「唐華年前已經送來了1952年的對蘇出口計劃。他的第一條是……一種電子產品類和_圖_書貨物的出口,報告里並沒有寫名字,總合同金額1億6千萬盧布,其中在1952年要完成1億1千萬盧布,也就是1.21萬億元。光這一個合同,電子產品1952年的總出口額就會創下記錄……總理,這是什麼產品這麼厲害?」
總理:「收音機,就是那種一本字典大的鐵盒子?這個我記得價錢很便宜,三百多盧布一台,要兩千多台收音機才頂賣一台計算機。」
……
勞斯萊斯停下,一位看似管家的老年人先從副駕駛位下車,打開了後排車門,榮益仁西裝革履從車上下來。
「唐部長親臨無錫,榮某未及遠迎,恕罪恕罪。」
這個價格倒是可以量產了,扣除運輸和售賣成本,還能賺上一點兒。
然後電子信息工業部這邊,廠子收了50億元,再把其中35億元打回給國家……
「唐部長,第一批100台磁帶唱機已經生產出來了。」
葉季壯把出口額前10的貨物類別列舉了出來,最後總結道:「1951年的出口總額比1950年增加30%,但其中的農牧產品國內產量的增長是比較緩慢的,因此1952年要做到大幅度增加比較難。礦石產品的出口受到自然儲藏量和開採規模的限制,如要大規模增加礦石出口,需進行大規模的基礎建設。電子產品的出口額比1951年增加103%,排名劇增至第3名。因此,從貿易部看來,1952年電子產品的出口可以重點抓,爭取再上一個台階。」
經理:「磁帶的成本主要由蘇州廠決定的,他們說,30分鐘的磁帶15萬元左右。」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