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回到民國當小編

作者: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回到民國當小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卷 立國之戰 第211章 人在紅場,剛下火車

第三卷 立國之戰

第211章 人在紅場,剛下火車

老吳點點頭,又稍微轉了一下身,正對著裝滿火箭彈的車皮,雙手合十肅立了一會兒。
聽見遠處的汽笛,後勤幹部說道:「看來我們這列車快啟程了,我得到前面上車。再見!」
……唐華思索中……
莫斯科,5月1日。
「嘿,老吳……我知道你不是黨員,但信佛也不至於信成這樣吧?」
哎,到明年的五一,老斯可就見馬克思了……
比如抗美援朝,其實現在的條件就是談了很多次談出來的結果。不過,支援力度加大的同時,斯大林現在對停戰談判也有些小算盤。
這就出分歧了吧。
列昂尼德·亞歷山大·戈沃羅夫元帥高頭大馬、勳章整齊,腰挎指揮刀,與閱兵指揮官會合,開始檢閱。就是騎馬,絕對不用吉普車轎車,而且馬是四蹄飛奔跑起來的。
說到「意外」,唐華現在到的意外(超出歷史)事件可是越來越多了,大戰略方向還能開掛,小細節可不敢隨便放預言術,除非用現在變化后的世界的情報資料再一次確證過。因此,剛才的話應該修正為:明年的五一,斯大林很可能已去見馬克思,但也有一定的概率沒見。
唐華:「火炮參數計算得快了,平均精度也比以前好。加上通信器材的進步,現在炮兵部隊經過幾次整訓,還有蘇聯專家顧問手把手教,戰術素質比以前提高得很明顯。也是因為炮兵部隊的進步,加上大https://m.hetubook.com.com型坑道建成,志願軍現在也有可能和美軍進行反炮兵作戰和炮火急襲作戰。」
唐華:「這是蘇聯剛剛投產的加農炮,上次徐參謀長去蘇聯引進60個師的裝備,最後談判談成了,我們引進一到兩個炮兵團。」
作為四野的「二蕭」,蕭司令員是陸軍起家,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率領東野第一兵團圍困長春的就是他。蕭司令員沒見過的火炮,那看來是個新鮮玩意。
唐華沒馬上接話,而是掏出小望遠鏡回頭看閱兵台。
作為社會主義老大哥的老大,斯大林總喜歡把小弟們安排得明明白白,這就會損害小弟的利益,尤其是家大業大的中國。但斯大林也不是不通融的人,不爽了雙方就談,很多條件其實可爭取回來。在談順了之後,斯大林給援助或者給支援其實比赫魯曉夫爽快。
「這炮管可真夠長的,比東野的日式十加炮長多了。不知道能打多遠。」
幾人朝天上看的時候,唐華繼續說:「空軍和海航如果過幾年能有這種飛機,不管引進還是仿製,都等於是鳥槍換炮了,這玩意可比圖-4和圖-2好用多了。」
1952年起,中央和蘇聯(斯大林)的往來電報,斯大林沒有說破,但話里行間就是這個意思。
海軍和重工業部談判代表團乘火車出發時,在車站看見幾列和*圖*書火車載著嶄新的大炮,停在貨運站等待卸車。
談判代表團的專列進入蘇聯,志願軍購買的這一小批M-46加農炮在卸車之後,也由拖車帶著開往軍營,這種新式火炮從使用到維護都和原先的榴彈炮、加農炮不同,沒幾個月是掌握不了的。
唐華和蕭司令員、羅順初、林太真一樣,身為中國人——也就是局外人,對斯大林的印象就是單純理性的印象。這個印象不算壞,比如蕭司令員和羅順初現在就有點期待見到斯大林,都寫在臉上了。
老吳:「現在你不會明白的。過一兩個月你就明白了。」
「這是我們應該做到的。」老吳說,「盡一切努力,保質保量完成保障朝鮮戰場的需求。」
……
「唐部長,看,閱兵開始了。」
「見過一次……」唐華說,「1949年。笑眯眯走過來,朝我胸口別了一枚勳章,走了,別下一個人去了。」
這個時代蘇聯一年閱兵兩次,11月7日的十月革命紀念日和5月1日。到後來60年代才把5月1日的勞動節閱兵改在5月9日。
志願軍後勤部門的幹部清點數量,和大連建新一方文書籤字完成交接,等待列車調度啟程。
羅順初眼尖,第一個發現斯大林出現。
這是唐華第一次在現場看紅場閱兵式。以前在蘇聯呆了好幾次,時間也不短,不過都恰好在5月1日或者11月7日錯過了。m.hetubook.com.com這次拜西伯利亞鐵路提速的便利,代表團4月30日趕到莫斯科,正好第二天趕上紅場閱兵。
但是,中國的長期持久戰意思是在朝鮮和美國人打個兩年三年,讓解放軍都去朝鮮輪一遍就可以了。
一身列寧裝的斯大林身體狀態一點問題沒有,走路穩當,邊走還邊和附近的不知道哪些個將帥談笑風生。走到閱兵台正中后,注意到了下面群眾的歡呼,還笑呵呵朝下面揮手。
中國打個10年8年可不行,那樣經濟恢復、工業發展、五年計劃,全都要受影響。
「徐參謀長去年來蘇聯談判,最後一天就是斯大林同志接見的……」蕭司令員說,「我們這次來蘇聯談判,也很有可能見到斯大林。」
「蕭司令員、羅副司令員,一會兒說不定我們在火車上看到的火炮也會出現在閱兵式裡頭。」唐華說。
「一開始蘇聯的部長和委員們在談判的時候不打算給我們M-46,後來是徐參謀長直接找到了斯大林,問題就解決了。」唐華說,「朝鮮戰爭作為新式武器的試驗場,在二戰結束後到50年代,研製的新一代武器究竟作戰能力如何,最好的檢驗方式是把它投入戰場。在檢驗哪些新裝備是成功的、哪些新裝備是有問題的之外,還能為下一代武器裝備怎麼研製、研製方向往哪走提供實踐證據。……朝鮮戰爭這種大國對抗的高烈度局部戰爭,正是和-圖-書最佳的新武器試驗場。這話我們對蘇聯同志說了好幾次,現在他們高層也逐漸認同這種看法了。」
「還真看到了。還真是炮兵陣列的壓軸裝備。」羅順初看見了M-46,也不由得驚嘆,「蘇聯老大哥也是夠意思了,他們也剛剛裝備的武器也能援助給中國。」
「這種炮我可從來沒見過。」
停戰談判中國確實做好了長期持久戰的準備。美國現在還不肯低頭,條件談不攏,中國就和你拖下去。一方面我們下盤很穩,不怕你耍賴,另一方面,朝鮮真是練兵的好地方。去年入朝的3兵團、19兵團,在朝鮮修鍊了一回,戰鬥力那是有本質的提高。今年入朝的20兵團,3月份在南朝鮮軍那小栽了一回,下苦功練兵練戰術,最近的幾次小戰鬥打得很好。不只是具體的部隊,整個解放軍,從總參到後勤到將帥,都在朝鮮重新認識了工業化的現代戰爭。
「日式十加炮口徑100毫米,這個M-46加農炮口徑130毫米,身管倍徑也更大,炮管當然長了。射程應該是接近27公里吧。」唐華說,「這炮在蘇軍也是試驗性地剛剛裝備了一些,志願軍現在陣地戰急需遠程火炮來進行反炮兵作戰,所以談了很久這個項目,總算是能少量購買一些。」
唐華轉身看右側後方。中國代表團距離閱兵台有點距離,能看見上面幾個大蓋帽在走動,依稀還能看見這些大蓋帽們的胸和圖書口亮閃閃的,想必是掛滿了勳章。但其中一個胸口不亮閃閃的,走路氣質都和旁人不一樣的,斯大林無疑了。
但如果歷史沒有改變的話,這一撮伊爾-28在完成通場飛行,返回機場時,會墜毀一架、損壞一架……
……
咳。
「蕭司令員,看到了嗎?那個轟炸機,蘇聯的噴氣式重型轟炸機!」
「看,斯大林主席已經在閱兵台了!」
不過坦克和摩托化方陣還沒出現,天上先過飛機了。
蕭司令員:「聽說陸軍的炮兵部隊裝備了你搞的一種野戰炮兵計算機,火炮的作戰能力提高很明顯?」
斯大林的小算盤,長期持久戰是讓中國乾脆和美國在朝鮮打個十年八年,一直在朝鮮拖住美軍三分之一的陸軍,好減輕蘇聯在歐洲的壓力。
「一共4800箱,齊了。今天動作很快,謝謝你了,老吳。」
是找個合適的時機和斯大林好好談談呢,還是先繼續委婉的啞謎,等斯大林見馬克思就好?
在大連建新公司,工人將包裝得整整齊齊的火箭彈逐箱搬上火車,準備運往安東再運到朝鮮前線。
講話、禮炮、分列式,儀仗隊後面是一個方陣一個方陣的功勛部隊步兵。
中國也沒有直接表示反對,但主席和總理還是委婉的表示了中國方的意見。
就斯大林現在的身體狀態,絕對沒有什麼長期的重病,明年3月份應該就是一次意外中風。
「唐部長,你以前見過斯大林吧?」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