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立國之戰
第244章 開始拍下一季劇?
……
「不知不覺,我在華川這個地方一呆就是一年零四個月。彈指一揮間那。」
……
代表工業和武器裝備部門的唐華、劉鼐。
環顧四周,唐華髮現今天這會人來得太齊了。
「這一年多,峽公是談判的後方主心骨啊。」喬冠華說。
……
「從1951年6月至1952年6月,聯合國軍與志願軍、朝鮮人民軍在戰線附近多次拉鋸,鑒於聯合國軍數次主動挑釁、破壞停戰談判,志願軍和人民軍於1952年7月1日在發動第六次戰役,此次戰役殲敵6萬人以上,沉重打擊了南朝鮮軍,其戰鬥力最強的幾個師被殲滅或喪失戰鬥力,徹底削掉了聯合國軍的戰役級進攻能力。最近發生的北漢江平原攻防戰,證明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已不再具有發動大型攻擊戰役的能力。中國人民志願軍不僅在作戰意志、紀律和戰法戰術方面繼續保持極高的水準,在武器裝備和後勤保障方面,也完全能夠支持前線的戰鬥需求。」
「至1952年10月,志願軍入朝參戰的人數為71萬人、11個軍,1952年11月輪換工作貫徹下去之後,入朝的志願軍會減少到66萬人、10個軍。現在我們的部隊減少了,但是裝備加強了。所以,前線所需的糧食被俘等物資沒以前那麼多了,但是彈藥的使用量比以前還要多一些,汽油柴油的消耗量比以前增長了一倍左右。」
「年紀大了,頭髮白一點,自然規律而已。」李刻農笑笑,「這一年多,你們也做了很多事,大家都不輕鬆。」
主席當然到會。
「南日將軍,美軍一直拒絕恢復聯繫,休會很長時間了。平壤方面有何見解和指示?」陳庚問。
他眉毛向上挑,右邊的嘴角歪著翹起來。總的形象就是用嚴肅的語氣說話,但放出嘲笑的表情。
陳賡用非常平靜的語氣說的這句話。
但這一次不一樣。
……
美軍在漢江北岸浮橋架設點附近頑強地留下了幾個觀察哨m.hetubook.com.com,只要中國軍隊大部隊有南下進佔漢城的舉動,漢江南岸的二十多個重炮營就會打出攔阻火網。
南日:「金主席指示說,這樣很好,美軍總有一天會回來繼續談判的。」
中南海,唐華來到會議室,見到李刻農已坐在桌旁了。除了頭髮花白,李刻農還蓄起了長長的鬍鬚,
北漢江平原,在美騎一師師長莫名其妙喪命之後,美軍終於感到了恐懼——美軍的高級將領以往覺得自己還是很安全的,即便整個師被殲滅,將軍們也只是交出配槍住進戰俘營,而且據說中國軍隊的戰俘營並不虐待戰俘。至於小兵傷亡慘重,那不在將軍們的擔憂事情之內。
……
「武器彈藥的採購不走我這兒的帳,但是汽油柴油、糧食被服、藥品繃帶……這些日常消耗品,每個月大約要花800萬盧布、再加三千億人民幣。1952年1月到現在10月,盧布開銷從每月500萬增加到800萬,不過好在人民幣開銷從四千億降低到三千億,還算湊合。其實陳財神爺那裡,別說四千億,五千億也是拿得出的,不過現在志願軍在朝鮮的人不多,真花不了那麼多錢。志願軍規模小了還有個好處,從今年上半年開始,被服和野戰食品我就只要大連華潤的訂貨了,關內那些私營廠的貨品質不高,乾脆就不訂了。」
「十月攻勢」打了三天不到就完全結束,結束一周之後,聯合國軍代表團沒回來。兩周之後,聯合國軍代表團還是沒來。
唐華:「討論過了,私下討論、分組小會,上周您還沒回北京時就在開會了。」
冷炮作戰除了108毫米火箭炮這一利器,最近又增添了紅箭-1反坦克導彈,只是這導彈產量還沒上來,即便在西線的主力守備部隊中也是很珍稀的東西,捨不得大量使用。
虎頭蛇尾草草收場的「十月攻勢」結束后,按照以往的慣例,美軍會在戰鬥結束一周左右託人轉交一封克https://m.hetubook.com.com拉克的來信,用春秋筆法解釋前段時間為何休會,又說現在我們又有了什麼新想法覺得可以恢復停戰談判……然後小威廉·哈里遜就又帶隊來到熔岩里,和中朝代表團繼續談判。
「朝鮮戰場的未來走向,依據中央和主席制定的策略,將是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與聯合國軍繼續停戰談判,直至聯合國軍認清形勢、達成停戰協定為止。如無重大變故,志願軍一方將不會主動發動大規模進攻戰役,但如聯合國軍主動向我陣地發動挑釁式進攻,志願軍當前的兵力也完全有能力給予其沉重打擊,並堅守住現有陣地。」
……
陳庚臉上的表情再刷新。
(第三卷 終)
出於對自身性命的愛惜,中國軍隊全線反擊時,兩個半美軍師把主力撤回了漢江南岸,徹底放棄駐紮漢城。志願軍的先鋒部隊出現在漢城北邊的青瓦台附近,但也並不打算進駐漢城。
……
按照粟裕提點的辦法,唐華現在的職務是軍委委員蔡廷鍇的秘書。只是蔡叔現在的主要工作是出席各種國際會議,斥責美國呼籲和平,以及在南洋粵語區奔走,向海外華人宣講新中國的政策達成統一戰線,而他的秘書唐華被軍委借調過來在直屬部門工作。所以現在唐華雖然不是黨員,但確實有軍職身份。
「我方坐在這個談判桌上,就是為求和平而來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中朝聯軍在戰場上軟弱。和平的背後是力量的支撐,我們的和平是有力量的。」
「朝鮮戰場的後勤工作,1951年5月是一個轉折點。」洪學智跟在彭總之後做報告,「防空導彈投入戰場后,後勤運輸線面臨的壓力和威脅驟然下降。在1951年底和1952年中,我們的防空導彈又升級和改善了。之前我們要求後勤部門建立一條『打不垮、炸不爛』的運輸線,現在後勤部門的工作重點是『安全、高效、準確』,讓前線的志願軍指戰員隨時隨地得到充分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補給保障。」
李刻農:「我剛剛知道。前陣子所有精力都在朝鮮這邊,實在是沒空關注其他地方,今天這會我我就當熟悉新情況了……」
接下來是總司令、劉副主席、總理、從朝鮮飛回來的彭總、一臉病容精神不太好的林三虎、高山。總之軍委副主席裡頭除了程潛其他都來了。
李刻農坐鎮華川,不僅在停戰談判中施展出卓越的策劃能力和應變技巧,在協調內部關係上也功勞不小。喬冠華自認文筆好,他寫了稿子別人一字一句都不能改。而朝中代表團首席代表南日大將曾留學蘇聯,受過斯大林接見,又是朝鮮人民軍大將,因為談判底稿的修改兩人吵過架,這是李刻農斡旋下來的。
「鑒於抗美援朝戰場的形勢越來越有利、對國家財政和經濟的壓力逐漸減輕,鑒於當前以及未來一段時間的軍事鬥爭形勢分析,我起草了一份《提前發動解放台灣戰役》作戰初步構想,在此向主席彙報,並請在座的軍委領導、各部門負責人討論審議。」
「1950年10月,志願軍入朝參加抗美援朝,從1950年10月到1951年2月,我們連續發動了3次進攻戰役,將聯合國軍從中朝邊境趕到了三八線以南。1951年2~4月,志願軍進行了機動防禦和戰術反擊結合的第四次戰役,逐步收縮戰線,保存有生力量並儘可能殺傷敵人。1951年5月,在調整部署和加強裝備、補全後勤之後,志願軍發動第五次戰役,取得了全殲第美步24師、總計殲滅聯合國軍9萬餘人的戰績,並將戰線從北緯38.3度推進到北緯37.5度,形成了對我有利的防禦態勢,從此與聯合國軍進入陣地戰階段。」
陳庚覺得剛才嘲笑的表情過於明顯,說這句話的時候表情改得更平靜了一些。
……
小威廉·哈里遜沒有來,聯合國軍停戰談判代表團一個都沒來。
軍委委員,除了幾位已把主要工作轉到地方的,以hetubook.com.com及除了張治中、傅作義、龍雲、蔡廷鍇、薩鎮冰這幾位黨外軍委委員,其他也都來了。
會議開始,首先做報告的是彭總。
海軍蕭司令員,空軍劉司令員。代表志願軍後勤系統參會的洪學智。
「我就是個支撐架子,喬老爺是談判代表團的智囊。」李刻農對喬冠華開了個玩笑,「就是我這身體,在朝鮮過冬太難了,真是不好意思,先行告退了。」
代表情報戰線的李刻農、劉志堅、唐華。
「汽油柴油用的都是外匯,這筆錢,花得挺心疼。」
「哈里遜先生,打夠了沒有?」
……
粟裕發言。他打開了自己面前寫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本,一句一句地讀自己的報告。
同樣的,志願軍在青瓦台附近的先鋒也都是觀察哨,只要美軍大部隊企圖渡河北返,觀察哨只要打一個電話,志願軍的一百多門重炮、幾十門火箭炮也會教美軍做人。
看看鏡子里的自己,圓臉現在沒有太多嘲笑的笑容,平靜當中又帶有一絲威嚴,這應該就是喬冠華此前所說的力量感了。
絕對的停戰是不存在的,但雙方都暫停了主動攻擊,對峙線上是冷槍冷炮的天下。志願軍使用八一式狙擊步槍的狙擊小組活躍在交界線,無論山地還是平原,美國大兵只要走過界或是作死長時間暴露,幾百米外可能就飛來一發子彈。美軍在很短時間內,也朝前線派遣了上百名狙擊手,用帶瞄準鏡的加蘭德步槍與志願軍打得有來有往。但總的來說,志願軍的狙擊手無論是冷槍殺小兵還是狙擊手對抗,統計下來都佔有不小的優勢。
「我先就抗美援朝現在的形勢和發展走向做一個報告。」
「主席,總司令,總理。」
李刻農:「是啊,華川。這一年多我都戰鬥在華川,為了紀念這個地方,紀念這次抗美援朝,我兒子就接受了我的建議,給孫子取名叫華川。……那件事,總理也和你討論過了吧?」
「朝鮮半島目前面臨兩種未來,一種是停止戰爭,一種是談判拖延下去,繼續打和_圖_書。中國和朝鮮人民愛好和平,但是並不懼怕戰爭。你方最近在議政府、楊州和漢城的行動,帶有明顯的挑釁和威脅,是對停戰談判此前達成的協議第一條的否定,對這些行動造成的後果,你方應負完全的責任。」
朝鮮半島的整條戰線就和入冬的天氣一樣漸漸冷卻。
高山開場就談錢。高山的講話也是和志願軍後勤相關,洪學智的報告偏重於後勤物資的運輸、配送,高山的講話重點是物資籌集和採購。
所以這是軍委擴大會議。但又排除了黨外人士(此時的軍委全稱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說明這會太過於重要。
……
等一下,沒有完全排除,還有個唐華……
李刻農話風一轉就轉到了正事。
「李部長,我們一年多沒見了,您頭髮都有點花白了。」
1952年的10月就在雙方的冷淡與迴避中度過。
李刻農即將啟程回國,最後一次與陳庚、南日等談判代表談天。
時間進入冬季,漢城僅剩下的幾萬居民們將自家晾至半蔫的大白菜從掛桿取下,切開,一顆一顆地放進泡菜罈子,又儘可能多地屯集過冬的燃煤,有些居民猛然發現,兩年多來,漢城市第一次既沒有戰火,也沒有荷槍實彈的士兵。這個冬天的平民生活雖然拮据但是平靜,升斗小民生活在一個「不設防城市」,或許就是這樣的感覺。
南日、陳庚在華川郡城,每天除了與志司聯絡,獲取最新的戰場情報、北京的指示,就是對著鏡子練習和改進自己的談判技巧。
……
李刻農有多年的哮喘史,去年10、11月,冬天氣冷,李刻農的哮喘毛病發作了好幾次,有一次是在談判準備會上發病的,當場歪倒休克,嚇了眾人一跳。一轉眼,現在是1952年,又要入冬,主席直接來電,讓李刻農回京,武修權從國內來華川頂替李刻農,繼續談判後援小組的工作。
「李部長,您孫子現在已經滿月了吧?」唐華問,「聽說您給孫子定下來的名字,李華川,是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