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兩個戰場
第27章 不會影響朝鮮和台灣
額……
蘇聯顧問團也不能說完全沒來指指點點,他們早就在總參考察並給出了總參謀部的建設意見,而且什捷緬科也參觀過戰情中心。雖然對北京的戰情中心的許多設置覺得很奇怪,但什捷緬科看在中心離主席的住處不到500米、抬腳就到,以及現在我軍規模比蘇軍小,而且只有朝鮮方向存在大規模軍事行動,也勉強認可了。
英國,白金漢宮。
但好像也沒毛病。在昨天也就是3月19日的蘇共特別大會上,馬林科夫當選為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兼部長會議主席,怎麼看都是斯大林接班人的模樣。
艾倫·杜勒斯:……
……
「但是美國可能會因此看到一些希望,」唐華說,「不是我們這邊,而是東歐。斯大林逝世會讓西方覺得蘇聯處於暫時的虛弱狀態,或許在過上三四個月,他們在歐洲會採取一些行動。」
艾倫·杜勒斯打開文件袋,拿出另一疊資料。
「中情局的判斷是,」杜勒斯說,「馬林科夫是斯大林欽定的接班人,但很遺憾,我們的情報系統顯示,斯大林似乎沒有留下政治遺囑,所以赫魯曉夫和馬林科夫這兩個第二和第三順位繼承人之間將發生明爭暗鬥。而貝利亞卻是在繼承人之戰中的關鍵因素。由於貝利亞掌握著內務人民委員部,這是一支比蘇聯紅軍更好用的強力組織,同時還掌握著一個龐大的情報機構,貝利亞傾向於支持哪個繼承人,那麼這個繼承人獲勝的概率就遠高於他的對手。」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農民出身,二戰時在蘇軍服役,是一個平庸的政委。1949年被斯大林從烏克蘭召往莫斯科,這樣做的目的可能是為了平衡貝利亞、馬林科夫、布爾加寧等人的權力。這個人在蘇共黨內地位攀升得很快,1952年就已經超過了布爾加寧。」
總理:「這一切我也考慮過了,所以美國人怎麼看斯大林逝世,暫時不會對我們構成什https://m•hetubook.com.com麼干擾。」
美國這一波操作是搞出了一些事,主要是1953年6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的比爾森騷亂,和東德的617。東德人民警察就「噠噠噠噠」把這波騷亂跟摁下去了,要不是貝利亞那時候在鼓搗他那個兩德統一非武裝化的構想,解決這事兒本來還可以更乾脆利落。在美國不願意與蘇聯直接對抗的背景下,美國可以採用的手段應該最多就是這些。這種全程躲藏在地下的操作效果很有限,至多對東歐國家造成一些麻煩,不會有大變動。
「在艾森豪威爾發表演說后,美國之音、自由歐洲電台等會對東德、捷克、匈牙利、波蘭等國加強宣傳,強調斯大林逝世后蘇聯政權的虛弱,言外之意就是鼓勵這些國家脫離蘇聯和華約。」
「首相先生,斯大林去世的消息似乎並沒有讓你喜笑顏開。」
「上一次會議之後我們擬定了一份唁電並讓你看過,您簽過字的這份唁電我們已於昨天發出。」
「我的唁電已經發出了嗎?」艾森豪威爾問白宮辦公廳主任。
「馬林科夫主席是斯大林的親密戰友和助手,斯大林同志知曉而且同意的事情,馬林科夫是不會推翻的。」在總理分析完之後,主席十分肯定的說。
這些基本條件沒有變化,馬林科夫退位不是歷史偶然事件。現在唐華也基本能肯定,馬林科夫身兼二職只是暫時的,不久之後蘇聯就要進入短暫的雙話事人時代。
聽杜勒斯的口頭簡報時,艾森豪威爾也在順手翻閱桌上的情報。杜勒斯說完之後,艾森豪威爾搖搖頭。
要隱蔽,其中最有效的方式可能是利用隱蔽的壓力誘使蘇聯及其衛星國政府官員叛變,在衛星國和自由世界的共產黨各階層中散布猜疑。
「斯大林的死亡使蘇共體制失去了最重要的個人因素,蘇聯體制必將出現嚴重困難,幾乎肯定會引起領導層的內部陰謀,但
https://m.hetubook.com.com
不能認為這些陰謀會導致蘇聯政權嚴重削弱和內外政策發生重大改變。」說話的是國務院情報司司長。「只是斯大林死了,不是蘇聯消失了。況且,就算你剛才說的是『蘇聯不見了』,那也只是個喜憂參半的消息。」
「美國和美國總統則表示對這些廣播的煽動、滲透一無所知,毫無關係。如果這些東歐國家內部發生動亂,並且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美國官方才會出手。
唐華:「這的確是事實,如果美國人這樣認為,那他們是做出了正確的判斷。」
總理看了一眼唐華,好像不是美國人覺得,而是蘇聯現在真的處於虛弱狀態誒。
情報機構要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求所有媒體周密協調,尤其是要和總統的官方聲明做好協調,在有關蘇聯政權變化的宣傳中,重點是渲染蘇聯新政權對斯大林主義的「背叛」。
「美國人覺得蘇聯處於暫時的虛弱狀態?」
「你們的情報很詳盡,可對於前景的預測,我似乎並不這麼認為。」
北京。
最後,在合適的時候,美國政府才介入,採取一些行動作為支持。
……
「拉夫連季·帕夫洛維奇·貝利亞,蘇聯元帥,長期擔任內務人民委員部(秘密警察)首腦。他曾協助斯大林執行大清洗,二戰結束後下令蘇軍搶奪德國專家,1946年起負責組織核武器的研製。在蘇共十九大上,貝利亞被斯大林批評,但在十九大的選舉中,他又擔任了蘇共中央主席團常務委員(政治局常委)、兼任蘇共中央主席團國防常設委員會委員。」
艾森豪威爾:「斯大林去世后的蘇聯高層會如何變化?蘇聯高層是否有互相傾軋和宮廷政變的可能?」
「對於斯大林去世,我們首先應該做的是實施心理戰略計劃。」
「不,不把歐洲牽扯進去,」艾森豪威爾說,「至少不是現在。我們不應該提召開四國外長會議等具體問題,但要
https://www.hetubook.com.com提裁軍問題。」
外交大臣安東尼·艾登端起茶杯又放下,往裡頭多加了一勺糖。
「首先應儘快發表一次總統演說,提議召開四國外長會議討論德國統一和裁軍等問題。」
白宮正在舉行國家安全委員會第136次會議。
從國家計委趕往中南海,車路過長安街時,唐華看見廣場上臨時支起了一幅大大的斯大林遺像。在遺像下面還擺著許多花圈。汽車轉過一個彎,街邊的一個標語牆的上方掛著兩張照片,一張主席的,一張馬林科夫的。
「在斯大林死後,角逐蘇聯最高權力寶座的會是以下三個人:」
「中情局,說說你的的詳細分析。……在斯大林時代,出現在西方的面孔幾乎只有斯大林和莫洛托夫,蘇聯的官僚,即便是高級官僚也都隱藏在他們兩人身後。」艾森豪威爾說,「我們對鐵幕那邊的情況了解太少了。」
「台灣戰役的籌備開始時,我們就正式通報過蘇聯方,」總理說,「通報沒有太詳細,當然那時候也沒有特別詳細的計劃。因為我們一不要求蘇聯直接出兵,二不伸手要援助,連PT-76都是我們自掏腰包全款支付的,因此蘇聯並沒有派軍事顧問團過來全程指點。現在蘇聯內部有變動,也不會影響台灣戰役的正常進行。」
華盛頓,白宮。
艾倫·杜勒斯:「應該說有這種可能,而且在最近三個月到一年內發生的可能性很大。」
「斯大林逝世后,可能我們還要考慮美國態度的變化,」聶帥說,「當然這主要是朝鮮方向的。美國看到斯大林逝世,可能會對停戰談判快速達成協議有了更大的希望。」
「美國人應該是會這麼想。」唐華說,「重要的是美國接下來會幹什麼。」
在艾森豪威爾的修改之後,傑克遜的心理戰略計劃制定了一個總綱:
「莫洛托夫和米高揚一樣,雖然現在處於很高的位置,但與斯大林的關係比較冷淡。他們沒有得到斯大林的重用,和-圖-書因而也沒有自己的黨羽,因此莫洛托夫發起宮廷政變、參与權力角逐的可能性是零。」
「斯大林去世的消息確信無誤,蘇聯官方報紙、廣播、電視台全都在播報。」艾倫·杜勒斯說,「斯大林的遺體放入水晶棺材,停放在紅場附近的圓柱廳供人弔唁,三天的弔唁時間,現場甚至發生了踩踏事件造成許多人傷亡,這些我們的大使館都已經確證。」
新任中央情報局局長艾倫·威爾許·杜勒斯首先向艾森豪威爾報告了最新的蘇聯局勢。
「在斯大林去世和悼念追思活動漸漸停止后,艾森豪威爾會發表一次演說。這次演說並不是表現出對蘇聯更加咄咄逼人的態度,相反,艾森豪威爾會暗示願意與蘇聯緩和,強烈呼籲美蘇聯起手來,用共同的努力維護全世界所有國家的和平。」
例行的聯合國會旗升旗儀式,旗幟在升到旗杆頂端后,又緩緩降下,至旗杆三分之一處停下。
艾倫·杜勒斯雖然當上中情局長才一個多月,但他的局長之位並不是艾森豪威爾競選團隊勝選后「封官」得來的。他30年代就從事情報工作,在德國活動時還學到了納粹的不少諜報技巧。在沃爾特·史密斯當中情局局長時,他其實就是副局長。
開會起草然後審議再由艾森豪威爾簽字同意的唁電其實不長,只有一句話「美國政府謹就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斯大林元帥逝世向蘇聯政府致哀」,還沒一級一級審閱的總統、官員各自批示的意見長。
馬林科夫……
「希特勒只不過讓世界混亂了6年,這個鐵腕人物卻三十年裡讓所有的歐洲國家都感到不安。包括俄國。」
紐約,聯合國總部。
總統冷戰行動特別助理傑克遜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讓俄國不安?哈,或許這隻是我們的外交和宣傳辭令。」丘吉爾說,「他接過俄國時,俄國只有木犁;而當他撒手人寰時,俄國已擁有了原子彈。是他一手創造了這個可以與整個西方文明的超級大國,即便在他死https://m.hetubook•com•com後,蘇聯也會繼續與美國在全球爭霸。……雖然是對手,但我仍對斯大林懷有敬意。」
艾倫·杜勒斯他哥叫約翰·杜勒斯,大家所說的「杜勒斯主義」,是「杜勒斯哥哥主義」。現在這哥倆,哥哥在做國務卿,弟弟在做中情局長。
至於台灣戰役的詳細戰役規劃,主要就是粟裕和章震兩人牽頭,輔助工作人員也都來自總參。
華盛頓。
在原來的歷史上,馬林科夫當了9天的蘇共中央第一書記,然後就讓給了赫魯曉夫。這不是偶然事件導致的,而是孔策沃別墅小會上就達成的妥協。馬林科夫這個人雖然很得斯大林的寵愛,但在蘇共中高層里聲望比較糟糕,甚至莫斯科的公務員都流傳著他的笑話段子,在斯大林面前見風使舵、唯唯諾諾,一旦要他自己單幹,馬上就打回原形。相比之下,這時候人脈寬廣的赫魯曉夫更能讓蘇共主席團接受。
……
「格奧爾基·馬克西米連諾維奇·馬林科夫,斯大林的寵兒。1946年馬林科夫就成為了蘇共中央的常務委員,十九大上進入了主席團的九人執行局。在十九大上,斯大林因重病在身,只講了六七分鐘的話,把宣讀中委會報告的工作交給了馬林科夫。」
總體行動,由艾森豪威爾發表演說作為開始,總統演說是心理戰略的基礎。總統演說完了之後,各種官方行動都需要一系列重要心理戰作為補充,以利用、延長和加強各種政治、經濟和軍事行動的心理影響。
這是聯合國第二次為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國家元首降半旗,第一次是1948年,為遇刺的聖雄甘地。
「馬林科夫和赫魯曉夫會暫時聯合起來,完成對貝利亞的清洗。除掉貝利亞之後,馬林科夫和赫魯曉夫才會展開相互競爭。這兩人的競爭可能是和平的也可能是激烈的,而且可能會花很長的時間。」
國家安全委員會第136次會議不只是分析預測蘇聯高層今後的動向,還得為美國下一步的行動制定總的綱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