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兩個戰場
第29章 台海交鋒的序幕
無線電偵聽站建設難度最大的也是澎湖,其中最難搞的工程是從廈門到澎湖的海底電纜。
新竹機場的跑道,一架RB-17引擎已經發動等待起飛,機身塗著圓形的徽標:黑底、邊緣一圈紅,中間的圖案是北斗七星再加上一隻展翼飛翔的蝙蝠。
國軍現在用的電報密碼機,是M-209。美軍去年換上了C52電報機,但美國援助蔣介石的物資裡頭還是一堆的M-209。不過這也正常,C52是新銳設備,肯定是美軍自己先用,如果第一時間就把C52提供給蔣介石或者其他盟國的話,被盜了怎麼辦。
M-209的破解那可就簡單了……
章震抬起手看看手錶,一副見了鬼的感覺。
之前計算機之間的通信是互相往對方硬碟(存儲器)里寫入數據,雖然大部分時間用起來也挺方便的,但無論是T51、T52還是T53,內置的都是幾十K的磁芯存儲器,50中心和唐華這邊都是經常用著用著,「硬碟」就滿了,只得每隔一兩個星期用磁帶備份一次數據或者乾脆列印出來存檔。
這,大概是世界上第一個電子郵件系統……
現在的第34飛行中隊徽標已是北斗七星+黑蝙蝠,「黑蝙蝠中隊」的綽號已經有了,不過還沒直接接受CIA的技術援助和指揮。
……
蔣介石退守台灣,現在是龜王狀態,部隊都是固定的駐防一個地方,絕大部分情況下用電話和有線電報聯繫,用無線電報聯繫的次數的確很少。但終歸還是有一些,特別是國軍偶爾會有營團級的部隊拉出營演習,這時候就能截獲到他們的無線通信。
1950年6月,美國協防颱灣后,同時也限制了國軍海空軍的行動。不許派艦艇炮擊大陸沿岸、不許用登陸艦裝步兵反攻沿海島嶼、不許派作戰飛機深入大陸上空作戰。但允許國軍空軍對大陸進行空中偵察。
「走閩浙邊界地區切入,這條路線貧瘠荒涼,對面不https://www.hetubook.com.com會在這裏部署飛彈的。」李崇善說,「讓你們的監聽員,機上的雷達報警器一定要時時看,美國人告訴了我們共軍防空飛彈的雷達特徵,如果遇到飛彈雷達的探測,不要猶豫,立即撤出。」
台灣與大陸曾有海底有線電報纜線,當然現在已經斷開了。
「是廈門的ip在進行郵件申請嗎?」
現在有郵件伺服器,四個中心的數據就可以都儲存在這裏,計算機之間發送數據,就先傳到郵件伺服器,收信人會同時得到提示。收信人讀取郵件的時候,就申請從郵件伺服器將數據下載到本機。
這20封電報是從3月20日到3月27日八天的時間段所截獲的,章震要求先翻譯3月27號也就是一個多小時前那封電報。
獲得密鑰。作為密文樣本的20封電報也順便被解讀出來。然後……因為國軍不發新的電報,所以計算機上裝的那個M-209虛擬機就沒有新的電報可翻譯了。
「明溪?」
通信參謀將電郵發了出去,章震繼續交待小曾和小沈,「在金廈附近出現的敵特電台,我們是一發現就立即定位拉網抓人,出現在明溪、沙縣的敵特就要當地努力一些了,他們應該是想監視鷹廈鐵路的建設進度。雖然暗語還沒有解讀出來,但當地駐軍應該思考和準備一下,鐵路建設工地附近的山區,哪些地方是在山上視野比較開闊、哪些地方偵察比較……」
廈門,台灣戰役前指。
……
章震:「……?」
「明溪或者沙縣。」曾參謀說。
王永俊:「M-209現在真是太簡單了,預估的破解時間在30~60分鐘。50中心最近專註于C52破解程序的優化,52年4月之後就沒怎麼花時間優化M-209的破解程序,否則可能還會短點。」
粟裕:「只要我們截獲的敵台電報達到一定的數量,破解的概率就是百分之百。而且,是在和-圖-書一瞬間完成破解。」
一方面美國也知道,從軍事角度要保證台灣的安全,掌握當面大陸幾個省的軍事調動是十分有必要的;另一方面,美國也想獲得中國東南沿海的詳細情報。
「50中心回復郵件!是剛才那封電報的破解電文!」
「電報驗證完成,同類歸併,國軍1類電報密文總量已達到2112字,可以運行破解程序了。」
章震在前指戰情中心,有些新鮮地看著幾名參謀在計算機屏幕前忙碌。
章震解放戰爭時期就是三野的參謀長,淮海戰役時就是他在協助粟裕。不過五次戰役開始粟裕作為代總參謀長坐鎮北京,而那時候章震與蘇聯總參的軍事顧問在進行總參謀部體系的改革和重組,最近參与台灣戰役,才第一次接觸到這種中心模式的指揮部,之前也不清楚蛟河的50中心是幹什麼的。
電文比對無誤,前指的戰情中心計算機迅速錄入了這封電報。
廈門。
粟裕:「看見這台計算機了吧,後面拖著一根電報線……網線。順著這根網線,在幾千裡外,線頭又連著另一台計算機,王永俊就在那台計算機的屏幕前面。」
1950年9月,王永俊在上海第一次用計算機,第一次用TC50破解M-209的密文。後來在蛟河的50中心,TC50超算退役時他還真有點捨不得。50中心的定名就是因為裏面安放的是TC50超算嘛。
通信參謀:「是的,4.2,廈門的情報終端。」
第34飛行中隊李崇善少校與機長葉拯民在跑道邊道別。
「拯民兄,一路平安。」
當然缺點就是現在的電纜網速有些不給力,1951年初代設備的網速是300bps,1953年2月換新機之後是2400bps。不過現在各個中心之間既不傳圖又不傳小視頻,基本上都是軍令和破解電報,純文字通信的話,這個速度還是夠用的。
唐華看見王永俊發的電郵,就回了一https://m.hetubook.com.com封:「M-209的破解現在耗時多少?」
「電報破解出來了!一共20封敵方電報!」
「讓當地駐軍動員部隊,準備撒網。還有,這封敵台密電立即發給……50中心。」章震說。
台灣,新竹機場。
國軍空軍第34飛行中隊駐地。
過了兩分鐘,唐華又看到2.2——蛟河50中心王永俊的通信終端的ip地址——開始收信,從郵件伺服器讀取數據到了本地。
1951年2月換TC51,1952年2月換TC52,1953年2月換TC53,運算速度從25萬次/秒提高到200萬次/秒,現在王永俊對計算機的換代已經習以為常了。
早已見多識廣的粟裕兩胳膊合抱在胸前,笑眯眯地看著小章參謀的表情。
「平潭島偵聽站截獲敵台電報,識別序號XW-73-WQ-7。」「澎湖偵聽站截獲敵台電報,識別序號XW-73-WQ-7。」「金門偵聽站截獲敵台電報,識別序號未知。」
蔣介石撤退到台灣,當面的福建、浙江兩省的軍事調動就成了台灣最關心的、關係到蔣介石生死存亡的重要情報。國民黨殘留在大陸的特務系統早就不頂用了,都快被鎮壓光了,因此到1953年,台灣對福建、浙江的戰略偵察就靠兩個辦法:一是空中偵察,二是空投特工人肉偵察,然後用背負的中程電台發回台北。
……
章震抬頭看向地圖,平潭和金門兩個站共同定位出了信號源,這封電報的發送位置是在福建境內。
11點55分。
最先破解M-209的時候,王永俊和唐華鼓搗出來的破解程序是錄入2500字的密文,就可進行唯密文破解。經過兩年多的優化和改進,王永俊在52年初就改進出了新的破解程序,破解平均時間縮短了,而且對密文總量的要求從2500字降低到2000字。
「粟司令員,這截獲的電報發送給情報部門之後,有多大的和*圖*書概率會破解出來?」
台灣戰役的發起時間是4月10日至20日擇機而動,但在3月底,北京、廈門兩個戰情中心已經投入正式運行。
北京。
廈門中心接入計算機網路后,唐華就對戰情中心做了技術改造,主要就是增添一台郵件伺服器,別的不多就是硬碟多,一共6塊5M硬碟。
唐華目不轉睛地看著屏幕,一秒,兩秒,驗證通過。接著,一封郵件從廈門傳遞到北京,寫入北京戰情中心/郵件伺服器的硬碟里。
所以從1952年10月到1953年1月,得由華南軍區海軍用二手登陸艦當鋪纜船,自己動手再鋪設一條廈門-澎湖的海底電纜。
在50中心有志願軍副司令員鄧樺領銜的第二參謀部,50中心破解的電報是不直接傳遞,而是由第二參謀部解讀暗語代號、提煉總結,寫成一篇篇的敵情分析,再發給北京和志司。但現在50中心沒有專註于研究台灣戰役的第二參謀部,鄧樺不熟悉台灣那邊的情況。於是王永俊就原文通發,讓廈門的參謀部來解讀。
「只要不撞到共軍的防空飛彈,我必定是平安歸來,」葉拯民笑笑,「如果不幸撞上了,那就算為常公盡忠了。」
嗯,電報破譯之後還有一關:暗語代號的確認。這算是電報加密體系的最後一道:人肉約定暗語代號。「小曾、小沈,你們倆過來,」章震說,「這封敵台電報可能是國軍在台北呼叫聯絡滲透到大陸的特務,儘快分析裏面幾個暗語代號的所指。」
「是情報部的王科長吧!」章震聽了司令員的話被震撼到了,但腦子也在飛快轉動,想到了什麼,「王科長50年底見過,以後好像在總參就找不到他了,是不是……」
唐華和王永俊聊天會用英語或拼音,但通信參謀和通信參謀之間發郵件,漢字用的是電報碼。搞電報解碼的熟知一兩千個漢字所對應的四位數字電報碼很正常,資深點的可能幾千個漢字的電報碼全都能背出來。列m.hetubook.com.com印出來一整頁數字,參謀解碼就是一邊看一邊往上寫字,偶爾遇到幾個記不清的才查手冊。
在發郵件給唐華的時候,王永俊已經將密文傳遞到了TC53超算並啟動破解程序。
王永俊果然說話算數,開始破解時預計破解時間耗時30~60分鐘,最終是在第49分鐘破解完畢。
但是這20封電報也算是重要情報。王永俊一口氣把20封電報都往郵件系統里一扔——兩千多字而已,伺服器的30M硬碟沒問題。
為了配合台灣戰役,總參通信部在澎湖、平潭島、金門島設了三個無線偵聽站,其中澎湖的偵聽站離台灣的平均距離最近;平潭島在大陸但優點是正對著台北;金門距離就稍遠一些了,作為後備站。
剛才參謀將電郵發給50中心是晚上11點53分,現在的時間是……
屏幕前的參謀喊了一聲,章震和粟裕都回過頭來。「快,立刻列印出來。對了,先從最近的那封電報開始解碼!」
「光復七,命你於今夜10時隱蔽行進至坤-三,在坤-三偵察該處3公里範圍內敵情……」
唐華坐在監控整個網路的計算機前,看見郵件伺服器有反應了。
「就是他,王永俊」作為前指的參謀長,粟裕可以跟章震說一些信息,「現在呢,既可以說你見不到他,也可以說他時時刻刻就在我們身邊。」
說起來這第一條台灣海峽電報線還是1887年台灣巡撫劉銘傳下令鋪設的,由馬尾船政電報學堂畢業生施工,「飛捷」號炮艦客串鋪纜艦。但這條電報線的路徑是從福州到台灣島北部的淡水,不經過澎湖。
黑蝙蝠中隊現在就處於美國不直接指揮、美國允許、美國提供飛機和無線電偵聽設備、獲取的電子情報分享給美國,這樣一種運營模式。
不管是直接偵察還是空投特工,都得用飛機。
「平潭島偵聽站截獲敵台電報,識別序號XW-63-QA-1!」「金門偵聽站截獲敵台電報,識別序號XW-63-Q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