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回到民國當小編

作者: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回到民國當小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卷 急行軍 第10章 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

第五卷 急行軍

第10章 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

……
既然查驗過身份確實是工作人員,那唐華還是下去一趟。雖然警衛可以代為回答和登記,但唐華這次就是想近距離看看。
「十分確定。不過,可能應該叫做大型機而不是超級計算機。」唐華說,「因為計算的需求暫時沒有趕上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增長……所以我並沒有在硬體設計上達到算力最大化。」
超大計算量的用途大概首先得說氣象預報。從80年代到90年代,中國銀河I、II、III巨型機都被國家氣象中心包了。
唐華手敲鍵盤,輸入命令列出硬碟目錄下的所有文件。
雖然是比較原始的網路連接方式,但計算機還是比有線電報更快捷,因為計算機通信網的終端在省政府大樓里,甚至可能就在省委書記的辦公桌,而電報的終端在郵電局裡。
雖然在北京華為研究所幾個月前就看過中文點陣顯示的效果圖,但這次是第一次在成型的計算機看到有中文蹦出來。
唐華給的方案是以1600盤磁帶存儲,需用的時候從磁帶讀取到計算機中。
操作系統的設計者列別傑夫:「抱歉,文件名還不支持中文。」
這其實就是用現在的有線電報網為基礎,勾描出來的。
去年出了5M硬碟,今年硬碟容量終於超越了歷史上那個奸商IBM。而且硬碟的體積略有縮小。5M硬碟像小半個汽油桶,現在T54上的硬碟像小半個潤滑油桶。
「整個計算機所只有一台,其他的樣機全都分派出去了。」列別傑夫和唐華來到二樓的辦公室,這裡是一台看起來像T53的T54計算機。
「好了好了,一說到歷史你們所有人都能滔滔不絕地從史前時代開始講起……不過至少我是牢牢把眾字記住了。」列別傑夫表示認輸,「唐,如果你嫌慢,可以把計算機超頻1.5倍。」
計算機啟動時一行一行的字元串逐次在屏幕上出現。當出現到第六行的時候,字元顯現的速度明顯變慢。這一行是:
1953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新中國的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
計算機傳遞的信息量比惜字如金的電報多得多。
普查標準日定在1953年m•hetubook•com•com7月1日0時,參加這次調查登記工作的人員共有二百五十余萬人。為了保證全國人口調查登記工作的順利進行,在全國組成了各級人口調查登記辦公室,並制定了統一的簡易可行的全國人口調查登記辦法。全國絕大部分地區都嚴格按照這個辦法進行直接調查。但有少數地區不能進行直接調查,而用其他辦法進行了調查,其中主要是未進行基層選舉的和交通不便的邊遠地區。
這好像就是當初五個中央局的劃分方式。
唐華:「其實有一些對計算機的運算能力需求永無止境的行業,只是他們現在尚未意識到這一點。」
……
「我看這張圖裡面,有五台計算機是T54M,其他是T54,北京的中心計算機不止一台……這些都是什麼?」總理問。
五台伺服器分別歸屬於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
其實不是世界第一次使用計算機輔助的人口普查。最先用計算機的是美國,1950年的人口普查就用上了,機型就是前面說過的一邊賣一邊漲價最後一百多萬美元一台的UNIVAC-1。
此外,這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所收集的人口信息,也要比歷史上的「一普」更詳細。
現在的氣象局還叫做中央軍委氣象局,不過快要軍轉民了。之後再過一段時間會成為國務院的直屬局級單位。
「報告首長,樓下是來登記人口的工作人員。」
就是直徑大概小了一圈的樣子,同時容量加倍。
計算機傳遞的信息不會出錯。而且計算機傳遞信息可以是互動式的。
普查結束之後,還要進行一次抽查以確定此次人口普查的誤差範圍,抽查地區大約會包括十分之一的人口。
這也是上海計算機所在唐華到來的時候人去樓空的原因。
「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我們還要和全國大多數人民走這一條路。我們今天已經領導著有九千一百萬人口的根據地,但是還不夠,還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和圖書們的勇氣。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有責任解救他們,我們要努力奮鬥。要奮鬥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鑒於現在全國每個省的首府基本上都通了有線電報,因此,人口普查計算機的聯網工作是較為簡單的。一些人口少的偏遠省份或許可以不設單獨的網點,但我覺得連上網也好,因為人口少的偏遠省份交通往往很不方便。」
「唐,下一代超算確定可以用上集成電路?」列別傑夫問。
1880年,美國進行第一次現代意義上的人口普查,調查員收回來的數據用了7年才累加統計完畢。這時候距離下一次人口普查(美國國會規定10年普查一次)只剩3年了。
現在中國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
這個資料庫總數據容量是40G,如果用硬碟大概要4000個10M硬碟,這可做不到。
運算速度的加快靠提升主頻。
還是晶體管計算機。晶體管數還是萬管出頭。
……
如果竺可楨能把大氣模型整理整理,做成一個可精確數值計算的演算法來,那麼其實可以大規模應用計算機。
普查人員上門的時候所問的信息就是「你們家7月1日0時有多少口人」,7月1日以後出生的娃儘管已經出生了,但也不會統計。而7月1日以後去世的老人,儘管普查人員上門的時候人已經沒了,也要登記上。
為了支持這次全國人口普查,電子信息工業局將提前「嘗鮮版」T54計算機和T54M中型機生產了一小批,用於人口普查的信息處理和傳遞。
……
唐華無奈點點頭,也就這樣吧。正常現象。他打開其中一個像是中文文檔的文件。
「我主要是來看看中文機的樣機。」唐華說。
「老列,眾難道不更直觀一點嗎?一個、兩個、三個,很多人在一起,不就是『眾』嘛。」
列別傑夫:「幾乎把屋頂掀翻。」
唐華把自己、周璇、唐漢城、葉姨的資料說了一遍,工作人員從一個挎包里拿出卡片寫好放入另一個挎包。
「當然。給www.hetubook.com•com他安裝的初始系統就已經包含了中文系統。」
這顯示器顯示文檔的時候,一行也只有24個漢字啊……
唐華打開顯示器開關,再打開計算機開關。
唐華:「嗯……這是國家即將推行的簡化漢字,同時還要推行新的漢語拼音。原先的漢字體系有多達兩萬多個不同的字形,我們的計算機,我們現在的存儲系統容納這麼多的字符集和字模太困難了。另外就是原先的漢字體系有很多字筆畫非常多,現在的顯示系統顯示這些漢字的時候就會很模糊,難以辨認。所以這一版漢字系統只收錄常用的6425個漢字,其中包括大約3000個簡化漢字或偏旁部首簡化后的漢字。」
警衛在院子門口問清楚了上門的兩個人是幹什麼的,回來報告。
到20世紀初,IBM公司發明了一些自動機器,比如打孔機來加快人口普查的數據統計速度。後來美國每一次人口普查之後,數據累加統計大概花2~3年的時間。
剛好漢字系統被華為的工作狂們開發了出來。剛好T54計算機帶了個10M硬碟。
「那我試試。」
但是10M硬碟是不可能夠的,信息存儲最終是靠25M磁帶機。
唐華走進樓,就只看見列別傑夫一人在百無聊賴地繞走廊散步。
唐華眼前的顯示器,顯示英文和俄文文檔的時候是刷刷刷一下子就滿屏。顯示中文的速度就明顯慢了下來,一行,兩行,三行,不緊不慢地出字。
「超頻真的有效?」唐華看著老列。
「當然。」
當然現在的計算機和銀河I也還差很遠,但應可做兩三天的短期天氣預報,以及為中長期天氣預報增加計算的可靠度,讓計算結果更具有參考性。
唐華看列別傑夫打開的簡繁對照表,眾(繁體)----眾(簡體)
但是唐華可以確信,中國的這一次全國人口普查雖然不是第一次使用計算機,但一定是第一次使用計算機通信網。
「每省配備一台、人口多的省份配備2台計算機,標配配件是打孔卡讀取機、印表機、硬碟和25M磁帶機,都自帶中文系統。網路系統藉助現有的有線電報網,和_圖_書另配備3.2Kb的數據機——偏遠地區線路質量不行的話,可能速度到不了3.2Kbit每秒,但無所謂了,偏遠省份一般人口也少。」
「根據下發的簡繁對照,我正在重新學習簡化漢字。幸好你們的簡化漢字大部分是有規律可循的,除了少部分以外。比如這個字,它的變化就非常大。」
唐華嘿嘿一笑:「我國會成為世界第一個所有省份都有聯網計算機的國家。而且,嗯,會在當今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建立一個最齊全的全國人口資料庫。」
國家統計局看來得開闢兩個辦公室堆數據了。
總理看著唐華用筆在中國地圖上畫出的一張網。
總理:「人口普查結束后,政務院好像就能接收一個很厲害的系統。」
列別傑夫:「跟我想的一樣。TC53已經讓密碼機的密文破解變得如同家常便飯了。如果只是軍用密碼破譯,用集成電路的超算性能過剩得太嚴重。」
「T54M是一種中型計算機,它比T54的計算速度更快一些,重要的是存儲數據的能力更高一些。」
「那麼繁體的眾又是什麼?」
但有一點T54是貨真價實的具備實用性的:它在機櫃里內置了一塊10M硬碟。
這個時代的氣象預報靠直覺。不是易經算卦,是氣象專家十幾年幾十年混跡在數據海洋裏面形成的直覺。
「它的……系統已經更新過了?」唐華問。
中文操作系統-T54版V1.0
「我家是4人。唐華是我,出生年月日1923年7月24日,籍貫廣東羅定,職業是幹部。周璇是我妻子……」
「唐,我現在對中文系統很有意見,」列別傑夫表達抗議,「我花了三年時間學會了中文,可是這次計算機的中文系統所帶的漢字,有很多的字形發生了變化。我正在花時間重新熟悉新的字體,這有一點困難。」
台灣省因為剛剛解放,汪震特別下令,普查人員上門的時候不是2人而是4人,其中兩人帶著槍。
在今年初,政務院、國家統計局準備人口普查工作時,唐華對總理是這樣說的。
上海計算機所空曠得很,大部分人員都外出了。
普查的標準日意思是「和*圖*書7月1日0時全國有多少人口」,普查工作不只是在7月1日那天,而是要持續很久,北京上海這些發達的人口稠密地區大概一個月能完事,偏遠地區要三個月才能調查結束。
……
沒錯,T53和T54外觀幾乎一模一樣。
磁帶存儲器還要雙備份,所以是3200盤。
現在其實也是有氣象預報的。根據各地的氣象觀測站用電話或電報回傳的數據,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的專家對雲團氣流做簡單的近似計算,這顯然無法做準確的氣象預報。
「繁體的眾是漢字字形變化中出現的一個錯誤,我們現在只是修正了它。」唐華說,「在公元前1600到公元前1000年,中國誕生了甲骨文,裏面就有『眾』字,字形就是三個人形。但甲骨文里還出現了一個眾字的異體字,三個人上方是一個太陽,即太陽下面的人群。這種寫法後來被金文和大篆繼承了。到了公元前600年的西周中期,『上日下眾』的字形發生了一次錯誤傳承,上方橫置的日變成了橫置的目。這種小篆寫法再後來到了公元25年左右,下方的三個人中間的那一個從『人』變成了『T』。從隸書之後,眾字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本世紀初,我們發現了遺失的商朝遺迹,重新發現了甲骨文,郭沫若從中解讀出了眾字,因此決定把它加入簡化漢字列表。」
沒錯,T54居然提前了9個月誕生,因為這個T54的研製太沒有技術難度了。
果然,頻率上去之後,出字的速度也加快了。大概……加快了1.5倍吧。
然後是地質部、水利部、以及重工業部的航空工業局、船舶工業局——當然,船舶設計所已經率先用上計算機輔助設計了。
大氣的流體力學計算只能作為輔助參考,因為計算速度太慢而且計算精度太低。
「王守珏他們第一次看到計算機里可以顯示中文的時候,都是什麼心情,做出了什麼舉動?」唐華問。
使用集成電路的通用計算機X54,列別傑夫將要開始做的叫做X54L,此外還有X54M,分別是大型機和中型機。而XC54——超算級別的,現在並沒有太強的開發需求。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