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急行軍
第31章 中國是時候研製核武器了
所以米高揚設計局就領了研製更高更快的殲擊機的任務。
成都現在比較奇怪,先建起來了噴氣式發動機廠和飛機發動機研究所,飛機製造廠尚未來得及考慮。
約費大叔嘴唇上一撇白鬍子,圓框眼鏡後面的眼睛看了唐華一樣,「四年前你就是院士了,現在看來,你仍然是最年輕的院士之一。蘇聯科學院最近幾年,接納的年輕院士原來越少,漸漸要成為老人俱樂部了。」
米高揚:「嗯,這個嘛」
朗道:「我和唐華這樣的情況是少數,並不能推廣成為一般性的規律。從科學研究的通常情況來看,一個人要達到所在領域的研究最前沿,通常是在40到50歲的時候完成的,這時候被接納為科學院院士才是常態。」
SM-2B差不多就是米格-19的樣子了。
涅斯梅亞諾夫:「中國的科學院重組應該快完成了吧?」
又是一個米高揚不能回答但又把他憋得很難受的問題。明明自己這麼厲害,研製了蘇聯第一種超音速殲擊機,一周前飛到了1.2馬赫,打破了西方航空業的超音速壟斷,現在卻一個字都不能說,太難受了。
圖波列夫也有新訂單,這次中國再買12架圖-4,都是現貨。
用現在的術語說,叫做「空手套白狼」。
米高揚說的這番話,其實也算有道理。沈飛正在從大修廠進化到飛機製造廠,派往蘇聯學習的工程師和技工都是以米格-15和米格-17為樣本展開學習,回國之後先開幾年時間米格-17的生產線,上手之後過渡到新型號,這樣保險係數較高。
唐華逮著火控系統說了一大通,其實國內現在還沒有在任何一輛坦克上試驗火控計算機和配用的觀瞄系統。
唐華:「米高揚同志,我怎麼突然有一種感覺:米格-17已經不是你們最先進的戰鬥機了。」
「最近一年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量子電動力學。https://m.hetubook.com.com」
缺一到兩個直升機的設計生產聯合體;
「利用格林函數,在固體物理學中可用於求解能帶,但不知道漸進表達電子和光子的方式具體有什麼不同。」錢三強說。
唐華:「瀋陽的松陵機械廠(112A廠)最近兩年的主要工作都是大修米格-15和米格-15比斯,當然新建的飛機總裝廠、零件製造廠等等都只限於製造米格-15比斯。仿製生產米格-17需要對生產流程和工藝圖紙做若干調整,因此這事的關鍵是你方能提供多大程度的幫助。」
「我們什麼時候可以製造這個?」唐華的問題很簡單。
算算時間,現在不但米格-19進入試飛流程,米格-21也在設計中。
涅斯梅亞諾夫:「很好,近代物理研究所也是中國當前最急需的研究機構之一。你們的研究所已經在運轉了,那麼,是時候為核武器工作了。中國的核武器。」
斯大林聽取了約費的報告后,1943年正式啟動了原子彈工程。
「約費院士您好,」唐華先得問候最年長的——74歲的亞伯拉罕·費多爾維奇·約費。
……
……
唐華:「老米,米叔,我們的計算機你們設計局可是買了很多,T50兩台,T52兩台,T53你們買了三台。只要開個口,今年你們買T54可以打個折扣。」
除了買東西,還有賣東西。空艦導彈的火控計算機&導彈射控系統方案。蘇聯方面並不打算改圖-4,提供給唐華的資料里是另一款中程轟炸機,只是型號名字被抹掉了。
唐華:「米高揚同志,它……超音速了嗎?」
作為空艦導彈發射載機、作為未來的預警機和海上巡邏機的初代平台,圖-4都還算是合格。但如果以後航空工業體系成型了,還是得研製一款裝四台渦槳發動機(圖-4是活塞發動機)和_圖_書的輔助機種通用平台。
米高揚:「在你們的代表團來蘇聯之前,我就與航空工業部交換了意見,航空工業部表示原則上同意。航空工業部和國防委員會認可之後,米格-17的全套圖紙副本我們可以很快提供給瀋陽。」
這也怪蘇聯同志突然甩出來一個M47坦克的諜報圖紙,把火控系統的事兒給提前了,本來只是打算提一提坦克火控計算機的事,讓蘇軍感覺到這個方向發展很有前途,勾起他們研製新一代火控系統的興趣。
蘇共主席團的米高揚委員的弟弟、米高揚設計局的總設計師阿爾喬姆·伊萬諾維奇·米高揚與中方代表團商議殲擊機引進項目。
全是量子力學,電動力學,這是人看的論文嗎?
米格-17已經是高亞音速殲擊機,再快就超音速了。由於這時候蘇聯也沒研製出大推力的戰鬥機用渦噴發動機,米高揚乾脆在新戰鬥機上裝兩台發動機。
然後,缺一個中央航空發動機研究院。這是銜接國防高級技術研究院的工程研究院,在高院突破基本技術和基本設計之後,中央航空發動機研究院負責落實這些技術,進入型號研製。
「涅斯梅亞諾夫院長您好」「庫爾恰托夫院士您好。」
現在還差的類別包括:
缺第二個殲擊機廠,或者說是殲擊機、攻擊機等小型作戰飛機的設計生產聯合體;
……
最終還是賺外匯的誘惑壓倒了其他因素,中方與蘇方初步議定,在1954年底研製出可匹配雙穩系統的火控計算機,但從1954年年中開始下塔吉爾會與長春密切合作,搞定火控計算機與觀瞄系統、火炮系統的聯動問題。
在瀋陽定下了112A廠,這是個殲擊機向的飛機製造廠-噴氣發動機廠-設計局聯合體。
到1954年,航空工業在全國的布局只是剛剛開始。
「關於中國航空工業的建設和型號引進,蘇聯和*圖*書方有必要予以提醒。」
圖-16也沒要到。
和米格-19不同,圖-16現在已經接近服役了。批量生產型號都快出廠了,大約兩個月之後第一架圖-16就會進入蘇聯空軍服役。但是轟炸機比殲擊機敏感得多,畢竟圖-16是要用來炸歐洲的。去年8月蘇聯試驗的第一顆千層餅氫彈,現在唯一合適的載機就是圖-16。
哈爾濱飛機製造廠要建成轟炸機向的聯合體,目前進度比瀋陽差,能大修圖-2和圖-4,在鼓搗仿製生產伊爾-28。
南昌飛機製造廠始建時打算製造螺旋槳初級教練機。但也按飛機製造廠-噴氣發動機廠-設計局聯合體的模式建設。
唐華保持禮貌的微笑,假裝自己很熟悉這些論文的領域的樣子……
唐華:?!
抹掉跟沒抹一樣,看這速度,看這航程升限,還有其他的特徵,除了圖-16還能有誰。
……
列夫·朗道頭上的頭髮還是亂如鳥窩,而且髮際線比起兩年前似乎又往後退了。
還缺至少一個客機設計生產聯合體,其中一個可能會與運輸機合併在一個城市;
軍事技術的交流合作談完,晚上就是大年初二大使館歡慶春節的晚會。
缺一個運輸機、大型勤務輔助飛機的設計生產聯合體;
錢三強在場這可是重大利好,有老錢在唐華就可以解放了。
錢三強:「這……怎麼說呢,我們確實想朝這方面發展。」
米格-17進入蘇聯國土防空軍服役后不久,蘇聯軍隊就發現這種飛機的飛行速度和高度不足以攔截英國的堪培拉-3和美國的RB-57D高空偵察機。另外還有一個嚴重問題,美軍B-29和B-36的夜間轟炸戰術越來越純熟,而無論是米格-17還是米格-17PF,夜間作戰時都作戰效率都不高。
「無論是米格-15還是米格-15比斯殲擊機,現在都已經落後。即便是試製成和*圖*書功也將落後於時代,難以滿足中國防空作戰的需要。1951年7月我方與你們洽談殲擊機項目引進的時候,米格-15比斯還是最先進的殲擊機,所以你們把仿製的目標定在了米格-15比斯,但現在不是了。現在已是1954年,你們應該引進和仿製米格-17。」
唐華問朗道現在的研究方向,朗道是這麼回答的。
「有些東西不好從蘇聯購買,我們就自己研製吧,」總會計師說,「我們都能造導彈了,還是好幾種導彈。自力更生應該也能把航空工業給搞起來。」
約費的回答是,蘇聯在前沿物理和核物理方面有充足的科學積累,也有足夠的人才儲備,如果中央決定開展原子彈的研究,那麼蘇聯科學院可以承擔相應的工作。
但蘇聯考慮的是T-54B產量會很大,而且還打算研製進一步的改進型,認為一定要T-54B配備火控計算機。
……
「我有三篇論文已經完成並且投了出去,今年會陸續發表。第一篇是消除量子電動力學中的無限性的話題,第二篇是量子電動力學中電子格林函數的漸近表達,第三篇還是一個格林函數漸進表達的論文,但討論的是量子電動力學中的光子。」
米高揚沒有直接回答。
雖然1951年底S-25防空導彈服役了,但這種大型固定式防空導彈只能防住莫斯科,或許在列寧格勒部署一套還能防住列寧格勒,要執行整個國土的防空作戰,沒有戰鬥機還是不行。
唐華:「就是這樣太慢。這個年代航空技術發展速度很快,如果我們自己攢工廠,自己培養工程師和設計師,要花很多年的時間。得用所有能用的方法減少走彎路的情況。」
庫爾恰托夫是約費的學生。
先設計了I-340(SM-1)方案,接著米高揚又設計了一個更奔放的I-360(SM-2)方案,再發展成SM-2B。
錢三強:「
www.hetubook.com.com郭院長正在操心此事。我這邊是中國的近代物理研究所,將是未來中科院的一個下屬機構。近代物理研究所的重組比較早,已經開展工作快兩年了。」
T-54B之後就是T-55——或者說T-55其實就是T-54B加了三防系統。這不是重點。唐華說的話其實在暗示能不能讓給長春廠T-54B的圖紙而不是T54A,但這事兒波盧博亞羅夫做不了主,得國防委員會拍板。
在1954年初的這次談判,唐華給波盧博亞羅夫畫的大餅確實有點成果。波盧博亞羅夫表示蘇聯正在研製的坦克會安裝雙穩,然後唐華表示長春正在建造的坦克廠預定的仿製型號是T-54A,沒有雙穩。中蘇兩國如果各研製一個版本的火控系統太不划算了。
米高揚:「哼哼嘿嘿哈」
1942年9月底,斯大林召集約費、卡皮察、庫爾恰托夫等院士到克里姆林宮,討論了德國、美國和英國在研原子彈的情報,斯大林提出蘇聯能不能研製原子彈,蘇聯現在的科學發展是否具備研製原子彈的條件。
就連遞給波盧博亞羅夫上將的幾頁資料,也是一個很簡短的火控系統未來發展概要。
「我很快就會有一枚金星(社會主義勞動英雄勳章)。」米高揚旁敲側擊地顯擺了一下,岔開話題說:「中國的同志,航空工業的發展要循序漸進,畢竟你們的基礎太薄弱了。先學會製造米格-17,徹底搞懂它,你們也就掌握了現代航空製造業的基本技巧。如果在這過程中你們還能掌握現代飛機發動機的製造方法,那就更好了。到那個時候,蘇聯一定會繼續對你們予以支持,你們也就可以生產更先進的戰鬥機。」
不回答唐華也知道,米格-19應該在不久之前進行了最終版設計的原型機的首飛。如果米高揚漏一嘴說自己確實有,那唐華還能在會場上向他祝賀——這是蘇聯第一種超音速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