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急行軍
第79章 仿製AK了
張連魁:「要不我們就當場測試一下。」
「那也不一定,我用過蘇聯原裝AK-47,它半自動的時候挺準的。」
這條路是對的,但是67式改到67-2才修成正果,中間也是有不少地方沒做到位的。
鄧稼先向中央打報告,要求繼續研製更強的巨型機,接著就誕生了銀河-2和銀河-3。
「其實AK-47是帶刺刀的,只是我們還沒來得及仿製,」一機局局長張連魁說,「而且,這是55式自動步槍,不是衝鋒槍。」
1949年12月成立中央軍委氣象局,1953年8月更名國家氣象局,從軍委改隸屬政務院。竺可楨現在是國家氣象局的專家顧問。
劉鼐從彈箱抓了一把7.62X39步槍彈,卸下彈匣,把子彈一發一發地往彈匣里壓。
「你見過衝鋒槍上刺刀的嗎?」
劉鼐:「我們的技術資料操作手冊里都寫了叫自動步槍,可部隊的指戰員改不過口來。先過渡一段時間吧。」
山谷里就是此起彼伏的槍聲。
不遠處乾脆有位幹部壓上子彈後走到打靶位,直接就開槍過癮了。
艾森豪威爾考慮片刻,下令艦隊繼續行動,諾曼底登陸戰如期打響。
狙擊步槍、40毫米火箭筒不編在班裡,而是在連或更高級的編製里,只在戰鬥有需要的時候才向下加強。
「同志們,55式自動步槍還要進行四項測試,通過測試就是定型,然後投產,我們步兵班組武器就初步成型了。」
……
唐華:「超算中心還有一台超算,雖然是稍老的型號,但也能用來滿足大型計算的申請。您這個天氣預報的進程就一直讓它運行到出結果為止吧。雖然沒了時效性,但可以和真實氣象對比,看看它的準確率。」
在戰鬥時,輕機槍和自動步槍為支柱,可組成三個戰鬥小組,典型如輕機槍戰鬥小組在後面壓陣、兩個自動步槍戰鬥小組左右兩翼前出的倒三角陣型。
氣象和圖書預報就是國家氣象局希望在80年代建立中長期天氣預報體系。
「唐部長。」
帶兩個小輪子的郭留諾夫看上去就濃濃的一戰/二戰初期風格,這個時候其實不該再繼續大量生產了。
「55式衝鋒槍,建新公司量產的第一批出來了,要不要來看看?」
于道文:「那下一代的步兵班武器,現在可以做一些什麼工作呢?規劃,論證,還是做一些概念設計?」
因為氣象預報程序很多參數沒法精簡,計算數值的精度也沒法降低要求,降低了天氣預報精度準確率就急劇下降,比工程力學計算嚴重得多。
也是由於設備基礎最好,本來1956年才製成第一批樣槍的「56沖」,現在是大連建新「55沖」,或者叫做55式。
一機局的專家、領導、部隊代表聯席會議的會場在建新公司的輕武器靶場。
警衛員飛快地找來了兩支50式半自動步槍,參加聯席會議的領導和專家自己充當測試員。兩名測試員先用50半自動步槍打10發,再換靶子換槍,用55式打10發。
機械工業部部長劉鼐從大連打來的電話。
在銀河-3號問世之後不久,中國就宣布停止核試驗了。
還是回到中長期天氣預報體系來。
看完這次聯席會議的報告,唐華覺得討論得很充分,方向也都不算錯,不用他掰正研製方向。在研製國產通用機槍那裡,唐華批註了一句:
竺可楨點點頭,「你們現在這台計算機的速度就比去年那台快一倍多。三五年之後……如果還是這樣的發展速度,那說不定真的可以。」
5日凌晨3時30分,氣象專家經過驗算,再次肯定諾曼底地區6月6日凌晨到白天都是好天氣。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看窗外,此時已經不是風雨交加,而是瓢潑大雨……
劉鼐:「步兵班組武器的下一代技術革新,我們的計劃是1960年正式立項,19和*圖*書65年前後定型。現在的步兵班『三件套』,先穩定生產一段時間。」
不但是10天的旬(中長期)天氣預報,後來還是竺可楨在國內首次提出要搞月天氣預報(長期)。
現在的TC55用來計算中長期氣象數據,真不太夠。初步估算的話,算力大概要增加一個數量級,內存和存儲-處理架構可能也要改。
竺可楨:「那就麻煩超算中心了。」
唐華:「不錯不錯,一點都沒延誤。不是說應該叫55式自動步槍的嗎?」
唐華:「北京去大連太麻煩啦,繞個大彎。我知道你們部一機局在召開專家聯席會議,不過沒關係,你們組織三方開會討論就可以。最後我肯定能在國家計委看到報告的。」
「竺院長,」唐華對竺可楨說,「抱歉抱歉,現在的計算機算力還比較有限,區域中長期天氣預報的數據運算量應該是太大了,沒法在短時間內解算出結果。」
要麼一人搬槍一人搬彈鏈盒,兩個人得並排走;要麼射手先把彈鏈從槍上解脫下來,自己提走機槍,到了新的發射位,還得重新把彈鏈卡起來。這麼麻煩,還算是輕機槍?
劉學昌:「確實,一支小小的步槍,設計和製造也不簡單。」
唐華看到彙報,算是明白為什麼當年會誕生63式自動步槍這個東西了。
這時候,北越人民軍從法軍手中繳獲然後贈送給中國的MG42通用機槍給了一機局啟發。
「我估摸著應該沒有半自動准吧,但肯定比衝鋒槍准得多。」
「劉部長,如果新子彈能有更好的準確度那就最好了。」來自總裝軍械處的軍代表鄭鶴齡說。
對於自動步槍普及化,他們同樣也提了「精度一定要好」的意見。
「我當年拿到的那支花機關怎麼沒配……」
……RP-46通用機槍化,這不就是1959年我國研製67式通用機槍的路數嘛。
幾分鐘之後,四張靶子取了回來,50式和
www.hetubook•com•com55式的半自動射擊精度差距不大,參會的研究員測量了很久,結果是50半隻有很微弱的優勢,而且考慮到測試樣本太小,這次對比測試怕是也沒有太大的權威性。
55式量產配發部隊后,步兵班的槍械就是1挺50式輕機槍、2支55式自動步槍,其餘戰士裝備50式半自動步槍。
現在國內有大連、瀋陽、太原、重慶四家槍械兵工廠,其中大連建新公司解放戰爭時就開始發展和布局,現在硬體設備最好、研發力量也最強,因此國內仿製AK-47的任務首先就交給了大連。
……
劉鼐:「以前兵工總局還在重工業部下面的時候,唐華說過一句話,槍械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高科技,但其實它很講科學技術。劉學昌是和我一起搞八一式狙擊步槍的,從51年搞到現在,應該是對這句話很有感受了吧。」
諾曼底戰役前的盟軍天氣預報是戰爭史上的傳奇,不過當時氣象專家做的是24~72小時的短期天氣預報。有足夠密度和覆蓋度的氣象站,有理論,用手工+簡易計算器計算,再加一點氣象專家的經驗直覺就行。
「不不不,」竺可楨擺手,「是我們給你們添麻煩了。這其實是去年我萌生的一個構想,用一種更倚重數值運算的方式來獲得旬天氣預報。」
先玩了大半個小時槍,劉鼐正式主持開會。
現在陸軍的連用機槍,參加過抗美援朝完成換裝的部隊使用郭留諾夫/國產53式重機槍,差一點的部隊還在用雜牌重機槍。
但不管怎樣,高頻數字處理晶元是要提上日程了,雖然現在還是10微米工藝,但第一台億次巨型機用的晶元比4004還原始,就是靠上萬枚晶元加上80MHz的頻率來達到億次計算的。
槍械的聯席會議討論的結果是:如果想在班組內淘汰半自動,清一色裝備全自動步槍,那麼應該提高精度,要比55式明顯高一
和-圖-書
一截才行。……
但是與會的領導和專家都不喜歡RP-46。彈鏈供彈火力持續力是夠強了,可是這個彈鏈盒不能掛在槍身上,得擺在機槍旁邊,機槍要轉移發射陣地時還特別麻煩。
「輕量化和高度的可靠性是一對天然的矛盾,而對於步兵來說,通用機槍又必須同時滿足輕量化和可靠性的指標。設計和試製過程中需務實穩重,該做的測試和試驗都不能省略。如研製過程中遇到瓶頸,一定向其他工業部門求援,不要硬著頭皮湊合解決。」
「見過呀,小日本的衝鋒槍就有。」
水利部的工程力學計算程序沒搞死超算,結果氣象預報程序把超算給破防了。
「砰!砰!」
壓了20多發子彈,走到打靶位,拉槍栓,瞄準一會兒,放下槍。「這槍端起來感覺不錯,就是沒有刺刀。」
不過鄧稼先想要的是計算機模擬核爆,對於這種用途,銀河-1號的運算速度和存儲容量都有點不太夠,而且銀河-1號用的是進口晶元。
……
班組內三種輕武器的彈藥完全通用,只是沒有槍族化,沒有太多零件通用性。
這個時候一機局的領導、研製小組成員基本都是老八路,劉鼐本人也是八路軍的老軍工,戰爭年代過來的人見了槍格外親熱。說是開會,但一人手裡一支55式,嘩啦嘩啦地玩了起來。
「更老一點的,花機關也有。」
現在很多老八路老解放在兵工系統里,兵器工業部門的一致意見就是對步槍的精度十分熱衷,這從81式狙擊步槍在這些人當中的口碑就可以看出來。
「中長期天氣預報對農業和軍事都至關重要,我們一定會搞出來足夠快的計算機,進行全國的氣象預報計算,」唐華說,「但是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需要時間,請先等三五年。」
……
1944年6月4日晚上9點半,英國的氣象專家找到盟軍霸王行動司令部,說諾曼地區天氣即將轉好,6月6日白天和*圖*書會有12小時的好天氣。司令部里的英美海陸空指揮班子看看窗外——風雨交加。
張連魁:「根據一線指戰員的反饋,我們收集了很多意見。50式半自動步槍主要集中在有一些部隊希望挑選一些精度比較好的50半加裝瞄準鏡,這樣班組內就可以有狙擊手。……也有一些部隊對它的供彈方式提了些意見。然後我們希望在55式下發部隊之後,在2到3年的時間里收集部隊對55式的使用意見。」
工程物理研究說的是核武器研究。
10天~15天的中長期天氣預報就不是短期天氣預報的路數了。除了氣象站、理論、直覺都不能缺,還必須有強大的計算能力,能在短時間內把需要無數次迭代的幾十萬個數據的計算工作給搞定。
唐華看見來者是國家氣象局的塗局長,心裡頭就明白了七八分。
銀河-1號億次巨型計算機研製成功時,新華社的報道就說了它的三個用途:石油勘探、氣象預報和工程物理研究。
RP-46重量挺輕的。給RP-46加上三腳架,需要快速移動時用兩腳架+小彈鏈盒,需要持續射擊的時候用三腳架+大彈鏈箱,不就是通用機槍了嗎?
「這槍的精度怎麼樣,是不是沒有50半自動打得准?」劉鼐問。
RP-46就是把DP輕機槍的轉盤供彈改成了彈鏈供彈。
……
1954年,蘇聯向中國提供了RP-46輕機槍的實物和圖紙。1955年,大連的蘇軍駐軍撤走後,又一次性拿到了幾百挺RP-46。
除了班組輕武器,這次聯席會議還討論了連用機槍的問題。
「下一代的步槍,意思就是要比我們現在這『三件套』先進一代,」劉鼐說,「搞槍先搞彈,搞彈先搞葯。下一代的班組武器,現在還在重工業部化工局那兒。化工局負責研發新一代的發射葯。有了新的發射葯,我們設計一種新的槍彈;有了新的槍彈,我們再設計新一代的班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