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急行軍
第102章 鋼鐵、大橋與潛艇廠
彭士祿:「七個人設計不了新潛艇啊。」
此前鞍鋼、本鋼、上鋼等大大小小的鋼廠,煉鐵高爐都沒做到1000立方米這麼大。這就是全新建設的鋼鐵廠的優勢——一張白紙上最好畫藍圖。
西林同志注視著長江大橋時,在他視線的左側兩公裡外,一艘M級小型潛艇以水面航行狀態,從長江下游緩緩駛入武漢,再泊入武昌造船廠的潛艇碼頭。
黃旭華:「我們從武漢出發的時候,這些潛艇組件才剛剛運到武船。一去一回,40天,他們已經開始動工組裝了。」
「我吐是沒吐,但也憋得不行,而且全身上下都是臭味,」黃旭華抖抖衣服,「按來時的經驗,這股子味道沒有兩三天是散不掉了。」
國有重點企業與地方政府的協調協商雖然繁瑣,但還是能往前推進的。這個時期要說本位主義和地方主義,可能某些幹部腦子裡是存在,但雙方的協商並不是單方面要求地方政府做出更大的犧牲,而是互有好處——地方政府可以提出意見,某個排水管污染市區江面了,能不能再接5公里的管子往下游一點排放,或者一些設施干擾城市運行了;工廠也同樣可以說說自己的意見。
但現在這艘M級潛艇老老實實地直線行駛然後停泊。繫上纜繩,艙蓋打開,一名潛艇兵先鑽了出來,再然後是幾名不|穿軍裝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手腳並用爬出潛艇,顫顫巍巍地扶著欄杆走到地面上。
……
「我在蘇聯實習是上過潛艇,可我上的那是什麼潛艇,少說一千多噸,大的有三千噸的大型遠洋潛艇。出到海上有風浪也不太顛。咱們這個M級小型潛艇,蘇聯海www.hetubook.com.com軍自己都不用了!」
「主席同志看見這一座雄偉壯觀的工程奇迹,一定會感到高興。」
彭士祿:「薩廠長,剛才跟我一起爬出來的那六個人就是潛艇設計所的全部設計人員?」
「謝謝,謝謝同志們。」來武漢兩年,西林已經學會了幾句武漢味兒的普通話。
班長老呂用燒紅的鐵釺點燃吸油至飽和的油棉,伸入高爐內點燃枕木,鼓風。高爐的火越來越旺,在高爐四周的工人臉上通紅,剛才上焦的工人則是黑乎乎的臉反射著高爐的紅光,所有人前胸後背淌汗,在自己的崗位忙碌不停。
彭士祿:「我們一共要組裝多少艘633型潛艇?從哪一艘開始我們自行建造?」
在五天前,10月3日,一號高爐完成了烘爐——干燒高爐,內部溫度控制在400~600攝氏度,並嚴格控制讓高爐緩慢升溫,加熱爐襯以去除其中的水分,增加固結強度。
「七號墩正常。八號墩正常。九號墩正常。……順利通過!」
在武漢市武昌區,武鋼的開工是一件大事。有的老市民還記得二十多年前漢陽鐵廠的煙囪還冒著煙時是什麼場景,但今天武鋼的煙囪更大、更高,顯然武鋼比漢陽鐵廠厲害多了。
「老彭,你在蘇聯不是坐過潛艇的嗎?怎麼也暈得不行?」在彭士祿後面,黃旭華問道。
1955年6月,武漢長江大橋的主梁吊裝完畢,大橋主體成型后,這附近就成了市民們經常聚集圍觀的地方。歷時3年多的建設,原計劃預算7200億(新幣7200萬),實際耗資6880萬人民幣,橫和*圖*書跨長江幹流的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到了通車前最後的測試階段。
薩本祁笑道:「你以為呢。設計組上潛艇體驗,跟潛艇兵一起航行、一起生活、一起操作機械,是唐部長和劉部長一起做的決定,不可能漏下一個兩個在廠里不跟潛艇走的。」
「歡迎,歡迎,我們武船設計所又增添了一位人才。」
彭士祿:「真不明白這種又小又不好用的潛艇,唐部長為什麼讓船舶工業局研究圖紙,準備改進和建造。我們要這東西幹嘛呀。」
枕木一層撂一層,中間留下過火的縫隙,但也要砌得足夠結實——一會兒上面要嘩啦嘩啦倒焦炭和鐵礦石呢。
……
西林以及身邊參与大橋設計建設的工人和幹部一齊鼓掌。
武鋼一號高爐。
「不是建造,是設計一種小型潛艇方案,以備以後需要。」黃旭華說。
薩本祁手指著的地方,是一座全新的船台,長度足有140米,軌道上已經有鋼鐵構件擺放,仔細分辨就能發現,這些構件是潛艇上的零件。
薩本祁:「我們現在的任務,船廠工人和技|師是學會保質保量地如何組裝一艘633型潛艇;你們則參与到組裝建造的過程中,把你們看到的633型潛艇圖紙吃透了,而且結合潛艇組裝建造時所實際採用的工藝,把整個潛艇從上到下都摸清楚。」
武鋼的職工小區也是按照蘇聯鋼鐵廠職工的標準建設的。一棟一棟紅磚砌成的住宅樓連片,小區一年前就陸續落成,住進了工人,單身工人在多人宿舍搭夥住,結婚有家室的工人能有一個或兩個房,還配了廚房。
以武漢江段的寬度和深度,不要說M級小https://m•hetubook.com.com型潛艇了,R級中型潛艇甚至F級大型潛艇都可以在上浮狀態輕鬆駛入武漢,M級小型潛艇甚至能在江面上來幾個S形扭彎。
「比兩年前已經好多了,那時候我們全廠連臨時工算上一共九十六人,設計人員零個。現在,你看看。」
今天,高爐前是整整齊齊碼放成一個個立方體的廢枕木。燒結的鐵礦石、生石灰、焦炭分別在料車或料坑裡就位。出鐵場上的鐵溝已打掃得乾乾淨淨,明天液態生鐵水就要從這裏流過。巨大的鐵水罐就在鐵溝的流嘴下面待命,隨時可以吃下高爐出的鐵水。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借落在本地的大型央企的需求,發展地方企業——小國企或集體企業。就算沒有需求,那城市周邊農民開闢部分耕地為菜地,種菜賣錢其實是比種糧食掙得多的。
早幾個月前,大冶鐵礦就已投入生產,一車車的鐵礦石從礦坑中挖掘出來,在選礦廠去除部分石塊提高品位,再裝上車皮,從礦山運到長江碼頭,由駁船運到武漢。在武漢,鐵礦又先在武鋼被燒煉成燒結礦,為送入高爐做第二道準備工序。
彭士祿走到地面,立刻兩手叉腰,走到旁邊草叢乾嘔了幾下,但過去兩天反覆吐了吃吃了吐,現在胃裡並沒有什麼東西可吐的。
儘管烘爐工作是五天前完成的,但這個巨型高爐的散熱速度很慢——實際上它的外壁特意做成了良好的保溫結構,鼓風機吹了五天,高爐內的空氣溫度仍然在四十度以上。高爐班的工人們兩人抬一根「引火柴」,進進出出在高爐裡外忙碌。
新中國第一座新建的現代化大型鋼鐵企業——武鋼www.hetubook.com.com,經過三年的建設,投入使用。僅此一個高爐,每年新增的鋼鐵產量達到75萬噸,而這僅僅是武鋼一期規劃建設的兩座高爐之一。
1954年7月10日,一號高爐開始安裝建設,只用了14個月15天,中國第一座1000立方米以上煉鐵高爐就在武漢青山區落成。
點火后10到14小時,高爐可以出渣。15到20小時,出第一次鐵。
在武昌南邊的烏龍山,這裡有採石場和石灰廠,燒出來的生石灰一車車地運往武鋼,作為煉鐵時的脫磷硫劑。
1955年7月,彭士祿從喀山化工學院化工機械系畢業,9月從喀山回到大連就接到通知,說船舶工業局的設計組就在大連,要他馬上加入設計小組,然後——乘坐北海艦隊用於訓練艇員的M級小型潛艇,從大連直接開到武漢。
武船的廠長薩本祁在廠里歡迎這個新加入的留蘇學生。
龜山-蛇山之間的江面,一條1670米長的鋼鐵長龍已橫卧在江面。
10月24日是武漢長江大橋的正式通車日。隨著今天的測試通過,武漢長江大橋的鐵路部分完全竣工,在鐵路的上一層,公路橋的大結構、路基也早已完工,正在做最後的路面檢查、安裝路燈欄杆等附件。
堆在那裡的足有上百立方米的廢枕木,就是這個1386立方米高爐的引火柴。
「首先是您以及工業和建設部門的領導對我完全信任、對我的設計完全信任;其次工程規劃速度、實施效率超出了預期;千萬建設工人以極大的熱情,不畏艱險和疲憊,為大橋的落成貢獻了所有的力量。這座大橋是我們兩國人民共同建造的奇迹。」
滕代遠:「兩星和*圖*書期之後,大橋的正式通車典禮,主席會親臨武漢。」
高爐班的工人在班長的帶領下,喊著號子,進行高爐點火的第一項準備工作——架引火柴。
「加油干嘍!要出鐵嘍!」
在湖北恩施的石家灣煤礦,採掘出來的煤炭經過選煤工序,上車運往武漢。在武鋼,這些煤炭在用於煉鐵之前,先被加工成焦炭。
在長江還行進著大大小小的駁船,有的裝載著從蘇聯進口的鉻錠,有的從上海向武漢運輸錳礦,湖北宜化的鎳礦也在小規模開採和冶鍊。
兩小時之後,引火柴就緒。焦炭先倒入,引火柴上面是一層凈焦,然後堆空料,最上層是焦炭、鐵礦石、石灰石混合的正常料。
當然,武鋼也有與蘇聯鋼鐵廠不太一樣的地方。作為上海和重慶之後第三座重工業廠區試點建設,原先基本封閉的「城中城」,現在處於半開放狀態。職工家屬(現在很少,大部分工人是光棍青年)的就業、工人日常消費、幼兒園、小學、醫院……都嘗試這與武漢市政府協調建設。
動起來的不僅是武漢青山區的高爐。
10月8日,武漢。
工廠會有一些保底的後勤設施,比如食堂還是自己辦。
康斯坦丁·謝爾蓋耶維奇·西林在橋頭的第二層,注視著一列測試的列車緩緩通過鐵路橋層。
彭士祿:「蘇聯援建的633型潛艇船台?那是正在組裝的第一艘633型潛艇?」
說起來彭士祿只遭了半趟罪,設計小組的其他成員,可是坐著潛艇從武漢到上海,再到大連,再從大連回的武漢。
「西林同志,您是武漢長江大橋的首席設計師,沒有您,大橋的通車可能要延遲很多年。」滕代遠與西林握手,真誠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