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急行軍
第157章 好像丟了什麼東西
「朱光亞,朱教授,」唐華看了兩眼後世的真·中國工程院首任院長,「輻射組,提供衛星在太空的防輻射解決方案。」
黃汲清:「鑽井離河三百多米呢,地勢也高出五六米,我就不信它能漫上來。我們繼續干。」
「和以前的反射回波不一樣,那肯定是土層衰減參數的問題!對東北地質系的研究也能取得一個新發現成果!」
「黃委員,黃老,雨太大了,我給您找一件雨衣……」
黃汲清就在鑽井平台腳下巍然不動,把洪水視若無物,在他眼裡只有鑽井的排管。
唐華:「和西方工業國家比差距還不小呢。如果看全國範圍,西南西北又和東部差別很大。」
黑龍江西部,哈爾濱到安達縣的公路。
從1月到現在,一轉眼又打了三批,現在是第9~第12口井了……
「第一枚運載火箭是三級液體燃料,全長從20米增加到24.8米,長度的增加會導致飛行震顫比東風-2更劇烈,所以力學計算要重做一遍。」
廠房要空白至少半年,第一批衛星要借天津火箭廠的車間生產,以後再慢慢蓋廠房和添置專用機床,現在加緊施工的是兩個測試車間。
隊長看得也驚訝不已:「上午還沒有呢,可能是要下暴雨,泥漿池附近的人都躲起來了,所以沒有人及時發現。」
「這才下午兩點,天怎麼就跟黃昏似的。」
松遼平原以往黃汲清研究過,但是沒有遼河油田那裡研究得透徹,因此初到黑龍江,他掌握的地質資料比上一次還少。
「老錢這兩三年,大大小小居然打了83枚探空火箭,」朱光亞說,「不同季節,不同地區,再分晝夜,基本覆蓋很全了。這下就好了,太空輻射基礎數值的數據應該是沒問題了。」
和上次一樣,還是帶來了4套鑽井機械,黃汲清選擇的區域是高檯子鎮、任民鎮之間的地區。一個多月後,第一批鑽井的採樣提上來,證實了黃汲清的推斷:這裡是電法高的隆起區,地下和*圖*書存在一個背斜構造。
天津衛星廠的布局和天津火箭廠格外相似,原汁原味的破敗鄉村小學風格。大門和天津火箭廠如同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一塊白漆為底的木板,黑漆寫著「天津衛星廠」五個大字,往傳達室的牆上一釘,完事。
認定這裡有背斜構造,也不是說鑽下去就一定冒油,還要看鑽井的位置,畢竟一個含油背斜也要看位置,有的位置打下去就是不冒油。
唐華和朱光亞正在分揀裝滿一輛小推車的技術資料。
「日本人也真是運氣不好,這片油田深度才1500米,他們愣是沒找到這個地方,天意呀!」
唐華:「要不我說現在彈和箭兩頭,運載火箭/彈道導彈這一塊進度特別快呢。本來我的計劃是原子彈試爆成功的時候,我們有兩千公里的中導可用,現在看來,原子彈試爆成功的時候,我們的遠導已經服役了,洲際導彈可能都在試發動機了。」
「楊家溪,你帶框架組。」
「是嗎?也對,你們都又鑽了一天多了,那就應該有東西出來了。」黃汲清抄起雨傘就要出工棚,「帶我去循環泥漿池。」
黃汲清:「上周,7月23到25號才連下了三天暴雨,今天又來大雨。」
……
……
1957年8月1日,松嫩-10井獲得工業油流,具體產量還需在幾小時之後完全測定,現在預估是10~20噸。流出的石油不是遼河油田的重質油,而是中等偏輕。
在天津衛星廠開了個短會,然後,七八個小組十幾個人就分頭做自己的事情去了——天津衛星廠現在啥都沒有,三個月後再來此地集合。
「石油勘探,黃汲清委員在東北做石油勘探做了快兩年了,先在遼河中下游找了個油田,後來轉到上游松遼那邊去了,」唐華說,「你們的中子探測儀是提供給黃委員的隊伍使用的嗎?」
不過,再仔細看看,就發現從井眼裡抽出來的泥漿還有別的東西。不是鑽頭打碎的岩石m•hetubook.com.com碎屑,而是灰褐色的液體。
王希季:「去年底江蘇好幾個城市之間的公路也升級成瀝青路面了。然後調到北京,河北的建設不如江蘇上海,不過我所看到的攤子鋪得很大。」
「哈哈,看老李還敢說我找到的油田是假豆沙包不!」
穿越前的自己都被編排出這麼多段子來,算了,江湖傳說就讓它成江湖傳說吧,反正也沒人查證得清楚。現在要是唐華說自己那時候沒去大學泡圖書館蹭課,而是整天開著車在美國東部旅行泡吧看歌劇,估計根本沒人相信。
「對,在那上了一年預科,48年才正式入學,」王希季說,「不過碩士我兩年就念完了,50年一畢業就趕緊回國,算是把讀預科這多出的一年給補回來了。」
如果大區域顯示這裏可能富集油氣,又有背斜構造,那就很可能在這裏打出油來。勘探隊再把中子探測儀從油井井口塞下去,但很遺憾,油井井眼半徑500米之內沒有油田。
「104國道這次翻新,用的是國產的水泥和鋼材,」唐華對王希季說,「還有勝利油田的瀝青。這樣一修起來,北京天津之間都不太願意坐火車了,上車下車轉來轉去,太慢。」
「上午已經送過去了。」
朱光亞:「主要是核彈從理論到實際設計,需要的步驟比較多,而且不好并行工作。比如上一步驟要測中子密度,那就必須得測出準確數字了,才能設計核彈的中子源。另外,原子科學研究院也在承擔其他工業部門的研發任務,比如給石油勘探部門設計中子輻射探油儀器。」
王希季:「對這肯定是的,美國名校的圖書館估計你都逛遍了。」
既然決定試油,那就先停止高壓泵向井下泵泥漿,改注清水,然後排乾井筒里的清水,這個過程要持續一個多小時。在大雨中,黃汲清就穿雨衣打著傘站在鑽井下面,看鑽井工人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操作。
「王希季,我已經從錢主任那邊和*圖*書把你拐過來了,我和你,再在計算機所和通信電子所的協助下,設計衛星內核。」
「從今天開始,衛星廠就正式開工了,諸位就是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研製團隊。」
此外,與遼河油田、勝利油田不同,松嫩-10井不到1500米就打到了石油,而前兩個油田的油層都在2500米左右。
「王工,你是47年去的弗吉尼亞理工學院?」
為防止汽車淤陷,黃汲清剛過橋就讓司機把車停在橋旁邊的曬穀場,然後和司機徒步三百多米走到松嫩-10井下面。還在路上走著,天上就掉起了粗大的雨點,兩人趕緊一路小跑,跑進挨著鑽井的工棚。
這究竟問題出在哪呢?黃汲清花了三個月,結合資料、震波分析和地表物探的蛛絲馬跡,選出了四個可能有希望的區域,1957年1月2日,請石油總局的勘探隊來開始試打鑽井。
……
「本來我還對我的理論稍微有點懷疑,現在實踐證明了,確實有石油!松遼平原存在油田!」
「歷次探空火箭測得的太空數據,已經整理好發唐部長那裡了吧?」錢學森又問任新民。
路虎在土石公路上疾馳,黃汲清在副駕駛位,看看窗外,又伸出手看時間。
「海浪聲……水聲,啊呀,肯定是上游那個土壩潰了,」隊長說,「這下不好,洪水要漫上來了。」
「趙復方,太陽能系統小組,你從長春來的,拿了資料之後還是回長春王大衍院士那邊,以後電報和網路聯繫。」
「7月31日恢復正常鑽探,但這口井打得不太好,」隊長說,「在800多米的時候打斜了,開始的斜率是4.7度,現在斜率是5.3度。我估計呀,這口井鑽到1800米,也就可以結束了,再往下鑽,井眼在地下都彎成麻花了。」
雨過天晴,在仍然泥濘的道路上,黃汲清、隊長、司機三人偏偏倒倒地走著,一一邊走,黃汲清一邊哈哈大笑。
天津到北京的公路——104國道,建和圖書國以後已是第二次翻修。這次翻新之後104國道平、直、寬,感覺再進步一點點就可以封閉起來當高速公路了。
「你們不用鑽到1800米,」黃汲清用腳踢踢標志著1280的數字的岩心,「含油層在這裏出現,而且顯示出很高的富集度,如果地下有油的話,它應該在1400米到1500米,再打一會兒就該到了。」
下午4時,井口的排水聲變了,不是嘩嘩的排水聲音,而是「咕嚕,咕嚕」的涌動聲。
……
鑽井裡咕嚕咕嚕,鑽井外面反倒成了嘩嘩聲。小土壩雖然不高,但是攔的水量不小,一起衝到下游,小溪的河道瞬間溢出了,洪水漫上了小溪左右兩側,在二十分鐘之內,不到10米寬的小溪變成了200多米寬的大河。
國防部高級技術研究院,彈道導彈與運載火箭研究中心。
「控制系統要做好修改參數的準備,至於什麼時候寫入新的參數,節點是……9月15號,第三級火箭測試的時候。」
……
「呂溪風,你是計量組,衛星設計階段做的每一次調整更改,你負責跟進統計總質量和重心等參數。」
唐華:「我45年11月離開的美國,不過在軍事學院讀書的時候,也經常到弗州理工校園裡去轉悠。」
黃汲清拿到了一部分日本在東北石油勘探的資料,這次又帶了一部地震車,啊不對,聲波反射地層分析車,先花了一個月讓地震車對大片地區進行簡單地層分析。分析結果其實很樂觀,但又太樂觀了——好多地方的地震回波都顯示可能含油,但又不是典型的油田回波。
唐華在衛星廠唯一的可用建築——一座小禮拜堂里宣布衛星廠和衛星研製團隊成立。
黃汲清在工棚一角搜尋取出來的長長短短的岩心,找到了兩段在含油顯示層採的岩心。
王希季:「是啊,留學的時候我就強烈感覺到這種差距。」
松遼平原也是一個陸相沉積的盆地,不但李四光和黃汲清知道,甚至二戰時日本也https://m•hetubook•com•com知道。但是,日本人從20世紀初到二戰,在松遼平原找了整整30年,挖到過一些有熒光反應的泥頁岩,但沒有發現值得開採的油田。
「做的第一批就是送往松遼平原那邊的,應該是吧。」
「什麼聲音這麼大?」黃汲清問。
隊長:「黃委員,我們現在已經鑽到1410,不,1420米了。」
……
隊長:……
黃汲清:「已經帶出了原油。松嫩-10井現在可以停鑽試油。」
鑽井正在工作,泥漿池水霧騰騰,既有抽出來的泥漿拍起的泥點,也有天上暴雨的雨點。
「這口井出油說明震波探測的結果是正確的,那些全都是油!」
「黃委員,」松嫩-10的隊長說,「7月28日,10井在鑽深1100米時停鑽取芯201.77米,發現了含油層。」
「我就是為這個從哈爾濱過來的,這個岩心的顯示很好,」黃汲清說,「接下來這兩天你們的行動呢?」
說到石油勘探,唐華突然想起,自己好久沒見到黃汲清了。上次好像是55年底56年初,送老黃出行探索遼河油田。
錢學森這邊,也在重新分配工作。
唐華笑笑不說話了。
「出油了!出油了!」
不但大門特別低調,天津衛星廠裡頭的建築廠房更加破——現在只是把地圈起來而已,廠房還是一片荒草地,測試車間是剛鏟掉草皮的白地——草皮是三天前衛星廠宣布開工建設后,這兩天部隊工程兵們的勞動成果。
不知不覺,黃汲清已經在東北轉了近兩年。從1955年12月到1956年9月,在遼陽一帶花了9個月勘探遼河油田,去年10月移師遼河上游,在黑龍江西部和吉林西北部勘探石油,一晃眼又是10個月。
洪水漫上來,果然在離鑽井50多米的地方再也接近不了,接著,洪水又漸漸退去。就在這時,一股棕褐色的油流從鑽井的排管噴涌而出。
「黃委員,是天要下大雨了,你看這雲,又厚又低。」司機是本地人,對這天氣很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