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回到民國當小編

作者: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回到民國當小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卷 急行軍 第158章 就叫建軍油田吧

第五卷 急行軍

第158章 就叫建軍油田吧

鑒於前兩次試射都失敗了,因此無論赫魯曉夫、蘇工主席團還是朱可夫元帥都沒有親臨現場或者看直播的打算,就由科羅廖夫掌控一切。在下達發射指令后,R-7騰空而起,尾部的20個噴口一齊噴火,現場觀測的人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那是當然了,大慶油田就是比勝利油田大。
計算機所的秘書老劉在敲實驗室的門。
第二級工作的時候助推器就脫落了,只剩主箭體和一台RD-108發動機,然後就是彈頭——R-7導彈只有兩級。
距離艾森豪威爾「國際地球物理年發射人造衛星」的宣言不到兩個月,美國和蘇聯就斗得刀光劍影,彷彿又回到了軍備競賽的套路。——不過太空競賽不就是軍備競賽么。
黃汲清:「最後,我還要向你道個歉,你借給我用的車,開了一年多,之前一直很小心使用的,但是在去松嫩-10井也就是第一個出油的油井視察的時候,遇上了洪水……」
「唐部長。」
「這是個大油田,絕對比遼河油田要大,我們剛剛打出油的區域就是一個幾公里見方的大面積油區,而且根據之前地震波反射的探測,這一片地區區少說還有十幾片類似信號特徵的區域,這些可能都是油區,搞不好,這個油田的儲量比勝利油田還高!」
「剛才重工業部的秘書處給我這邊打電話,說黃汲清委員想找您,重工業部那邊您不在,所以想確認一下您是不是在計算機所。如果確認的話,黃委員一會兒給這邊打長途電話。」
「信號質量還不錯,小無線發射機的功率還挺大。」唐華說。
無線電發射機已裝在計算機所辦公樓的樓頂,徐立峰把電線接到電路板的兩個觸點上,再按下開關,電路就通了。
「這個油田中央知道了吧?想好起什麼名字了嗎?」
唐華:「太空那個環境,真空,這可能不算什麼,接近絕對零度,各種各樣的高能宇宙射線,磁帶或者唱片太難長期工作了,送上www.hetubook.com.com去不到一個月,磁帶會消磁,唱片會脆化……當然,不是說晶元上太空就沒問題,但是我們給晶元做屏蔽,比給錄音機或唱片機做屏蔽簡單得多。」
8月10日這天,拜科努爾火箭發射中心進行了一次足以載入史冊的火箭發射。
在蘇工中央的擴大會議上,赫魯曉夫自信滿滿地宣布這一重大消息。
王希季:「這晶元放出來的音樂是什麼樣子的?一個小指甲塊就能放歌?」
「蘇聯現在擁有所需的各類導彈,包括遠程、中程和短程導彈,製造導彈就像製造香腸一樣,可以不斷從車間里成批生產!」
做個小型電子偵察衛星?能做是能做,但是偵聽頻段就只能有很窄的一小條,而且天線尺寸不夠,效果不好。
唐華:「簡單地分了幾個頻域,讓計算機發出的聲音像是有幾種樂器在同時演奏的樣子。因為要描述不同頻域的聲音和出現的時間,所以國歌的音樂文件要比國際歌大。可能一首國歌就要佔掉一塊晶元,其他幾首歌都在另一塊晶元裏面。」
……
「美國空軍擁有龐大的B-36和B-52機隊,此前美國的核威懾也建立在轟炸機投擲核航彈的基礎上。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非常有效的,但在防空導彈逐漸實用化的今天,轟炸機的作戰效能正受到質疑。」
唐華:「知道了。正好我現在有空了,黃委員可以打電話過來。」
不但朱可夫本人處於人生巔峰,蘇聯在8月份也處於巔峰時段。
唐華打開實驗室里的計算機,輸入命令打開了裏面原先存儲的文件。計算機的喇叭就「滴滴」地叫起來,而且音調有高有低,「滴滴,滴滴滴滴滴……」
一切照進度進行。8月21日,北京的暑氣才剛剛過去,就把衛星的主功能器件做出來了,那麼接下來的屏蔽層、衛星組裝、測試、三顆星的生產就都會正常推進。
「世界的力量對比已開始發和*圖*書生根本的變化,我們已經把美國這個世界第一強國甩到後面!」
8月1日是建軍30周年,有很隆重的慶祝活動。
對於公眾來說,無線電愛好者(家用收音機暫時不行,至少得插上專業天線)可以接收到衛星發出的電波,放點音樂,比單調的「嗒嗒,嗒嗒」好多了。
從北戴河到天津再回到北京,唐華一路思考,終於決定了:第一枚人造衛星,還是做一個最簡單的無線電發送器。由太陽能供電,壽命要盡量長。
「這是中國石油勘探的又一件大事啊!恭喜恭喜,」唐華說,「看來之前你們的新理論體系是正確的,所以我的計算機數值模擬也是準確的。」
……
王希季:「這塊電路板看上去能插五六塊晶元的樣子,這就是衛星的大腦嗎?」
……
……
唐華和徐立峰兩人分工合作,晶元插上「主板」然後焊死。兩塊電路板完工,這就是衛星的核心了。兩塊電路板其實完全一樣,衛星上同時裝兩塊電路板,其中一塊是備份。
唐華:「嚴格來說,它裏面錄的不是歌,而是……樂譜。正好我們先試試看。」
米高揚:「現在,我們的核武器終於可以威懾美國了,今後他們將不敢發動戰爭,如果美國悍然發動戰爭,使用洲際導彈就可以速戰速決地打敗對手。」
就在按下開關的瞬間,屋裡做測試工具的收音機就傳出了國際歌的滴滴聲。
人類歷史上第一枚洲際導彈誕生了。
「我們必須認識到蘇聯在彈道導彈領域已處於暫時領先地位,洲際導彈的出現使美國此前構建的國土防空體系大部分失效,因為那些戰鬥機和雷達系統都是用於防禦轟炸機突襲的。現在蘇聯雖然擁有遠程轟炸機,但卻把發展的重點放在洲際導彈上,這是一個策略性的勝利。」
王希季:「這是照著太陽能電池板的設計功率來做的。如果長春那邊的電池板參數沒問題,發射功率就是這麼大。」
蘭德的報告還沒說hetubook.com.com太空競賽的事兒。但是不用蘭德公司提醒,美國空軍和海軍都明白,洲際導彈試驗成功,那離蘇聯發射人造衛星也不遠了。此時美國一枚氫彈也有兩三噸重,蘇聯的氫彈應該比這更大。能把氫彈丟到六千公裡外,那再加把油,把一個衛星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理論上是完全可能的。
美國空軍的洲際導彈——阿特拉斯,6月11日的試射失敗了,試射的這枚火箭還不是全箭,是個只有一半重量、火箭發動機推力也小一半的半成品。
電路板的中央部分是兩個存儲晶元插槽,這其實是T56計算機上的兩塊ROM晶元——衛星的設計周期只有三個月,沒時間設計專門的晶元了,就用現成的產品代替。
黃汲清電話里的聲音仍然很激動。
萬幸的是,20個噴口沒有一個閉火的,火箭身上也沒有出現第21個噴火口,火箭就這麼完完整整地離開了發射場所有人的視線,進入雷達遙測階段。
唐華:?!
唐華、王希季、計算機所的硬體設計員徐立峰三人打開蘇州發來的包裹,裏面是七八塊巴掌大的電路板。
……
「哇,國歌好像是有伴奏的呢。」
第二首歌是國歌。但與國際歌稍有不同的是,國歌的滴滴聲比國際歌豐富得多。
7月28日中國官媒宣布「經國務院、國家計委、有關部門詳盡的論證與調研,中央宣布,啟動中國的航天工程。中國將開展對宇宙空間的科學研究,在合適的時機發射和平用途的衛星及其他航天器,讓太空成為造福人類的新空間。」
對於科研機構,衛星發出的電磁波傳遞到地面,測量波形的變化,就可搞清楚從衛星的高度到地面之間的空間,都存在著什麼,比如電離層,輻射帶、太陽射線對電波的干擾,這些都能從第一顆人造衛星上面得到數據。
相比之下,中國的反應就比較奇怪。
驗證一下相對論的鍾慢效應?這個,清華大學和中科院物理所正在研製銫原子鐘www.hetubook•com.com,初代產品大概是一個2米高0.5米粗的圓柱體,再加上一個儀器櫃。用石英鍾測不出,精度不夠。
唐華點點頭,「還有一首也已經準備好了。」
……
上午10時,第三枚R-7洲際導彈在發射架組裝完畢,燃料加註管撤走,固定臂鬆開之後,火箭就處於隨時可以發射的狀態。
蘭德公司從5月份蘇聯第一次試驗洲際導彈時就發出了警示,8月份他們向國防部提交了這三個月撰寫的長報告。
「它能讓衛星唱歌。」唐華說。
助推器脫落,導彈繼續加速,加速,向西伯利亞腹地的試驗場飛行。大約飛了6600公里之後,導彈降高,彈頭再入大氣層,以十幾馬赫的速度下落。最後一刻,模擬彈頭上的減速板張開,然後降落傘也打開,讓儀器艙慢慢降落在地面上。
在北京召開的各界人民慶祝建軍30周年大會,總司令、彭老總都發表了致詞。蘇聯國防部長朱可夫還從莫斯科發來一封熱情洋溢的電報祝賀。
然後就沒有下文了。整個8月份都到了最後幾天,無論新聞媒體還是外交部都一片靜悄悄。
……
「由於洲際導彈的出現,轟炸機基地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戰備巡航方式或許是轟炸機在核戰中生存下來的必備選項。在和平時期,必須有一部分轟炸機攜帶核彈頭,在空中不停飛行,當戰爭突然爆發,這些轟炸機就可以立即飛向敵國,而不是被洲際導彈摧毀在地面。」
北京計算機所。
勃列日涅夫:「總書記的講話非常鼓舞人心,我建議,應該應該儘快把總書記的講話用廣播和報紙的形式傳遞給全體蘇聯人民。」
當然也得有噱頭,就是這顆衛星能存儲10首歌的波表音樂文件。
「這是國際歌?!」王希季說。
「唐部長,松遼平原出油了!」
R-7洲際導彈不太像我們所認知的(閱兵式上走過的那種)洲際導彈,它更像是一枚捆綁式運載火箭。第一級由帶一台RD-108發動和_圖_書機的主箭體和四個帶RD-107發動機的助推器組成,每台發動機有4個噴口,密密麻麻一共20個噴口。
「現在……測試一下。」
赫魯曉夫坐下,對米高揚點點頭:「沒錯,威懾就是最大的效果。因為這件武器的出現,國際形勢已經改變了,我們在軍事領域將不可能被打敗。」
黃汲清:「主席在北戴河指示:說第一口油井是8月1日出的油,剛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30周年,就叫建軍油田吧!」5
「美國用戰爭嚇唬我們,我們也拿戰爭嚇唬他們,如果蘇聯遭到攻擊,我們就把攻擊我們的一個或幾個國家從地球上消滅。如果西方發動戰爭,這將意味著資本主義的末日!」
五六十公斤的衛星能做什麼?
兩塊ROM晶元讓這枚55公斤重的衛星實現它的主要功能——發送廣播音樂。
但現在既沒有小型數碼相機,也沒有同步衛星提供中繼。
唐華說的測試不但是測電路板上的ROM存儲的音樂,還連帶無線電發射機一起測試。
為了鬥倒馬林科夫,赫魯曉夫重新啟用並且重用朱可夫,這兩個月是他二戰結束後人生最高光的時候。
王希季:「我原本以為會在衛星里焊一台錄音機或者唱片機呢。」
「美國的核武庫如果只有轟炸機這一種單一的投射手段,在未來核戰爭中是很不可靠的。核力量必須有兩個支撐:轟炸機和洲際導彈,只有兩者齊備的時候,核威懾才是有效的。」
8月美國倒是試驗成功了一枚火箭,不是美國空軍的,是美國陸軍的朱諾-1中程導彈。雖然小了點,但是打成了,回收端頭帽,驗證了再入系統。
如果有21世紀的技術,那這種衛星已經比「微衛星」還要大,屬於小型衛星範疇,甚至可以裝一台相機對地面進行拍照,然後把數字圖像文件通過同步通信衛星做中介傳遞到地面。雖然和專業偵察衛星的解析度不能比,但是也挺有意思了。
蘇聯洲際導彈研製成功的消息讓美國受到很大刺|激。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