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回到民國當小編

作者: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回到民國當小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卷 急行軍 第170章 工資以後還有漲!

第五卷 急行軍

第170章 工資以後還有漲!

「在發射很重要的火箭之前,吃花生可以帶來好運氣,」皮克林補充了一句,「這是JPL的傳統。」
和中國蘇聯相比,美國航天發射有一個好處,就是它能全球監控。衛星離開美國本土后,在牙買加和多米尼加的無線電監聽站能一直監控火箭的飛行軌跡,離開多米尼加之後,是第四艦隊部署在大西洋中部的軍艦接力監控。
唐華在和蘇聯航空工業部派來接洽的代表馬科夫斯基談太陽能電池。
……
每次5%的工資漲幅,對供應的衝擊還好,不算特別大。
蘇聯和中國各射了兩枚衛星上天,現在終於輪到美國了。
北京。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同志們!工資以後會隔幾年漲一次!」
薛木橋:「都是讓全國人民樂呵一下,漲工資花30億,打顆衛星花兩千萬。」
豪瑟曼:「貝爾實驗室和西部電工去年底宣布搞出了一種硅光伏電池。」
馬科夫斯基:「我大概知道了……但是達瓦里希,我這次來,除了太陽能電池之外,還有其他的任務,確切地說,我們在1958年還有好幾次航天發射,其中有些衛星已經製造完成了,有些還在設計。這些正在設計的衛星都需要全面更新能源和計算機控制系統。」
不但工資發下去了,報紙廣播還說明為什麼能漲工資:
漲工資以後就是每次小漲,漲工資的頻率看經濟和財政條件。不過,以每年工資總額增加10%(含提職漲薪、工齡漲薪和工業擴張導致的工資增加),但工業產值增加20%+的趨勢,以後會持續不斷地有漲工資的機會。
「……中國目前並沒有載人航天的方案。大型衛星因為要等待更大的運載火箭設計成功,因此還處於架構和平台設計階段,並不在最優先的研究項目之列。」唐華這是說真話。
所有人都在圓形厚玻璃窗邊注視朱諾-1升空。火箭噴火之後,不歪不倒,m.hetubook.com.com也沒有往下掉,高度漸漸超出了發射架的頂端,還在繼續升高。直到朱諾-1超出了肉眼可辨的距離,JPL團隊和馮·布勞恩這才放心地離開窗戶。
唐華:「我是有點怕誤差太大,會搞得市場很亂,到時候我們準備了收音機錄音機自行車手錶,擺在百貨商店,結果都是滯銷的,回頭一看,菜市場上五花肉賣斷貨了。」
「在二五計劃中,全國人民要再接再厲,繼續快速建設國家的工業體系,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科學技術水平,獲取更大的勝利。」
……
原來的歷史位面,一五計劃執行之初,是設想過以後找個機會普遍提高職工工資,等發達的社會主義建起來的時候,工人的收入也到發達社會主義國家的水平。但後來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沒漲成。
「如果要讓太陽能電池板在太空中工作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需要從底層開始進行全新的設計,包括新的基板材料和抗輻射薄膜等等。我們在反應堆附近做了對比測試,初步預計壽命能夠達標,但真實數值還有待對升空的兩枚衛星進行長期跟蹤觀察。」
第二、三、四級固體推進器的型號、推力是完全相同的,就是捆綁的數量不同。
鄧子飛:「不過我們留了比較多的余量,而且分地區分大城市小城市,供應計劃都分別做了調整,就算超出預期,基本上大部分地方也能承受得住衝擊。」
衛星發射成功之後兩天,皮克林、馮·布勞恩和其他幾個JPL的骨幹就在公眾面前露面,幾人手舉探索者一號+第四級的模型,接受現場民眾的膜拜。
總會計師:「漲工資,全國人民樂呵,但是我們緊張。」
卡納維拉爾角。
「輕工業品的消費額增加這麼多?居然不比農產品低多少?」鄧子飛問,「這個預測結果準確嗎?」
唐華:……hetubook•com.com
……
美國陸軍制導與控制實驗室的主任沃爾特·豪瑟曼顯然對美國在衛星技術上的遲鈍略有不滿。
對外是這麼說的,對內,國家計委和國務院都在密切注意市場商品的銷量變化。
「中國的報紙自己說的,在北美出現的模型也證實了,中國衛星帶有光伏發電設備。我們其實沒必要等兩個月才相信這件事。」
探索者一號飛到赤道附近時,第四級固體推進器燒完,海上的美國軍艦檢測到無線電信號,根據信號源移動的速度判斷這顆衛星應該已經入軌,立刻發電報回國內報喜,這比中國或蘇聯獲知自己成功要早半個多小時。
英國《太陽報》則飈起了段子:「在日益緊張的太空競賽中,美國經過一番努力,險勝東德、波蘭、羅馬尼亞、朝鮮……搶下了第三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的位置。」
馬科夫斯基:「這才是我此行的最終目的。部長會議、科學院在會議上通過了一項建議,中蘇共同研究下一代的衛星和載人飛船,如果我們雙方能夠達成協議,科羅廖夫同志希望在今年上半年開會,時間越快越好。」
……
「有實際作用的衛星要等更大的火箭才行,小衛星能做的工作還是太有限,」唐華說,「再說,全國人民不一定非得發射衛星才樂呵,漲工資這不正在樂呵著嗎?」
「是那個霍夫曼電池嗎?放在內華達的沙漠里時,每片電池輸出功率14毫瓦,售價25美元。如果想要獲得14瓦的電力,就要支付2.5萬美元……好吧,用在造價數百萬美元的衛星上的確可以。」
不過美國陸軍還是不太放心,又讓無線電監測系統反覆確證了好幾次,第二天早上6時30分,終於對外界公布消息:美國第一枚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有那麼多好玩好用有科技含量的輕工產品,要是只能小量生產用於出口,國https://www.hetubook•com.com內絕大部分人消費不起,那也太沒意思了。
……
除了蓋樓蓋工廠……蓋這蓋那之外,這也是城市建設的一部分。
朱諾-1的第一級燃燒155秒,直接將火箭和衛星送出了馮·卡門線到達太空。第一級脫落後,第二級11個固體推進器點火,但只持續工作6秒就燒光燃料。之後的第三級用的是3個固體推進器,工作時間還是6秒。
不過在美國以外,也有媒體潑冷水和調侃的。
張璽:「會有一定的誤差,但大致會在正負0.3的區間內。」
「總統只給了我們90天時間,就要把一枚彈道導彈改成運載火箭併發射衛星,」馮·布勞恩雖然不是JPL的團隊成員,但也隨大流嚼著花生,「此方案是在限定時間內完成目的的最優選擇。更大的火箭和更重的衛星,等將來吧。」
唐華:「那麼,可能需要得知你們後續正在設計的衛星的基本架構。」
這樣慢慢就把生活質量帶動起來——或者從根本上說,是把城市建設起來。
前兩次漲工資,食品消費額會有比較明顯的上升。但再繼續漲,第三第四次,食品消費就不會還是大於5%的漲幅了,4%甚至3%都有可能。工人覺得吃的已經夠可以了,會把工資花到其他地方去。
范·艾倫把一粒花生丟進嘴裏,「探索者一號唯一的遺憾就是太小了。」
「蘇聯第一枚衛星質量83.6公斤,中國第一枚衛星質量55.6公斤,而探索者一號只有13.97公斤,美國不僅發射衛星的時間晚,運送能力也較差。」
「美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它終於能夠把一個人造衛星送上天去,這並不是什麼出乎人們意料的事情。」
「在全國勞動者的努力奮鬥下,第一個五年計劃超期完成,尤其是工業戰線高奏凱歌,1957年的工業總產值比1952年增長2.6倍,在中國歷史和-圖-書上,第一次工業產值超過了農業產值。高效地運用科學技術、高效地管理和組織生產,讓勞動者的價值得到了最大的發揮,這是全國職工工資普遍上調的物質基礎。」
22時47分,朱諾-1點火。
皮克林:「這涉及到很多個部門和實驗室,而且這些機構都在為NASA的成立而忙碌,因此有些動作是遲了一些。美國無線電公司實驗室製造的硫化鎘光伏電池,我們已經拿到樣本了,但我還想拿到更好的。」
「當然,如果發射人造地球衛星是為了人類征服宇宙的科學目的,各國之間進行競賽是有好處的。和平的競賽將可以推動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但是,美國仍念念不忘藉此機會大肆鼓吹其所謂的威懾能力……」
唐華:?!
「一月和二月份合併來推算的話,工資上漲5%,銀行的存款餘額,月增加值會提升4.5%,消費增加5.3%,其中農副產品、食品的消費增加5.5%,輕工業品的消費額增加5.1%。」
……
張璽呵呵笑道:「我們在全國各地都做過抽樣調查,加工資是有一些家庭要改善伙食,但中國人節儉還是主要的,未雨綢繆的心態普遍存在,而且,改善伙食的錢吃進嘴裏就不見了,買個鍋碗瓢盆,手錶縫紉機,它可以擺在家裡用好長時間。」
「朱諾-1還只是一種中程導彈,而蘇聯用於發射人造衛星的是強大的洲際導彈。」
「根據這個計算機推算的結果,」張璽說,「1月份上漲的工資不會全部體現到消費中,會有一部分群眾把錢留到二月份,二月過年嘛。」
在美國國內,探索者一號發射成功總算是扭轉了兩個月來一片頹喪的情景,電視節目里探索者一號的模型反覆展示,還伴隨著雄壯的BGM,邀請來節目的嘉賓神采奕奕,今後美國航天計劃的大餅也可以繼續畫下去了。
「升空已兩個月,中國衛星這座太空的廣播和_圖_書台還在無休止地唱歌,唱歌,唱歌,這一切僅僅是中國要向全世界炫耀自己掌握了太陽能供電技術。」
皮克林把一包花生倒在桌上,馮·布勞恩、范·艾倫、斯圖林格和路德維希等人都過來抓了一小把。
第三級脫落之後,衛星差一點點就能達到第一宇宙速度了,這時候衛星自帶的第四級固體推進器點火。
「雖然南極考察站的太陽能電池系統工作很正常,但我們必須注意到南極在大氣層和地球磁場的保護範圍之內,而太空中高能射線遠高於地面,如果將普通的太陽能電池板放置到太空,它的壽命是很短的。」
國家計委。
火箭頭部頂著一根「針」,這不是避雷針也不是空速管,這就是此次要發射的衛星探索者一號和第四級固體火箭(兩者焊在一起,將來會一起在軌道上繞圈)。
「美國把它的這個衛星命名為探索者,其實到外層空間探索的,早有蘇聯發射的人造衛星一號、二號和我們的前進一號、前進一號甲,美國的衛星無論怎樣說也是遲到了。」
薛木橋也就是說句俏皮話,都已經2月份了,漲工資后的第一個月月薪已經發下去了。
——中國對探索者一號升空的評價,基本上中規中矩,意思提煉出來就是「你遲到了,不過也還行。」
本次發射謝絕任何媒體電視直播,現場只有兩架軍方的電影機在負責拍記錄片。
「預祝髮射成功,每個人都吃一點。」
「1958年全年和1959年上半年都沒有衛星發射計劃了?」李復春問,「倒是能省點錢,不過全國人民也少了個樂呵一下的機會。」
朱諾-1運載火箭探索者特製型擺上了LC-26A發射架,時間是美國東部時間1月31日晚22時,夜空一片漆黑,發射架下的幾盞燈大致能照出朱諾-1的輪廓,它大致上也是一枚中導——直徑和長征-1差不多,比長征-1短一點,重量介於先鋒號和長征-1之間。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