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急行軍
第174章 3月9日鋒面北移
……
在江南造船廠的舾裝碼頭,113艦已經從船台下水,現在正綁在碼頭上安裝一些上層的設備和零件,一邊裝還要一邊調試。111艦的船台建造階段延誤了,但舾裝周期還是12個月,按計劃準點完工,所以113艦的舾裝工期應該還是能保證的。
天河一號運算全開時,功耗220千瓦,另外水冷散熱系統的泵、散熱風扇還要耗電25千瓦。
「其實我現在期盼著巡洋艦早日開工,」牧野茂說,「如果細節設計上的疏漏之處,我們可以再做調整,這艘艦的基本設計我們考慮得非常仔細,這意味著出嚴重設計問題的可能性不大。」
在成功地預報出四天前的天氣並且達到63%的準確率之後,葉篤正和竺可楨立即收拾行裝趕往上海。
按最壞的打算就是用蒸汽輪機——海軍表示這個航速可以接受,既然這樣,那項目就啟動了。
1953年啟動繳獲的美製弗萊徹級和基林級驅逐艦工程;
……
這艘艦是常規動力版長灘號?這是「土味」提康德羅加?反正很難形容。
鑒於1、2號艦建造時出的一堆子麻煩,援華的蘇聯專家是沒脾氣了,3號和4號艦隻要求兩個造船廠能在18個月完成船台建造就行。
「今天2月24日,明天2月25日,我已經讓氣象局匯總明天觀測站的數據,直接傳送到上海,」塗長旺說,「就以25日的數據為基礎,推演中長期天氣預報。」
唐華看塗長旺他們整理氣象數據時在圖紙上標點和繪圖,原來現在的「雲圖」,是用一個一個的觀測站獲取的點數據,「腦補」出高壓和低壓氣團之間的分界線,把點陣圖形化而成。不同的氣團的平面形狀、高度、移動速度和溫度濕度,其實是推算出來的。
機工部六機局(船舶工業局)的發展是從1953年提速的。整個一五期間,船舶工業局磕磕碰碰,屢次進入自己不熟悉的領域,但總算是按照總規劃完成了自身造船和設計能力的階躍。
在船舶設計院,牧野茂解釋現和*圖*書在這個方案的設計思路。
2月25日下午7時。
「然後艦上有3部艦空導彈跟蹤雷達,前1后2,一部近程艦空導彈的跟蹤雷達,一部低空搜索雷達,一部炮瞄雷達,一部備份的二坐標對空索索雷達,一部導航雷達……還要預留小口徑高炮的火控雷達,和一個『衛通天線』的清凈頻段。什麼是衛通天線?」
2月26日,下午。
以及未來海軍走得更遠時,它還可以擔任編隊防空支柱、可以對敵國縱深精確打擊、而且也具有不錯的反潛能力(潛力)。
水冷帶走大部分的熱量,一般情況下計算機主板溫度不會超過60度。但天河一號四個群、四十個機櫃裏面幾萬塊50~60℃的晶元,也足以給大廳造成暖氣效應了。
潘鏡芙:「巡洋艦的電磁分配太亂了,我現在心裏也沒底。現在艦上的主雷達系統是308相控陣雷達,這個雷達功率超大,開機時候的相互干擾很嚴重,尤其是艦橋上還裝了一部地波對海探測雷達,這兩個雷達我想了很久,覺得還是無法同時開機工作。」
這回江南和滬東中華都很爭氣,畢竟該交的學費在1號和2號艦的時候都交過了,不能在同一個坑掉進去兩次。
「唐部長,56型驅逐艦都四門130毫米炮,咱們造個一萬多噸的軍艦,才1門100炮,會不會太誇張了。」李復禮說。
……
5000噸驅逐艦安裝307型雷達基本就是上限,四面陣相控陣雷達基本是裝不上去的,除非軍艦不裝炮不裝導彈。鑒於上海船舶設計院積累了各種不同噸位船型的設計和船體結構設計,乾脆就大胆一點,不再放大驅逐艦艦型,而是重起爐灶。
「噢,我腦子裡在想別的了,都沒注意到這個。還要等多久?」
導彈巡洋艦的設計方案就這麼誕生了,現在完成的是基本船體設計。動力系統有兩個方案,第一方案還是56型驅逐艦的72000馬力蒸汽輪機,最高航速28~29節。
「前甲板1門單管
hetubook.com.com100毫米炮,……不得不說這可能是我設計過的炮火最弱的軍艦。主炮後面是32單元的通用導彈發射裝置,以及小口徑高炮,中部因為艦橋與船體等寬,所以不安裝艦載武備。」
牧野茂:「我也不知道,在船體設計到匯總重量的階段,我總是不由自主地調整和裁減各分系統的重量。」
黃培昌:「標上去了,而且檢查過兩遍。」
葉篤正:「北京的那台大型機就是個電老虎,這台巨型機的功耗只多不少。我看看……嗯,巨型機和大型機差別挺大。」
大氣的運動不但是平面運動,還有有垂直,這是一個立體的模型。
唐華:「海軍蕭司令員看過方案,他說沒問題,那就繼續往前推。其實,前甲板的空間有些浪費了,如果艦體中前部的水下部分能更豐|滿一點,前甲板就可以安裝64個單元,全艦就可以達到128個發射單元。」
竺可楨:「北移是肯定的,3月9日……3月9日……」
1954年11月由蘇聯提供零部件,在上海江南造船廠和滬東中華造船廠組裝建造56型驅逐艦。蘇聯專家提供的流程是14個月船台建造周期+12個月舾裝,不過中間出了一點小麻煩……江南造船廠在船台建造階段花了20個月,滬東中華花了21個月,分別在1956年7月和8月下水。
「標準排水量10120噸,剛好卡在1萬英噸(10160噸)的線上,牧野先生,這是您的職業習慣吧?」唐華問。
李復禮:「也快了,3月初就要鋪設龍骨了。」
「導彈巡洋艦全長180.5米,比高雄級短了20多米;最大寬度20米,與高雄級相當;排水量比未改裝增重前的高雄級還要輕。當然主艦橋和上層建築在風格上與高雄級略有些相似,但並不是高雄級的模仿版。」
白天,所有的氣團溫度按某個參數上升;晚上氣團溫度下降。太陽東升西落,氣團的升溫和降溫還有幾分鐘到十幾分鐘的時差。
在北京的運算當然是有意義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只看準確率,不用太在意時間。如果上海的超級計算機能夠在24小時內運算完黃淮流域的數據,那麼中國氣象局就做到了對15天後的黃淮地區天氣進行準確率為63%的中長期氣象預報,這可是驚天動地的大事。
……
竺可楨:「對的。要根據兩個觀測站數據的差異,判斷出分界線在兩個觀測站連線的哪一處位置。其中主要的判斷參數是氣壓,但是氣壓有時候是不均勻變化的,而是得結合地形和風速,以及直覺……這是氣象工作者的家傳手藝了。」
「都標在圖上了?」
「原來描繪氣團的圖像,你們是用數據點陣擴成的啊?」
牧野茂:「如果能給我10萬馬力的主機,我就可以讓它的線型肥起來。」
2月25日下午3時,氣象數據統一整理完畢,新演算法也剛剛體現進程序中,這些當天早上8時觀測的數據就由十多個程序員合作分批輸入,輸入之後還要做反覆的校對。
「很好,這個布局很協調。其他就是修正一些小的設計缺陷,盡量不要把毛病帶到船上就行。」唐華說。
唐華:「這還是通風系統拚命工作,排走多餘的熱量之後的結果。」
塗長旺一手拿著抄錄的氣象數據,一手按鍵盤的上下箭頭,對程序和輸入的數據做第三次檢查,最終確認數據輸入無誤。
唐華:「現在運算了2小時15分鐘,預計運算在19小時5分鐘之後結束,也就是明天下午。」
「好了,檢查通過。」塗長旺揮了揮手。
「在煙囪之後的平台安裝64單元的通用導彈發射裝置,艦尾是機庫和直升機平台。直升機平台上方安裝一套近程艦空導彈發射裝置。」
在船舶工業局擬定的大型水面艦發展規劃論證報告中,對這型艦的作戰定位是「在南沙、台灣以東等接近我岸基戰鬥機極限作戰半徑的海域,擔任海上驅護艦編隊的防空核心和海上指揮中樞」。
「我看看……鋒面3月9日就北移了?」程旺看著氣象推演結果。
天河一號的四個https://m.hetubook.com.com機櫃群就擺在大廳中央,每個機櫃群是10個柜子向心排列成C形,缺口處是方便維修人員伸手進去的。
不過就算工期能保證,113艦完工交船也要到1959年2月了。
兩艘組裝建造的56型下水之後,船台又開工了2艘,3號艦和4號艦。零件是半進口半自製,中國自己稍對設計圖紙做修改,主要是安裝一部307雷達。
「程局長,竺老,葉老,培昌老弟,你們不會今晚在這兒打地鋪值班吧?」唐華看氣象局的幾位同志都沒有挪窩的意思。
完成初步設計的大型水面艦現在還未確定型號名和艦級,但其實就是導彈巡洋艦。
上百萬平方公里國土的大氣,就這樣在計算機里「活」了。氣團擰來擰去,撞來撞去,冷熱相撞時,空氣或是混合在一起,或是一方把一方逼退。
……
唐華:(微笑)
天氣預報程序用葉篤正從北京帶來的最新的演算法,但是程序還是得現改——巨型機的操作系統和小/中/大型機沒法兼容,它能達到6.4億次/秒的運算速度,靠的是特殊的結構和特殊的指令系統。
唐華笑道:「再怎麼著急,也要等58型驅逐艦下水,然後再對船廠做一些技術改造。第一艘58型驅逐艦還沒開工吧。」
隨著嗡嗡的聲音,剛才輸入數據時關上的窗戶又打開了,因為大廳里的溫度在節節攀升,不一會兒就到20度了,必須得開窗透透氣。
2月25日中午,氣象局觀測站的數據如潮水般湧入上海計算機所。在過去的兩年,國家氣象局新建了大批氣象觀測站,其中在黃淮地區有地面觀測站1100個,其中高塔觀測站200個,高空氣球150個、還有1部天氣雷達(南京雷達所製造的樣機,試驗場直接就定在了淮北)。
前一天的大氣運動會影響到后一天,前一小時的大氣運動會影響到后一小時,這一區域的大氣變化會影響相鄰幾個區域。這不是三體運動,而是黃淮地區數百團大氣的N體運動。
第二方案是成都正在研製的燃氣輪機,目前試和圖書車的型號最大輸出功率是22000馬力,安裝4台燃氣輪機的話88000馬力,最高航速不低於30節。
唐華:「現在冬天,環境溫度才幾度,所以測試的時候溫度表現還挺好,夏天我估計不行,溫度還得上竄一截。王守珏,你們計算機所再添個大功率空調吧。」
這型導彈巡洋艦如果開工建造,也會是中國歷史上噸位最大的軍艦,標準排水量10140噸,滿載排水量12700噸,可算是超過七十年前北洋水師的定鎮兩艦。
……
如遇上針對我國的大規模海上入侵,巡洋艦可配置在稍前出的位置,區域防空導彈能有效削弱敵方的轟炸機核突擊(海軍居然主動提出了和這個時代的美國海軍相同的需求——攔截核轟炸機)。
唐華:「一個超短波大容量通信頻段,過幾年就會知道的。……如此看來,船舶研究院還是擴建太湖邊的那棟樓吧。不但把308雷達裝上去,巡洋艦上要安裝的雷達和無線電系統,也全都給它裝上去,試試看能不能一起工作。」
塗長旺是一直在上海,氣象局的幾人匯合時,天河一號的測試還剩最後一點兒。
再過幾年,可能在座諸位的家傳手藝飯碗,就要被我砸掉了,哼哼。
C形中央,柜子與柜子之間的連線密密麻麻,如果不是設計師或計算機的維修工人,光看一眼就頭暈。這還是設計的時候盡量讓巨型機外表簡潔化的結果了,不說別的,10個柜子的水冷管線,主管道都是埋在大廳地板下的,管路走到機櫃群底下,再伸進柜子里去。
「呵,這個屋子好像有暖氣一樣,而且燒得還很旺。」竺可楨進門就發現大廳的溫度很高,脫下大衣和外套,只穿裏面的毛衣。
……
唐華:「那麼,起飛吧!電錶!」
李強:「地波雷達和308雷達確實特性相近,這兩部雷達就先算了。」
唐華:「那就這麼說定了,當10萬馬力的主機出現時,您就負責給艦體增肥。除了線型和結構設計,這個艦的雷達系統和電磁兼容可能得仔細規劃。潘鏡芙,你好像是負責這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