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回到民國當小編

作者: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回到民國當小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卷 急行軍 第182章 它能決定人類航天的未來

第五卷 急行軍

第182章 它能決定人類航天的未來

蘇聯要照相偵察衛星的原因是——率先在太空給地球拍一張自|拍照。
阿特伍德:「我們已準備好向您展示了。」
……
現在的情況是,美國在航天領域明顯落後于蘇聯,蘇聯從去年到現在,發射衛星全用的是大型運載火箭,美國已經有研究機構做過估算,這種火箭的運力,足以把一個能載人的球型艙送入太空,而且蘇聯第二次航天發射就是送狗上太空進行試驗。
錢學森:「潛艇攜帶核導彈,這就是為什麼你一直說彈道導彈遠期規劃要走固體推進劑道路的原因?」
聶帥:「我怎麼感覺現在蘇聯也沒有這樣的一套系統。」
「美國派核潛艇到北極點不是什麼科學考察或者研究,這是軍事性質的航路探索。」
英國氣象學家詹姆斯?斯塔格和國家氣象局的幾位工作人員在宿遷氣象局考察,他現在就如同在英國那樣,拽著翻譯參加氣象預報會議,有啥說啥,不把自己當外人。
……冷場。
「格倫南先生,您好。」在巨大的花體字工廠logo——「Rocketdyne」下面,洛克達因的CEO阿特伍德歡迎這位未來的NASA局長。
5月10日,氣象學考察團在南京拿到了新一期的黃淮中長期天氣預報,之後考察團就兵分四路前往淮河和黃河流域,人肉驗證這份中長期天氣預報的準確性。到5月24日,5月10日預報的情況已經基本得出來了,這回有點兒馬失前蹄,綜合準確率55%,低於原先的估計準確率。
莫斯科。
「鸚鵡螺」號是一件水下兵器,不過1958年它的頭號任務是一項政治任務——為了挽回人造衛星發射競賽失利的惡劣影響,艾森豪威爾要求美國海軍核潛艇完成一項壯舉:穿越北極冰蓋,從水下抵達北極點。
聶帥:「美國核潛艇從白令海峽或者加拿大沿海悄悄入北冰洋深處,然後就會突然出現在蘇聯陸地附近,嚴重威脅北德文斯克、摩爾曼斯克這些蘇聯的重要軍港www.hetubook•com•com。蘇聯海軍很難防住從冰層里突然冒出來的核潛艇。」
「蘇聯同志的核潛艇已經在海上航行了,我們現在統共就兩艘33型,還是用蘇聯零件拼裝的。」聶帥說。
唐華:「就繼續用33型練手吧。第三艘33型潛艇會有55%的零部件國產,等先把潛艇主要零件的國產化搞定,再談談其他的。」
雖然正在測試的阿特拉斯洲際導彈/運載火箭能一下把中國甩開,讓美國的運載火箭重量級提高到蘇聯的水準,可美國在發展,蘇聯和中國也不會停止進步啊。
當然,說這是瞎蒙的人一般是外行,或者故意揣著明白裝糊塗的黑子。斯塔格不是這兩種人,他仔細研究了很久天氣地圖,認為中國人做的這份天氣預報雖然有大面積錯誤,但能看出來這經過複雜計算得出的結果。
「非常準確,」斯塔格看了看這個還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海洋熱狀況的異常是長期天氣異常的重要強迫因子,五月份東亞普遍受到季風的影響,而江蘇北部及江蘇周邊的地區,會有一部分氣流從海上而來。對這個強迫因子的預計不夠準確,就影響天氣預報的準確性。你們現在是用什麼分析方法?」
因此在會議上,反而是斯塔格在鼓勵氣象局的工作人員不要氣餒。
3月24日中國放出消息邀請世界範圍內的地球物理學家、氣象學家來中國觀摩考察,這在冷戰時期可是少見的學術交流,尤其對於中國,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用了一個月,IGY才確定完報名人員名單,4月底出行,5月初抵達中國。
掛牌成立容易,成立之後做點兒什麼,這才是關鍵。
唐華:「如果這些核潛艇帶的不是魚雷,而是核導彈,那麻煩就更大了。」
1958年5月,唯一的一艘627型K-3號艇在蘇聯近海戰戰兢兢地試航,美國「鸚鵡螺」號核潛艇已經服役三年半了。去年「鸚鵡螺」號就達到了核動力和*圖*書航行6萬海里的記錄,和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中那艘同名潛艇的航行距離相當。
蘇聯對同步通信衛星、紅外預警衛星有興趣,但是發射的優先順序難以提高。
黃培昌:「這個真沒有。」
「蘇聯第一艘核潛艇去年底就開始試航,應該是快要交付了,」唐華說,「一號艇在試航,二號三號艇在開工,4、5、6號艇不知道是不是已經列入了備料計劃。蘇聯核潛艇艦隊就這個發展速度,水下80米單向通信,對核潛艇的吸引力太大了。」
聶帥:「彈道導彈的反應速度要快到什麼程度?」
同步通信衛星,科羅廖夫表示月球號火箭改改就能用,但是要先完成兩項月球探索任務,之後再發射一枚同步通信衛星,定位在馬六甲上空,這樣中國和蘇聯遠東地區都可以用它做中繼通信。
加利福尼亞南部,卡諾嘉公園。
……
聶帥:「上周也就是5月中旬,蘇聯同志已經在阿爾漢格爾斯克動工修建極長波台的地基了,簡直神速。」
斯塔格:「建議換用主震蕩型分析法。此外,你們需要有最近40年太平洋熱帶-溫帶海面溫度的月統計值,至少要拿到西太平洋的溫度統計值。」
1958年5月底,「鸚鵡螺」號從西雅圖消失了。
在艾森豪威爾的推動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就要掛牌成立了,總部大樓已經到位,各個有航天器設計能力的研究單位陸續從陸軍、海軍、空軍下面獨立出來,只等NASA正式掛牌成立。
這三種衛星大概的發射時間都是1959年下半年到1960年下半年,數量不太多,先保證有一顆上天,測試沒問題,再想下一步計劃。
「come on!夥計們,我都沒有感到沮喪,結果你們像是犯了什麼大錯的樣子,事情並沒有這麼糟糕嘛。就算是犯了大錯,我在中國一個月都沒有看見秘密警察出沒。」
蘇聯第一艘核潛艇是627型,僅此一艘,不過小改的627A現在和*圖*書已經量產了。
……
哥倫南:「朱諾、木星、阿特拉斯,這些可見的東西已經不是航天的前沿了,我需要一些現在還看不見的東西,能決定人類航天未來的物品。」
甚至美國現階段的航天發射能力還略遜於中國——現在美國人搞清楚了,中國的運載火箭重約40~45噸,而美國的朱諾-1重只有29噸。所以中國能發射50多公斤的衛星,美國只能發射小柚子。
627型開始想裝一枚幾十米長的核魚雷,後來好說歹說恢復了正常,裝8個533毫米的魚雷發射管。
唐華:「這就是我一直在遊說他們儘早開始應用衛星體系建設的原因。」
洛克達因的車間,工程師塞繆爾·霍夫曼向來訪者展示了一個巨大的、直徑看起來有4米的金屬圓環。
除了宿遷的英國人和法國人,日本和冰島氣象學家吉野正敏去了黃河,他們在花園口附近目睹了中長期天氣預報系統準確播報降雨。在濟南的兩名德國氣象學家也呆在預報準確的地區,印度氣象學家去了徐州。
回北京的火車上,唐華手裡的報紙就有介紹「鸚鵡螺」號的北極點航行計劃的報道。
這大概需要一顆遠地點比較遠(至少2000公里,3000公里最好)的照相偵察衛星,在離地球最遠的時候咔嚓一下,拍個自|拍。在近地點那就是偷窺各國腹地的重要設施。
「導彈本身,要求反應時間趨向于零,時刻待發,或者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彈道導彈是在這種狀態。」唐華說,「從敵方發射彈道導彈到落到我們頭上,大約有半小時時間,但這半個小時還要留出給其他的,比如發現導彈、發出警報,比如判斷導彈的落點,這些都要時間,還要留出決策的時間。」
黃培昌:「離散分析法。」
不過在水下排水量4000多噸的潛艇上,安裝兩個反應堆,兩套汽輪機,雙槳,腦洞也是夠大的。
追上蘇聯、反超蘇聯,給美國掙回面子,這就是NASA成立之後的第www•hetubook.com.com一個任務。要完成這個任務,就不能走一步看一步,必須看得遠一點。
「實際造出來的就這些,但是我們可以看設計圖紙,」霍夫曼說,「我十分確定,這就是您要的『決定性的物品』,一種前所未有的巨型火箭發動機,單機推力700噸。」
這就比較讓國家氣象局的同志們犯尷尬了。竺可楨說過,60%準確率是一條及格線,雖然還有不小的誤差,但至少有點兒能看出來是進行了科學演算。55%的準確率……要是有人硬說這是瞎蒙的,你都不好反駁。
「這兩天的時間,還有另一件事,依據雙方之前的意向,基本上談妥了,」聶帥說,「阿爾漢格爾斯克極長波通信電台,因為蘇聯同志馬上就要,所以可能要和我們的福建極長波同時建設。」
「那我要告訴諸位一個好消息,我有。」斯塔格得意地說,「大英在亞洲還是做過一些基礎水文氣象調查的。」
「從這條線往西北方向,你們的氣象預報準確率超過了70%,」斯塔格在駐馬店-周口-商丘-濟寧的位置畫了一條線,「從這條線往東南方向,氣象預報的準確率是42%。很顯然,這是一個局部錯誤導致準確率的下降。」
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委員、內定的NASA首任局長凱斯·格倫南從華盛頓飛到大洛杉磯,走下舷梯就立即上汽車,直奔洛克達因航太控股公司。
唐華:「不但是潛艇沒辦法攜帶燃料罐和推進劑罐臨時加註,陸基的彈道導彈今後也得達到快速反應。現在蘇聯同志在搞的是可長期儲存液體燃料配方,這涉及很多麻煩的技術,比如鈍化燃料和氧化劑,還有導彈燃料罐的防腐蝕內襯。與其這樣麻煩,不如直接上固體推進劑。」
江蘇宿遷。
紅外預警衛星還要晚一點,因為載人飛船的東方號火箭是要在月球號任務完成之後才成批發射的。
1958年4月,美國的新聞就在熱炒這件事了,當時「鸚鵡螺」號還剛剛從大西洋調到太平洋,經和-圖-書過巴拿馬運河之後北上到西雅圖停泊。
唐華給出的照相偵察衛星方案是返回式衛星,偵察衛星上有12個膠捲艙,拍完一卷膠捲之後,把膠捲艙彈出去,點燃小火箭返回地面。所以在發射它之前要先搞個返回式衛星驗證返回技術。
……
「現在就這些嗎?」哥倫南問。
「你們公司曾承接了陸軍紅石彈道導彈的製造?」哥倫南開門見山。
但是斯塔格是第一次在工作的時候可以只用純理論思考,寫公式就可以了,不用整天趴在機電計算器或真空管計算機旁邊等待數值輸出。這讓他熱情高漲,來中國半個月後就興緻勃勃地投入到了黃淮地區的天氣預報系統建設當中。
……
出乎意料的是,蘇聯對可見光偵察照相衛星有很濃厚的興趣。
不過到現在為止,上躥下跳最積極的還得數斯塔格。什麼是專業,這就叫專業。
章基嘉:「斯塔格先生,是不是由於自海而來的氣流摻入到季風當中而引發的意料之外的變化?」
唐華:「之前的意向書我看過,天線蘇聯他們自己自製,反正就是銅導線,有電網可以利用電網。全系統除了極長波還有一套超長波,嵌入蘇聯自己造的超長波電台就行,我們只造中控室和波形生成器,還有潛艇的接收器,應該不會影響福建極長波系統的建設。」
「是的,除了紅石導彈,陸軍朱諾-1和木星-C火箭我們也提供了部分零部件,」阿特伍德說,「此外,正在進行的阿特拉斯斯計劃,洛克達因也是排名前5的零件供貨商之一。」
斯塔格其實沒看到過天河一號計算機,那樓就沒讓外國氣象學家們進。介紹氣象預報系統的時候,直接把計算過程當做一個黑箱來介紹,只告訴他們數據從這裏輸入進去,從這裏出計算結果,至於這黑箱子里是怎麼算出來的,就不解釋了。
氣象學的觀摩考察團一共8名科學家:日本1人,英國1人,印度1人,冰島1人,西德2人,法國2人,此外這些科學家還有6名助手要入境。3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