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回到民國當小編

作者: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回到民國當小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卷 急行軍 第186章 不輕鬆的十四天

第五卷 急行軍

第186章 不輕鬆的十四天

17日晚23時,花園口水位是海拔94.42米,18日中午12時是94.85米。下午4時水位回落到94.75米,下午6時是94.60米。
東平湖陳山口。
總理:「河南省最後沒有使用長垣縣的分洪區,保下了那裡的200萬畝耕地和11萬幢房屋。東平湖的第二滯洪區內,耕地面積和房屋數量比長垣縣還多。中央的意見是:堅持到底,既不能讓洪水肆虐山東,也要保下東平縣來年的生計。」
大堤上三名年輕人腰間拴上麻繩,沉到洶湧的黃河水裡,在門板被大柳樹撞飛的那一段大堤反覆摸索,終於找到了碗口大小的漏洞,萬幸的是洞口還沒有塌陷,他們塞上柳枕,墩上幾麻袋土,總算是排除了一次可能發生的管涌險情。
雖然宋朝時這裡是八百里梁山泊,但現在的東平湖只是個一百多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5米的中型湖泊。它只在21、22、23日三天開閘滯留黃河水,對應花園口7月17、18、19三天的洪峰。之後東平湖就滿了,除非決定炸開第二滯洪區,否則24日起東平湖的使命就結束了。
7月23日,黃河洪峰進入濟南。
空降兵第一師三團的二十輛舊卡車就沉在這裏。裝滿碎石的卡車開進黃河裡,又用鋼索串起來防止其中一輛兩輛被沖走,這就在大堤內側又增加了一道防止水流衝擊的屏障。
「六十二點八米!老天爺這是發瘋了嗎?」水文站值班員終於看清楚了水位高程,嚇得回屋時還在大叫大嚷,「民國二十二年都比這差老遠呢!」
即便這樣,7月24日還是出現了一次意外情況。這一天,黃河中出現了一棵上游漂下來的長度超過10米的大柳樹,在洪峰的裹挾下猛烈撞擊北店子黃河大堤的右岸。堤岸用來防護的門板都被撞松、沖走了幾塊。
總理www.hetubook.com.com接通了從濟南到鄭州主席專列的電話。
按時間算,現在過孫口的洪峰是7月17日經過花園口的那一股。
……
「水位降了!花園口水位降了!」
「主席,你在黃河邊上,我也在黃河邊上,我前面三千米是濟西黃河大堤,我身後就是濟南市。」
「鄭州段黃河水位繼續回落;伊、洛、沁河和三門峽幹流區間降雨基本停止,未來7天不會再有強降水;鄭州-開封一帶26日至30日為晴天,31日有陣雨;山東地區7月27日有局部小雨,28至30日為晴天。只要洪峰順利入渤海,我們這一關就過去了。」
18日中午,鄭州又來了一場夏季陣雨,雖然只持續了半小時不到,黃河水位沒大漲,但由於降雨和颳風的因素,岸邊的浪高多了。鄭州鐵路大橋昨天的水位是添著鐵路鋼樑,今天大約有三四十厘米的鋼樑也泡在水裡了。
……
從7月10日到7月20日,山東省軍區部隊與超過10萬的濟南居民,把北店子黃河大堤的左岸、右岸都加高了兩米,河流彎道易受衝擊的地方,則在大堤內側插入鐵板、水泥板,甚至村民家裡的門板。
洪水到了河口,這裏沒有大堤了,但也不用人管了。
……
東平湖曾是梁山泊的一部分,北段在陳山口與黃河相連。在黃河發大水的時候,黃河水可以倒流入東平湖,儲存一部分洪水,減輕黃河壓力。
總理:「山東的同志們已經與敵人的先頭部隊交火了,我們在東平湖阻擊了敵人,但是主力大決戰還在後頭。」
……
「老李,1933年你就在這兒了?」
7月19、20日,流經花園口的水量持續下降,到21日已經是19700立方米/秒,雖然還是平時黃河水量的好幾倍,但黃河大堤既然扛過了2https://m.hetubook.com.com2000的洪峰,在幾十萬人的嚴防死守下,正在弱化的黃河洪流已經不是河南的大患了。
原來的歷史上,1958年黃河洪水來得太急,為保下游的濟南、濱州,不得已炸開了大堤,東平湖第二泄洪區啟用,然後1959年東平縣撤編了,成了平陰縣的一部分。
黃河濟南段的北店子,河道窄、彎道多,河床高、堤防矮,是黃河山東段的一處薄弱點。然而,北店子黃河大堤的右岸就是濟南,左岸則是齊河縣古城。
按氣象預報,18日的這股洪峰是黃河洪水的最大值,這個洪峰安全通過花園口,那證明鄭州到洛陽河段的安全有保證了。
總理面前的山東省地圖像是在進行一場大戰役,沿著黃河插滿了小旗子,有的代表野戰軍,有的代表省軍區部隊,有的代表民兵和動員的工人農民。
趙建明:「勝利油田剛剛向我們報告,油田區域附近的黃河入海河道已經加固加高完畢,油田職工正駕駛著所有汽車和可用的工程機械,參与到了從張蓋到濱州河段的加固和加高工程中。」
……
……
7月18日下午6時。
夜晚是最難熬的時刻,防守面積大,視線又不好——大堤上沒有電。絕大部分工段都是用汽燈照明。相隔幾十米放一盞,亮度還行,但常常因風刮雨淋而熄滅。
正因為如此,勝利油田所在區域的黃河大堤是最早加固的,用的材料也最堅實,粗鋼筋、鋼管、大面積的鋼板,甚至還有速凝水泥,全都招呼到了黃河大堤上。
「26軍負責的聊城河段已按最大洪峰量做了加高加固,目前正和當地軍民一道嚴防黃河大堤。」
山東方面一步一人,盯著黃河洪峰入海,現在已經過了油田,幾個小時之後,第一股洪水就會奔入渤海。
「對黃河洪水的總決戰,現在打完和_圖_書了第一階段,」主席說,「第二階段,就要看你們山東戰場了。」
7月25日晚上10點,洪峰接近濱州。
「昨天,黃河最大洪峰安全通過了花園口,河南的大部分地區可以說安然渡過了洪災,」總理說,「洪水過境河南,就要到你們山東。河南不能出事,山東也不能出事,我們要全程看管,一直把這個瘟神送進渤海為止。」
總理:「今天是7月21日,這股洪峰在山東境內要流好幾天,27到28日進入渤海。這一個星期就是考驗你們的關鍵時刻。」
「好像和33年差不多,但水位怎麼就漲得這麼高呢?」
20軍59師指戰員眼前的黃河像一條兇猛的巨龍,水位已接近花園口大堤的頂端,這大堤還是昨天經過了臨時加高的。
7月19日。
7月18日,花園口測得22300立方米/秒的黃河洪峰,前一天是21000。
利用高大的鑽井塔,油田工人組織了好幾個瞭望點,晝夜不停地用望遠鏡監視河面,從全局掌握黃河洪峰入海的情況。
孫口黃河大堤。
除了東平湖的蓄水能力,建國后經過地形勘察,還在東平縣劃定了一大片低地作為第二滯洪區,一旦東平湖也存不完黃河的過量洪峰,就炸開大堤,讓第二泄洪區再存一部分黃河洪水。
油田的載重卡車基本都調去運輸加固大堤的材料了,但油田的磕頭機還在持續抽油,源源不斷地供應山東乃至河北的石化工廠。
趙建明:「我們全省調集了75萬幹部、工人、農民,在26軍和省軍區部隊的協助下,對全省的黃河大堤進行了加固,對東平湖滯洪區湖堤做了檢查,東平湖的第二滯洪區內的群眾提前做了疏散,省軍區已在第二滯洪區正對的湖堤埋設了炸藥。」
以張蓋的油田總部為中心,勝利油田現在有了一片鐵塔與磕頭機組成的森林。www•hetubook.com.com
黃河口是一大片的沼澤濕地,也是一片面積在不斷增加的土地。黃河水在這裏散開、浸漫,泥沙逐漸沉澱,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有上百平方公里的海域變成沼澤,沼澤再變成陸地。
……
7月17日,花園口大堤局部發生下陷,應該是此前幾十年某次修繕大堤時夯得不夠牢固,有一百來米長的堤岸下沉了0.5到1米。
塗長旺向水利部報告未來幾天的情況。
「高村水文站昨天晚上報告,水位達到了62.8米,前所未有的數字,」黃委會山東河務局向總理報告,「今年黃河水量和洪峰流量,都和有水文記載以來的1933年大洪水相似,但是以前歷年大洪水到不了東明縣高村就要發生決口,因而高村從來沒見過這麼高的水位。」
大堤上滿是空降兵、民兵戰士,人人鐵鍬不離手,警惕地注視著黃河浪一下、一下地拍打著汽車陣列。
三千米長的大橋有兩千米鋼樑就這麼泡在水裡、承受水流的衝擊,原先壓橋的車皮都懸了,因此17日鐵道兵和鄭州市民兵又往橋上人力搬運了上萬個裝滿土的麻袋,一溜兒擺開壓橋。
……
傅作義:「謝謝你,塗局長。這一次的黃河大水,氣象預報台立下了首功。」
就現在的中國國內,勝利油田的石油產量佔了總產量的一半。如果勝利油田被洪水沖毀,第二年國家可能就要多進口很多石油。
10分鐘后,沿背河巡邏的巡查隊發現了大堤一處滲水點,已經浸濕了一片草叢。巡查隊飛速跑上大堤報告,接著又用對講機報告濟南的指揮部。
鄭州。
但是……這一大片低地,幾乎就是山東省東平縣的主要農耕區域。
防汛總指揮部一聲令下,59師和當地軍民在5小時之內,向大堤搬運了22000噸土麻袋和碎石,不但將下陷的大堤重新恢復了高度,還把這一段500米長的大https://www•hetubook•com.com堤重新加固了一次。
東平-平陰-陽谷上空,總理的專機在這裏繞了三次,每次都有一段航線是沿著黃河飛的。仔細察看了黃河山東段的防汛情況,總理專機才降落在濟南。
「洪水已經到了汀羅。」鑽井塔的瞭望報告。
「當然,我就在高村。不用看儀器,33年洪水就只到那兒,」老李用手指著黃河邊的一處小坡做參照物,「今年的洪水比當年大多少?」
7月26日晚,勝利油田。
黃河附近所有村莊的壯勞力都上了大堤,各村的老幼晚上也睡不好,每兩三戶人家就要安排一個老人守夜,萬一黃河決堤了還能招呼全村人立刻轉移。
因為被洪水淹沒的是東平縣的精華地帶,一下子全部被淹,此後數年幾十萬人都靠國家救濟糧吃飯、投靠隔壁平陰縣借他們提供的房子住,那乾脆直接把東平縣併入平陰縣算了。
以部隊為主力骨幹,山東的75萬幹部、工人、農民對黃河來了一次人海戰術,就是要把黃河關在河道里讓它乖乖出海。
黃河愈往下游,水量會增加,但是黃河河道也會稍微變寬。不過,總有一些河段,寬度並沒有比河南段大多少,這些河段就是最考驗黃河大堤的牢固程度和通過能力的時候。
「汀羅正常。」「河口區正常!」
東明縣,高村水文站。
這裡有一個內凹的淺U形曲段,這意味著黃河水會猛烈衝擊這裏的大堤,大洪峰經過的時候,最容易潰壩。
河南蘭考到聊城主力是26軍,從聊城到濟南是山東省軍區部隊,從濟南到濱州是一個高炮師和空軍地空導彈旅派出的數百名戰士,從濱州到黃河入海口是勝利油田職工和濱州預備役師。
7月27日晨,第一個洪峰入海,1958年的黃河抗洪,準備期10天,抗洪14天,現在進入收官階段。
7月17日的洪峰經過陳山口時,水閘打開,黃河水沿著口子倒流入東平湖。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