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回到民國當小編

作者: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回到民國當小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卷 急行軍 第187章 我們創造了奇迹

第五卷 急行軍

第187章 我們創造了奇迹

塗長旺:「是的,這也是解放軍的工作。從7月6日到28日,半個河南的青壯年都把守在黃河兩岸,沒有時間打理農田。現在危險解除了,地里的農活如果不抓緊時間做完,會耽誤農時的。」
……
斯塔格這句話指的不是搶險救災。他的臉已經轉向了另一邊,在離他們一兩里的地方,一群身穿軍裝的戰士和普通著裝的農民一起在田裡忙碌。
「主席好!」
傅作義:「如果全國主要地區都能覆蓋這種預報,那今後中國的大洪災就不會有什麼傷亡了。」
在黃河水災驟然出現時,總會計師就進行過核算,那兩個大的分洪區和滯洪區,就算群眾全部有組織地撤離、沒有人員傷亡,僅僅是200萬畝、270萬畝耕地以及各上千個村莊、居民點的損失,災后重建就要耗資4億元和5.5億元。
「我聽傅宜生說,你以前見過丘吉爾和艾森豪威爾?」
……
「1933年的黃河大水災,洪峰流量22000立方米每秒,黃河下游漫溢31處,決口73處,共104處。受災66個縣,受災人口364萬,死亡1.8萬餘人。」
走一會停一會,7月初德文德拉從徐州走到濟寧,這時候陪同人員告訴他,黃河流域可能有幾十年難遇的大洪水,建議一行人在濟寧先停留兩三星期。
「中國和印度相似,長期的穩定農耕社會養育了極大數量的人口,早在數個世紀前就達到了耕地承載人口的上限。」
「我現在在山東濟寧。濟寧某處的一座小鎮,據說是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孔子的故鄉。不過我並沒有去孔子小鎮的行程安排,我只在一個個的氣象站間穿行。」
……
「自1946年人民治黃以來,黃河已經安度了11個伏秋大汛,沒有發生決口泛濫,今年的特大洪峰,最大洪峰流量22300立方米每秒,特大洪水總水量達60億立方米。」
德文德拉:……
賈亞拉曼也不懂漢語,他去問陪同的氣象局同志,氣象局的同志用英語說給賈亞拉曼聽,他再回來告訴德和*圖*書文德拉。
斯塔格和塗長旺走在鄭州的黃河大堤南岸,過去幾天他只是從望遠鏡里遠眺黃河大堤,今天走到跟前,才感受到黃河的真實模樣。
1958年的黃河特大洪水,就這樣緩緩謝幕,退出歷史舞台。
「山東境內的黃河即將迎來很大的洪峰,村裡抽調出了700名最強壯的男人,去保護黃河的大堤。」
傅作義點頭:「我們提前14天調集了部隊和材料,並且向黃河兩岸運動,部隊到位時,我們獲得的就是7~10天的較為準確的天氣預報。如果還是像最初的那樣,我們就繼續執行防災應對方案,如果天氣有變,這時候收回部隊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
塗長旺:「那是葉篤正葉教授、竺教授他們找到了計算天氣的方法,再加上上海計算中心的支持。還有這位斯塔格先生,他來到中國之後,幫助我們修改了計算模型,對天氣預報的準確度提高很大。」
「我所居住的西王莊是一個人口多達五千人的村莊,它的面貌可能兩百年以來都未發生過明顯變化:上等的房屋用石基,青磚砌成厚實的牆壁,屋頂有波浪形的曲線和磚雕。中等的房屋使用磚瓦,但拮据的戶主不在無意義的裝飾上浪費錢財,房屋都是規整簡單的樣式。差的房屋沒有青磚,牆壁由粘土構成,屋頂則用秸稈糊上一層粘土。」
8月3日,水利部、國家氣象局就在主席的專列車廂召開小會。
「長津湖猛虎團。死鷹嶺阻擊英雄連。議政府穿插大功二連。高雄解放先鋒營。」
「這真是一條魔鬼般的河,夏天幾場暴雨,整個流域都瑟瑟發抖。如果這條河是在我們國家,我想兩岸的居民早在三百年前就已移民逃離了。」
「經過此次黃河特大洪水,基本上我們可以這樣認為:7到10天的中期天氣預報,我們現在能做到較為可信的準確度;10到15天的中長期天氣預報,則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德文德拉生在印度,但現在主要在歐洲活動。1957年,德文德拉和_圖_書進行了全球首次大氣臭氧層跟蹤觀測,1958年開始把觀測點轉移到高緯度的挪威、冰島,而且打算與建立了南極考察站的國家合作,在南極洲開展臭氧層觀測。
「西王莊的不同之處在於人。這裏的居民以類似於產業工人的方式勞作,每天隨著哨子聲,每家的勞動力走出房屋,列隊進入耕地——這些耕地被人民公社全部接管,成為農場,一種屬於集體的財產。下午下班,核算每個人的工作量計算工分,然後各自回家。」
「我看見他們每個人帶著乾糧袋,」德文德拉說,「這說明這次工作不但是無償的,而且要自己支付口糧。」
主席上前一步,伸出手來和塗長旺握手。「以前說諸葛亮借東風,那是三國演繹,今天你們氣象局才是真的神機妙算!」
德文德拉除了趕路和看氣象數據,每天還寫一篇旅行日記。
「這與印度的農村沒有太大的不同。」
賈亞拉曼點點頭。
在北京,總會計師和財經委的同志們鬆了一口氣。
塗長旺:「這種應對模式可以形成一個響應預案,就叫587預案吧,當中長期天氣預報顯示出很嚴重的情況時,就啟動它。」
十幾米的土堤,有些區域覆蓋著草木,有些是裸|露的泥土。裸|露的堤壩材質豐富多彩,有一些夾層看得出來有石塊,有一些夾層的土質緊緻看得出來夯實過,有一些土層則相對鬆軟。如果有可能將黃河大堤縱剖開來,就可能發現從宋元時期到民國曆次施工的遺迹。
「賈亞拉曼?賈亞拉曼?」德文德拉喊他的助手,「幫我去問問,他們發生了什麼事情。」
「還是在長津湖戰役中,176團一連在死鷹嶺阻擊美軍,全連戰至僅剩9人,陣地不失,阻止了陸戰一師5、7團向下碣隅里靠近,獲得死鷹嶺阻擊英雄連的稱號。」
同行的章基嘉兼職當斯塔格的翻譯,他上前一步,指著旗幟對斯塔格說道:
「那你這次來中國,英國政府和軍隊有沒有批准你來呀?」
鄭州。
斯塔格在一天前都沒想到和*圖*書主席會見自己,他上前一步說道:「尊敬的主席,您好。」
黃河就是這樣,河床變高了就加高堤岸,洪水來襲,大堤垮了修、修了垮,河道崩潰改道就在新河道兩岸築起堤壩。補丁撂補丁,千百年就是這麼撐過來的。
「在台灣戰役中,175團一營全體掛乘兩棲坦克,夜間翻山穿越密林地帶,撼動了國民黨軍的台南-高雄防禦體系,獲『高雄解放先鋒營』稱號。」
「是的,那是在1944年,霸王行動開始前,我參与了推推算英吉利海峽和法國諾曼底地區天氣預報的工作。」
塗長旺:「這個啊,小章,你來向斯塔格先生介紹吧。」
「但是這種組織方式的潛力卻不能低估。我認為,如果中國實施工業化,這些以近似於工業化組織方式生活的農民,比印度那些散漫耕作的農民,更易適應城市生產生活。」
「當中長期天氣預報向我們預示了即將發生重大氣象災害時,就是它發揮『重要的參考價值』的時候,」塗長旺說,「此次黃河的搶險防災,我們在7月1日獲得的15天天氣預報就是這樣發揮作用的。」
「在第五次戰役中,177團二連在攻佔東豆川之後快速穿插議政府,使當面的美韓軍陷入混亂,為解放議政府和漢城立下了大功。」
……
「自中國有歷史記載以來,兩千多年中,黃河決口泛濫的年份有543年,總計決溢1590次,大改道五次,災害之慘烈,史不絕書。」
……
「但是今年我們戰勝了特大洪水,兩岸沒有分洪,沒有決口,保證了兩省農業豐收。這是在國家氣象局的精確計算之下、在英勇的人民解放軍與同樣英勇的搶險抗災群眾的奮戰之下,我國創造的又一個奇迹。」
「主席先生,我一直是平民身份。戰爭期間作為僱員,為盟軍提供天氣預報的理論和演算法,戰爭結束后,就繼續回大學當教授了。」
走出屋子他看見西王莊的青壯年在曬穀坪列隊,這顯然不是去上工,因為六七百人的隊伍里,有二十多輛驢車或騾車和-圖-書,還有上百輛的獨輪手推車。除了這些運輸工具、車上裝的鐵鍬和鎬頭,每個農民背上都背著一個乾糧袋。
塗長旺:「五十八年前和現在,是兩個不同的時代。」
一行人沿著大堤下面的土路走了一會兒,這裡是一支部隊的堤上指揮部。指揮部是兩頂敞開的帳篷,其中一頂帳篷有天線。指揮部不時有解放軍指戰員進進出出,在指揮部旁邊,矗立著四根有四五米高的旗杆,上面掛著的紅旗在風中飄揚。
「這是一個氣象學家的職業原則。我很喜歡你們的工作方式,」斯塔格說,「以及你們的計算機系統,雖然我一直沒見到我們所使用的計算機……這是什麼?」
賈亞拉曼又點點頭。
「五千人的村子每天定時參加勞動的接近3000人。實際上西王莊的農場並不大,只有約兩萬中國畝(3300英畝),而且隨行的中國官員告訴我,西王莊人均4畝耕地在中國已經算是較高的數字了。」
「在我看來,將3000人組織成一支紀律性很強的隊伍,耕作這麼少的土地,沒有太大的意義,無論用什麼組織方式,3000人都可以完成耕種3300英畝土地的任務。」
現在這兩個大型分洪區都安然無恙,河南山東兩省此次被淹沒的土地微乎其微,人民群眾沒有傷亡也沒有流離失所。不過,在搶險抗災的戰鬥中,有17名解放軍戰士和9名地方幹部、搶險群眾犧牲。
……
第二天早晨,德文德拉被一陣喧鬧吵醒,看看手錶,比往日村子上工的時間早了1小時。
8月1日,《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登了戰勝黃河特大洪水的報道。
斯塔格指著的,就是這四面紅旗。
「我沒看見四周有荷槍實彈的士兵,」德文德拉又說,「這700名男人是出於自願去從事這項沒有報酬的工作。這說明了什麼?」
斯塔格也只能搖搖頭,嘆了口氣。
「駐紮在這裏的部隊是26軍59師的部隊,在1950年11至12月,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的東線戰場,也叫長津湖戰役中,59師夜hetubook.com.com間突襲美軍駐守的下碣隅里,抓住了戰役的關鍵點,使美軍陸戰一師完全被分割,其中59師175團率先沖入下碣隅里敵陣,獲『長津湖猛虎團』稱號。」
塗長旺:「這是我們的母親河,五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黃河耕作和居住。這片土地養育了我們,我們在這片土地創造了燦爛的文明。人不能拋棄自己的家園。」
「這就是那支在朝鮮一戰震撼世界的軍隊……」斯塔格仰視大堤上的旗幟,「很榮幸,我是和這樣一支軍隊並肩向前。但是……這也是你們的工作嗎?」
「你們動員了175萬平民和20萬軍隊趕到黃河兩岸,其中包括六個精銳的陸軍師,」在跨過鄭州黃河大橋時,斯塔格繼續和塗長旺對話,「這一切都是在在四天之內做到的。上帝,五十八年前入侵你們的英國軍隊應該全軍覆沒才對。」
塗長旺:「斯塔格先生,您到中國觀摩和考察,出手相助,修正了我們的氣象預報模型,而且向我們提供了之前缺失的海洋地理歷史參數,對黃淮地區氣象預報體系準確度的提升幫助非常大。中國氣象局和全國人民都對您的工作表示感謝。」
塗長旺見到主席,習慣性就敬了個標準軍禮。國家氣象局的前身是中央軍委氣象局,塗長旺前幾年還穿著軍裝呢。
山東,汶上縣西王莊。
印度地球物理學家德文德拉5月初抵達中國后,先從上海到了徐州,然後打算從徐州出發,徒步從淮河走到黃河。當然,他和陪同人員一起,走幾十里,每出現一個氣象觀測站就停一停,看看當地天氣的同時,也對一下他手裡拿的中長期天氣預報是不是準確。
主席點點頭,「算諾曼底的天氣預報,是為打敗德國法西斯出力,在中國幫助我們搞天氣預報,讓我們順利戰勝黃河洪水。無論是打仗還是不打仗,你的貢獻都不小。」
7月27、28、29、30日,此次黃河的高量洪峰逐漸排入渤海。7月31日,在勝利油田的鑽井塔頂,瞭望員用肉眼就能看得出來過境的黃河水比前幾天有明顯減少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