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急行軍
第201章 我9年沒打仗了
……
抗戰時,因為美軍想從四川起飛B-29轟炸日本,因此這裏建了好幾個大型機場。抗戰後以及新中國成立后,成都用不著這麼多機場,就關閉了一些,但緊急維護一下還是可以重新投入使用的。
成都。
趙忠堯也在場,看到唐華,找了個角落拉住唐華問:「唐華,周光召去蘇聯實習和學術交流,回國之後就沒聯繫我了,這個娃娃,是不是搞那個去了?」
粟裕:「找他的回憶錄用處倒是不大,49、50年大西南剿匪的經驗總結,我們再翻出來看看吧。」
西藏和平解放后,留給藏族舊貴族一定的緩衝時間,舊奴隸制的保留只是暫時的。現在,西藏全面土改和民主改革的時間快到了。
從1954年起,清華物理系每年都有一批學生投身核工業和原子彈設計,這個趙忠堯也是知道的。但周光召是個另類,前幾年他四處開花,激光通信、核物理、激光存儲、量子力學全都插了一手。但1956年去蘇聯,1957年回國,然後就沒再和趙忠堯聯繫。
好吧,宣傳文案,可以略微誇張一點。
中國這邊,1958年1月發射了前進一號B,雖然和前進一號A星基本上一模一樣,但反正也算是一顆衛星。而且中國這邊是有炫耀的理由的:
「這就是扎囊戰鬥顯示出來的第一個問題,指揮不暢通,決策層級過多,在遭遇應急戰鬥的時候陸軍與空軍的聯合反應尤為遲鈍。」
「西藏地區如果進行大規模的平叛作戰,空軍必須要發揮很關鍵的作用,這一點我們已經達成了一致,」葉帥說,「但是,現在空軍離能夠發揮關鍵作用還差不少,這個問題必須儘快解決。」
西藏,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單位,面積122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國土面積的八分之一,8.5個遼寧省。
「第二個問題,就是信息轉發和傳遞的滯后。12月28日下午6時02分遭遇叛軍
https://m.hetubook.com.com襲擊,6時04分,于永耀無線電呼叫西藏軍區司令部,6時05分建立聯繫。此後,西藏軍區司令部用了15分鐘決策,之後讓山南馳援,再將襲擊信息傳遞到總參、並轉發成都軍區和蘭州軍區,蘭州軍區獲得總參的授權后,再將信息傳遞給蘭州軍區空軍,空軍指揮部再向玉樹機場發送作戰指示。」
……
這也是最近兩年西藏叛軍突然猛烈起來的重要原因。我方實行的不是秘密策劃的突然改革,是一早就明說的,西藏的舊貴族也在天天數著日子倒計時。
社論接下來說的是蘇聯的航天,首先蘇聯在今年成功發射了一枚1.4噸的衛星,重量世界第一,世界第二重的衛星也是蘇聯的人造衛星二號。
然後就是12月份的月球二號A在月面硬著陸,這是人類航天很重要的一個裡程碑。
唐華:「很快就有大量數據存儲和讀取的需求了。」
「聽聽看,這音質是不是挺不錯的?激光唱片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它的盤面工作時沒有東西在上面划拉,不像密紋唱片,播放一百多次音質就明顯下降。激光唱片放多少次音質都一樣。」
「當然,西藏軍區這樣的指揮流程是合乎條例的,出兵必須要有司令部的授權。但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在西藏實際已處於作戰狀態,因此,有必要從簡和從快發出作戰指令。」
我軍進藏幹部的群眾工作組,還在悄然改變西藏底層的社會面貌。底層藏民漸漸有一些覺醒過來,不再信喇嘛教那一套,農奴主抽他鞭子他居然敢還手,背後有縣政府/鄉政府撐腰呢。跟共產黨走的藏民越來越多,眼看量變就要變成質變。
時間跨入1959年,新中國建國的10年大慶年。
唐華:「咦,周光召居然……算了,既然他這樣做,肯定是有自己的道理。」
不,不止五個團,昌都戰役之後藏族武裝按和-圖-書照《十七條協議》接受和平改編,所以在西藏理論上說我軍有五個解放軍的團和9個藏軍代本(也是團級)。但是這9個代本的藏軍,除了前藏的第9代本算是比較可靠的自己人,其他8個代本現在大概是預備役的叛軍吧。
葉帥:「成都不錯。這個建議書,出來了先拿給彭老總看,如果他同意了這個想法,再呈遞上級。」
「未來的某一天,超級計算機發展到某個程度,一幢大樓就可以為全國人民提供計算,擔負起國家的『總管家』的職責。」
趙忠堯:「你這樣說,我大概也就明白了。」
1958年也是中國鋼鐵產量突破1000萬噸的第一年,從1957年的940萬噸一下子增加到1200萬噸,快超過日本了。
這個成功率,蘇聯和美國都得服氣,是吧。
現在是解放軍訓練總監部部長、葉建英葉帥在復盤檢討整場戰鬥。
但是現在遼寧省駐軍20萬,包括兩個坦克師,而西藏我軍的野戰部隊只有五個團。
西南地區特別指揮部不在成都市區,而是在新津機場。這裏已經駐紮了12架圖-4,從新津機場起飛可以覆蓋整個西藏。
葉帥不說了,拚命朝粟裕擠眼睛。
別的什麼都好說,過幾年天上的某些衛星會下傳海量的二進位數據,到時候硬碟陣列都不一定夠,得用小型壓盤機把超過若干天的舊數據存在光碟里,否則硬碟陣列會爆的。
葉帥:「那就可以理解成,這盤棋我們是在外圍層層剝皮式進攻,但不要忘了我們在西藏的內部,在中心是有駐軍的,一個西藏軍區司令部,5個步兵團,但是這5個團現在分散得很嚴重,沿著青藏公路和西藏內的幾條公路線,以一個營或兩個營的單位布防。打一個不恰當的比喻,我們在西藏的駐軍,就好像……」
其實天河一號只佔了一個廳的面積而已啊,而且這個廳放了超算之後還挺空曠的。
至今為m.hetubook.com.com止,中國運載火箭和衛星發射兩次成功兩次,成功率保持100%!
「第二,空-地被動紅外探測裝置,空軍在玉樹和成都的幾支轟炸機、偵察機部隊用得還不是很熟練,這必須儘快熟練起來。」
總參謀部。
9.17戰鬥之後,就有一個基礎保留得比較好的大型機場被重新整修起來,1月份已經可以使用。
「可算盼來了,」成都軍區司令員賀炳言說,「總指揮也只能是您了,進軍大西南、解放川、康、滇、黔,西南局,西南軍政都是您打下來的底子,再說了,四川還是您的老家。」
張宗遜:「我也知道了。」
葉帥:「要找岡村寧次的回憶錄來看嗎?」
粟裕:「西南和西北幾個軍區的部隊,他們的駐地和當面國境線沒有太大的威脅,訓練科目和熟練度與東北、東南的部隊差距比較大啊。這些合成和聯合作戰的要點,我們在抗美援朝和台灣戰役時就已經實踐過,並且做了很多總結,他們沒有施行這些總結。」
總參和訓練總監部對扎囊戰鬥的研討會開到了第三場。
「扎囊戰鬥,155團于永耀副團長用無線電呼叫的時候,只有山南和西藏軍區司令部接收到了話音,而且,山南駐軍在與于永耀通話之後並沒有馬上派兵馳援,而是等待了22分鐘,直至軍區司令部發出指示,讓他們派兵,這才開始出動部隊。這是扎囊戰鬥的第一個問題。」
1958年,中國用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計算機完成了過去被認為不可能的中長期天氣預報,標志著中國會有更充足的手段應對水、旱、雪、雹災害。中國將用科學技術實現這一奇迹,為全國人民造福,為國家創造更大的輝煌。
元旦這天的報紙發了蘇、中、德……十幾個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人新年賀詞,這在最近幾年都快成慣例文案了。
唐華:「光碟和光碟讀取系統接入計算機,你們應該也搞得差不多了吧
和-圖-書
?」這句話是唐華看初稿的時候提議加上的,別的都不是重點,重點是這句話在瘋狂暗示「一幢大樓」。
「第三,雲南保山和麗江現在駐紮的是圖-2,圖-2在最近兩個月的青藏高原訓練飛行中,飛行員表示飛機爬升到6000米高度較為困難,而6000米高度甚至都不一定能在青藏高原完全安全地飛行。空軍如果有可能的話,再調集一點伊爾-28過去,替換一些圖-2。」
1959年元旦這天,唐華一家去了清華華。
……
激光三組突破光碟技術后,最近已經在北京小規模試製出了200毫米直徑的光碟和激光唱機。
……
剛剛過去的1958年,中國工業生產總值還是以20%+的速度增長,煤、石油、鋼鐵、水泥、電力、有色金屬產量的增長率也差不多是這個數字。
「第一,空軍轟炸機部隊要對西藏的地形,尤其是最有可能發生密集戰鬥的那幾個區域的地形做進一步的熟悉,地面地形識別還是我們目前重要的導航定位手段。」
這不僅是戰鬥的總結會,還是下一階段的工作部署。
舊貴族們的情報在我軍這邊也是透明的,因此,西藏發生激烈的叛亂我軍如何應對,也必須定下基本的戰術和方略。
葉帥提的這五點,前四點都好說,在訓練總監部或總參的職權範圍內。第五點……
除了蘇聯的航天活動,蘇聯的核動力破冰船在1958年10月首次點燃反應堆試車,蘇聯第二座民用核電站發電功率達到60萬千瓦,這倆也是重要的科技成就。
唐華知道現在美國獲取中國情報的主要渠道之一,是從香港-廣州狂買所有市面上能買到的中國報紙雜誌,拿回去逐字逐句分析。所以埋幾個雷還是挺有用的。
「第五,向中央提建議書,在西南地區建立一個平叛作戰指揮中心,也可以說是西南地區特別指揮部,以指揮未來平叛作戰,重點是把成都軍區、蘭州軍m•hetubook•com•com區、昆明軍區和西藏軍區的部隊撮合在一起,這樣方便指揮分佈在好幾個省的機場。」
「就由總參和訓練總監部聯合署名吧。」粟裕說,「指揮中心,我個人意見是在成都。」
葉帥總結出了第一條教訓。
「第四,空地通信問題,簡而言之,地面小分隊必須要能用步話機與戰區內的轟炸機直聯語音通信。1月4號的會議大家關於指揮流程的調整已經達成一致了,現在要做的是,在西藏儘可能多地建立無線對講機中繼台。」
孫良方:「那當然,這是個很簡單的小改動。不過,計算機用得著這種數據存儲方式嗎?一張光碟如果裝著的是計算機文件,現在大部分硬碟都沒法完整地拷貝光碟里的數據,裝不下。」
葉帥搖搖頭:「也不全是這樣。在朝鮮和台灣,我們那些部隊早已明確了自己處於大型戰役中,對任何事件都可以無限制地使用任何應對方式。此外,抗美援朝的很多戰役、以及台灣戰役,都是我們主動去發動一場戰役,西藏的情況完全不一樣。」
「因此,直到下午7時30分,四架伊爾-28才起飛。這還多虧總參現在是24小時輪值上崗的熱乎狀態,否則空軍出動飛機的時間會更晚。」
「什麼總指揮呀,都9年沒打仗嘍。」鄧帥走進特別指揮部,和賀炳言握握手,「這個特別指揮部其實是管家部,我們把幾個軍區的家當安排好,就完成任務了。」
在賀詞之後,也還在第一版,是一篇很長的新華社評論員文章,敘述1958年在科學競賽中,蘇中兩國「一馬當先」,美國望塵莫及。
粟裕:「不對,在西藏我們並不是被動地遭遇戰鬥。大局面上看,我們的剿匪和平叛戰鬥一直在主動進行。青海方面的叛亂分子全部剿清,部隊已向那曲運動;四川方向,我軍已經進入西藏,並且把昌都周圍重新清理了一次;新疆方向,也是在籌劃主動進入藏區。」
粟裕:「我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