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急行軍
第236章 赫魯曉夫舉起了銅玉米
中印邊界發生新的衝突的事,在國慶節以及後面幾天都暫時沒有公開報道。
「正因為像F-105,所以我就沒繼續往下做了。58年的時候我們搞到了F-105的照片,然後描繪出了它的三視圖。」
宋文聰:「15,6噸。」
李復春:「重工業部重型機器局不是能做盾構機了嘛。再想辦法解決地鐵專用的動車組,地鐵我們就能大部分自己搞定了。」
1958年完成了新廠區基建,1959年2月安裝蘇制設備,預計1960年1月可以用蘇聯提供的零部件組裝製造米格-21,隨後逐漸提高國產化率。
瀋陽第一機床廠。
「根據劉部長「初速大於950米每秒、重量不大於7.62中間型步槍彈」的兩個基本要求,我們搞出了這六種候選彈藥,都用改造的50半和55步做過基本測試,」槍彈研究小組組長說,「都能滿足基本的性能要求。」
唐華:「重型機器局能做2.6米的、4米的盾構機,目前主要是給礦山和隧道建設用的。地鐵建設的話,應該要6米盾構。當然能做4米的,6米遲早也能做,但這需要時間。主要是我覺得,北京、瀋陽、長春、上海、天津、武漢這幾個城市雖然發展速度很快,但還不到不建地鐵不行的地步。」
這可是基本沒有私家車的年代,瀋陽,堵車了。
聽唐華這麼說,赫魯曉夫十分驚訝。唐華讓工人把黃銅棒放進加工台,固定校準,然後把赫魯曉夫領到計算機操控台,提示按這個按鈕就可以。
唐華:「F-105在美國空軍里算是戰鬥轟炸機,但作為戰鬥機它可能不太合格。你設計的飛機方案最大起飛重量是多少?」
這次去瀋陽第一個沒想到的事是——堵車。
「總書記同志,」唐華說,「此前中蘇商談的機床技術合作項目已經啟動,沈一機與列寧格勒機電儀器廠將共同合作,瀋陽提供工控計算機解決方案,列寧格勒研發下一代的高精度機件,共同打造社會主義陣營的尖端工業母機。」
要是跟原來歷史一樣,那赫魯曉夫和圖書可就苦了。窩在北京和主席辯經一星期,辯不過是小事,主席請赫魯曉夫游泳,邊游邊談。主席水裡一晃一晃飄了兩小時還覺得意猶未盡,共運歷史才講到一半呢,赫魯曉夫這時只能趴在游泳圈上喘氣兒。
「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自己的國土任意被印度侵佔!我們嚴正警告,印方務必懸崖勒馬,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印方需立即停止進攻,立即從日土縣莫爾多等地撤出,否則我方將採取必要的防禦措施……」
赫魯曉夫在米格-21的生產線廠房參觀,唐華去了瀋陽飛機設計所。
冷場了一會兒,黃志千先說了:
……
……
黃志千點點頭。
在座的幾名設計所的骨幹發出哼哼唧唧的聲音。
「那很可以,說明你已經把自己代入一個設計者的角度去思考了,而不是模仿者或者逆向工程師。」
一行人北京到瀋陽坐的是專列,李復春、譚振林、唐華、劉鼐、錢之光陪同。
「聽你的描述,這有點像美國的那個F-105「雷公」啊。」唐華說。
黃志千:「看到米格-21的圖紙資料之後,我們幾個人也明白了,以前我們的思路太窄了,人家眼觀六路,我們就只透過一條小縫隙看前方。我們設計所在跟進米格-21項目落實的同時,也重新撿起了以前的頭腦風暴體制,鑽研戰鬥機的基本氣動設計方案。」
「我國向印度提出最嚴重最強烈抗議。」
「F-105有24噸,而且是單台發動機,」唐華說,「可能這就是發動機的差距了,我們口袋裡可任意選擇的發動機型號不多,如果限定於技術水平還跟得上時代的發動機,那型號就更少了。」
「印軍越過邊界,蠻橫干擾攻擊我方正常人員工作」
雖然沒有公開報道,但是人民日報10月11日的頭版文章初稿已經好了,中宣部審校之後提交給國務院部委正部級及以上的審閱,就等日子發稿了。
瀋陽兵工廠。
劉鼐:「其實這個地鐵,它還有人防工事的職能。」
赫魯曉夫哈哈大笑,「這個小小的控制台https://www•hetubook.com•com就能替代兩個熟練的工人,如果所有的工廠都像這樣,那就是共產主義到來了。」
唐華看看,是宋文聰。
赫魯曉夫到瀋陽,參觀的第一個項目就是沈一機。這是當前中國尖端的工業母機生產廠,也是蘇聯援助的重點工程之一,而且沈一機還有後續的中蘇合作規劃,因此赫魯曉夫必然到這裏打卡。
專列抵達車站后,從火車站到賓館三四公里的路程,車隊就在路上卡了兩次。只見公交車、無軌電車、大工廠自己買的通勤大班車、忙碌運貨和交通的大卡車、中卡車、吉普車塞滿了大馬路,還有烏央烏央的自行車洪流……
瀋陽飛機製造廠。
軍隊代表不用說,輕武器的設計人員全是戰爭年代過來的,邱局長和劉鼐部長是根據地軍工廠起家的。
誰讓專列抵達瀋陽下車時,趕上晚下班高峰呢。這時候也沒有為外賓和領導人清空道路的程序化體制。
唐華:「稍微超前一點發展是可以,但難點是投資比較大。」
廠長向赫魯曉夫介紹面前的這台數控銑床,赫魯曉夫也不是理工科出身,實際上他沒受過高等教育。在廠長介紹數控機床的時候,赫魯曉夫是保持禮節性微笑在聽介紹。
銑床本是用來加工鋼鐵製品的,加工黃銅基本沒什麼難度,而且加工得很快。
瀋陽。
「是配用推力更大的發動機,主機翼加大後掠角以適應超音速飛行的氣動外形?」黃志千說見到米格-19之後就縮了,唐華猜到大概是什麼設計了。
這一會議室的人雖然有軍隊代表、設計人員、領導,但其實都一樣:都是老兵油子。
「我……我設計的戰鬥機也不是三角翼,沒能和米格-21同步。」宋文聰說話時略有些緊張。
譚振林:「英國186幾年就有地鐵了,那時候中國還是滿清時期,圓明園剛剛被英法聯軍燒了。轉眼世界第一條地鐵通車都快100年了,我們發展比較快的中心城市率先修建地鐵,也不算特別誇張。」
噢,現在的國慶節是兩天假,10月1號是國
hetubook.com.com
慶節,10月10號是共和節,也稱「中華共和紀念日」,台灣戰役簽署協議結束民國的統治后,為數不多的遺留的民國元素之一。和五年前主席來瀋陽參觀沈一機時一樣,在各個機床的生產、測試、組裝車間轉了一遍,廠長把一行人帶到了數控機床展示車間。
「怪不得瀋陽上個月打報告說申請興建地鐵。」李復春說。
「也採用后掠翼,後掠角沒有特別地加大,就是加寬加厚機翼,增加強度便於跨過音障實現超音速。但是這樣設計出來的機翼風阻比較大,我又用了兩側進氣,更大了,現在的發動機沒法支持這種戰鬥機設計。」
沈飛在一五期間的重點工程項目是引進米格-17的生產線,現在殲-5投產已經三年多了。二五期間,沈飛引進米格-21生產線。
赫魯曉夫舉著銅玉米,左轉右轉仔細端詳,笑得合不攏嘴。在一旁的中蘇兩國記者趕緊抓拍下這歷史性的一幕。
這麼說好像修地鐵也不是不可以的事了……
唐華:「我有一個問題,55、56年你們把米格-17的資料看完之後,有沒有想過:『如果我就是這套圖紙的原創者,我是怎麼設想米格-17的下一代飛機應該是什麼樣的?應該從什麼地方著手改變,去提高戰鬥機的關鍵技戰術性能?』」
「熟悉了米格-17的設計之後,我自己想過一些新戰鬥機的方案,以實現超音速為主要設計目的。其中有一種設計方案,自我感覺很好。但是,57年我們看到了米格-19的簡要資料,又去蘇聯看到了實機,於是就覺得自己的那個方案也沒必要提了。」
赫魯曉夫出席完國慶慶典后,還安排了到瀋陽、哈爾濱、大連等幾個城市參觀,總共要花大約10天的時間,10月中旬才回蘇聯。
咦,這說的難道是F-105?
「全世界從這些照會中,清楚地看到,印度政府是何等粗暴蠻橫,再一次拒絕了中國政府迅速開始中印邊界問題談判的具體建議……」
「這是口徑5.8毫米的槍彈系列,有5.8X39毫米和圖書、5.8X42毫米、5.8X45毫米三種長度的彈殼制式。這是6.0毫米的槍彈系列,有6X39毫米、6X43毫米、6X47毫米三種制式。」
……
這才是正確的國事訪問方式,看看中國過去10年的發展成成就,還可以看看隨處可見的蘇聯援華重點工程留下的印記,雙方不都其樂融融嘛。
黃志千:「圖紙和技術資料拿到以後,包括我在內,設計所的大部分人又把航空的基礎知識體系重刷新了一遍。」
黃志千:……
因此,唐華只是從內部情況簡報上看到了這個事,報紙廣播電視都還沒報,應該要等10月10號之後。
黃志千:「但是想到加大後掠角之後我就停了。哎,其實小宋搞過一個方案,放進風洞吹過,大致上是可以飛起來的,但後來沒下文了。」
唐華:「大概描述一下是什麼樣的。」
不但平民,蘇聯權力機構在莫斯科保衛戰最危險的時候也鑽進了地鐵,部長會議的辦公場所就搬遷到了2號地鐵線上的馬雅科夫斯基站。斯大林也經常呆在馬雅科夫斯基站,而且多次在這裏通過廣播發表公開演講。
「今後再也不直接引進戰鬥機的全套圖紙技術資料。下一代、下下一代飛機,你們自己研製。研製不出來,空軍急了就十幾輛大卡車包圍研究所打你們屁股,我在一旁看熱鬧,」唐華笑著說,「但我相信沈飛能形成自己的設計能力,在下一個10年能自主設計出比米格-21更強的戰鬥機。」
「數控機床是一種裝有程序控制系統的自動化機床,它其實就是機床帶了一台計算機,由數控計算機經運算處理髮出各種控制信號,控制機床的動作,按圖紙要求的形狀和尺寸,自動地將零件加工出來……」
蘇聯第一條地鐵是1935年莫斯科的1號線(紅線),然後馬上又修2號線(綠線)和3號線(藍線),莫斯科戰役時三條地鐵都開通了,這時候蘇聯發現了地鐵的第二個好處:只要地鐵停運,那就是絕佳的平民防空掩蔽所。
劉鼐、一機局邱創成局長、一機局的輕武器設計論證m.hetubook.com.com小組、軍隊代表聚集一堂,討論下一代步槍彈藥的選型。
陪同赫魯曉夫參觀的幾個人都見過數控機床工作,但赫魯曉夫和蘇斯洛夫是沒見過。兩人哇、哦地叫個不停,而且不管操作規範中4米的安全距離,硬是往前走了兩步想看清楚數控銑床是怎麼工作的。
15分鐘后,一根逼真的、和真玉米棒子幾乎一模一樣的黃銅玉米棒子雕塑做成了。工人打開數控銑床的玻璃罩,用戴著手套的右手把滾熱的雕塑拿出來,再噴涼水冷卻一番,擦乾之後遞過來。
「三年前剛剛會造殲-5,現在就要跨入超音速戰鬥機的時代了,而且一步跳到兩倍音速,各位感覺如何?」
……
唐華點點頭:「在這裏我要提前說一個事,這事很快就要通過工信委下發通知給你們。米格-21是我們全套引進的最後一型戰鬥機了。」
嗯,很好。就看下一篇文章什麼時候出來,文字裏面帶不帶「是可忍孰不可忍」。
赫魯曉夫一按按鈕,數控機床就動了起來,靈活的刀頭不斷在玻璃罩子里上下翻飛,六個噴水口不停地朝銅棒噴水冷卻工件。
有一兩位想開口說話,但又覺得無法組織語言。
赫魯曉夫訪問瀋陽的第二站。
這會唐華就不參加了,唐華只負責抓發射葯和底火,這兩個東西1959年搞定,具體設計就由他們先定。
一五的150項重點工程執行完后,二五期間中國還繼續從蘇聯引進了19個重點項目,這些項目算是商業引進的,中國照價付款,但能把這些東西拿到手,也是中蘇同盟依舊堅挺的明證了。2
「現在我們向您演示這台數控機床的工作過程,」唐華上來,出示一張三維繪圖,然後舉著一根黃銅棒說,「在15分鐘內,這台數控機床會把它加工成圖紙中的樣子,而且所有的操作都由計算機完成,只需要您按下『開始』的按鈕。」
在核戰爭時期,其實原子彈空爆也很難摧毀地鐵隧道,地鐵四通八達的屬性還能讓平民跑遠點,疏散到安全地帶才上地面,不用原地上到地面吃輻射。
唐華:「瀋陽建地鐵……略微有點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