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回到民國當小編

作者: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回到民國當小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六卷 一手持核,一手種田 第23章 變成石油出口國了

第六卷 一手持核,一手種田

第23章 變成石油出口國了

一名實習軍官問「羅炳輝」號的艦長蘇軍。
能源部石油工業局余秋里的這番話說出來,唐華真是五味雜陳。
比原歷史位面大幅度改善是肯定的,要不然1959年的糧食產量就要開始崩了。
目前國內採的天然氣是夠用的,不但這三套40萬噸合成氨,國內仿製的蘇聯5萬噸合成氨也都有一半左右改成了天然氣版本。但現在天然氣夠用不意味著以後夠用;以後中國有底氣大量進口天然氣,也得留一套保險技術。要是哪天天然氣進口渠道被掐了呢。
黃泛區的改造,現在是即將完成的狀態,還有個兩三年,河南山東江蘇的大片民國時被黃河水泡壞的鹽鹼地就改造完成,可以出糧食了。
引進的這三套全都是天然氣合成氨,這也是它操作人員這麼少的原因之一。
唐華:「農業這方面和工業不一樣,天災有時候很難完全避免,總有差的年年景,也有好的年景。國家計委這邊是算過的,能保證全國發出去的糧票兌現,農業的工作就達標了。」
解放軍不迷信,沒打算因為它是祥瑞而棄用,可此時的「丹陽」號實在太破爛了,作為日系驅逐艦它還存在著零配件供給困難的問題。經過考慮,「丹陽」號不作為一線驅逐艦,而是作為北海艦隊的訓練艦使用,艦名也依訓練艦的規則改為「羅炳輝」號。
1960年還真是個坎……
蘇軍:「日本這個國家,二戰之後就不應該有軍隊。什麼自衛隊……換湯不換藥。」
「……」
1954年,江南造船廠把丹陽號全身除了個銹,搞到能開的程度,交給北海艦隊。1955年,大連造船廠把「羅炳輝」號的東西系統、管線換成了俄標設備。1958年,手癢的大連造船廠又拿「羅炳和圖書輝」號改了一次,對空雷達、對海搜索雷達、導彈都裝上了——訓練艦最好也能培訓雷達、導彈這些部門的軍官。
一艘……很有「故事」的軍艦。
1959、1960、1961這三年,1960年的天時是最不好的。
從美國進口的幾十萬噸糧食用於補充北方大城市的公糧系統,從越南進口的糧食給廣西和海南填糧食缺口——由於城市擴張以及甘蔗等經濟作物的種植,廣西和海南變成了糧食凈輸入省份。
「舊金山和約我們是沒有簽字,台北和約現在中央傾向於雙方協議廢除、重新簽一個,陳老總去日本主要就是這事兒。」
……
此後「丹陽」號就被國軍海軍棄用,1953年台灣解放,我軍在台北港口的角落碼頭找到了這艘近三年沒動過的銹跡斑斑的日系驅逐艦。
「有的事情,不全是天災。」主席說了半句話,又不說了,擺擺手換了個話題。
現在設備還沒運過來呢,化工局彭濤是對著合成氨設備的說明書簡介發出的感慨。
沒有1950、1954年淮河大水那麼驚心動魄的事件,但是旱災雖然不會造成大面積傷亡,卻一樣影響農業產量。
東京灣,1960年8月15日。
現在的「羅炳輝」號配備很齊全,而且比較奇怪的是前主炮是蘇式雙聯裝130毫米炮,後主炮是美式雙聯裝127毫米炮,這也是為了順便訓練炮手。
歡迎市民還舉著形形色|色的條幅或者宣傳板。宣傳板大多是「雪風」號的舊照,條幅最多的字樣是「雪風歸來!」
「重新簽一個,能把戰爭賠償給落實了嗎?我看挺難,美國這傢伙蔫壞,自己放棄了對日本的索賠,還搞得其他幾個國家也都放棄了。」
彭濤:和_圖_書「還有一個很重大的事情。我粗略算了一下,這套設備,加上我們的尿素聯合生產設備,如果其他的管理也到位的話,我們生產出來的尿素,即使沒有國家財政補貼,農村公社買尿素用來種地,都是有利可圖的了。」
美國海軍的軍艦從橫須賀擠過來,不是找中國海軍的茬。實際上在這一天,東京灣里的中國、美國軍艦甚至在同一個陣營里。
今年的農業統計數據還未匯總,不過1959年唐華看到的統計報告,給出的數字是受災減產的農田面積2540萬公頃、嚴重減產的農田面積422萬公頃。
現在和歷史上相比肯定是好多了,1958年衝到了2.11億噸。1959年基本平盤,2.13億噸。
主席:「怎麼好像是在『寬以待人』。」
「再怎麼懷念,這軍艦也不可能還給他們了。」
剛好這個時候中日外交關係恢復到了一定的程度,那就剛好掐這個時間點走訪走訪。從中國到日本距離近,兩艘軍艦都不用帶補給艦,開兩三天就到了。
1960年的情況,原歷史位面的記載是「受災減產的農田面積6546萬公頃,1959年為4463萬公頃;嚴重減產的農田面積為2498萬公頃,1959年為1373萬公頃。」
「這美國的合成氨設備太可怕了,年產40萬噸的設備,操作人員比蘇聯的5萬噸中壓合成氨還少四個人。這產量可是八倍的產量啊。」
「中日的這筆石油貿易如果能夠簽成,勝利油田的產能總算有一個消化的去處了。每年60萬噸,我們終於可以不用關油井了。」
雪風回家探親、中日接觸討論關係正常化、日本上門來求買石油,在1960年的8月都不算重要的m.hetubook.com.com事。
五年前中國還是石油進口國,1958年中國完全停止進口原油,只進口少量高標號航空油料和特種潤滑油。1960年……要變成石油出口國了?
……
唐華彙報完中蘇航天會議的內容后,主席聊了幾句就轉到工農業的事情上來,唐華就回了這麼一句。
黑龍江黑土地、新疆建設兵團的新開墾土地,也是1962年開始大批量出糧食。
中國海軍的來訪引出了大批圍觀的日本市民。當重慶艦泊入碼頭時,圍觀的市民反響倒還好。當「羅炳輝」號從遠處駛來,還沒靠上碼頭,日本市民的歡呼聲鼓掌聲就不絕於耳。
唐華:「這才是正常的工業設備進化方向。……所以這套體系我們一定要拿到手,哪怕花錢買專利和資料。除了國內要自己造這個40萬噸合成氨,以後還要用它的技術,改造我們仿製的5萬噸合成氨生產線,最終也做到和美國貨差不多的生產效率。」
「艦長,下面這些日本人追著我們軍艦跑,一邊跑還一邊喊,是不是對我們有意見?」
「現在已經套上了,我們的軍艦在東京,陳老總下周要訪問日本,他們的外相下個月回訪。」
但是唐華自己知道,1959年的糧食產量已經和歷史上發生了極其巨大的差異……1.69億噸對2.13億噸,其中有化肥拔高的因素,也有天氣預報減災、水利設施全國規劃小組工作得力的因素。
這個增長率顯然是出問題了。
1960年的石油價格處在低位,前兩年曾經上到過2.1美元一桶,沒過幾個月就被砸到2美元以下。
不僅是增長率淪落為「微增長」,國家計委的信息匯總和分析結果還告訴主席,1959年新投入農田的化肥就足以催生增和圖書產200萬噸以上,扣除化肥效應的話,實際上1959年的農業生產力下降了。
這還是建軍油田的開發速度不夠快的情況下。
「不,他們是表示很懷念這艘軍艦,」蘇軍看了看碼頭上人群舉著的橫幅,「他們喊的話,基本上是迎接我們艦『回家』的意思。」
1960年全國農業部門和政府部門的報告也一樣,春季全國在忙著抗旱、六月份東南地區在忙著抗颱風。
原歷史位面,1958年糧食產量1.97億噸,1959年1.69億噸,1960年1.43億噸。
然後就是現在確定引進的3套40萬噸合成氨,也是在1962年投產。還是合成氨-尿素聯合生產線,120萬噸氨最後製成的尿素有220~230萬噸。此外1961和1962年,國產合成氨-碳銨的新增產能會有200萬噸以上。
彭濤:「唐部長,我們引進仿製的話,美國的這套設備要不要也研發出一個煤化版本?」
1950年澎湖戰役中,為救援澎湖列島,國軍海軍精銳盡出馳援,「丹陽」號也編入馳援艦隊,從台北奔往澎湖,在途中遭到解放軍空軍截擊,除「雪風」號之外其餘大艦全部戰沉。
……
「重慶」號巡洋艦、「羅炳輝」號訓練艦緩緩駛入東京灣,停泊在一處碼頭。
把這兩年熬過去,往後就基本是一馬平川的局面。
同一天,美國海軍也有兩艘軍艦從橫須賀的美國海軍基地出發,停入東京灣。橫須賀和東京的距離就40公里不到,美國海軍這兩艘軍艦等於是挪了個窩而已。
最重要的事是今年——1960年的夏糧採購開始了。
8月初唐華從貝加爾湖回來,就是在中南海見的主席。
哦,還有一件事:1960年的北戴河暑期工作www.hetubook.com.com會議取消了。中直機關的北戴河休假也取消了。
在這石油白菜價的時代,日本卻找上門來,求籤署一筆長期供應石油的合同,至少10年,第一年購買60萬噸、以後逐漸提高到100萬噸/年。
……
「羅斌輝」號一邊低速前進一邊左靠,一大群日本人就在碼頭邊追著軍艦跑,一直跑到軍艦的泊位邊。
……
熬日子的辦法,就是開源節流。
唐華:「要搞煤化版。」
北海艦隊「羅炳輝」號訓練艦,前身是民國海軍「丹陽」號驅逐艦,丹陽艦是二戰結束後作為戰爭賠償送出去,民國海軍接收的陽炎級「雪風」號驅逐艦。
到1960年,國內勝利油田的年產能已經奔著800萬噸去了,但估計年產量才600多萬噸。另外還有遼河油田、建軍油田、克拉瑪依油田,以及爺爺輩的玉門油田。1960年,石油年產量破千萬噸是必然的事。
「……農業的事情,我也看到了不少報告,其實吧,今年的糧食只要不減產,或者減產不太明顯,就算是成功了。」
「老余,60萬噸石油也就700萬美元不到,也不用想得太那啥,」唐華說,「說到頭來,是石化產業的擴張略微有些落後了,沒能吃下現在國內石油增長的產能。」
這就是為什麼去年北戴河會議,鄧子飛三天兩頭和主席熬夜辯論,持續半個月的原因。
「日本求購石油,其實按他們的想法,是想用這個舉動來對我們表達善意,」總會計師說,「中美和解之後日本迅速貼了上來,但和我們又沒有太多的共同語言,就用各種方式套近乎。」
……
今天是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15周年……
天然氣的產量增長率和石油差不多,或許增幅更高一點,因為四川現在開發出了不少純天然氣田。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