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回到民國當小編

作者: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回到民國當小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六卷 一手持核,一手種田 第67章 遠望一號

第六卷 一手持核,一手種田

第67章 遠望一號

……
所以說,高高品位鐵礦對於鋼鐵企業就跟嗑藥似的,用上了就戒不掉。
船舶工業局局長程旺和唐華在碼頭邊上,需要儘力抬頭才能看見遠望一號的桅頂。
「額……我想我們還是繼續保持巡邏,總會有機會拍到它的。」CIA的分析員說,「這是中國巡洋艦的頭幾次試航,主要驗證它的動力系統,等下一階段的試航時它們的導彈雷達火炮總要試運行,花布就會被移除。」
船中部那幾口「大鍋」,最大的兩口是C波段和S波段單脈衝航天跟蹤雷達,在外人看來,雷達轉動的時候這船可能都會傾斜——實際上並不會,雷達的接收器就是看著大,其實不重,而且旋轉部分的重量是做了配平的。
廚具二廠,嗯,它不是重工業部也不是機械工業部的廠,而是歸屬輕工業部。
在上海船舶設計院,唐華簡要說了全國人大會議大致的情況,然後轉向船舶工業的調整。
「是的,去年就開始做了,排水量從21500噸增加到27500噸,寬度大,穩性好,自持力也更強。」
唐華則在琢磨,上海廚具二廠有沒有下決心停掉或者升級搪瓷製品生產線。搪瓷製品當然不會被市場徹底淘汰,但需要升級產品。如果硬著頭皮僵硬執行計劃,那可就有滯銷的危險了。
唐華想,冷庫只能凍肉,頂多凍點豆腐,在海上呆100天沒有綠葉子菜吃,船員和航天測控人員急起來是會用臉盆和飯盆偷偷種菜的。
低成本不鏽鋼。
李強:「其實完工度已經到了98%,就差最後一點點。如果樂觀的話,五月份返回北京的時候,就能從長江大橋通過了。」
美國海上力量佔優,所以他們的導彈試射就是從陸地往海上打,所以早就搞了很多艘導彈跟蹤船。中國的就只能叫航天測控船了,除了未來有一次洲際導彈施捨,其他情況下就只是保障重大航天發射任務。hetubook.com.com
然後是激光測距經緯儀、航天測速雷達、氣象雷達、兩套衛星通信系統和8個頻段的電台。
牧野茂:「這就是說,中國決定發射載人宇宙飛船了?」
「同時27500噸航天測量船的工程設計、建造計劃也正常執行。當然,這樣遠望三號和新的遠望四號會有一段時間同時在船台建造,江南廠的船塢得排好計劃。」
三天後的第二次試航,從沖繩起飛的美軍P-2「海王星」巡邏機在東海找到了「江蘇」號。
……
寶山鋼鐵新廠1960年動工,按大型鋼鐵企業的工期規律,計劃是1963年6月高爐啟動。不過,現在寶鋼的工程進度有點異乎尋常的順利,離開工時間還有1年,1號高爐的主體就基本安裝完畢了。
程旺:「現在這個指揮中心就很寬敞,宿舍也很寬敞。而且這船的冷庫超級大,全裝滿了能讓他們吃幾個月。」
01號試驗船隨便亂飛就行,只是測試返回艙是否正常工作。所以1964年還不著急。
「遠望一號」停泊在江南造船廠的另一個舾裝碼頭,現在所有的船載設備都安裝完畢,調試工作也完畢,實際上,還有兩周它就要試航了。
「長江大橋還沒通車嗎?我看鐵路和公路層基本都完工了。」
美國「靶場跟蹤者」號是沒有這類計算機的,「射程巡迴者」級也沒有。正在改造的「阿諾德將軍」號有艦載航天計算機,但估摸著它的計算機得有幾噸重。
南京長江大橋,二五的重點工程,1958年工程啟動,1960年進入施工階段,完工的時間要求是在「二五」結束前,但工程計劃是留了余量的,不會卡在1962年12月通車,而是在5~6月鐵路橋投入使用,7月份公路層投入使用。
……
空軍軍官:「從現在起,我們每天都派至少一架飛機,盡量靠近www.hetubook.com.com長江口,只要確保不進入12海里線就行。」
郎宇:「從去年開始,我們拿到了8批1000多噸丹戎不碌鐵礦,各自做了成分測試,數據都整理好了。印尼鐵礦和石碌最好的幾條礦脈差不多,含硫量中等,含磷量很低,而且它的成分很均勻。」
唐華:「這兩個茶缸都是同一個廠做出來的?」
「是的,都是上海廚具二廠,在不同的車間生產而已。不鏽鋼茶缸的出貨量是壓倒性的碾壓了搪瓷茶缸,畢竟又便宜,摔了也不會摔花。」
但這30%品位的鐵礦石太渣了,鋼鐵企業基本上不願意用。除非是打世界大戰,否則大家還是願意等進口的高品位礦砂。
在沖繩基地,P-2的照片沖洗出來,CIA遠東司令部和美國空軍、海軍的軍官看著照片發獃。
地殼中鐵元素的含量佔總質量的5%,僅次於8%的鋁,理論上說不存在鐵礦資源枯竭的問題。即使到了2021年,中國北方已勘探出來的鐵礦藏,品位30%左右的鐵礦石還是烏央烏央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這就是不鏽鋼茶缸,生產它只需要八道工序,這是搪瓷茶缸,它做起來可就麻煩了。不鏽鋼茶缸用的鋼成本是2毛,搪瓷茶缸用的鐵是1毛1,但是不鏽鋼茶缸的出場價可以低到3毛8,搪瓷茶缸得5毛。」
「等等,這艘中國軍艦仍然未完工。」海軍的一名中校用手指著放大到12英寸的軍艦照片,「我們之前猜想,它的這裏和這裏應該有防空導彈發射裝置,很可能和『長灘』號類似的雙聯裝發射架,但現在沒有。」
這就要留出余量,保證中間就算計劃有挫折,也能在1969年10月送航天員上太空。
這不是前幾個鋼廠用的那種1300立方米、年產75萬噸的煉鐵高爐,而是2200立方米高爐。
……
上海。
唐華坐在航天測控指揮https://m•hetubook•com•com中心的座椅上,這裡有18個坐席,幾十個顯示器,在顯示器後面的一個艙室,有一台大型計算機,它可以在接收到航天器飛行軌跡后馬上演算出軌道參數,然後再計算出調整軌道的方案,再上傳給航天器,不用北京的指揮中心插手。
搪瓷茶缸外表色彩圖案比較豐富,印上「為人民服務」,或者一個紅雙喜,或者花鳥蟲魚,總之花里胡哨的。不鏽鋼茶缸就是金屬原色,在茶缸外面刻上一些線條圖案。
「這是一艘紅藍白布裹著的木乃伊?」
「遠望一號要試航了,遠望二號已經鋪設龍骨。本來遠望三號四號是應該用27500噸的新船型的,但現在,我們要再按照遠望一號的原設計,建造遠望三號,也就是這型船的第三艘。」
李強:「對,他說要試試南京長江大橋結實不結實,到時候一個坦克團從橋上過,沒問題的話,那過汽車肯定沒問題。」
李強:「許司令員也就湊個熱鬧,他肯定捨不得讓三十六噸的55式坦克上橋,雖然橋面承重是按55噸的規格建的……」
唐華:「他手下,離南京最近的,是一個60式輕型坦克團吧?」
「遠望一號是基於16000噸散貨輪的船體設計的,按照設計要求,從單機單軸改成了雙機雙軸推進。全長191米,寬23米,最大吃水深度9米,航速20節。這船突出的是海上自持力,在標準人員配備下,船上的生活物資可自持100天。」
按照寶山鋼鐵新廠立項時的建議,寶山縣真的改成了寶山區。又直又寬的快速道路也修好了,寶鋼投產時,公交線路也會全部運行起來。
「江蘇」號的第一次試航時間很短,當天上午駛出長江,當天傍晚回來。
上鋼集團公司最近兩年,高精尖方面的突破相對來說不算多,航天和艦船的特種鋼材,由上鋼研製、中標的只有兩型。不過上鋼有自己的獨門和-圖-書絕技:
唐華:「在原型船的基礎上做更大的改動的測量船,你們已經在設計了吧?」
從北京到上海的列車照舊在長江邊暫停,等待火車渡輪調度和運輸。從列車停的地方,唐華已經能看見南京長江大橋巍峨的身軀,三千多米的主橋如一條橫卧在長江上的巨龍。
唐華:「聽說許司令員已經準備好坦克了。」
原計劃的1969年12月之前送人上太空,調整成了1969年10月,國慶20周年的時候中國自己的載人飛船必須上太空。
1965年發射的02號試驗船,就要試驗天地通信和指令上傳/下傳系統了。這時候得能一次派出去2艘航天測量船,卡在兩個位置上測量和控制飛船。
年產量160萬噸。這一方面是高爐溶劑更大了,另一方面,寶鋼一號高爐預定使用印尼丹戎不碌運出的鐵礦,原礦品位達到52~53%,與石碌鐵礦最高的那一小撮礦坑相當。
程旺:「就是遠望一號的船型,其實有點著急了,按照計算,如果我們在原型船的基礎上做更大的改動,它的穩性可以更好。」
唐華:「是的,而且載人航天的計劃比原先料想的日程表更提前了。」
南京。
……
這些都是在外面可以看到的,走上測量船,進到內部,唐華看見了一個類似於59型巡洋艦CIC中心的航天測控指揮中心。
這也是中國第一座長度超過3000米的特大橋。到目前為止,中國的特大橋1座,總長4.6公里。美國的特大橋……1962年有無數座,總長161公里。
「因為國家的航天計劃有所調整,所以,航天測量船的建造計劃,很快就要做相應的調整。」
「將來過幾年,電子工業部可以把這些顯示器全換成一塊木板那麼厚的新顯示器,到時候……這個指揮中心就更寬敞了。」唐華說。
兩艘護衛艦和兩艘獵潛艇圍著試航的「江蘇」號,頭頂還有殲-5在飛這,和-圖-書美軍飛機沒法靠得太近,遠遠拍了幾張照片就返航了。
這艘遠洋航天測量船的船體相對不算難,但是船上的設備相當複雜。
人大會議后,載人航天計劃又做了些許調整。
唐華:「美國現在的靶場跟蹤船數量不少,『靶場跟蹤者』號1960年就來過太平洋,比它更先進的還有『射程巡迴者』號,『遠視眼』號,不過,遠望一號出海之後,世界最先進遠洋測量船這個稱號要歸中國了。」
這是用於民用的不鏽鋼,主要是製作日常用品和建材,對機械強度的要求不高,只要求不生鏽。
1967年發射的04號試驗船是一個100%全狀態的載人飛船,上面除了沒活人其他都有了,這時候需要派出去4艘航天測量船,卡在中、南太平洋和大西洋,實施准全程測控。
鐵礦/燒結礦品位高,往高爐里投同樣體積的礦石,就能出更多的鐵。此外,高爐吐出來的礦渣也少得多,處理礦渣的成本可以大大降低;高爐吐出來的幾百攝氏度的礦渣少了,這意味著冶鍊出同樣重量鋼鐵的能耗也降低了。
上鋼一廠的總經理拿出了他們生產的不鏽鋼做的茶缸。
C波段雷達和S波段雷達是很常見的兩種雷達,遠望一號上的這兩部雷達和其他C波段S波段雷達相比,最主要的長處是——最大探測距離3000公里。
幾人一齊看過去,果然,甲板上前面和後面有大面積的花布,把應該裝防空導彈的地方擋住了,但從花布沒有凸起來看,這地方還是平的。
……
往前倒推的話,就是1964年發射第一艘載人飛船的試驗船,64到67年每年一艘的密度,發射4艘試驗船,其中允許掉一年的鏈子,但即便走彎路浪費了1年,1968年也能走完全套測試程序,1969年,在國慶20周年之前送航天員上去。
「丹戎不碌的鐵礦成分,你們做過分析了吧?」唐華問上鋼集團公司的技術部郎宇總工。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