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一手持核,一手種田
第69章 中華神盾
……
「唐部長,我們現在有點感覺『高處不勝寒』了。」謝希德叫她「阿黃」的是實驗室執行主任黃令儀。
至於以後怎麼圓回來,簡單。到11月份,再出幾則消息說是誤診,就行了。
也就是2秒鐘,雷達就更新一次500公里半徑內的空域信息。因為掃描位置線的旋轉速度太快了,為防止晃花眼,這條線的亮度比其他雷達的要低一些。
……
一分鐘過去,空情還是在正常顯示,「江蘇」號的雷達對轟炸機類大型空中目標的探測距離500公里,對小型空中目標的探測距離350~400公里,現在「江蘇」號掌握著東起南朝鮮濟州島、西到江蘇宿遷的一整片空域的空情。
5月26日凌晨,艦載相控陣雷達首次運行的時候,「江蘇」號上倒沒有什麼特別的反應——全艦電磁設備的使用頻段做過總協調;但旁邊護航的獵潛艇和護衛艦,導航雷達就受到了不小的干擾。
機型主要是兩種:拉-9和伊爾-10,用這兩種快要淘汰的螺旋槳飛機,原因很簡單:省油,省維護費用。
但總的來說,遇到量子力學壁壘應該是至少10年以後的事,如果牙膏擠得慢,可能十幾二十年以後才會撞牆。
「空情113……」
上海計算機所。
唐華:「你們現在研究的技術已經在支持1.5微米到亞微米的晶元了,所以,當然會感覺越來越困難,尤其困難的是,回頭看其他國家,連影子都看不到。所以你們的研究,就是自己和自己賽跑的過程。」
為什麼要省錢呢?嗯……
「這方面我可以告訴大家,在北京,第三代光刻生產線出來的ADC和DSP晶元,在多晶元協作的情況下,可以湊合達到這個標準。」唐華說,「但是,我還是希望未來能有單塊處理晶元就能完成這些工作。」
這機群,一共有115架。
高等電子技術實驗室的研究人員:……
艦上的6管30毫米近防炮也是……和_圖_書實話實說,還沒定型,現在自控開炮命中率老是出問題,艦上也沒有帶炮彈。不用擔心誤開炮或者誤發導彈的事。
關掉敵我識別器是不會有事的,「江蘇」號上的垂髮現在一枚導彈都沒有,導彈試射要下一階段北上到渤海灣才做。
所以實驗室里還有化學專家,尤其是無機鹽和精細化工專家;有材料專家;有固體物理學的研究者,當然還有機電工程師。
「目標1 D距離225高度4550速度450」「目標2 D距離225高度4550速度440」……
「百萬像素,每秒24幀,你們算算,無人機上的數字處理晶元每秒鐘的處理能力要達到多少,這樣的晶元,需要什麼樣的技術才能製造。」
114個空中目標其實還沒達到「江蘇」號的作戰系統的最大跟蹤目標數,它的主計算機最大可跟蹤300個空中目標。
雷達兵然後就不知道該怎麼說了,因為他側面的顯示屏顯示的信息太多了。
如果將來唐華自己也遇到了坑……那句老話叫啥,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就去蘇聯科學院一趟,或者給朗道發郵件。
……
雷達兵按了兩個鍵,雷達再次掃描和刷新參數。這回顯示到空情114。
況且130納米的量子力學壁壘唐華知道大概的解決方案,只是需要更詳細的數據計算公式。
馬俊問身邊的工作人員,參与建造的電子信息工業局雷達工程師胡凌申。
嗯,賣慘也是混諾貝爾獎的重要手段,和21世紀的某些綜藝節目有相似之處。
第二代光刻機現在在使用4微米工藝生產T61和T62,第二代的2.1改進型挖潛力能挖到3微米,但現在還不需要挖到3微米。
而且,高等電子技術實驗室正在研究的不是第三代光刻機!
首任艦長馬俊問雷達操作員,其中兩名雷達兵舉起了手。
「江蘇」號的蒸汽輪機系統就是56型和58型上的那一套,用在了https://www.hetubook.com.com萬噸巡洋艦身上而已。兩根推進軸是比驅逐艦長了一截,好在萬噸水壓機和激光校準系統不是吃素的,運轉起來很順暢。
不是人民日報,這個太權威了。
但是劉業樓拒絕出300架飛機參与測試,說這麼搞空軍的油庫要見底,只調用了3個空軍基地的120架飛機配合。
刷地一下,空中的114架飛機在「江蘇」號上都顯示為不明身份,雷達兵再按了兩下按鈕,這100多個空中目標外面都加上了框。
在「江蘇」號上的作戰&情報中心(CIC),相控陣雷達的掃描數據傳送到了3台顯示器上,圓形的探測區域,代表雷達波掃描位置的還是一條從屏幕中間拉出的亮線,只是這條亮線的旋轉速度特別快……2秒就能轉360度。
馬俊:「關掉敵我識別信號發送器。」
「雷達發現目標。是空中機群……」
「如果你們做到的單塊晶元完成數據處理工作,那我就把畫面要求從720提高到1280,再提高到1920,再提高到……3840。」
「人的肉眼如果不近視,它的有效像素大約是2億像素,每秒分辨的獨立畫面是24幀……所以別想兩億像素的事了,我們只希望能有1280x960,也就是百萬像素級別的畫面,就可以了。如果實在不行,720x480也湊合。」
晶元製造的十幾道主工序、十幾項技術,唐華把日常工作甩給了四個大學/研究所,只在他們磕到大坑的時候,唐華才出手,帶他們繞過坑或者搭塊板子踩過這個坑。
馬俊:「307雷達和311雷達其實還是有些相似之處的,你們應該可以很快就上手。等會兒就會有空軍的飛機來配合測試了。」
《著名物理學家朗道突然住院,據悉可能確診為胰腺癌》
5月25日傍晚,「江蘇」號在東海航行,下午在東海盤旋的P-2巡邏機返航,參加試航的艦員就動手https://m.hetubook.com•com把艦橋上的彩條布拆了下來。
第三年代晶元生產線雖然運轉起來了,但客觀地說確實不夠成熟,良品率很低,但是為軍用重點裝備生產高性能晶元,那沒有問題,生產線嘩啦一下就出幾百幾千片,從裡頭能挑出幾片完美的就行了。
「試試目標威脅排序和鎖定。」
馬俊:「怎麼少了兩架?再來。」
「報告艦長,空軍測試機群有一架拉-9化油器工作不正常,出海后不久就提前返航了。」
前4次試航對動力系統進行了全套測試,都順利通過了。
圓形主雷達屏幕邊上的圓角矩形顯示器好一陣滾屏,到空情113時到底了。
「怎麼樣,高均勻度離子注入的工藝有突破了?」
《中國工程院院長看望在京住院治療的物理學家列夫·朗道》
「哎我想問一下,這個目標威脅排序,計算機是依據什麼理由給它排序的?」
馬俊:?
馬俊:「……」
「這樣,無人機的操作員就可以看著攝像頭的視頻直播,操操縱無人機飛行或者戰鬥,但你們想過沒有,這對數據處理的要求有多高?」
「空情1 W距離375高度4550速度450」「空情2 W距離355高度4550速度450」
胡凌申:「嗯,相控陣雷達是不知道的,但是,我們艦上裝了雷達告警和電子戰分系統,這兩個分系統只要處在工作狀態,它們所截獲的電磁信息就會匯總到作戰系統當中,防空分系統也就知道了,它的計算機可以借用這些信息來對空中目標進行判斷。」
5月底,「江蘇」號進行第5次試航。
此時雷達和作戰系統的防空分系統就進入了作戰狀態,隨著一聲長「滴」,圓角矩形顯示器用了幾秒鐘重新給目標排序,同時主雷達屏幕上,打方框的目標各自標記了數字序號。
「不是我們要超出或者領先別人多少,而是我們需要晶元以及計算機不斷地提高性能,滿足各行業對信息化設備的需求。www.hetubook•com•com」
第五次試航,就要開始測試艦上的其他設備。
……
第一代非接觸式光刻機包辦了10微米、6微米和5微米晶元製造。第一代光刻機的1.2改進型是5微米,再往前走,就到了第二代光刻機,已經從T61開始投入使用了。
「它的基準數據是目標的型號判別,如果能識別出型號,轟炸機和強擊機優先,戰鬥機靠後;其次是目標的雷達輻射信號,正在發送雷達波的空中目標優先,尤其是正在對我艦照射連續波的空中目標優先順序最高;再次是目標的距離、速度和航向,能最快抵達本艦20公里防禦圈內的飛行物體優先……」
第三代光刻機已經造好了,從長春運出來了,第三代晶元生產線的所有設備也都到位了,放在了北京計算機所附屬的798廠區,上個月開始為航天、航空、核潛艇和水面艦CIC中心生產高性能ADC和DSP晶元,以及下一代的偵察衛星CCD。
掐指一算,「江蘇」號還有兩天才會返回上海。李強和唐華都不著急,再等兩天。
復旦大學微電子系高等電子技術實驗室的工作人員不只來自半導體和電子領域,作為晶元製造工藝的基礎研究實驗室,它和上海計算機所、北京電子信息大學、長春光電所共同完成晶元生產線的所有工序設備。
唐華選了《中國青年報》,還有兩本雜誌,一本是面向在華蘇聯專家的生活類雜誌,一本是清華大學物理學學刊。
「空情3……」「空情4……」「空情5……」
時間是清晨6時15分,「江蘇」號的相控陣雷達開機,艦長和政委都在看表,估算機群到達的時間。
東海。
天剛蒙蒙亮,浙江和江蘇的空軍機場,就開始起飛飛機配合「江蘇」號做測試。
放眼世界呢?第一代光刻機生產的X5700系列和XS3725單晶元,電子信息工業局和國家計委討論了兩次,結論還是先壓一壓,不著急推向國外市場。
當然,受到地球曲率和圖書限制,宿遷和濟州島都只能看到3000米及以上高度的空域。
通信部門長趕緊用電台聯絡岸上基地。
光刻機固然是其中的重頭設備,除此之外,氧化技術、擴散技術、刻蝕、離子注入、化學氣相沉積、金屬化、表面鈍化、缺陷控制,這些都是要研究而且不斷做到更新換代的基本技術。
現在空軍配合測試的飛機都顯示為友好空中目標,屏幕上的光點是白的。
凌晨5點,三個軍用機場一齊出飛機,拉-9和伊爾-10一架接一架地從跑道升空,在空中整隊,然後三個機場的飛機各自飛向東海的指定海域。
「江蘇」號上。
這才對嘛。
唐華知道黃令儀說的高處不勝寒指的是什麼。
「我打個比方吧,今年初,我們試飛了一款無人機,它現在還在採用原始的無線電遙控方式,但未來一定會採用數字圖像傳輸的雙向數據鏈。」
馬俊想,那兩本各700多頁的全艦作戰系統手冊,看來得趕緊讀完了。否則,他這個去蘇聯進修過、回來當過5年艦長、被稱為「技術型幹部」的高級人才,指揮「江蘇」號的時候可能就會落伍了。
謝希德:「基本的原理,阿黃已經搞定了,我們現在的工作是把設備制式化。」
現在知道為啥要用單發螺旋槳飛機了吧,真的可以省很多錢,一不小心幾百噸油就燒掉了。在太湖旁邊,相控陣雷達陸基測試樣機就請空軍做過類似的試驗,所以空軍對海軍的雷達測試也是怕了。
馬俊:「距離速度和航向,雷達可以測出來;識別目標是轟炸機還是戰鬥機,也可以靠雷達信號來判別,但這個敵機有沒有向我用雷達波照射,我們的雷達怎麼知道的啊?」
「在上『江蘇』號之前,你們有誰在307雷達的操作室工作過?」
現在唐華正在審閱幾篇新聞稿的底稿,如果沒什麼問題,新聞稿就可以拿出去刊登見報了。
《祝願朗道老師戰勝疾病,恢復健康》
……
第三代光刻機把工藝極限下挖到了1.5~3微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