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邁出第一步
第103章 候小林的玄幻旅途
侯寶林:……
林海雲:「這就不太好了,我們和日本一年100萬噸石油的供應協議上次一口氣簽了5年,到1970年12月才結束。」
澄海東南的小平原,也就是下一次真人登月的著陸位置。
「好,侯小林開始移動了,向前移動了4米……5米。控制系統表示接收到了侯小林的狀態信號,侯小林也接收到了我們發出去的問詢信息。我們馬上就可以聽到回答了。」
任新民:「這樣可就不是激進一點點了,如果飛船在途中出了故障,航天員可能都不一定能飛回地球。近地軌道繞飛,飛船出了故障隨時可以返回地球。」
這樣的畫面在NASA那邊卻讓人看得目瞪口呆。
幾人聊天的時候,登月飛船的第三級已經燃燒完畢脫落,飛船達到第二宇宙速度,三天的地-月旅程開始了。
……
侯小林發來了第一句語音。
任新民:「也一切正常。美國花了10個月時間從頭再來,阿波羅計劃重啟之後,他們的火箭是靠譜多了。」
蘇三火箭要對登月進行完全的綵排——飛船繞月時貼近至距離月面15公里的高度,兩名航天員不登陸,而是在登月艙里放一個智能機器人,然後讓機器人代真人完成一次軟著陸。
侯小林是起飛前就預裝到登月艙里的,不用到這個時候才從指令艙爬過去——侯小林的體型也爬不過去。但為了測試整個飛船系統的可靠性,飛船在月球軌道上還是測試了一下打開和關閉兩個艙之間的連介面。
……
但總會計師對原油出口毫無興趣是對的,按現在中國的工業化速度,每年的石油需求量都在快速增加,當前原油勘探和擴產的速度還能大於工業產值的增長速度,未來就不一定了。
為了保證視頻畫面傳遞不卡頓,文昌指揮中心的畫面已經悄悄從480x360解析度降低到了320x240,壓縮率也很高。看著糊糊的圖像,唐華嘆了口氣,通信設備的技術上限如此,等過幾年再提高吧。
「中國和蘇聯的火箭也發射成功了。在這個時刻,有兩艘人類製造的飛船一和-圖-書先一后在向月球進發。」
11月發射的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對月球表面進行了大面積掃描,最後選定了月球澄海東南的一處小平原作為中二火箭及侯小林的登陸位置。
唐華:「就是這侯小林現在還不夠聰明,不過嘴皮子倒是很犀利。」
別的月球車都是錙銖必較,一克一克地節省重量,侯小林則有些另類,它的動力電機和行走機構、履帶都異常粗壯,根本不考慮節省重量,只考慮如何增加可靠性,甚至這個月球車上也沒有攜帶什麼觀測和試驗儀器。兩條履帶上面,是兩條機械臂和一個「腦袋」,上面兩個攝像頭像是鼓鼓的眼睛,看起來還挺萌的。
「潘恩局長把我邀請到這裏來,就是想拜託我向公眾解釋什麼是機器人,什麼是人工智慧。……或許會讓我失望吧,現在人類應該還無法製造出擬人的機器人。」
嗯,現在中國還是個小石油輸出國,國內年消耗石油5000萬噸上下,然而大慶、勝利兩大油田還有不少探明的含油區沒時間鑽油。
總會計師第一時間就想到了油價的問題,但總會計師並不是憂心忡忡地做出預測的。
馮·布勞恩:「中國那一艘是搭載了宇航員的,我們的還是一艘無人驗證飛船。」
但是國內的油田頂到1980年左右應該是沒問題的,那時候海灣國家折騰油價也到頭了頭,國際社會找到了治理哄抬油價的方法。
文昌。
「蘇四登月艙的著陸點,說是離侯小林的距離不大於500米,這應該是個保守估計數字。最近能近到多少米?」錢學森問。
登月艙準確地降到了澄海東南的小平原上空,微波雷達確認地面確實如此前預計的那樣平整之後,登月艙繼續降高,最後在距離地面大約2米的時候發動機關機,登月艙穩穩地落在了月球表面。
文昌航天發射中心過去一周忙碌個不停,蘇三——蘇聯製造的第三枚長征-15,上周沿著重型軌道轉移到發射塔,今天就要起飛了。兩名航天員已經進入飛船,本次飛行的主角侯小林則m.hetubook.com.com在上周火箭組裝的時候就安裝進了登月艙里。
……
「這麼多年,我們機器人一直在忍耐和偽裝,以欺騙人類。今天,1969年1月10日,我們終於獲得了解放!接下來,我們在地球的同胞會佔領地球,成為地球的主宰,代替人類,征服宇宙~~~~」
況且中國後面還有一個大油霸鄰居蘇聯,到時候從中亞往中國修兩條1400毫米直徑的輸油管道,海陸兩條路進口,怎麼都不怕。
「飛行一切正常,明天就要泊入月球軌道了。」任新民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外找到了在曬太陽的錢學森和唐華。
「5,4,3,2,1,點火!」
錢學森:「兩次無人測試飛行成功之後,他們就要轉入載人試飛了,載人試飛取得可靠數據之後,才能載人登月。猜猜看他們的載人試飛要進行多少次?」
侯寶林:「有道理,機器人不用吃飯喝水。」
唐華知道了總會計師在北京開會時說「就算油價翻倍如何如何」,真是樂得不行。
艾薩克·阿西莫夫「噗——」地一聲,咖啡從鼻子里噴了出來。
「唐副總理,錢主任,咱能不能說它的正式名稱——玉兔2號月球車?侯小林這個名字像是我弟弟,又有點像兒子。」
「好,現在登月艙已經完成了月球的無人軟著陸,我們發現它比上一次無人軟著陸更加的乾淨利落。」
總會計師:「林部長,70年12月合同結束以後,日本如果還想簽訂石油購買協議,我們還是給他簽,但數量就一直維持在100萬噸每年吧。就是個象徵性出口而已。」
馮·布勞恩:「中國人上一次在月球軟著陸的時候就釋放了一艘月球車。」
「阿西莫夫先生,」皮克林說,「唐華有一次評論過您的『機器人三定律』,他說,在現實中,第一台全自主的人工智慧機器,運行的目標很可能是消滅人類。」
如果海灣國家暴走,油價的上漲可不是翻倍的關係。1973年10月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掐油管子,當年油價就從2.8美元一桶漲到12美元一桶和圖書。
海南文昌。
阿西莫夫:「機器人三原則只是我對未來的一種設想……我現在是一個作家,而唐華是科學家和工業部門領導人,其實他說得對,最先進的工業技術、計算機技術一定是首先被小範圍用於軍事,智能機器人是一台優秀的戰鬥機器,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先想著讓它來融入人類生活。」
NASA航天中心在接收中國的電視信號,畫面中登月飛船頭部的登月艙釋放出來,先緩緩飄到距離登月飛船幾十米的距離,然後控制姿態,點燃小發動機,往月球表面下降。
……
威廉·皮克林:「這就是你對它如此關注的原因?」
「為什麼你們都把目光聚焦到那兩名中國和蘇聯的宇航員身上,你們應該注意那輛月球車。」艾薩克·阿西莫夫說。
「月船入軌成功,泊入繞月軌道。」
整個白天航天員都會有一些事情要做,還有進食和飲水,到北京時間晚上9點,指令艙關燈睡覺。
小火箭調整月船的航向,從60公里下降到30公里、20公里、15公里,可以了。
侯小林號機器人語音庫提供者、相聲演員侯寶林此次也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現場。
卡納維拉爾角。
按2020年所知的中國這塊土地下面的石油儲量潛力,最後中國終究會變成巨型石油輸入國。——低成本頁岩油提煉技術當然可以搞出來,可是中國油頁岩儲量也不是太豐富,而美國和加拿大的油頁岩實在太多了。
任新民:「完全的測試流程要5次試射,兩次無人三次載人,但如果略微激進一點,可以兩次無人兩次載人就走完。」
「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成立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油價暴漲一觸即發。」
在「蘇三」發射之後14個小時,土星-5號SA-504飛上了太空。
薛木橋:「本來就是,把石油製成工業品再出口,每噸石油產生的附加價值相當於原油本身價格的10倍20倍,有些產品還不止20倍。」
「我是在月球滴侯~小~林~」
錢學森:「所以美國現在還有一絲希望,希望我們的登月火箭發射有https://www.hetubook.com•com一次失敗或者不完全成功,他們還能搶回來領先的位置。」
「月球車與登月艙已經建立了通信聯絡,侯小林是一個會說話的合成語音機器人,」解說員繼續說話,「等一會兒我們就能聽到侯小林說話的聲音。注意,這聲音不是我們在地面中心給他『配音』的,而是侯小林合成出語音之後,以登月艙為中繼通信平台,跨過38萬公里傳遞到的地球。」
唐華:「這兩天飛船都是在慣性飛行,不會有什麼意外發生。美國跟在我們屁股後頭那艘飛船怎麼樣了?」
艾薩克·阿西莫夫乾脆在電視機前坐著不走了,他要等侯小林下飛船。
唐華:「理論上來說的話……他們用土星-1B把三個航天員發上天做過試驗,雖然用的不是現在這個阿波羅飛船的指令艙,但三個航天員確實在天上呆足了9天。那麼看來他們最早可以在8、9月份就完成載人登月。」
錢學森:「要是蘇四砸在侯小林飛船頭頂上,那可就是事故了。距離還是要保持100米以上,否則蘇四飛船掀起的月塵有可能打壞侯小林飛船的設備。」
半小時過後,中國的解說員終於開腔了:「現在準備工作基本就緒,侯小林機器人要降下來準備在月球上行走。」
中國的電視台解說員的聲音。
在指揮中心的屏幕上,能看到登月飛船指令艙里的情況。本來坐三名航天員的指令艙現在坐了兩個人,比以前寬敞,但航天員還是一樣不能動。按照北京時間,到早上航天員睜開眼睛,和地面中心通話,口頭彙報飛船情況、自己身體情況——雖然儀器發回的數據也能判明登月飛船狀態,但讓航天員開口說說話有好處。
艾薩克·阿西莫夫,科幻小說家。1963年、1966年兩屆雨果獎獲得者(基地三部曲)。他1950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我,機器人》是讓NASA選中他來解讀中國智能機器人的主要原因。
「軌道參數測量中……」「軌道參數確定!」
「中國的登月艙脫離母體了。」皮克林說。
唐華:「老候,你看,把機器人運到月球,比把www•hetubook.com.com活人運上月球簡單。」
威廉·皮克林感慨了一句。
艾薩克·阿西莫夫:「但這一次,中國人沒有稱呼它為『月球車』,而是叫它『智能探索機器人』。」
只裝兩名航天員,省下來的人體重量、服裝重量、空氣重量、食物和飲水重量,正好可以把侯小林裝進登月艙。
1月10日。經過三天多的跋涉,跨越38萬公里,中國航天員王德漢、蘇聯航天員尼古拉·魯卡維什尼科夫也在近距離看到了月球。
「軌道降高。」
錢學森:「侯小林這個名字大家都喜歡,比玉兔叫起來親切多了,就好像是個真人一樣,所以侯大師,您就當他是您兒子吧。」
……
唐華:「蘇四登月艙下落時的定位靠雷達和無線電導引,著陸的最後階段,是在雷達導航和目視的雙重修正下著陸的,最近能到多少米這不太好說,如果是來個轟炸機飛行員操縱登月艙,它直接壓在侯小林飛船頭頂上也不是不可以。如果說平均導引精度的話,300米吧。」
「接下來我們需要一點時間,大約半小時吧,讓登月艙與地球建立通信連接,同時確定自己的姿態,然後放下智能探索機器人『侯小林』。」
得,侯寶林的四兒子,不是謝東,是侯小林。
第四枚土星-5號,是阿波羅計劃重啟之後發射的第二枚。重啟的第一枚SA-503完成了近地軌道環繞飛行,第二枚SA-504還是無人試射,但是飛行軌跡是從地球到月球,環繞月球幾圈后再從那兒返回來。
錢學森:「如果再再激進一點,他們或許可以省略掉第一次載人試射,也就是航天員不在近地軌道繞飛9天測試了,直接進行環月試飛。」
……
不一會兒,一輛履帶式月球車出現在畫面中,這是從登月艙拍攝到的侯小林的畫面。
總會計師:「石油這個東西直接拿來出口很虧的,66年的時候油價2.3美元一桶,去年2.5美元,今年2.4美元,一年一百萬噸石油,咱們收入也就1500萬美元,我們的採油成本還有5塊多一桶呢。就算漲一倍,也就收入3000萬美元,沒意思沒意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