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一百章 戰役準備
只不過,對於北約來說,不順利也沒什麼,只要能牽制住美英主力,順勢壓制英國工業實力,以便歐洲打下北歐,亞洲打下印度,些許損失和局部失敗是可以接受的。
為了更好地吸引盟軍注意力,北約還煞有介事的開始在法國和荷蘭等靠近英國的港口集結大量中小型船舶,做出一副取得局部制空權就強行登陸英國的樣子。
為了空襲英國,華軍陸基航空兵準備了3900架主戰飛機,其中包括戰七1300架,驅六600架,雙引擎遠八戰鬥機/夜間戰鬥機600架,雙引擎轟七轟炸機800架,四引擎轟八戰略轟炸機600架。
現在機會來了,俄羅斯方面自然希望能夠成這個未竟的事業。
首先是北歐,芬蘭曾經是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實際上是尊沙皇為共主),一戰以後獲得徹底獨立,二戰前沒多久,老毛子還跟芬蘭打了一仗,並被這個弱的多的對手暴揍一頓。
作為這一善意的回饋,新羅馬尼亞政府(舊羅馬尼亞政府流亡倫和圖書敦,北約和盟約對兩個政府互不承認)宣布重建國防軍,組成兩個軍級建制,每個軍編製4萬人,使用北約軍歸還的舊羅軍武器。
這次北歐作戰完全由德俄兩軍配合行動,俄軍負責陸路進攻芬蘭,德軍負責海路進攻挪威,然後兩軍配合夾擊瑞典。
華軍海軍航空兵另外準備了200架艦戰六、180架艦轟八和160架艦攻七,外加60架水偵飛機,合計700架飛機參戰。
這方面,法國、義大利和捷克三個戰前的工業化國家享有特殊地位。
朝鮮空軍參戰飛機為驅六120架,驅五180架(歷史原型97戰),爆五100架(歷史原型99雙發輕爆),合計400架。
為了表示與土耳其勢不兩立的決心,兩個軍被分別命名為「斯特凡大公」和「穿刺公」,都是歷史上曾經大勝土耳其帝國的羅馬尼亞民族英雄命名——順帶一提,後者就是吸血鬼德古拉的原型。
現在西歐各國都開始儘力為北約生產各種戰爭物和*圖*書資,這不僅僅是因為那個「戰力換戰俘」計劃,還是為了賺取利潤,以及爭取北約佔領軍放鬆對佔領區的管制。
大部分工業被遷徙到俄羅斯的羅馬尼亞還沒有足夠的能力交換這麼多俘虜,自然也無法取得北約的信任,讓其稍稍放鬆鉗制自己的枷鎖。
因而歐聯參方面傾向於同意羅馬尼亞人的請求,中國方面對此不置可否,增加一個小弟不是壞事,哪怕是個不能打的小弟,也比增加一個敵人強得多。
因而羅馬尼亞對進攻土耳其非常積極——他們的民族情緒和宗教信仰也確實更希望去消滅土耳其。
當然,如果能夠歸還一些工業設備,自然更好。
只不過,羅馬尼亞還提出一系列「小小的」請求:
三個國家背靠背,聯合起來也能湊個百萬大軍(瑞典一家就號稱百萬,還有很多歐陸流亡過來的部隊),自身有一定工業實力,再加上盟國的支持,實在是個不容易對付的目標。
1、釋放戰俘,以便羅馬尼亞恢復起碼的國防力量和*圖*書。
這既是為徹底打垮英國做準備,也是為牽制盟軍力量,免得其增援印度或北歐。
如今,北約手裡有四十多萬羅馬尼亞戰俘,而且其全境都在北約佔領之下。
只不過,北歐三國都不是善茬,芬蘭之前曾經表現出足以令敵人欽佩的戰鬥力,瑞典是個不錯的工業國,能自產戰鬥機和許多出名的重裝備(如博福斯),挪威則可以得到英國本土艦隊的直接支援。
即使這樣,毛子也只是佔領了維堡等部分地區,距離吞併芬蘭的戰略總目標相去甚遠。
如果不是華軍即使增援,恐怕斯拉夫蒸汽壓路機的威名就徹底在那冰天雪地里丟光了。
俄羅斯人天然對羅馬尼亞人有一些民族同情,畢竟羅馬尼亞就是在俄羅斯的支持下從土耳其獨立出來的,宗教背景和文化認同也比較類似。
德國準備出動80萬人,1200輛坦克(1號600輛、2號400輛,3號80輛,4號120輛),700架飛機(bf109、bf110、ju87、ju和_圖_書88、he111等),以及整個德國海軍(袖珍戰列艦3、重巡洋艦2、輕巡洋艦3、驅逐艦22)。
「只要有一個步兵師登陸英國,無敵的華軍就能像打鴨子一樣把島上的那幫海盜賊種一掃而空。」
為此,俄軍準備出動150萬人,1800輛坦克(三分之一自產,三分之一中國援助,三分之一是歐洲繳獲的戰利品),900架飛機(跟坦克一樣,自產、華援、繳獲接近1:1:1)和整個波羅的海艦隊(2艘戰列艦,1艘前無畏艦,3艘巡洋艦,19艘驅逐艦)。
那麼羅馬尼亞就只好另闢蹊徑了。
北約航空兵在法國一線集結10000架飛機,其中7000架直接參与打擊英國本土目標,3000架負責外圍和輔助工作。
此外還有一些較早型號的戰七和驅六,以及大量強五和其他飛機會參与對英國近岸目標和運輸船隊的打擊工作。
兩個新成立的羅馬尼亞軍裝備和訓練水平都不太好,不過沒有關係,他們還有足夠的時間訓練適應,和圖書南斯拉夫、希臘、保加利亞三國也得再耐著性子等一段時間,因為歐聯參下一步的主要目標在北歐和英國。
情報部門估計,對面美英聯軍也準備了差不多數量的空中力量,考慮到對方可以用於爭奪制空權的戰鬥機反而會多一些,因此這次行動可能不會非常順利。
羅馬尼亞這樣的國家,相對就要吃虧太多了。
同一階段,北約空軍主力將發起針對英國的大規模空襲行動(儘管孫笑反對,但前面說了,他不是獨裁者,拖到現在才開始已經算晚的了)。
因此,1941年2月開始,所有羅馬尼亞戰俘在遞交今後不與北約為敵的保證書後,被分批釋放。
甚至,在歐洲監軍的中華帝國魯王殿下,開始多次在公開場合大言不慚的宣稱:
2、放鬆佔領管制,讓羅馬尼亞的經濟稍微喘一口氣。
俄羅斯另外準備1100架飛機,德國900架。
這個蹊徑,自然就是更換門庭,以期在未來瓜分土耳其的戰鬥中分一杯羹,彌補自己割讓給俄羅斯和保加利亞的國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