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巨艦大萌

作者:碩鼠
巨艦大萌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七卷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一百四十二章 天竺熱風7

第七卷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一百四十二章 天竺熱風7

剩下的兩個印度人,鮑斯和尼赫魯分別代表本地激進派和保守派,但兩人都追求統一而獨立的印度。
這世界就是這樣,要不共產黨壓倒資本黨,要不反過來,共產黨改變初衷,變成修正主義,否則兩個基礎階級完全不同的派別是沒法真正好好坐在一起的。
而在華軍內部,特別是前敵指揮部內,五個人對如何建設新印度也有了明顯的分歧。
錢德拉·鮑斯這樣說,似乎是想洗清自己賣身投靠中國人的罪責,重新樹立自己完全的民族主義領袖形象。
他這個政策倒是得到了鮑斯的認可,只不過後者提出,所謂「大印度地區」應當包括但不限於緬甸,甚至中華帝國的吐蕃省!
五個人將分裂成兩個大派別四個小派別,只有共產黨稍微佔有一點優勢,但也要被其他人互相牽扯。
不過,鮑斯對於自己的土地政策十分堅持,因為他已經成了印度權貴階級共同的敵人,如果在這方面做妥協,那麼他不僅得不到權貴的原諒,還會死無葬身之地。
和-圖-書確實是最後考驗,畢竟孫笑快要離開這個世界了。
這一時期,印度呈現一種明顯的陣營分化,中國佔領區的印度本地人,特別是那些在土地政策中得到好處的低種姓和賤民,對中國的支持力度變得空前高漲——他們也很清楚,一旦那些高種姓老爺回來,他們分的那點地就是要他們全家性命的絞索,所以他們必須全心全意支持中國。
印度方面,華軍的進攻仍在持續,但六月底到七月初這段時間,進展明顯緩慢了不少。
在爭吵中,擁有決策權的孫珵一咬牙,決定先執行分裂印度的既定政策。
只不過,作為一種對資本主義政黨的妥協,孫笑還給前敵指揮部增加了兩個新人——印度保守勢力代表尼赫魯,和國內資本主義政黨在軍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後勤軍的錢豐上將(這個沒有歷史原型,原創人物)。
這一下子,中國就從英屬印度中分出來六個獨立的國家!
所以尼赫魯與甘地之間也有了一些政策上的分歧,尼赫魯主https://m.hetubook•com•com張接受現實,首先趕走英國人完成印度本身的獨立,然後趕走中國人,把那些中國扶持起來的小傀儡逐個消滅,完成大印度地區的統一。
中國不應該為了那些賤民得罪印度的權貴——當初英國人都沒這麼做呢!
不過已經與中國有了一些接觸的尼赫魯知道,中國並不在乎印度保守勢力合不合作,如果真的不合作,中國就會放任鮑斯繼續執行那些極端的,打破印度傳統的改革政策,最終完全摧毀印度人的傳統社會。
因而,孫珵以民族自決為借口,允許孟加拉人、曼尼普爾人、那加蘭人、米佐人、阿薩姆人和特里普拉人(這些民族主要分佈在華軍佔領區內)自行表決自己居住區的歸屬問題。
所以,孫笑也只能勉力維持,實際上他對矛盾首先因印度問題爆發是很慶幸的——這是個驗錯的好機會,所以孫笑決定放手,讓那些年輕人(對他來說確實是年輕人),自己決定該怎麼做。
這樣,印度前敵指揮和圖書部的五個主要領導人中,孫珵和劉伯承是共產黨,錢豐是資本黨,但三個中國人都被明確要求保證印度分裂。
按照尼赫魯的話說,在印度,賤民根本沒有力量,而那些高種姓、權貴和地主有能力幫助中國人打敗英國。
孫笑知道這一點,對此他也沒有絲毫辦法,按照他的想法,共產黨的道路才是正確的,但共產黨的道路連毛澤東都沒走通,他又能有什麼辦法?
尼赫魯方面,他背後的甘地對中國的所作所為非常憤怒,並且以此認定中國人不是來幫助印度人的,他開始主張對北約和盟國一視同仁,都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予以抵抗。
另一個原因,是由於孫珵、劉伯承、鮑斯等人之前的土地政策,印度本地高種姓、權貴、大地主重新團結在盟軍一邊,他們把中國人宣傳成破壞印度傳統文化,不敬神明的惡魔,對那些底層文盲們宣揚支持中國人會無法進入輪迴,或以後會永遠墜落畜生道。
共產黨與資產階級、大地主總歸不是一路人,孫笑憑藉其強大m•hetubook•com•com的威望和越做越大的蛋糕勉強把他們聯合在一起,可誰能指望以後的中國領導人個個都有孫笑的權威?
……
而尼赫魯在這方面則與鮑斯保持著巨大的,不可調和的分歧,尼赫魯作為印度保守派的代表,堅決要求中國停止執行那激進的的土地政策,甚至希望中國能夠給之前失去土地的地主一定程度的賠償。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制定一個最符合中國國家利益,又能儘可能滿足共產黨思想的對印度政策,這就是孫笑給自己兒子,以及中國共產黨的最後考驗。
而那些抵抗中國而死的人,不管生前是什麼種姓,下一輩子都可以重生為高種姓,享受幸福的生活。
孫笑一手建立並粘合起來的這個聯合政權終於在即將進入后孫笑時代的時候爆發了其原本被掩蓋的矛盾。
印度人對此失望至極,不過鮑斯和尼赫魯的矛盾仍在,兩人也沒法團結起來改變這一決定。
因而,孫珵最終無視了尼赫魯和鮑斯的反對,最終在1941年6月30日,批准許可孟加拉斯hetubook.com.com坦、曼尼普爾共和國、那加蘭共和國、米佐共和國、阿薩姆共和國和特里普拉共和國成立。
這引發了尼赫魯和鮑斯的強烈反對,但卻得到了錢豐和劉伯承的表態支持——中國本來的態度就是允許印度獨立,但獨立政策必須對每一個民族平等。
這種迷信說辭對沒經歷過社會重大變革,過於愚昧的印度人來說非常有用,英國人驚訝的發現他們手中不可靠的印度部隊開始變得有些戰鬥力和戰鬥意志了,雖然仍不能保證他們能夠抵抗華軍的進攻,但至少,甘地推行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已經開始瓦解,盟軍在印度的行動變得順暢起來。
但另一方面,非中國佔領區的印度人對中國人的反感與日俱增,特別是那些逃亡的高種姓地主把中國人的所作所為宣傳出去之後,階級矛盾壓倒了民族矛盾,各式各樣的高種姓、地主、權貴、祭司、包稅人等等特權階級難得的團結起來,依附盟軍共同抵禦中國的進攻。
這方面,一個原因是不列顛戰役此時已經結束,盟軍開始騰出手來支援印度。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