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風起辛亥
第二十一章 客家圍屋
「先鋒隊的同志們——嗯,也是我的哥弟們,哪個人不是走爛了兩腳?就你方子明的脾氣大過天王老子?走山路為的就是避開滿洲朝廷的耳目,你動不動就搞大張旗鼓,生怕敵人圍剿不到先鋒隊的頭上?糊塗!方聲洞你就是不服天管,也必須服從我管,更必須服從隊委會議的決議!」
南口鎮的主體是三座用石灰土混合建造的客家圍屋,和林淮唐熟知的福建土樓形狀不同,它不是圓形的,而是方形的,頗有一些魏晉南北朝時塢堡的影子。
客家圍屋的四周,另有一道牆環繞,所幸只是木頭架成,不僅擋不住大炮的攻勢,而且只要人力使勁兒,都足夠將其推倒。
喻培倫一聲令下,二大隊剩下的那六門洋鐵炮驟然開火,長長的橘色火舌躥出半米長的距離,硝煙瀰漫、飛鉛熔鐵,雷霆般炸裂的火力敲響了南口鎮戰鬥的序幕。
上一次先鋒隊攻打觀音閣鎮時,由於兵力部署不周全,放跑了清軍巡防營的主力。如果那些潰兵聰明點,或和圖書者清朝的官吏更有進取心一些,先鋒隊的行蹤就可能因此暴露。
林淮唐走在隊伍的最末尾,將兩名傷員先後交到其他戰士手上后,才捲起衣袖,坐到一塊嶙峋的巨石上亮起兩隻腳的足底——
林淮唐不能將革命黨人的生死存亡問題,完全寄托在封疆大吏們的顢頇無能上,這次必須吸取檢討會上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不能再有紕漏。
方聲洞在其他人面前總是一副天老大他老二的樣子,但遇到林淮唐罕見發火,立即就焉了下來。
三大隊、四大隊同時出擊,經過檢討會上對觀音閣戰鬥經驗的總結,這次三大隊、四大隊沒有繼續採用林淮唐異想天開的「三三制」陣型,而是用縱隊隊列衝鋒。
林淮唐對客家人整體上的困難處境,是抱有同情心的,但他的同情心不會對先鋒隊的軍事行動有任何影響。
人類的足跡只落在山高林密間的幾條狹窄小路上,走過小路,先鋒隊的視野又豁然開朗,梅江盆地乍現眼前。www.hetubook•com•com
林淮唐背負著掉隊的傷員走在最後面,他力氣大,背上背一個人,胸前再抱一個人,同時帶上兩名身材健壯的成年男子都不會顯露絲毫疲態。
「客家人的生存環境總比土著艱難,一旦爆發大規模的土客械鬥,甚至可能面臨屠殺風險。所以雖然已到近世,但這三座圍屋,還很有古時候塢堡的味道。」
在山中野地的數日行軍,對方聲洞的折磨簡直比官府的嚴刑拷打還可怕。
這種驚人的舉動,無疑也加強了林淮唐在起義隊伍里的威信,民主集中的集中二字,現在很大程度上不是靠制度來體現,而是因為林淮唐個人強大的威信存在的。
陳更新大搖其頭,對方聲洞的意氣用事不大滿意,庄文統那邊的人就更加懷有微詞,整個質疑起林淮唐的領導權威。
「那就按照隊委會議的決定,二大隊把守山頭、架設火炮,一大隊堵住山口、防敵竄逃,主攻任務還是交給三大隊和四大隊。」
「……總隊長,我、和*圖*書我,害!我服從!我當然服從你。」
「開炮吧!」
梅江盆地遠離珠江流域,又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和廣州一帶如火如荼的革命風潮關係不大,當地防營無論如何想不到會有神兵天降,突入南口鎮。
方聲洞腰間別著一把毛瑟駁殼槍,手裡扛著德造委員會式步槍「老套筒」,當即便要帶著三大隊直衝南口,連個兵力部署、戰術計劃都不做。
陳更新率領一大隊走水路,趕在了其他人馬的前頭,方聲洞也抱怨:「可惜觀音閣鎮上買來的船隻太少,不然我們所有人都坐船走,哪裡會吃這趟苦!」
大部分人更類同於方聲洞,像喻培倫,他父親也是四川有名的糖商,人稱喻三爺,平素生活同樣遠在彼時一般百姓條件之上。
梅縣的崇山峻岭密密麻麻,遠遠望去山影相遮,盛夏時節中樹木繁茂,山坡上到處是青蔥翠綠的森林。
清末以來,廣東一帶匪患橫行,但大部分土匪都集中在粵西地區和惠州地區。粵東北一帶的客家人聚居區雖然貧瘠和_圖_書落後,但也因為客家人的宗族組織相當嚴密,在被土家圍攻的械鬥中又鍛鍊出了豐富的軍事經驗,所以很少有土匪到梅縣來作死。
林淮唐凝重的眼神,掃過每個人的面龐,說:
這是三大隊中隊委蕭枳提出來的想法,是在此前眾人一窩蜂以「人浪」突擊觀音閣陣地的基礎上,略作調整,分各中隊戰士為一列列縱隊,避免因為并行衝鋒人數過多,發生擠壓、絆倒和踩踏的事故。
只不過喻培倫從小喜好鑽研鍾錶機械,是一個典型的「工業黨」,林淮唐把洋鐵炮交給他維護后,喻培倫一路上就沉浸在研究火炮工藝構造的趣味裏面,任兩隻腳板血肉開綻也渾不在意。
「南口鎮就在前面,現在有你方子明馳騁用武的戰場,讓我看看你到底有沒有這份真敢死在廣州的膽氣?」
林淮唐赤|裸的腳底板,沾滿砂石泥土,密密麻麻的水泡被磨破以後,流出淡黃色的膿液和殷紅的血水,已經傷愈的地方結起黑紫色的痂疤,但更多的卻是痂痕再次被磨破,皮肉綻和_圖_書裂,傷口深入骨髓。
革命黨人多熱血沸騰的意氣少年,像林時爽那樣溫和穩健之人,陳更新那樣英武可靠之人,實屬於少數。
陳更新帶著一大隊守在離一里多遠的山口處,避免潰兵逃向梅縣縣城;林時爽和喻培倫帶著二大隊,先控制了山坡上的梯田,把所有農民都派人看管起來避免走漏風聲以後,才開始架設大炮。
進攻南口鎮是先鋒隊進入嘉應州客家人聚居區后的第一次戰鬥,必須有萬分勝算在手,不容得一絲紕漏。
主要的三座圍樓,通常是根據聚居的宗族姓氏來命名,最大的叫曹屋,其次的叫賴屋,最小的一座叫蔡屋。
方聲洞的父親方家湜在漢口經營運輸貨棧,是武漢三鎮有名的大商人。出身富商家庭,十六歲就到日本留學,這種養尊處優的生活條件,即便在林淮唐所知的現代,也不算多見。
還是三大隊的中隊長張雲逸和中隊委蕭枳把他給按住,才沒有暴露先鋒隊的行蹤。
他連日怨聲載道:「早知如此,我寧死在廣州,也不來嘉應鑽山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