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風起辛亥
第三十四章 教官團
如果孫中山和黃興等人能夠認識到小冊子的重要性,真的發動同盟會力量,在全國普遍發展起農會的基層組織,對於林淮唐所希圖推動的真正【大革命】之到來,必將有絕大好處。
但現在何貫中被保送到保定軍校學習,不便於離校回鄉協助林淮唐展開革命工作。何子淵對他六弟不能回鄉參加先鋒隊的壯舉,不免為之抱憾。
小冊子里就是這段時間來先鋒隊各種組織活動的經驗之談,既有林淮唐高屋建瓴的基礎理論論述,也有林時爽、庄文統、蔡綺洪等人總結出來的具體活動方針。
這個浪蕩的花|花|公|子,經過一個多月忙碌的案牘工作以後,眼眶裡面都布滿血絲,近視度數大大加深,已經開始物色起合適的近視眼鏡。
林淮唐思慮后說道:「晚輩聽聞淵公和汕頭開明電燈公司的老闆高繩芝是至交,二位又都是潮、梅商界著名的領袖人物。晚輩有一個想法,由淵公和高繩芝先生牽頭組織一個潮梅總商會,為將來革命做物質、經費上的儲備,淵公可否考慮一下?」
林淮唐對於利用農會發展革和-圖-書命力量,逐步用和平方式在基層建立隱秘統治,漸次替換掉清廷政權的秘訣,並不打算藏私。
潮汕一帶傾向革命黨的富商數量本來就不少,特別是近來清廷在鐵路國有化及皇族內閣兩件國策大政上,玩弄兩面派的手段欺騙了士紳立憲派后,相當一部分的縉紳群體,正逐漸開始向激進主義的革命黨轉向。
「籌建潮梅總商會,實是要急之務,萬望淵公伸出援手。」
他指著身後的轎子說:「君漢世侄好像看不慣我乘轎而來?這是蘭蓀教誨之故吧!」
林淮唐含笑說:「我等若在梅縣舉義旗成功,定能撼動全國,到時候貫中兄再回粵參加革命亦是無妨。」
何子淵拉開轎子內的夾層底布,在小轎的下半層,露出了好幾隻封閉起來的木匣:
三人在縣城外說笑一陣,敲定了捐款費用的用途以後,林淮唐又勸何子淵一起加入到潮梅總農會的工作里,但何子淵猶豫再三,還是坦承農會工作繁重,不是他這樣的年邁之人所能承受。
如果說組織潮梅總農會,屬於做紅區工作;那m.hetubook.com.com麼組織潮梅總商會,就屬於做白區工作。
做白區工作,就可以更大程度上借用同盟會已有之人脈、力量,快速建成組織,即便今後組織瓦解、崩潰、轉向或被他人控制,至少在短期內,可以預見地就是在行將到來的全國起義階段,能夠為先鋒隊提供大量財力、物力上的補充。
除了教官團外,何子淵和汕頭富商高繩芝一起籌措的二萬銀元革命經費,這次也被何子淵帶了過來。
蔡綺洪現在還是潮梅總農會名義上的會長,農會的多數辦公經費靠他個人墊付,每天還要花費大半時間幫助林淮唐處理總農會的庶務工作,同樣忙得不可開交。
蘭蓀就是林淮唐的啟蒙老師同盟會福建支部會長鄭祖蔭的表字,何子淵和鄭祖蔭兩人也是舊相識,自然知道鄭祖蔭向來提倡革命黨不應該坐轎子的事情。
林淮唐為之失笑:「淮唐是何德何能,在蔡先生心中的地位,竟然能夠超過若干美女哩!」
林淮唐還向他推薦:「蔡先生的俊朗好相貌,應該去香港配那種英吉利人喜好的和_圖_書單片眼鏡,摩登的紳士風度可謂怡然自得。」
同盟會派來的教官團,由姚雨平領銜,還包括了另外幾位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留日軍官生。
此前廣州起義時,姚雨平擔任調度課長,奉命率軍攻打小北門,占飛來廟,迎接新軍和防營入城。但他受到胡毅生的刁難,未能及時領到槍械,起義爆發后藏匿不出。
姚雨平參加過潮州黃岡起義,又和梅縣的同盟會前輩謝逸橋一起組織過嘉應州鬆口體育會,培養軍事人才。鬆口體育學堂雖然只辦了一期,但卻為後來的革命培養了一批幹將,林淮唐麾下的黃花崗七十二志士中有四位是從這裏走出去的。
「我的錢暫存在汕頭那邊。」蔡綺洪變賣光了全部身家,還一副弔兒郎當的樣子,大大咧咧道,「君漢若還需要錢,我還能找我父親繼續想想辦法——蔡家只有我這根獨苗,那些金錢與其日後被漂亮女人們騙走,不若現在都交給君漢用。」
「哈哈哈!君漢說笑!——有推薦的洋行嗎?」
「我們翹首以盼大革命氣候的到來,到那天再和淵公相見吧!」m•hetubook•com.com
「這裡是五千塊小洋,我專程乘轎而來,就是為了把這批款子先給世侄送來。剩下的錢我和高先生還在籌措,這幾天就會陸陸續續把款都交給你們手上。世侄年輕氣盛,有什麼想法都很正常。我已經老了,不在乎什麼了,但你們還年輕,今後革命黨的事業還要靠君漢、燈途你們繼承起來,不將滿洲專制政府打倒,建立一共和的新中國,我豈能瞑目?」
姚雨平就是嘉應州人,老家就在梅縣隔壁的平遠縣,他在光緒三十一年考入廣州黃埔陸軍中學,在光緒三十三年加入同盟會,和朱執信、胡漢民資望相當,都屬於孫中山的嫡系班底之列。
「舍弟有果敢之質,正在保定軍咨府軍官學校學習。我雖然已經修書北上,但路途遙遠,時間緊迫,大概是很難趕上君漢的壯舉。」
現在姚雨平能到梅縣,回到廣州起義的革命隊伍里,林淮唐相信大部分黨人都會熱烈歡迎的。
林淮唐聽到這,略微尷尬:「晚輩斷斷沒有看不慣。」
蔡綺洪平素只像一個普普通通的紈絝公子,但到了革命黨需要經費的時候,他就和何子淵和-圖-書一樣,絲毫不以家財為意,真正是視金錢如糞土。
何子淵的六弟何貫中,也在宣統元年于南京陸軍中學畢業,同樣是有軍事學歷的嘉應州本地革命黨人。
林淮唐認為,除了在鄉村地帶發展總農會的堅固組織外,也有必要在汕頭、潮州、惠州等大城市,同擁清保皇的立憲派爭奪中間人群。
何子淵一口答應下來:「這幾天我就去汕頭聯繫高繩芝先生,以商會名目發展革命力量,世侄,這真是一招妙手!不獨廣東可以這樣做,全國各地黨人都可以用農會、商會的名目,在官府眼皮子底下公然發展革命力量呀。」
何子淵年紀已大,自覺無法像林淮唐和蔡綺洪那樣精力旺盛,承擔起繁雜辛勞的農會工作,但組織商會,主要在於動員人脈,這方面他的資源還是比較充沛的。
林淮唐稱是道:「對農會、商會的組織章程,我和阿文、燈途先生,已經寫成一本《農、商會普遍組織辦法》的小冊子,也要拜託淵公拿去汕頭印刷,並轉交海外孫黃二先生。」
蔡綺洪同樣變賣掉了他父親留下的工廠、股票,為林淮唐籌措來近萬元革命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