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風起辛亥
第三十五章 秦漢唐
孫中山和黃興都把林淮唐當成了維繫革命黨最後一口氣的希望,自然不吝嗇於人員上的大力支持。
梅縣縣城的居民,大多都隱隱約約察覺到那位林老師,在農會裡威望特別高,只是他們還沒有將「掃盲學堂」和農會的林老師,跟大通緝犯林淮唐聯繫到一起。
「原來是山東人,難怪人高馬大。」
廣州起義被同盟會中人稱為「三二九」之役,顧名思義,就是起義時間發生在三月底。
到八月仲夏時,廣東水患有所減緩,天氣也不斷轉好,海外歸國的革命黨人也陸續向粵集結。
林老師名聲大的源頭,是由於他在南口鎮開設的「學堂」,聽夥計店員們講,這個「學堂」不用交錢,人人都可以進去讀書。
光緒三十年,黃慕松在武備學堂畢業后,就由軍咨府選派留學日本,1905年在東京加入同盟會,也算是同盟會元老成員之一。
他站直身體,真使人想到「摸著天」一類的水滸綽號,黃慕松也誇讚說:
姚雨平聽到這個姓氏,估計這位林老師就是他離開香港前,黃興和宋教仁托他認真考察和結交的黃花崗英雄林淮www.hetubook•com•com唐是也。
「兆清是我的學弟,人很機靈。你瞧他這身材就知道,放在前朝定是位名留史冊的猛將。只是兆清乃北方人士,多半聽不懂廣東人講話,這方面還需要大家都多多幫襯他。」
姚雨平和何子淵相識多年,知道何子淵雖然盡心革命,但卻不是善於組織庶務那種類型的人才,所以也頗詫異潮梅總商會的成立:
但他接受陸軍部考試時,因為出言頂撞了時任考官的滿洲宗室親貴鐵良,所以受到嚴厲貶斥,在北方混不下去,藍天蔚遂建議他南下尋找機會。
當姚雨平回到客棧卧房裡,告訴眾人潮梅總農會的會員總數已有七千人以上的時候,所有人都露出目瞪口呆的表情。
而且「學堂」里並不教四書五經,也不教時下流行的西學,只教基本的認字和算術,所以慕名來學者數量越來越多,聽說林老師的學員到這月都有上千人之多了。
所以在黃興的渲染下,姚雨平也對林淮唐這位黃花崗英雄,愈發感到好奇。
姚雨平為掩人耳目,甚至還剃光頭髮,在腦後裝了一條假辮子,令他m.hetubook•com.com的老友黃慕松都忍俊不禁大笑起來。
吳祿貞、藍天蔚、張紹曾三人,這時候都在北方清軍內部任職。宣統元年秦漢唐從日本歸國后,本來也可以走「士官三傑」的路子謀得軍職。
只不過姚雨平好奇:「林老師大抵便是咱們這回要去見的林淮唐吧?可他是廣州起義的通緝犯,怎麼連縣城客棧里一個店員都知道他?真就不怕清廷的密探和屠刀嗎?對了,這位同志怎麼稱呼?」
像姚雨平和黃慕松,放在清朝廢除科舉前,努努力,考中進士都不算難事。
「哈哈!姚先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聽客棧的夥計說,主持商會、農會的,都是一位勞什子林老師。」
黃慕松帶來的陸士軍校生里,有個操北方口音的大漢耿直言道:
黃慕松早年畢業於廣東武備學堂,后被選送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深造,回國任黃埔陸軍小學監督。
「弟到梅縣后,萬不能同林淮唐起衝突,萬萬不能攬權、爭權,一切以告成革命的成功為首要之事!」
最近廣東連發水災,各鄉各村都好像雨後春筍一樣,突然間就冒出了無數「www.hetubook•com.com農會」名頭的組織,說是自力自救、互幫互助,其實就是打著救災抗洪的名義抗租抗稅,吸納了好多人進去。
林淮唐千呼萬喚的軍事教官們,姍姍來遲,但也終於到來了。
他們在梅縣客棧等待總農會派人來接的時間里,姚雨平又和客棧里的夥計打聽了一下「林老師」的事情,慢慢才弄清楚了為什麼他能夠這樣光明正大在官府眼睛下面聲名鵲起。
而現在不過八月多,廣州起義失敗到現在,才剛剛過去四個月的時間。林淮唐又要帶人逃離廣州,又要擺脫清軍的追擊,又要潛伏到山區里,才過去四個月的時間,居然就在梅縣扎穩了腳跟,發展起會員多達數千人的農會組織。
大家聚在梅縣縣城內的一家客棧里,到廣東前的旅費是由同盟會總部機關支出,到廣東后的旅費則都是由剛剛成立的潮梅總商會墊付。
一個能夠在黃花崗那種死局中力挽狂瀾的壯士,果然不是泛泛之輩啊!
黃興派來支援先鋒隊的教官團,共有十七人,分為兩隊:
原來大家只知道梅縣縣城外,有一位「林老師」,並不知道「林老師」就是林www.hetubook.com.com淮唐。
這樣一批同盟會精英能悉數至梅增援,也是因為廣州起義失敗后孫、黃、宋等人都意志消沉,當他們突然得知林淮唐力挽狂瀾救出無數黨人的好消息后,當然興奮激動難以自持。
兆清是秦漢唐的表字,明面上看有吉兆清朝的意思,實際要表達的則是「亡清之兆」的涵義。
那人站起身來先同姚雨平握手:「晚輩秦漢唐,山東鄆城人,第四期陸士輜重科留學生,是藍季豪和張敬輿學長推薦我南下的。」
姚雨平佩服林淮唐的組織才能,也好奇起他在軍事方面的能力究竟如何?
「林老師?」
他也是廣東梅縣人,與蔡綺洪祖籍一致,都是梅縣松源人。
另一隊由黃慕松帶領,多為留學日本的陸士軍官生,他們之中不少人尚未結業便迫不及待回國參加革命,所以是先從日本到煙台集合,再從煙台坐船前往上海,次第由上海前往廣東。
姚雨平出發以前,黃興可是直接跟他講了:
秦漢唐一米八八的個頭,放在清末中國人中,實在屬於鶴立雞群,為萬人矚目的焦點。
這批廣東陸軍中學、小學和日本陸士畢業的軍官生,跋山涉水,萬里和-圖-書援梅,可說給組織擴張中的先鋒隊送來了一根救命稻草。
秦漢唐身材高大挺拔,姚雨平都要高高仰起頭才能看清他的臉:
姚雨平、黃慕松等人先到梅縣縣城集會,因為姚雨平還是廣州起義的通緝犯之一,所以此行眾人都化了妝。
一隊由姚雨平帶領,總計十人,在香港集合后坐船到汕頭,至汕頭后得到當地紳商何子淵、高繩芝的接濟,以潮梅總商會的名義將他們化妝后密派至梅縣;
說話直爽的秦漢唐,直接爆粗口:「恁娘嘞個林老師,是有撒豆成兵的法術嘛?」
「我在汕頭見了淵公一面,他和幾年前一樣,照舊老名士派頭,沒成想到卻組織起潮梅總商會這種革命規模來,低估啊,這是我低估了淵公。」
秦漢唐口中的藍季豪和張敬輿,指的就是同盟會前輩元老藍天蔚和張紹曾,這兩人加上一個同盟會在清軍內部職務最高的清軍第六鎮統制吳祿貞,並稱為「士官三傑」,是革命黨里的軍事精英。
這批教官團,沒有一個簡單人物,畢竟這時候能官派留學日本,或者在國內完成陸軍中學、武備學堂以上教育的人,幾乎都相當於是從前秀才、舉人一級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