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風起辛亥
第八十七章 廈門工會
林淮唐說:「天下為公,本就是同盟會的主張,我同盟會諸公同志,可不能忘記這一宗旨。」
哥老會的組織相當嚴密,有全國共通的號語,並在各省軍隊中形成一種特殊勢力,福建同盟會很早就和哥老會有所聯絡,經各堂協議后,還在這四個山堂外建立共和山堂,由鄭祖蔭派他的學生擔任龍頭。
無政府主義有其幼稚性,但在革命黨人里卻比社會主義更流行些。劉師複本人原先主張暗殺主義、敢死主義,他提倡「不做官」、「不吸煙」、「不飲酒」、「不賭博」、「不坐人力車輿」、「不用僕役」、「不茹葷」……甚至拒絕婚姻,以此實踐「無家庭」的追求。
眾人異口同聲,林淮唐的威信可見一斑。不過實際上他留在廈門的,並不止於一個支隊兵力,還包括了劉師復為首的一批醒天夢劇社社員——現在應該叫做潮梅總工會會員了。
林淮唐笑眯眯說:「吾輩革命,講究功成身退。光復以後,大隱隱於市,或者經商、或者出國求學,這有什麼不好的?何必再去做官!我林淮唐就最討厭做官。」
「我們代表福建同盟會,也都支持君https://m.hetubook•com•com漢主張!」
林淮唐到廈門后,連兩個小時的時間都沒有休息到,就開始部署總攻福州的作戰計劃。
「是!服從總隊長命令!」
林淮唐對此則表示:「罪惡的包袱,丟掉固難,肯背起它更難。我們不去做社會改革,不去用安那其的暴力摧毀專制政府的暴力,僅靠個人的行動做榜樣,是沒有用處的。」
讓這些書生做打仗的差事,自然困難無比。
方聲濤又補充道:「許崇智加入同盟會時,要求革命成功以後,應以他做福建革命軍的司令官——此事蓀公已經允諾。」
「國民軍為革命而戰,一俟革命告成,國民軍軍人就要功成身退,優遊林下,與一般國民共同建設新中國。」
林淮唐坦然道:「我對閩督一職絕無任何要求,既然蓀公為了促成福州革命,已經許諾清軍第十鎮統制官孫道仁做福建都督,那麼只要福州光復,諸公放心,我也會支持孫道仁的。」
孫道仁父蔭世襲雲騎尉,歷任福寧鎮總兵、福建武備學堂總辦,官途順利,且與閩浙總督松壽、福州將軍朴壽相處無和_圖_書隙,要說服他投向革命,確實不是一樁簡單的事情。
「君漢不以名位為重,這份功不唐捐的氣魄,正該讓天下人都瞧瞧,瞧瞧咱們福建人歸隱林泉的大公無私!」
劉師復也是一名安那其主義者,「安那其」就是「無政府主義」的音譯。它以「三無」、「二各」為特徵,即無政府、無宗教、無家庭,「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在財產公有的前提下,這個社會老有所養、幼有所依,人際間以互助與合作為紐帶,沒有戰爭、掠奪、壓迫和剝削,四海恍若一家。
黃展雲接著說:「福建新軍的統制孫道仁也傾向革命,蓀公與他聯繫,已經許諾,只要孫道仁發動新軍全部起義,同盟會就支持他做福建省都督。」
廈門是福建排名第一的大商埠,工商業繁榮還在省會福州之上,產業工人的數量也比汕頭多不少,發展工會的潛力更大一些。
跟隨林淮唐「援閩」的國民軍將領們,如陳更新、張雲逸等人,也都附和道:
「彭壽松已於今年春間加入同盟會,他是湘軍後人,在軍警界人脈極廣。還有福州新軍的協統許崇智,他是原閩浙總督許和-圖-書應騤的侄兒,控制著福州一半新軍,今年九月份也加入了同盟會。」
「國民軍將繼續出擊福州,後方大城市的工會,你們要組織好……鄉間不要擔心,潮梅總農會已經派人來閩,在鄉下到處農村招收農會會員了。」
更何況林淮唐又是鄭祖蔭的學生、又是黃展雲的學生,那麼就更沒有提防忌憚的必要。
但讓他們負責辦理工人夜校、工友子弟學校、組織工會,難度就要小得多,只消使書生們脫去長衫、穿起草鞋,只消放下架子多半就能做成功。
林淮唐淡漠的語氣里,還是透露出了一絲細微的殺氣,讓廈門工會的負責人劉師復心弦為之震動。
林淮唐嗯了一聲:「既然蓀公允諾,本軍也沒有意見。」
林淮唐在先鋒隊內部提倡的「耕者有其田」、「公產公有」的種種思想,在革命的早期,都和無政府主義有重合的部分,所以像莫紀彭、劉師復、林警魂這一批同盟會內部的無政府主義者被林淮唐吸引,就很正常了。
林淮唐即言:「那就這樣部署,國民軍南路軍出廈門,先取莆田——這是我的桑梓,所到必群起呼應,之後即向福州做包圍態勢。北路
https://www.hetubook.com•com
軍由林時爽負責,向建甌發展設法策動延建邵兵備道四營人馬起義,而後南下與本軍合圍福州,從外部施壓,迫使福州起義光復。」黃展雲向林淮唐作報告說:
林淮唐不在乎廣東都督、福建都督是誰,甚至不在乎廣東省、福建省的地盤和實權落到誰的手裡。
現在除了福州城裡的第十鎮傾向革命,隨時可能起義外,還有駐在邵武的延建邵兵備道徐鏡清,他手下的兵馬是當年隨左宗棠來閩駐紮的湘軍舊部,駐軍邵武多年,基層官兵受同盟會活動,多已傾向革命。
福建的哥老會勢力特別龐大,不少地區都設有山堂,如彭壽松在閩縣南校場的復明山堂、長門地方的威儀山堂、南平的復漢山堂和莆田的輔漢山堂,都是傾向革命的勢力。
大家以興泉永道台衙門為司令部,先鋒隊的、國民軍的、同盟會福建支部的革命同志們,雖則口音各不相同,來自天南地北,但這時候都聚集在一起,共同為著福州的光復出謀劃策。
「很好。」林淮唐說,「時不我待,除留一個支隊在廈門維持治安以外,其餘各部立刻向北卷擊,迅速發展戰線,把革命的火焰燒到福和-圖-書州城去。」
但臨時司令部內洋溢的一股「天下為公」、「功成身退」的樂觀情緒,也感染到了黃展雲和方聲濤兩人。
他們都相信林淮唐不是一個爭權奪利之人,既然光復成功以後,國民軍軍人都將功成身退,那麼此時卻確乎也就沒有區分你我的必要。
天下為公,天下為公,但目前而言,革命后的新中國,誰又將是「公」呢?
黃展雲很被林淮唐的言論所打動,連之前對林淮唐威勢有所忌憚的方聲濤,也難免激動起來說:
聽了這話,黃展雲和方聲濤同時鬆了一口氣,他們就擔心如果林淮唐貪戀權位,那麼難免就會和孫道仁爭權奪勢,說不定就會敗壞了福建目前有力的革命形勢。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先鋒隊要爭取控制閩粵二省的農會、工會基層組織,其餘我皆可與人,皆可退讓做妥協的籌碼,唯獨這兩點,誰與我爭,我便殺誰!」
其實黃展雲和方聲濤他們,更希望林淮唐就駐足在廈門不動,只需要向福州的同盟會黨人提供大批槍支和餉銀就可以了。
他在乎什麼呢?
他在乎的是能不能在國民軍所到之處,儘快更好、更快、更完善地建立起農會和工會的組織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