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北伐之歌
第一章 上海
《朝日新聞》、《字林西報》和《申報》拍的幾張照片,更使林淮唐成了全國進步女學生心目里的唯一一尊偶像,這麼一位英姿颯爽又冷峻克制的青年英雄,哪個女孩子不愛呢?
那就不奇怪了,林淮唐是最近一段時間全國媒體的寵兒,甚至在全世界範圍內,他的名字都是最重要的新聞熱點之一,青年人更把林淮唐當成於謙、岳飛般的人物。
熊克武隱約產生一種猜測,趕緊又抓住一個工友問道:「兄弟,前面發生什麼事情了嗎?你們這是要去哪裡?」
真是丟盡顏面,在孫中山面前他都不曾受過這種冷遇,陳其美算什麼東西?這樣羞辱他。
有沒有出息不知道,但熊克武少年時過得確實很辛勞,八歲在鎮上開始讀私塾,閑時幫家裡賣桑葉,收蠶繭。
就是熊克武都覺得胸腔里砰砰跳的,真想快些見到林淮唐,然後就把陳其美那裡吃來的一肚子怨氣全部拋之腦後。
他手裡還控制著江南製造局,槍炮和彈藥也是不該缺的。
熊克武是四川人,也算老同盟會,井研縣鄉下一個地主兼醫生家庭的二兒子,小時候,家中生計艱難,他爹常常告誡熊克武,要「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只有這樣長大后才能有出息。
哪怕這一場革命,再沒有其他任何成果,僅僅是擊碎了青和_圖_書年人手中的鐐銬,它也足以在歷史上留下一份煊赫的印記。
臨近租界處,大片洋樓建築處處懸挂青天白日旗和鐵血十八星旗,隨風招展的旗面下,民眾們好像有著一個共同的目標,步調整齊劃一地向碼頭前進。
光是站在那裡,挺直的身板和英氣逼人的眉目,就讓上海的市民覺得大不一樣:原來兵和兵也是不一樣的!
真正的革命軍,終於到上海來啦!
福字營是滬軍中陳其美最嫡系的一支部隊,官兵幾乎都是青幫出身,雖然召入兵營,仍不改平日的嘴臉,買東西不給錢、搶男霸女的行徑時有發生,為市民們所側目。有一次福字營的一個隊長託人做媒未成,公然持槍威脅媒人,強行索要「補償費」,由租界萬國商團出面才最終解決。
林淮唐!
市民都記得很清楚,當時事情鬧得極大,索餉的亂兵把都督府的門都給堵了,還有人鼓噪說要去攻打製造局,搞什麼「二次革命」,說要將滬軍都督陳其美掀翻馬來,再鬧一回革命。
很多女孩子還穿著女子學校的制服,胸前抱著一隻大箱子,在街上為北伐軍募捐軍餉。文化界的行動也很積極,他們組織了宣講社,京劇名角潘月樵、夏月珊也發起義演助餉,各種募餉團四齣活動。
熊克武聽說m•hetubook•com.com那場震驚寰球萬國的海珠亭事變以後,聲明震耳欲聾的林淮唐也要來上海,據說還是要以普通士兵的身份參加北伐軍!
想想就讓人興奮起來。
但計劃還沒成行,熊克武就聽說了好友但懋辛的消息,他居然已經成了最近名聲鵲起的先鋒隊一員,還當上了什麼國民武裝部的政治處處長!
為這一件事,陳其美很是花了一大筆銀子,專門用來收買各省都督府派來的代表,希望他們留在上海,萬萬不要到武昌挨北洋軍的炮子去。
其實饒國梁是華野第一混成旅第三團的指導員,只是熊克武不了解先鋒隊的制度,就將之理解為團長。
可是熊克武卻和當時所有的年輕人一樣,滿腦子的救國救民,十三歲那年他讀了康有為、梁啟超的書,受到康梁維新思想的影響,決心東渡日本留學,這種事情他父親怎麼能接受?
光復以後的上海非常熱鬧,街頭巷尾全新的革命氣氛,連立憲派的縉紳們都有所察覺。十里洋場虛假的紙醉金迷下,革命青年的熱血卻在激烈地涌動起來。
他終於來了!
熊克武在街道上走著,不知不覺,順著人潮的涌動,就接近了外灘,然後慢慢接近碼頭。他肚子里還憋著一股怨氣,昨天他去都督府上找陳其美批經費,結果陳其美居然和圖書說不認識他。
當時他跟但懋辛,還有同是四川籍的饒國梁一起學外語,有一位教西文的女老師很有本領,懂好幾種語言。
父親希望這個很有魄力和膽識的二兒子,能繼承家裡的事業,並把藥鋪做得更大,早早就給熊克武訂下了一門親事,希望他能好好的結婚生子,繼承家業。
可陳其美的差別待遇很明顯,他嫡系的部隊,拿的是雙份餉銀,不僅軍裝、軍靴等裝具齊全,連槍支都是江南製造局裡油紙包好的新貨,至於非嫡系,有的革命軍將士連半餉的光復餉都領不到,裝具械彈更是想都別想,只能自己解決去。
熊克武在同盟會裡是有些資歷的,他跟但懋辛從日本留學回來,就在上海參与創建了中國公學。但滬軍都督陳其美還排擠外省人,成天想著法子要將他們趕走,熊克武也不客氣,他想著走就走,等自己在上海組織一支革命軍后,就回四川去!
難怪周圍那些聖瑪利亞女書院和中西女中的小姑娘們,這麼興奮,好像狂信徒見到神祗降臨似的,一張張白凈的臉蛋上都漲得那樣紅,尖叫聲更是聲嘶力竭,簡直比清軍的槍炮聲威力更大。
到上海以後,情況更糟,跋扈的洋人給熊克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但另一半人,有的來自商團,有的是志願投軍的學生,還有的是起義
https://m.hetubook.com.com新軍,這些人軍紀就比陳其美愛如珍寶、視作嫡系的幫派兵好太多啦。
原來是林淮唐。
但這樣,他就更不喜歡滬軍都督府了,誰知道這些民脂民膏有多少用在革命軍身上?又有多少被青幫的人花掉?
「兄弟,你們這是要到哪裡去?」
熊克武走在上海街上,看見那麼多年輕漂亮的小姑娘們,也都覺悟了國家、民族的意識,起碼是站了出來,就覺得革命的前景難道不是無限光明的嗎?
有回他們出去踏青,到岸上來發瘋的洋人水兵,發現熊克武的女老師會講英文,就把人家給架到船上去了,自己和幾個同學想去救,結果都被打傷,等到南市商會的人把老師救出來的時候,已經過去兩天兩夜,那個女老師不久就懸樑自殺了,中間發生過什麼事情,熊克武不敢想,也不願去想。
最後是陳其美收買的那個青幫通字輩大佬劉福彪出手,帶著一群青幫流氓打手組成的福字營,用砍刀和步槍把索餉亂兵驅逐了個乾淨。
上海是全中國最富庶的地方,藩台和製造局,還有大清銀行裏面,少說也給同盟會留下了六七百萬兩的解款,按理來說陳其美不該缺錢。
但熊克武很有膽魄,他跟好朋友但懋辛一起攢錢,穿巫峽,渡東海,先到上海。一路上,熊克武見識了中國各省農村裡普遍的
和-圖-書
凋敝和破產,也見識了清軍敗壞的紀律。上海街市平素人流量就非常大,繁忙的程度遠遠超過四川的任何一座城市,但像今天這樣人山人海如潮汐涌動,依舊是一幕極少見的場景。
民立報館的全體職工決定每月捐助薪金的五分之一,收入微薄的上海工人把他們的飯錢都拿了出來,擔負著繁重的軍火生產任務的江南製造局工人表現最為突出,船務、炮廠工人一次就捐出五百四十元錢。
前段時日,閘北的光復軍,還有吳淞軍政分府的淞軍,都有亂兵跑來上海鬧事,為的無非索餉。
「先生呵,您還不知道嗎?是林淮唐先生抵達上海啦!大家都想去港口,見識一下這位大英雄、大豪傑的風采!」
穿著藍布軍裝的滬軍士兵,一隊又一隊在街道上穿行而過。這群人裏面得有一半來自會黨,洪門、青幫都有,紀律差得很,拿上槍以後更成了索命的流氓,比起前清的巡防營也好不到哪裡去。
可人所共知,前段時間武昌和上海之間大鬧「府會之爭」,黎元洪要求臨時政府和臨時國會都在武昌建立,陳其美最初希望府會都留在上海,後來實在爭不過武昌,才妥協希望臨時政府建在武昌,臨時國會建在上海。
熊克武另外一個好朋友,參加黃花崗起義的饒國梁,更不得了,人家已經是華南野戰軍的團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