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卷 北伐之歌 第三十八章 同拜孝陵

第二卷 北伐之歌

第三十八章 同拜孝陵

這城市的大多數角落裡,推開北窗可見山水,推開南窗可見古迹,流淌的秦淮河,象徵著太平之世十足的平民生活。
天堡城被北伐軍攻佔以後,林淮唐、林時爽、林述慶及徐紹楨、姚雨平、陶駿保等人,便一同著軍禮服,到紫金山陽的孝陵祭奠明太祖,並向朱元璋祭告炎黃子孫三百年來淪落胡虜之手,並於今光復的不孝歷史。
雖義士逸民跋涉嶺海,冀振冠裳之沉淪,續祚胤於一線,前仆後起,相繼不絕。而夭未悔禍,人謀無權,徒使歷史編末添一傷心舊事而已。自時厥後,法令益嚴,罪罟益密。
還我河山,衛我國權。此物此志,永矢勿諼。
眾人走到孝陵之前,這時候即便是聯軍諸將里心態最保守的徐紹楨,連這個可說是半帶被迫性質投入革命軍的清廷高官,也難掩眼中的激動,紅潤的眼眶好像隨時都能落下眼淚。
林淮唐嘖地砸吧了一下嘴巴,不屑道:「玄燁用這樣高的規格祭拜洪武帝,不過是希望後世、后朝也能如此祭拜他。但他一個韃酋,又憑什麼享受千秋萬代的享祀不絕呢?屬實做夢。」
各會各派,團結堅固。不論軍民,不分貧富。
答案已經烙印在林淮唐的心中。www.hetubook.com.com
明朝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命中軍都督府僉事李新主持陵墓的營建工程,洪武十五年,朱元璋的結髮妻馬皇后先行去世,被葬入孝陵,孝陵之名,取意于謚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說是馬皇后謚「孝慈」,故名。
相比較之下,林淮唐已經靠著與士卒同甘苦、共粗糲,在無論鎮軍、浙軍、滬軍還是華野北伐軍里,都建立起驚人的威望。
然而張曾畫策于私室,林清焱起於京畿,張李倡教於川隴,洪楊發跡于金田:雖義旗不免終蹶,亦足以見人心之所向矣。
於是俊傑之士飆發雲起,東南厥始發難,吳樾震以一擊,徐錫麟注彈丸于滿酋之腹,熊成基舉烽燧于大江之涘,以及萍鄉之役,鎮南關之役,最近羊城黃花崗役,潮梅起義之役,屢起屢躓,再接再厲,天下為之昭蘇,虜廷為之色悸,蘊釀蟬蛻,以成茲盛。
它屬於誰?
由於南京還未全面光復,軍中尚不接受記者團的拍攝和採訪,只有華野政治部政務處處長謝逸謀帶來一架照相機,在最前面給眾將拍下一場註定將會流傳千古的大合影。
多少幻夢在金陵灰飛煙滅,但林淮唐相www.hetubook.com.com信,這座偉大的六朝古都從來就不屬於野心家,野心家們對這王者之地的鍾愛結果是自討苦吃。
頻年苦鬥,備歷險夷。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唐等不才,劍屨俱奮。萬里崎嶇,為國效命。
民主民生,富國強兵。億兆堯舜,復三代世。
經武整軍,昭告太祖。實鑒臨之,皇天后土。
翻開中國歷史,這個城市作為一個政權中心作為一國之都,就像花開花落那麼令人猝不及防,悵然若失。
眾人一起沿著階梯上前,在神道兩旁,左列衛兵皆高舉黑赤旗,右列衛兵皆高舉鐵血十八星旗,千旗飄卷如雲濤大海,于風中盡顯北伐軍之雄壯氣魄。
蓋中夏見制于邊境小夷數矣,其驅除光復之勛,未有能及太祖之偉碩者也。後世子孫不肖,不能敪厥武,委政小人,為猶不遠,卵翼東胡,坐茲強大,因緣盜亂,入據神京。憑肆淫|威,宰割赤縣,山川被其瑕穢,人民供其刀俎。
「縞素臨江誓滅胡,雄獅十萬氣吞吳。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所有人都感覺到了這座城市尊貴的氣息,但只有林淮唐觸摸著它悲劇性的心跳。
降及近世,真理昌明,民族民權,盎然人心https://www.hetubook.com.com。加以虜氛不竟,強敵四陵,不寶我土,富以其鄰。國人雖不肖,猶是神明之胄,豈能忍此終古,以忝先人之靈乎?
林淮唐和革命軍的戰士,都還沒能見識玄武湖裡清澈湛藍的湖水,他手掬一捧雪花,心想,南京城,這是一個傳說中紫氣東來的城市,也是一個虛弱的凄風苦雨的城市,這個城市的光榮與恥辱比肩而行,它的榮耀像露珠一樣晶瑩而短暫,被寵信與被拋棄的日子總是短暫地交接著,後者尤其漫長。
「治隆唐宋」四個字也是玄燁親筆題下,林淮唐卻相信玄燁的這些所作所為,無非是希望自己也能夠躋身到如朱元璋那般的歷史地位里。
「康熙二十三年,玄酋南巡至金陵,也是在這裏親往拜祭。」林時爽戴著軍禮服硬挺的大檐帽說,「史載玄酋由甬道旁行,三跪九叩,詣寶城前行三獻禮,父老從者數萬人,感泣不能止。」
「昔宋政不綱,遼元乘運,擾亂中夏,神人共憤。惟我太祖,奮起草野,攘除奸凶,光復舊物,十有二年,遂定大業,禹域清明,污滌膻絕。
由他帶頭誦讀祭文,確實能使各方都相對接受。
嗟我漢人,有重足傾耳,箍口結舌以保性命不給,https://www.hetubook.com.com而又假借名教,盜竊仁義,錮蔽天下,使無異志。
其實林淮唐不過特務營副營長,按理來說,實在不應該站在諸將的最中央處誦讀祭文。但無論是徐紹楨、林時爽還是林述慶,任何一人帶頭誦讀祭文,好像都不能得到全軍的信服。
帝制之計既周且備,將籍奸術,長保不義。
民族民權,救國良方。四萬萬眾,齊志一心。
他的鼻孔里鑽進了一股濃郁的青草或者樹葉默默腐爛的氣味,這氣味通常要到秋天的野外才能聞到。
誰才是南京心儀的主人?
非我太祖在天之靈,何以及此?昔嘗聞之,夷狄之運,不過百年,滿清歷年,乃倍而三,非天無常,事會則然。共和之制,亞東首出,事兼創造,時異遲速。求仁得仁,焉用怨言。又聞在昔救時之士,嘗躋斯丘,毷勵軍志,俯仰山川,唏噓流涕。昔之所悲,今也則樂。鬱郁金陵,龍盤虎踞,宅是舊都,海宇無叱。有旆肅肅,有旅振振,我民來斯,言告厥成。喬木高城,后先有輝,長仰先型,以式來昆。
伏維尚饗!」
階梯兩旁,神道之前,不少地方還能看到六朝以來文人雅士留下的墨跡,可惜眾人沒能找到當年鄭成功圍攻南京時留下的筆墨碑石。
閃光燈亮起,https://www.hetubook.com.com白色的輝光里,林淮唐目眩神馳,好像看到了城上飄動著六朝故都殘破的旗幟,看到了二十六年後金陵古城不該遭受的塗炭命運。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于應天府崩殂,遂啟用地宮與馬皇后合葬。至明永樂十一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整個孝陵建成,歷時長達30餘年。其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形制參照唐宋兩代帝王陵墓而有所增益。建成時圍牆內享殿巍峨,樓閣壯麗,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圍入禁苑之中。
林淮唐手觸「治隆唐宋」御碑,竟然感到了一種浸潤的冰涼的寒意,感到石牆在青苔的掩飾下做著一個灰色的夢,這個夢以鳳陽花鼓為背景音樂,又隱隱約約響動著滿洲人的薩滿樂。
如今從朝陽門到孝陵衛到陵墓西北所築的四十五華里皇牆,完全處在北伐軍控制之下,朱元璋的享殿中煙霧繚繞,松濤林海,林淮唐側耳傾聽,好像能聽到鹿鳴其間,氣勢非凡。
如果歷史沒有發生偏差,其實玄燁的這一幻夢,在許多年後幾乎已經完全實現。
林淮唐穿著較其他幾位將軍都更加簡陋的軍禮服,站在最前排。因為他尚無軍銜,所以縱向的銜領上一點裝飾都沒有,但如此,反而使林淮唐普通軍人一般的形象更深入人心。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