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卷 北伐之歌 第五十六章 南社

第二卷 北伐之歌

第五十六章 南社

「風塵握手,便贈配刀;
第二師的指導員陳遠琪和參謀長方聲濤也騎馬停在路旁,大道中央,是成群列隊的北伐軍官兵扛槍前行,慢慢遠離了津浦線的冰冷鐵軌,走近了江北數百年來屢受黃泛的凄苦大地。
「淮安、淮陰一帶的饑民武裝,都派人來司令部求援,怎麼處理?」
師指導陳遠琪帶著政治部的幹部們四處行動,他很注意在行軍過程中聯絡江北本地的革命武裝,也非常注重群眾工作。
泥濘的河床也有一部分結起冰來,戰馬的四蹄在江北道路上很不方便施展,司令部不得不下令騎兵下馬作戰,並增派了工程營的一隊工兵到前線開路。
1905年,漕運總督和淮揚鎮總兵均被裁撤,但又設置江北提督一職,駐紮清江浦,武昌起義爆發之前,袁世凱的心腹親信,人稱「北洋之虎」的段祺瑞,就擔任江北提督,率領北洋軍第十三混成協駐在清江浦。
「別急著,等到淮安附近,總有交手的時候。」
「那就由政治部派人,聯合抗租的饑民、佃農,我們自己再組織一個新農會。」
「英靈環繞淮安城上……」方聲濤按馬長嘆,「是窮途痛哭,阮籍奚歸?」
方聲洞拿手套擦了擦汗,大冬天的,他卻https://m.hetubook.com.com被大量庶務工作忙得額上頻頻滴汗。第二師出發以前,林淮唐就跟方聲洞單獨談過兩次,要求他帶兵到江北以後,一定要注重政治工作、群眾工作,執委會對他的組織級別,肯定會另做考慮。
周實的絕命詩,確實令人慷慨涕零。
「農會的人呢?」
特別是柳亞子的詩詞,連在華野軍中都很流行,「楚歌聲里霸圖空,血染胡天爛漫紅」,這一句,就連林淮唐都愛不釋手,分外喜歡。
「江北對我軍來說,是陌生地區,我們初來乍到,不熟悉這裏的人情地理,所以更要做好群眾工作。江北自宋元以來,備受塗炭,屢屢遭到黃泛之害,民風無賴而彪悍,古來是起義軍屢撲屢起的燎原之處。政治部要做好第二師的群眾基礎工作,除了向江北民眾展現華野的軍紀軍風以外,也要聯絡本地已有的會黨、農會等組織。今年江北發了大水,災情嚴重,所以還要特別注意聯絡災民、饑民的抗租武裝,使它接受先鋒隊的領導,為我所用。」
「十三混成協兵力不如咱們第二師,但它畢竟是北洋軍出身的老底子部隊,絕不能輕忽人家的實力。」
「十三混成協是段祺瑞https://m.hetubook.com.com調|教出來的一支部隊,武器裝備雖然不比北洋六鎮精良,但也不是張勳的江防營所能比擬。子明,總隊長把討伐江北的任務交給第二師,這是第二師莫大的榮譽,我們更不能有絲毫疏忽,不能使死難者流血又流淚。」
薄薄的一張黃紙,讓華野第二師師長方聲洞捏成皺巴巴的一團,上面還寫著烈士周實的數行絕命詩,南社詩人的洋溢才氣,如劍光霜寒,閃耀九州。
方聲洞點了點頭,把柳亞子的求援信收到懷中,右手揮動馬鞭,大喝道:
「師長,第二師先頭部隊進軍非常順利,十三混成協始終沒有出兵阻擋。」
標榜詩篇,應劉自詡。
南社的兩位烈士周實與阮式,在江北的北洋軍第十三混成協假意宣布光復以後,回到家鄉組織革命軍,卻被山陽縣知縣姚榮澤這個滿清走狗設下騙局,開槍打死。
南社由陳去病、高旭和柳亞子等大詩人醞釀發起,南社之名,取意「操南音不忘本」,是一個皇漢思潮特別濃厚的文人團體。
師指導陳遠琪跟著囑咐第二師的政治部主任,說:
「命各部按照司令部命令梯次,加速前進,進入江北境內以後,必須嚴格遵守先鋒隊四紀八規的組織紀律!江https://www.hetubook.com.com北,這是一個全新的戰場,也是我們陌生的地方,紀律上絕不能有絲毫的鬆懈!」
「真刀實槍的硬拼,我不怕;忙裡忙外的政治工作,這叫個什麼事啊……」
明朝嘉靖年間之後,由於黃淮改道,運河河道截彎取直,因古末口而興盛的淮安府城從此遠離運口,其地位在很大程度上為清江浦所取代,清江浦遂漸漸發展為江北一帶最重要的運河城鎮之一。
消息傳出,又經南社一群大詩人的奔走疾呼,東南半壁,為之轟動。
方聲洞昂首示意:「這一仗要好好打!咱們跟隨總隊長北伐中原,遲早是要和老袁的六鎮兵交手,今天就先拿十三混成協試試成色。」
縱橫劍氣,琨逖相期;
「南社多此鮑叔夷吾之輩,愛國才情如許,北伐軍豈能束手坐視,任其為人殺戮。」
自然,後世柳亞子的聲名,更多在於他為潤公推廣《沁園春·雪》,使這首「中國有詞以來第一作手,雖蘇、辛未能抗」的舊詞名動天下。
對北伐軍來說,江北還屬於一塊比較陌生的土地,自古以來,黃泛區里的民眾就帶有一種強烈的無政府底色,捻軍在此興起,綠林的血脈始終流淌在他們的血管中。
花鳥怡魂,時呼杯酒。
武昌起義和-圖-書爆發以後,段祺瑞被袁世凱匆匆召還,留下蔣雁行暫時署理軍政事務,江北實權還是被握在北洋系手裡。
十三混成協原本是在直隸正定編成,由袁世凱的親戚、首任江北提督劉永慶帶領,移駐清江浦進行擴編,計有步兵6營,炮兵2營,馬兵、工程、輜重各1營,頗具實力。
南社是革命黨人中一個最特殊的團體,因為它的成員,全是當時享譽全國的文壇巨匠,它的組織形式,不同於一般採取暴力革命鬥爭方式的同盟會、光復會組織,而是主張以反清排滿的革命文學,向世人宣傳革命的思想。
「淮安是運河之都,清季以來,運河衰,清朝末年,北廷想廢除漕運的呼聲也越來越高。但這百萬漕工衣食所系,是動不得的,北廷曾設想過在漕總基礎上成立江淮省,巡撫駐清江浦,也因為蘇省的強烈反對,這才改成設江北提督制江北各鎮道營,兼管漕河鹽務。」
是則朱家郭解,無此豪情;
敵人也不傻,知道北伐軍實力強大,所以沒有選擇在江北外圍和第二師硬拼,而是把部隊都撤回清江浦,看來是準備集結一點,做負隅頑抗。
鮑叔夷吾,遜斯雅誼矣……」
第二師的騎兵營走在最前面,負引導大部隊前進並作威力偵查的責任。離開津https://www.hetubook.com•com浦線的鐵路以後,東進不久,戰士們就能看到冬日里大運河一部分乾涸掉的河道。
誰能拔我抑塞磊落之才?
雍正年間,河道總督一分為三,其中江南河道總督駐節清江浦,管轄淮揚、淮海、淮徐三道。咸豐六年,南河總督被裁撤,漕運總督署由淮安府遷至清江浦江南河道總督署內,後來又陸續設淮揚鎮總兵歸於漕督節制,常駐清江浦。
江山黯淡,愛國淚多;
「江北一帶的地方農會被官紳把持,機關都被一起撤到了清江浦去,我們聯絡不上。」
方聲洞抬起頭,目光迎著蘇北海岸線上冉冉升起的太陽,眯著眼睛,喃喃自語:
方氏兄弟出身名門望族,雖然方聲洞性情暴烈,方聲濤也是學習軍事出身,但骨子裡還沾染著很深厚的舊學功底。
距離淮安最近的華野北伐軍,當即做出決議,派兵開入江北,討伐附北之叛軍。
第二師雖然只是一個三團制的師,不比北洋六鎮那種四團制的師兵員多,但因為師部相對北洋軍掌握更多直屬的機動力量,所以一個師總兵力也有八千到九千人左右。
方聲洞肩上披著軍大衣,騎在東洋馬上,他兩手都戴著黑色的手套,右手緊緊抓著柳亞子派人送來盱眙的求援信。
詎肯輸君慷慨悲歌之氣!
風雨連綿,談兵心壯。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