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造黨事業
第五十四章 警衛新軍
所以林淮唐也樂得支持廖仲愷,現在對都督府的一切讓利,都沒什麼,只要都督府能讓整個廣東省都站到社會黨的陣營來,那麼到最後,所有的讓利,其實都還是讓給社會黨自己。
辛亥革命以後,社會黨組織的幾所軍校,幾乎都是由黃慕松來負責。
黃慕松是廣東梅州人,是同盟會元老,清末時還做過廣東陸軍小學的校長,辛亥革命前他就和姚雨平一起率領軍事顧問團,參加了社會黨的革命活動。
林淮唐眼裡閃動,陳炯明?他還真沒想到廖仲愷會考慮這樣一個人選。
王芝祥任直隸都督,原是唐紹儀南下組閣時與同盟會達成的協議,並得到了袁世凱的同意。
當初林淮唐組織北伐軍的時候,國民黨自己想把激進的革命志士都擠走,所以姚雨平正好就把這幫人全部帶走。現在廖仲愷執政,才發現前人給自己留下了多大的坑,正直、熱血的革命軍人都跟著北伐軍離開了廣東,剩下的人呢?基本上都是一些爭權奪利的舊軍人和會黨頭目。
林淮唐將五指張開,好像要握住什麼東西一樣,說道:「社會黨的所圖,就是要讓廣東堅決站到革命陣營、進步陣營的立場上來。只要夷白兄選擇進步一方,那如惠州兵工廠這樣的細枝末節,https://www•hetubook•com.com我們社會黨吃虧一點,讓利給國民黨,完全不是問題。」
林淮唐和廖仲愷說的話,內容與他和鄭祖蔭說的完全一樣。
這樣算,陳炯明在國民黨中,更應該說是中派偏左,而不是右派。
林淮唐說著說著,已經不再用「廖都督」來稱呼廖仲愷,而是直接說「夷白兄」,兩人間的關係,好像也拉近一些。
林淮唐笑道:「社會黨可以幫助夷白,我會請黃慕松先生回來,他也是廣東軍界的元老前輩,請他來主持組建新軍的工作,他人也不容置喙。只是黃慕松先生現在是社會黨黨籍,直接擔任省府新軍的一把手,估計還是會有人不服,我想夷白兄還是安排你以為可靠的人士擔任警衛新軍司令比較好。」
唐紹儀認為政府不能因軍隊反對,失信於民,力圖挽回。不料袁世凱竟無視《臨時約法》關於大總統發布命令,須由內閣副署的規定,把未經唐紹儀簽名副署的委任狀交給王芝祥,對內閣的權力表示十足的輕蔑。唐紹儀再也無法忍受了,於是出走天津。
他們即便換一個右派空降來廣東,也坐不住廣東都督的位置。
可廖仲愷卻搖著頭,說:「先生有所不知,王、唐事件發生以後www.hetubook.com.com,宋教仁先生便立刻組織了國民黨內部會議討論此事。宋先生以為唐紹儀內閣倒台的原因,是因為混合內閣不能保持閣議一致的弊端,他以為只要實行政黨內閣,建立以國民黨為主的新內閣,自然可以避免再發生王唐事件的怪劇。所以現在國民黨內,對於國會政治的熱衷,並未由於袁世凱的步步緊逼而削弱,反而是加強了。」
廖仲愷明白他在省府的地位,仰賴於社會黨的支持,所以即便明知林淮唐希望黃慕松來主持警衛新軍的工作,是明晃晃的滲透,也只能答應。
當時,順直咨議局也發電要求以王芝祥督直,反對袁世凱任命張錫鑾。但袁世凱的許諾,不過過是權宜之計,目的是為了騙取同盟會放棄陸軍總長一職,而由其親信段祺瑞充任。
「省府現在雖然有兩師兵力,但辛亥革命以來,粵軍就是由源頭不同的廣州新軍、巡防營、各地民軍,烏合而成,即便經夷白之手整編為兩個正規師,就能確保這兩師部隊,將來完全聽從都督府的軍令嗎?」
廖仲愷問道:「先生的意思是?」
廖仲愷看著林淮唐,似乎漸漸明白了他的用意。
因此當王芝祥到北京以後,馮國璋、王占元等十餘人便聯名上書袁世凱,和*圖*書聲稱直隸各路軍隊對委任王芝祥督直絕不承認,且極憤懣。他們說「非有聲威兼著,在直隸有年,感情甚孚,及軍界素所仰望者,難資鎮懾」。
不過這倒也正說明了一點,那就是由於社會黨的積極抗爭,國民黨右派在廣東的力量已經被基本消滅。所以現在右派當道的國民黨中央,也難以動搖廖仲愷在廣東的地位。
「社會黨的所圖……又是什麼?」
但如果黃慕松願意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那自然國民黨右派也不便反對了。
這是陳炯明進步的一面。
廖仲愷想了想,道:「警衛新軍的司令……以陳炯明擔任,如何?」
中派,還有無政府主義者,在革命高潮的時候,他們是可以成為社會黨人的同路人的,但在革命低潮的時候,這些人又往往會投靠反動派。
袁世凱隨即以軍隊反對為借口,改委王芝祥為南方軍隊宣慰使,並針對直隸各團體紛紛通電擁護王芝祥,令國務院致電署理都督張錫鑾,不準各界「隨意迎拒」。
廖仲愷神情猶豫,林淮唐便補充道:「黃慕松先生是同盟會元老,我來粵以前,和他談過,他是願意以個人身份再加入回到國民黨的。」
他苦澀地說:「廣東陸軍小學、講武堂、隨營學堂的師生,都被姚雨平帶走,我和_圖_書無人可用。」
他確實是一個非常合適的人選。
此事一出,在林淮唐等社會黨人看來,即意味著袁世凱專制面孔的完全暴露。
廖仲愷的地位,實是仰賴於社會黨來維持。
林淮唐的許諾越說越大,使廖仲愷不能不為之心動。
根本不堪使用。
林淮唐大喇喇地說:「我建議夷白這樣做——在兩師粵軍以外,從零開始,再組建一支新軍,作為都督府的警衛軍。」
陳炯明原來算是胡漢民的死黨,屬於國民黨中的右派,海珠亭事變,陳炯明也有參与其中。但是陳炯明這個人又有兩面性,他有反動頑固的一面,可是當馬日事變前後,胡漢民、張弼士集團對社會黨政權發起瘋狂進攻的時候,陳炯明又把胡張集團的大量秘密文件帶走,通過廖仲愷的渠道交給了社會黨,對於社會黨打贏那場金融戰爭,起了很大作用。
「宋教仁以為組織政黨內閣,就能保證責任內閣制不受袁世凱干涉,而發揮它的正常作用,只能說是不切實際。」
「機械設備、技術人員……甚至是兵工廠的管理層,夷白兄,我們黨都願意讓國民黨佔一定優勢。」
唐紹儀本來是北洋團體的一員,但他出任國務總理以後,秉政為公,比較受南方革命黨人的擁護,結果卻也被袁世凱搞垮。
「新和_圖_書軍從軍官到士兵,一定要使用可以信用之人,確保將來省府與中央發生衝突時,能夠有一支絕對可靠的部隊保護夷白安全。」
而且論私交,陳炯明和現在社會黨的領導人,已經做到中央執委會書記局代理書記的劉師復,還是好朋友,陳炯明個人的思想,是有貼合無政府主義的一面。
林淮唐又道:「這段時間袁世凱利用中央地位,在全國各省咄咄逼人、步步緊逼。他打出裁軍牌,已經瓦解了年初時非常強大的南方革命軍,逼迫王芝祥由直隸都督改委南方軍隊宣慰使,又剝奪內閣副署權,煽動政潮使得唐紹儀內閣瓦解……其一切所行,不過欲為專制之實。」
廖仲愷一意堅持備戰政策,又強烈主張和社會黨展開全面合作,也因此在國民黨內備受責難,背負著很大壓力。若非廖仲愷是孫中山多年來的忠實門徒,國民黨內在胡漢民自殺、陳炯明半下野、汪精衛出任上海市政府副市長以後,又沒有合適的廣東籍人選代替廖仲愷擔任廣東都督,恐怕廖仲愷現在連粵督的位置都已經被剝奪。
「君漢先生,但如今省府連維持原有二師部隊,都感到入不敷出,再組建新軍,恐怕心有餘而力不足。更遑論、更遑論……」
廖仲愷的猶豫,主要是擔心國民黨內部能否接受黃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