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卷 解放戰爭 第九十章 段祺瑞的旅途

第四卷 解放戰爭

第九十章 段祺瑞的旅途

他對社會黨的想法,對紅軍的看法,甚至是對整個中國、整個世界的認識,都這樣一點一點地悄然發生著轉變,直到段祺瑞他能坦然而完全的接受來自人民的審判,也坦然去面對自己身上的一切歷史罪惡。
段祺瑞想著——他在清朝時曾經做過江北提督,本應對徐州並不陌生,可現在段祺瑞眼中的徐州卻是這樣的陌生。
但結果卻讓段祺瑞有些驚訝,他在戰俘營里不僅能看到社會黨自己的報紙,也能看到各類外國報紙,甚至還能看到不少北洋軍政府在幕後支持的御用小報。
兩天前他和徐樹錚被曹錕炸橋堵住了後路,連帶北洋軍山東兵團的兩萬多名潰兵,一起成為了華東野戰軍的刀下魚肉。
相比較北洋軍呢?即便第三師也有武裝下鄉征糧,打到哪裡吃到哪裡,有的大煙兵吸鴉片吸過頭的時候,到處胡亂殺人更是司空見慣。
除此以外,紅軍提供的書籍,除了一部分是宣傳他們自己的主義思想以外,其他的書籍幾乎都是兩本一起發、兩本一起看,這兩本基本上都是一本的意見主張為北洋軍的意見主張,另一本則是社會黨方面根據北洋軍的意見主張所寫出的具體反駁和建論之書。
不錯,段祺瑞除了幾個連長、排長以外,任何一個紅軍的高級指戰員都沒能見到,便簡單直白www.hetubook.com.com的做了華東野戰軍的俘虜。
滕縣之敗的後果如何,段祺瑞也非常清楚,特別是經此一戰讓他清楚認識到了紅軍強大的戰鬥力,北洋集團雖然還有不少力量,但若再繼續打下去一定是自取滅亡。
段祺瑞沒有想到他會在徐州吃到豬肉罐頭,看著鐵皮罐頭上印製的中文漢字,特別是那一排「徐州第一食品廠」文字,段祺瑞心中對於滕縣大戰的勝敗原因,好像又有了一分更加深刻的認識。
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關於「燒村」行動的問題。
他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工業的力量,我們輸得實在不冤。
這就是徐州嗎?
一開始段祺瑞想的是紅軍如此做法,無非是攻心之計,提供的書報肯定也大多數是社會黨自己出版的那種美化本方、粉飾本方的書報罷了。
那些審訊官們問到此事時,便眼泛凶光,可謂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直到很後來段祺瑞才知道元老華東野戰軍的兵員,就和北洋軍大部分師一樣,都是以山東人為主,那幾個審訊官都有親朋好友死在了北洋軍「燒村」的肆虐之中。
可段祺瑞更清楚袁世凱一定不會罷手,他與袁世凱同樣相知多年,袁總統的性格如何,很難有幾個人比段祺瑞更了解了。
段祺瑞前往紅軍陣地的時候和*圖*書,並沒有帶上徐樹錚,而是吩咐徐樹錚在後方繼續組織潰兵進行抵抗。這一點他做得不算錯,因為當華東野戰軍司令部獲悉段祺瑞前來請求談判的時候,陳更新雖然沒有露出輕蔑的笑容,但也並沒有特別重視,更沒有如段祺瑞所想的那樣親自和他段司令見面,甚至引見他跟林淮唐見面。
段祺瑞走出北洋軍潰兵戰線的那個清晨,適時下了一場小雨,雖是暮秋,但雨中卻沒有那種愁風苦雨的氣氛,段祺瑞反覺得倍感輕鬆。
但不得不說,段祺瑞還是高估了自己的分量。
陳更新只是吩咐前線戰士將段祺瑞控制起來,按照陣前起義的待遇照看,但控制的措施要一如普通俘虜的待遇。
這一切,段祺瑞都和盤托出。
這些機構,這些組織,段祺瑞是有所耳聞的,他只是沒想到社會黨能把這些東西真的深入到農村中,還做得如此紮實,這是讓段祺瑞最覺得吃驚的事情。
接著他又交代了自己如何處置紅軍俘虜的事情,段祺瑞確實沒有下令殺害紅軍俘虜,他可以確認北洋軍中一部分俘虜待遇相當惡劣,但確實並沒有故意殺害俘虜之事。但段祺瑞也承認一部分落到民團手中的紅軍俘虜,肯定遭到了非常殘酷的虐殺,他對這些事情大概有所耳聞,可也並沒有出面制止——段祺瑞本有這種和_圖_書能力的。
他心灰意冷之下,終於選擇了孤身前往紅軍陣地,希望能向紅軍的指揮人員說明停戰議和的想法。
段祺瑞不是沒有組織過反抗,他和徐樹錚在鄒城附近曾組織過三條防線。最危急的時候紅軍的炮彈就在段祺瑞的身旁爆炸,他還能冷靜下來,把自己尚能掌握或有過一些淵源的部隊都拉起來,試圖重新修些工事抵抗紅軍的進攻。
到這時候,他心中並無僥倖,反而因為在俘虜營中所見到的紅軍軍貌,所見到的社會黨人在前線埋頭骨幹的風姿,使段祺瑞心中的漣漪一層蕩漾又激烈過一層。
一種好的陌生。
紅軍根據國際公法優待俘虜,給段祺瑞的待遇中規中矩,也有專人審訊他,可由於山東方面的重要戰事已經結束,後面對第三師、第五師的作戰,段祺瑞也不能提供什麼有意義的情報,所以審訊他的人其實問的都是一些關於戰爭犯罪的事情。
段祺瑞坦誠回答了每一個問題,他在那幾位審訊官殺人般的目光下,一五一十的說出了自己知道的一切情況。從徐樹錚如何建議他實行掃蕩計劃,再到吳佩孚等北洋軍中層軍官的強烈反對,再到後來他如何表面上拒絕徐樹錚的建議,但實則卻並沒有嚴令去阻止徐樹錚的單方面行動,在徐樹錚冒充軍令實行燒村掃蕩以後,他自己又和_圖_書是如何包庇和縱容徐樹錚。
段祺瑞這才慢慢了解到紅軍的俘虜政策並非虛言,他們對於戰爭罪犯也自有一套自己的評價標準,包括國民法院、公審法庭等等各種名目的設施機關,段祺瑞也是在被送往徐州的路上才一點一點了解到的。
在被轉送後方以後,段祺瑞就只能通過紙來繼續了解外界正在發生的各種事情。這也是他覺得很奇妙的一件事情,紅軍並不阻止戰俘營里的北軍俘虜讀書看報,而且還會主動給俘虜們提供許多書報。
戰俘營的衛生條件也很好,伙食雖然差——不包括段祺瑞在內,他偶爾還能吃到一些罐頭食品,按那個連長的話來說,段祺瑞的生活待遇是對標北洋軍起義將領的——但基本不會太餓到人,這些都比北洋軍的俘虜條件好非常多,由此也可見到社會黨總的人力物力雖然遠遠不如北洋軍政府,但在前線發揮出來的物質基礎,卻比他們當面的山東兵團好得多。
更讓段祺瑞感到震驚的則無過於社會黨在魯南農村中深厚的組織基礎,他沒想到自己路過的每一個村莊,哪怕是只有一百人左右的小村子,也會有社會黨的支部在,也會有農會的基層組織,也會有小規模的生產隊、合作社……
這並不奇怪,在前往徐州的路上,段祺瑞見到了沿途大車小車甚至手提肩扛來為紅軍https://www.hetubook•com•com運輸糧秣輜重的老百姓,也見到了紀律嚴明的紅軍是如何誰在鄉親的門板上,大軍經過一個小村都不會發生什麼混亂,也難怪當地老百姓如此支持紅軍。
這樣兩支軍隊的對比,百姓會支持誰也是不言而喻的。
段祺瑞本以為這場審訊以後,他即便不被立即殺掉,也肯定會被好好整治一番。但結果出乎意料,什麼事情也沒發生,他只是被紅軍轉送到後方,不久即被送到徐州。
徐州在望,路旁的景色也在逐漸發生著變化,小小的村落在減少,大片的田野也逐漸看不到了,但地平線上卻升起了一根根煙柱,工礦轟鳴的機械之聲響在了段祺瑞的耳朵里。
可是北洋軍一夜潰逃驚變以後,士兵早已完全喪失了作戰的鬥志和勇氣,群龍無首、一盤散沙,再戰已是無力,段祺瑞的百般籌劃組織,結果也不過是被幾個營的紅軍一波突擊,便完全擊潰。
到這地步,他還有同紅軍談判的資格?
他除了收到了據說是司令部專門送來的罐頭食品,還有一床軍用的綠色棉被以外,其他生活方面的待遇就和普通的士兵差不多。有位紅軍的排長請了一個軍醫過來,幫段祺瑞治好了他身上被炮彈碎片弄傷的地方,裹起厚厚的繃帶以後,這位北洋軍政府的前任陸軍總長和國務院代總理,看起來也就真的和一名普通士兵沒有任何差異。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