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卷 覺醒年代 第三十七章 一馬爭先

第五卷 覺醒年代

第三十七章 一馬爭先

馮國璋決意已定,現在形勢驟變,紅軍已經展現出了國內任何一支軍閥勢力都絕不可能抵擋的力量。
所以他一點防備都沒有,想了半天也想不明白紅軍怎麼能這樣悄無聲息地就渡過了黃河?
但這些北洋軍部隊都還不知道紅軍已經南下,並且兵不血刃就接管了黃河鐵路橋的情況。
張鎮芳小心翼翼:「我們要怎麼辦?」
「到此地步,我們還能怎麼辦?趁著洛陽還有點兵在,我要馬上致電北京……不,我要向林淮唐彙報請示,我們何時入京方便?此事宜早不宜遲,最好中央允許我們立刻入京!」
社會黨對北洋軍余部的處理方式,確實就像孫傳芳說的這樣,除了手上直接沾有人民血債者以外,其餘將領、軍官、士兵,只要繳械投降,完全接受紅軍的整編和領導,至少可以確保一條生路。
「孫馨遠!我上了你的當!」孟昭月破口大罵,「你投降紅軍為什麼不叫上我?你是知道的,我從沒打算堅決抵抗紅軍!為什麼不拉上我一起投降?」
孟昭月走投無路之際,還在團部里想找一把護身的手槍,但在他翻箱倒櫃之時,孫傳芳已經帶著好和-圖-書幾名紅軍戰士疾步流星闖進團部。
直到這天夜裡,原本駐守在洛陽近郊虎官屯的部隊,才收到了洛陽方面發來要求他們撤回洛陽堅守的電訊。
五馬進京,馮國璋也只能一馬爭先啦!
東北的農村,也由於土地肥沃、地廣人稀,生活條件遠比關內要好。
馮國璋沉聲道:「北洋舊人留在地方上,中央就不會放心,大家只有去北京才是對北洋這個團體最後能做的一件好事。」
所以這項處理政策公布以後,其實北洋軍的余部里,除了極少數身家豪富的高級將領以外,大多數中層軍官和基層士兵就都喪失了抵抗紅軍的戰鬥意志。
馮國璋失笑:「大家……大家都去北京,只有這才是最安全的。至於到北京以後,中央能不能有所安排,那就要看林淮唐的咯!」
孟昭月是孫傳芳的老鄉,兩人交情匪淺,所以他對守在黃河北岸的孫傳芳很有信心。最起碼孟昭月認為,孫傳芳就算擋不住紅軍,但如若紅軍南下發起進攻,孫傳芳至少是會提前通知一下自己的。
大火熊熊燃燒,將第七團在洛陽一帶逮捕工人代表的名單,全和-圖-書部化為灰燼。可是火光里槍炮聲卻越來越近,幾名警衛都面露難色,竟然有好幾人都丟下孟昭月單獨逃跑了。
孫傳芳滿臉遺憾:「我勸過你多少次?多讀一讀社會黨的機關報,領會林主席的講話精神,你自己不懂,怎麼能怪我呢?中央可以對任何人寬大處理,唯獨手上沾有人民血債者除外。」
準確來說,也不能叫做進攻。
孟昭月罵完以後,又恍然大悟:「是了,我奉命捕殺了不少工人代表……這事兒你都知道,你知道社會黨不會放過我,所以專挑我的人頭做你新朝的進階之功啊!」
「紅軍來了!」
馮國璋麾下的數萬軍隊,幾乎未發一槍一彈,便逐漸走向了土崩瓦解,北洋軍對河南的統治也因而走向了終結。
還有不少人直到仗打到一半,才施施然地從睡鄉里驚醒。等他們完全睜開眼睛的時候,半個虎庄屯都已經被紅軍佔領。
孟昭月心亂如麻,他本來想帶著幾名警衛逃走,但想了想還是決定先把團部里的文件都先燒毀再說。但也正是這一念之差,改變了孟昭月的命運。
四面八方的槍炮聲越來越猛烈,第七團不和圖書算一支精銳部隊,袁世凱的死訊傳開以後,將士們對於北洋軍的前途命運更是悲觀至極。
與此同時,正在豫東、豫西發起大進軍的兩支紅軍部隊,也都遭遇到了和華東野戰軍第二師雷同的情況。北洋軍各級將領或者棄職逃亡,或者被部下的中層軍官和基層官兵起義逮捕,又或者是自己像孫傳芳一樣主動投誠。
他雙手有些顫抖,不知道在想些什麼,是想起自己那個被一鐵鎚砸得腦漿迸裂的女婿陳之驥嗎?還是想到了在總統府里飲彈自盡的袁世凱?
最差的情況,也不過是拖家帶口被調去東北戍邊。
除了孫傳芳在黃河北岸向第二師投降以外,另外還有多達上萬人的北洋軍余部,也很快向中原紅軍、豫東紅軍繳械投降。
第七團團長孟昭月還沒來得及召集團部軍官,討論怎麼撤回洛陽的事宜,他便在寂靜的夜色中突然聽到了大片槍炮聲響起。
隨後,幾把漢陽造便抵在了孟昭月的背上。
此言一出,張鎮芳和王占元都大驚失色。他們當然希望馮國璋接受中央的調令進京,但沒想到馮國璋這個意思,連他們也要跟著去北京?
孟昭月被逮捕https://www.hetubook.com•com以後,駐守虎官屯的第七團其餘士兵,也都沒有進行什麼抵抗,很快相繼投降。而守在洛陽城內的另一團北洋軍,在獲悉虎官屯失守的消息以後,一批中層的連長、排長,便主動帶著基層士兵起義,他們趁夜色攻入團部,將第八團團長劉鼎臣及其一夥親信全部逮捕。
正相反,由於東北建省較晚,就像一張白紙一樣,反對新政的保守派聲音也比較弱,所以在庚子新政時期東北的建設發展速度遠遠高於關內地區。
鄭州城區內的工會團體,也迅速組織起了武裝的工人糾察隊,立刻配合起義官兵接管城市,迎接紅軍到來。
但今日的東北,經過晚清以來的建設,早就不是清初時一片莽荒的景象了,各種城市市政設施的建設,甚至是鄉村的經營規模,都不遜於關內地區。
因為在紅軍向汴洛鄭三城展開大進軍的過程里,河南省內的北洋軍,幾乎鮮有以武力進行對抗的部隊。原來被馮國璋部署在豫西南和開封附近的部隊,在發現紅軍發起進攻以後,同馮國璋關係較親密的將領,還會發一封電報去洛陽請示如何行動,其他和馮國璋關係疏遠的將領,則和圖書一個比一個快的向紅軍投降了。
即便對於一般市民或者富農家庭出身的北洋軍軍官、士兵而言,調去東北的條件也不算吃虧。
除了華東野戰軍第二師以外,位於豫東的一個獨立旅,以及位於豫西一帶的中原兵團,大約都在此時分別向洛陽和開封發起了進攻。
「華甫……」
對於北洋軍不少破產農民出身的底層士兵而言,如果能帶著家人調去東北生活,還能從中央政府那裡分到一塊面積不小的田地,如此條件,簡直優渥的過分,是他們過去想都不敢想的。
鐵路橋南岸的部隊,也屬於孫傳芳的部下,此時一併向紅軍宣布繳械投降。只有駐紮在鄭州城內和鄭州近郊虎官屯的另外兩個團,不受孫傳芳的指揮。
孟昭月和孫傳芳交情很深,兩人從營連長開始就一直是同僚,此後升遷歷程也都幾乎重合。所以當他看到孫傳芳的時候,驚訝之心可想而知。
戰鬥爆發以後,少有人組織抵抗。多數官兵不是棄槍潰逃,就是在一片懵懂茫然里被紅軍俘虜。
洛陽城裡,馮國璋看著電報局不斷送來的噩耗,最後乾脆坐到了電報局裡靜候所有的壞消息。
然而,時間上已經來不及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