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卷 覺醒年代 第九十七章 東洋騎兵

第五卷 覺醒年代

第九十七章 東洋騎兵

軍部上下,也同樣完全不相信中國軍隊會對日軍主動發起進攻,所以才一直沒有對山東日軍發出什麼特別的指令。
久留米師團的騎兵聯隊迅速出發,還趕在靜岡旅團之前回防後方的膠萊補給線。他們在膠縣附近幾次和突入日軍補給線近處的紅軍騎兵交手,雖然由於戰馬質量更高,但由於日軍這邊僅有一個聯隊的騎兵,還要分散支援膠縣一帶的守軍,兵力數量遠遜於中國騎兵,所以幾次交手都未能佔到便宜。
但是從龍口和萊州,一直到青島,這條長約一百余華里的補給線,現在已經遭到了中國紅軍的全面進攻。後方處處告急,據說中國軍隊的不少騎兵部隊甚至已經穿插到了膠州境內,距離青島、即墨一帶也已不遠。
日軍久留米第十八師團的主力依舊留在青島前線,因為要塞攻堅戰已經到了最後關頭,一口氣殲滅數千德軍並且佔領青島的誘惑實在太過巨大,讓師團長神尾光臣遲遲不能下定將戰線收縮回膠東半島北側的決心。
但是由於日軍暫時缺乏反制手段,所以紅空軍可以好整以暇的反覆組織轟炸任務,一波波轟炸機從膠縣上空飛過,接著就在城牆附近引發一場場小規模的爆炸。
「青島雖是亞東第一難攻不落的要塞,但打到今天這地步,獨軍https://www.hetubook.com.com已經山窮水盡,帝國陸軍最多再有一到兩天的時間就能徹底攻佔青島。」
「只有先調靜岡步兵第二十九旅團回防,再把久留米十八師團的騎兵聯隊也調過去,青島要塞攻堅戰已經用不到多少騎兵了,讓騎兵聯隊去支援靜岡旅團。」
晴空下海風勁吹,日軍騎兵也穿著土黃色的軍裝,但他們披掛的斗篷裝具和紅軍的款式不同,護肩處更為寬鬆一些。此外日軍騎兵所使用的「三二式」騎兵軍刀和「四四式」騎槍,相對紅軍使用的君漢刀和短管毛瑟馬槍,其實都沒有多大優勢。
那些戰鬥機也就算了,反正久留米師團騎兵聯隊倉促間也不可能釋放什麼高空氣球,但紅空軍的轟炸機就在膠縣縣城內引發了很嚴重的恐慌情緒。
「騎兵聯隊迅速行動起來!」
直到這些騎兵突破了紅軍騎一師的層層截擊和騷擾,順利進入膠縣縣城以後,日本人們才終於能夠暫時鬆一口氣。只要膠縣還控制在日本軍隊手上,那麼位於青島戰場的日軍主力就不至於直接遭到來自腹背的襲擊。
否則豈非白白浪費了此前數日以來帝國勇士們的無畏犧牲?
「大本營還有什麼指示嗎?外務省的官僚真是腐敗至極,真是一群沒和*圖*書用的酒囊飯桶!連中國人都安撫不好,最起碼、最起碼,中國軍隊都要發動進攻了,外務省的官僚怎麼連一點消息都沒有?」
日本本土戰馬與歐洲列強的軍馬有著極大的差距,不僅個頭小,還力氣差。為了完成近代化軍隊的建設,日本一直採取引進優良品種對日本馬進行雜交的辦法。
但在山東戰場上,這款騎槍還是第一次投入實戰使用,不少日軍騎兵使用並不習慣和順手,因此在遭遇戰中還是經常被紅軍騎兵的毛瑟馬槍火力所壓制。
但這座原來作為膠州州治所的縣城,規模並不算大,城牆也完全是那種老式的中國古城牆。以前北洋水師曾在這裏修建過一些比較近代化的炮台設施,但在德國軍隊強佔膠州灣時,由於膠縣距離青島太近,所以那些北洋水師時期修建的軍事防禦設施也都被一口氣拆光。
其實日本政府方面並非沒有收到來自中國外交部的照會,紅軍也絕非是不宣而戰,中國軍隊可是提前整整七十二個小時就向日本說明了紅軍接下來將採取的武力行動,只是日方自己完全不把一切協約國和同盟國地面部隊撤出中國所劃定非交戰區的要求放在眼裡而已。
神尾光臣手持軍刀,在日軍參謀本部測繪的那副山東省軍用地圖前踱來步去,顯露和圖書出非同尋常的猶豫態度。
殺傷力雖然並不真的有多麼大,但這對日軍的士氣卻造成很大影響,給膠縣的日本守軍心理上籠罩了一層厚厚的陰影……
神尾光臣咬牙切齒:「要是把大建那幾條巨艦的錢,用來擴充常備師團……我們何至於打一個青島這麼辛苦……」
如果繼續放任不管,就算中國軍隊戰鬥力再怎麼孱弱,一旦紅軍在日軍攻佔青島以前就拿下萊州等地,徹底切斷日軍的後勤補給,那日本人又不是真的靠吃草就能活的草食民族,到那時候說不定就連德國軍隊都可能反攻出來。
膠縣縣城之外,紅軍數量則越聚越多。除了早前就已經滲透進日軍防線內的騎一師以外,紅軍第三縱隊的兩個師都陸續抵達膠縣戰場,戰況激烈程度因此不斷上升,中國紅軍的飛機也開始逐漸出現在了膠縣戰場上空。
這些東洋大馬,也是日本騎兵相對於紅軍騎兵最大的一項優勢。
紅空軍「轟一」型轟炸機的設計投彈量是二百多公斤,不過為了提高投彈的精確度,每次執行轟炸任務的時候飛機上往往都只攜帶一百五十公斤左右的炸彈。
數架「轟一」型轟炸機迅速俯衝下來,他們下降到距離日軍機槍火力射程還有幾十一百米的距離時,才開始朝城中日軍的防禦陣地投彈。
和*圖*書到此刻大雪傾崩,神尾光臣才一下子感到了焦頭爛額的麻煩。
神尾光臣是諏訪藩士的後裔,參加過西南戰爭,早在甲午戰爭爆發的十多年前,他就曾經化名鄭永昌,從煙台出發,用了兩個月的時間,遊歷了整個山東半島地區,搜集測繪了大量軍事地理情報,可以說神尾光臣對山東地區的了解一定都不比中國人差。
甲午戰爭時神尾光臣擔任的是第2軍情報主任參謀,他和策劃了北京事變並因此死在北京的日軍特務頭子青木宣純是好友,所以這次侵華也帶有為摯友復讎的意思在。
神尾光臣想了想,又囑咐參謀說:「立刻聯繫海軍,要求他們務必保住龍口和萊州的港口!海軍這些飯桶,吃掉了帝國軍費的大頭,整天洋洋得意于花費無數民脂民膏所建的幾條巨艦,這次戰爭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啊!連幾個岸防炮台都拿不下來,打到現在,除了擊沉獨軍幾條雷擊艦、布雷艇以外,還有什麼戰果嗎?卻連筑波這樣的巨艦都沉沒了……」
「四四式」騎槍是日軍的新式武器,1911年才設計出來,「四四式」騎槍將35cm長的三稜錐形刺刀安裝在槍上,行軍狀態時,將刺刀后折于槍管下方。使用時,按壓槍刺卡筍,使刺刀由下向前打開呈戰鬥狀態,便於射擊后立即乘馬襲擊https://m.hetubook.com.com
歷史上的日本沒有良種馬匹,到明治年間開始逐步改變了這一局面,而日俄戰爭之中日本騎兵大放異彩,也迅速推動了明治年間的騎兵部隊建設。日軍在明治29年至明治42年間,在本土組建了騎兵第1至26聯隊,以及近衛騎兵聯隊,合計二十七個騎兵聯隊。
「現在膠縣最危險,萬一中國軍隊佔領膠縣和即墨縣,就會把我們徹底封死在嶗山一側突出的小小岬角里,那情況就太危險了!命令騎兵聯隊先行出發,一定要守住郊縣,靜岡旅團隨即跟進,穩定郊縣一線以後再進一步去維持好平度、萊州兩地的防務……」
1867年的時候,還未被德國人打敗的法國拿破崙三世,曾經豪爽地送給日本26匹阿拉伯馬,於是,日本就開始採用這些阿拉伯馬來改良日本馬,其後又陸續購買了不少阿拉伯馬提升種群質量。到日俄戰爭爆發時,日本軍馬經過多年的雜交改良,日本馬因為有效摻入了6%的阿拉伯馬基因,身形有了明顯加強,平均體高已達到147.6厘米,雖然還是不如俄國軍馬,但比起中國傳統的蒙古馬,體型就高大得多。
日軍只用倚靠這些古老陳舊的城牆進行防禦,騎兵聯隊帶來的火炮數量和口徑也都不足以壓制正在發動進攻的紅軍部隊,所以防禦並非一件輕鬆之事!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