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世界革命
第八十三章 特別陸戰隊
幾架紅空軍的偵察機自海面上高速掠過,飛行員們都有些吃驚,海風勁掃之下,日軍第一波進攻營口的部隊竟然只有海軍艦隊,陸軍部隊則還在營口以東近二十公里以外的地方。
不過佐世保特別陸戰隊的全部兵力分散在好幾艘軍艦上,也不會一口氣就全部登陸,陸戰隊第一波次登陸的兵力是一千八百多人,第二波次為兩千多人,運載上陸的重武器則只有七十五毫米口徑的明治三十一式速射炮八門而已。
而這些行動,此刻都暴露在了紅空軍的偵察視野之下。
在這種情況下,聯合艦隊在對營口進行了長達兩個多小時的艦炮轟炸以後,就派出了海軍陸戰隊在營口西南面的灘涂地實施登陸作戰。
日本海陸軍多年來本就矛盾重重,山縣有朋在日本本土發起的大肅清雖然徹底擊潰了海軍在政壇上的勢力,卻無法消除聯合艦隊對陸軍的抵觸心理,或者說正相反,正因為山縣有朋不計後果的大肅清,才使得海軍對陸軍的敵視越來越趨向表面化。
不過這些陸戰隊都屬於船艦陸戰隊,也就是每一支陸戰隊部隊都是以各軍艦里抽調大約20名上下的兵力編成一小隊后再集合而成的,最大
https://www.hetubook•com•com
的編製大隊也僅有三百人的兵力。所以在遼中南的防禦部署中,紅軍主力集結海城,營口一線則薄弱很多,日軍部署大抵也是如此。但日軍這邊卻還出現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海陸軍在指揮關係上的矛盾問題。
直到山縣有朋發起大肅清以前,海軍才在山本權兵衛的努力下逐漸設置了特別陸戰隊的編製。
近年來靠著山縣有朋的淫|威,日本陸軍更是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居功自傲、目空一切,好像日本有了陸軍才有了明治維新以來的一切成果似的,完全不把海軍放在眼裡,事事進行牽制,壓低海軍。海軍在如此強大的壓迫之下,反彈也更為激烈,所以這次駐在旅順口的聯合艦隊才提出由艦隊指揮攻擊營口的全部部隊,不論是陸軍部隊還是海軍陸戰隊,都要聽從艦隊的指揮。
但是還要一直到庚子年八國聯軍鎮壓義和團時,日本海軍才第一次組建了可以單獨行動而非配合陸軍作戰的海軍陸戰隊,日俄戰爭期間則有所謂的聯合艦隊附屬陸戰隊的編成。
日本在明治維新的1868年10月17日,按兵庫縣知事伊藤https://www.hetubook.com.com博文的上奏,在削去276個藩主的兵權之後,以長州藩、薩摩藩為主的勤王部隊,組成國家的正式陸軍。並於1869年7月8日在其政府內成立兵部省,任命嘉彰親王為兵部卿,統一領導陸上部隊與極少數的沿岸水兵。當時兵部省隸屬於首任輔佐睦仁天皇的右大臣三條實美。
這主要是因為邊司考慮到營口作為港口城市,必將遭到日本軍隊的海陸軍聯合侵犯,面對聯合艦隊強大的艦炮火力,營口守軍即便增加再多兵力,形勢也是很不利的。所以與其在營口這樣一個不利於紅軍的戰場堆大量部隊死戰,不如以營口消耗敵人的力量,守軍主力則布置在沈營支線上節節抵抗日本軍隊的侵犯。
這就是在與陸軍暗中對抗了。
和海城守軍相比,營口的防禦力量就薄弱很多了,僅有第二兵團一個不滿員的第六軍駐守營口,重武器上也比海城守軍的力量弱了很多。
對此,大本營方面的意見當然是不以為然,要求海軍必須聽從關東軍司令官大島義昌大將的指揮命令。但大島義昌自己是個不願意得罪任何政治派系的穩健人物,所以他並沒有完全按照和圖書大本營的要求直接指揮海軍艦隊,而是命令參与進攻營口的陸軍部隊「萬事都要與海軍協商以後再進行作戰」。
更何況營口守軍的陣地、工事,比臨時修建的半永備防線還要堅固得多。
日本海軍的海兵隊,歷史上的首次作戰則是在1874年的佐賀之亂中,在被派遣的艦隊里以任務編組的型態被編成並立下戰功。使用海軍陸戰隊的名稱是在1875年開始的,在此之前一直以海兵隊作為代稱。隨後在1877年的西南戰爭時,面對西鄉軍破竹的攻勢,憑藉著壓倒性優勢的海軍機動力,陸戰隊在各地登陸和陸軍協力大為活躍,立下不少戰功。
日本海軍士兵在海兵團入伍時不分兵科都會施以基本的陸戰訓練,故自軍官將校到一般士兵對於陸戰都有基本的概念和常識。之後再根據需求進行分科教育,各兵科的士官兵分別在海軍兵學校和海軍炮術學校習得專門的知識,而上艦的官兵在具備了陸上勤務技能的同時,在海上勤務中亦會藉由各種機會對陸戰技能予以訓練。
就日本陸軍來說,它名義上雖然已是國家的常備軍,但其實權仍操縱在自恃對國家有功的長州藩軍人手中,而成為左右日本國家政治和_圖_書方向的特殊力量。
負責防守海城的是第二兵團的第四軍,而且除了葉挺第四軍的三個師以外,還把兵團直屬的大量特種兵,包括鐵甲列車大隊、戰鬥工兵團和重炮團,都調到海城加強第四軍的力量。
對於營口作戰的問題,海軍認為營口是軍港,因此,這次作戰的兵力使用、作戰方法,其主導權應由海軍確定。其本意是:營口方面作戰,陸軍派出的兩個混成旅團劃歸海軍指揮,海軍的上層還提出從關東軍中抽調技術兵力和重武器裝備強化海軍陸戰隊的實力,把海軍陸戰隊也擴充為兩個混成旅團的規模。
正在部署營口守軍撤退工作的第五軍政委嚴重獲悉這一消息,心情自然難以言喻,他立即發電瀋陽請求改變營口一線的作戰部署,同時,在瀋陽邊司複電以前,嚴政委就已經開始調整第五軍的防線,抽調精幹兵力和重武器開始主動出擊,要對在營口西南側平安河、二界溝一帶登陸的佐世保特別陸戰隊重拳出擊了!
像這樣持重的意見,本來是一件好事,有利於緩和海陸軍之間越來越尖銳的矛盾。但在營口大戰在即的局面下,就形成了一個十分可笑和尷尬的局面,從海路和陸路包抄夾擊營口的日軍部隊竟然和-圖-書各行其是,陸軍的混成旅團沒有通知海軍具體作戰時間,就開始從蓋州出發進擊營口,而海軍也沒有通知陸軍艦炮轟擊營口和海軍陸戰隊在營口附近登陸的具體計劃,在陸軍兩個混成旅團尚未發起進攻的情況下,就先行對營口進行了猛烈轟炸。
聯合艦隊的艦炮火力雖然威力極為巨大,但沒有陸軍部隊擔任主攻任務,僅靠艦炮就想消滅營口守軍那隻能說是痴人說夢了。歐洲戰場協約國和同盟國軍隊使用的炮兵火力比之聯合艦隊還要更為強大,在伊普爾戰役同樣也有艦炮火力支援,還有幾千門野戰炮配合,單靠炮兵火力攻擊依託半永備工事防禦的守軍,也造成不了多少殺傷。
「第五軍要頂著日本海軍的艦炮火力虎口拔牙,吃掉這股登陸部隊!」
這一次在營口實行登陸作戰的部隊,就是日本海軍的第一支正規特別陸戰隊佐世保海軍陸戰隊,總兵力達到七千餘人之多,規模都快接近於中國紅軍的一個師了。
由於日本的陸軍和海軍,在明治維新開初的貢獻不同,成立時間的先後不一,而一直存在著較大的矛盾。
日本的海軍於1872年5月10日由陸軍中分出並在政府內成立了海軍省,由幕末名臣勝海舟代理海軍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