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東亞公社
第六章 1919年的歐洲
德國國內的部分右翼人物力主德國出兵干涉法國和俄國的內戰,但德國大眾著實不想再要另一場戰爭,魯登道夫被興登堡召回柏林,所要面臨的問題就是德國究竟應當對法國和俄國採取什麼樣的干涉政策。
雖然英國還在維持著對北海的海上封鎖,但德國的遠征軍已經抵達中東,並配合奧斯曼帝國的軍隊陸續收復了巴格達和大馬士革,德軍矛頭正直指向蘇伊士運河和埃及,只要佔領蘇伊士運河,英國的海上封鎖就將很難對德國造成多大威脅。
義大利自加里波第千人遠征以來勉強維持的統一,又一次遭到毀滅,義大利幾乎重歸過去的嚴重分裂狀態,整個義大利將在戰後的歐洲秩序規劃里被分裂為許多弱小的共和國、公國和侯國,哈布斯堡王朝希望讓托斯卡納、教宗國和兩西西里王國回到了歐洲地圖上,並希望使威尼斯成為一個非軍事區。
塞爾維亞將馬其頓割讓給保加利亞並被迫接受奧匈在其國內外大量事務中的監督,阿爾巴尼亞遭受了同樣的命運,黑山則被奧匈帝國完全吞併;
羅馬尼亞被迫將整個多布羅加割讓給保加利亞並把喀爾巴阡山脈的通道讓給匈牙利。然而,它被授予了曾屬於俄羅斯的比薩拉比亞省;
另一邊的法國人民則將停戰條約視
https://www.hetubook.com.com
為第三共和國政府喪權辱國的鐵證,當凡爾賽條約筆墨未乾,布雷斯特抵抗政府麾下的國民自衛軍就渡過了盧瓦河,法蘭西的紅白內戰全面爆發,革命者很快就佔據了上風,不僅包圍了剛剛被德國軍隊歸還給馬賽政府的巴黎,而且還在圖盧茲工人起義以後,直接威脅到了馬賽。在魯登道夫的強烈建議下,興登堡開始決定扶持建立一個對抗俄羅斯影響和壓制波蘭擴張的白魯塞尼亞國家,從那時起,德國人在緊密控制拉達的同時,將更多權力穩步下放給當地人,幫助當地人用白羅斯語修建學校,讓更多人接受教育,培養白羅斯民族主義。
法國的國民政府行將崩潰,據說戰爭英雄貝當元帥已經帶著相當一部分國民政府的人員逃往北非殖民地。分裂的法蘭西將再也威脅不到德國在歐洲大陸上的霸權,作為一個沒有殖民地、被歐洲大陸完全孤立的弱小國家,法國將永無翻身之地。
「俄羅斯的白衛軍在總參謀部的支持下,正在對莫斯科進行一場圍城戰。」魯登道夫看著牆壁上的歐洲地圖說道,「俄羅斯的紅色革命政權已處於敗亡的邊緣,不需要德國進行直接的軍事干涉,我們就能保證俄國的歐洲部m.hetubook.com.com分處在白色政權控制下。」
就連活躍在躍烏克蘭南部的無政府主義勢力馬赫諾「黑軍」,也被德烏聯軍鎮壓,「黑軍」領袖馬赫諾不得不流亡法國。
「正是如此。」魯登道夫對於法蘭西和俄羅斯爆發的內戰,頗有些幸災樂禍,「德國的政策應當是使法國和俄國的內戰長期化,最好能使這兩個國家進一步分裂。如果俄國的歐洲部分由白色政權獲勝,德國就應當使法國的紅色政權佔領法國本土,確保法國和俄國從政治上永遠不能再聯合起來。」
「協約國集團現在只剩下英國、葡萄牙和日本,噢……」魯登道夫戲謔道,「日本革命后也已經失去了戰爭能力。」
在烏克蘭,布列斯特條約使烏克蘭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但在德國人的橫徵暴斂和施壓之下,新生的烏克蘭很快就爆發了劇烈的內戰,並被捲入俄羅斯內部更大規模的紅白大戰當中。社會主義者們建立的烏克蘭人民共和國政權被受德軍支持的帕夫洛·斯科羅帕德斯基顛覆,原社會主義政府的一切改革均被取消,德國用它裝備精良又訓練有素的戰爭機器交換了大批烏克蘭的穀物,並幫助烏克蘭的「蓋特曼」軍政府鎮壓一切反抗勢力。
希臘被迫將希屬馬其頓和薩洛尼卡割讓給保加利亞和-圖-書,德國海軍在將來還將獲得克里特島的使用權;
塞爾維亞、希臘和羅馬尼亞也都已經戰敗投降——
德國人的感覺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愉快過,當協約國集團面臨一個又一個危機的時候,德國正把越來越多的土地納入其勢力範圍之中,德意志的軍靴蹂躪了整個東歐腹地,德意志的尖頂盔在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上進行了羞辱性的閱兵,五年來的戰爭使三千萬歐洲人死於戰爭,也讓歐洲的霸權和榮光歸於德意志的帝冠之下。
威廉二世、興登堡和魯登道夫都滿不在乎的肢解義大利,他們似乎都還沒有意識到肢解像義大利這樣一個已經實現民族統一和初步工業化的國家,將造成多大的動蕩,或許,義大利註定將成為德意志帝國新秩序崩塌的脆弱一角。
在1917年德國軍隊還佔領了日後被稱為白魯塞尼亞的地區,這片地區極度貧窮,被沙皇政權所忽視,其識字率低達10%-20%,在整個沙俄帝國都處於最低的水平。俄羅斯二月革命后,在眾多的「全俄羅斯」政治力量中有兩股明確要求白羅斯自治:明斯克地區,由拉曼·斯基爾芒特所領導但日趨衰落的「本土」運動,傾向於波蘭——立陶宛;白羅斯人社會主義拉馬達(意為議會或者協會)的左翼民族主義項目www.hetubook.com.com。二者在俄羅斯制憲議會中都沒有扮演重要角色,完全被布爾什維克蓋過,但他們在四月開始共同合作創建了白魯塞尼亞或者叫做白俄羅斯地區拉達。
在整個東歐大平原上,德國人扶持建立了波蘭攝政王國、波羅的海聯合王國、烏克蘭蓋特曼軍政府和白魯塞尼亞幾個國家,建立起了一道對抗布爾什維克黨紅色革命影響力的防波堤,但對於後續如何干預法蘭西和俄羅斯紅白內戰的問題,在德國高層還是引發了激烈的分歧。
當德國人為迫使列寧接受布列斯特條約再度發起攻勢的時候,一支德軍佔領了明斯克,白魯塞尼亞拉達因他們在對抗布爾什維克的弱勢地位以及當地人對他們普遍的冷漠情緒而選擇與德國軍隊合作。
德意志的千年東擴取得了最輝煌的結局,整個波蘭被納入中歐霸權的控制下,魯登道夫建議在俄屬波蘭的故土上建立一個親德的傀儡政權,加強波蘭與德國的聯繫,他選中奧地利大公卡爾·斯蒂芬或是大公的兒子卡爾·阿爾布雷希特出任波蘭王國,但奧匈帝國希望直接兼并俄屬波蘭的南部領土,所以極力反對卡爾·斯蒂芬或其子卡爾·阿爾布雷希特成為波蘭國王。最後奧匈雖然同意支持波蘭獨立,但波蘭王位空懸,暫時成為一個攝政王國,由德奧控制下的波和*圖*書蘭攝政委員會掌權。
興登堡眯起眼睛:「這樣說來,一個紅色的法蘭西在歐洲大陸上將舉目無親。」
柏林。
盧森堡被德國兼并,比利時的一部分邊區也被迫割讓,德國還在比利時獲得了大量經濟特權,西線戰爭全面告捷。
他和老長官興登堡在總參謀部重新會面,闊別大半年時間以後,老元帥還是保持著那副典型的容克尊容,不過魯登道夫還是向興登堡表現出了十足的敬意。
在這樣的形勢下,魯登道夫作為戰爭英雄回到了他曾經極度厭惡的柏林——這座平俗、浮華和粗魯的城市。今天皇帝和首相都將親自接見他,魯登道夫下車以後,沿著台階和柏油馬路踏出的每一步軍靴腳印,都鏗鏘有力,德國本土迎來了久違的和平,雖然有少數聲音斥責上千萬人的鮮血換來的只是一紙空洞的勝利,大部分德國民眾還是對德國收穫的霸權感到滿意。
在波羅的海地區,德國人則重拾七百年來波羅的德意志人和利沃尼亞騎士團的東擴歷史,將庫爾蘭、愛沙尼亞和歐塞爾島等地區整合為波羅的海聯合公國,由德國的梅克倫堡公爵出任波羅的海大公。
芬蘭和立陶宛也成為德國保護下的獨立國家,威廉二世的表親腓特烈-卡爾·馮·黑森被選為芬蘭國王,烏拉赫公爵威廉·馮·烏拉赫擔則將出任立陶宛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