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七卷 東亞公社 第七章 萬歲勝利者的桂冠

第七卷 東亞公社

第七章 萬歲勝利者的桂冠

宰相貝特曼實在不希望德國再陷入另一場戰爭:「提皮爾茨元帥提交了一份報告,日本在太平洋偷走的一系列島嶼,包括新幾內亞、俾斯麥群島、索羅門群島、薩摩亞、馬紹爾群島和帛琉,都在日本革命以後被美國海軍佔領。我們只能儘可能通過外交方式,從美國人手中索取回這些海外屬地……恕我直言,這幾個太平洋小島價值實在不高,提皮爾茨元帥也反對把我國寶貴的公海艦隊海軍力量用到遙遠的太平洋上,德國海軍首要的任務是接管法國割讓給德國的非洲殖民地,如有必要,公海艦隊或許還要承擔起從法國革命政權手裡保護法國阿爾及利亞國民政府的重擔。」
雖然美國國內政治形勢的嚴重分裂和各大利益集團的激烈對立,都導致美國政府無法對亞洲和歐洲舊秩序的崩塌做出強有力的干預,但威爾遜政府還是在日本革命、東亞開始出現整合苗頭的時候,急忙下令駐紮在菲律賓和關島的美國海軍艦隊出兵,佔領了日本在歐戰期間搶到手的太平洋島嶼。
就在日本國內海軍、陸軍你方唱罷我登場,此起彼伏鬧政變,並最後被日本社會黨人一鍋端掉的同時,美國人也沒有完全坐以待斃和-圖-書
威爾遜政府很擔心大西洋沿岸和太平洋沿岸的革命形勢,可能蔓延到美洲來,因此急於築起一道緩衝革命的防波堤,同時卻又十分擔心過度刺|激到中國和日本,所以一切行動均小心翼翼,但結果還是陷入到了琉球混亂的內戰里。
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誕生,本來就是俾斯麥強行縫合德意志各邦國的結果,即便到歐戰爆發的時候,帝國內部諸如巴伐利亞王國這樣的諸侯邦國還是擁有非常高的獨立性,包括軍隊,巴伐利亞王國的軍隊體系也獨立於德軍總參謀部以外,戰爭初期同盟國軍隊的幾次戰略失誤,其實也不乏帝國內部各邦國協調不一的原因。
所以也有人戲稱德意志第二帝國既不是君主立憲制也不是二元君主制,更不是內閣制、總統制,而是俾斯麥制。因人設官,只有當俾斯麥是宰相的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體制才能正常運轉,在俾斯麥下野以後,這幾十年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政治舞台就呈現出一片混亂的局面。
「宰相閣下,我們的戰爭還沒有結束,英國還沒有真正屈服,日本也還沒有和德國簽署停戰協議……當然,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德國外交必須https://m.hetubook.com.com專註于取得儘可能多的利益,哪怕損害我們與盟友的關係也在所不惜,我們必須為德意志的千年帝國奠定好第一塊基石。」
「將軍,歡迎您的歸來,陛下已經做好了決定,很快就會發表任命您為陸軍元帥的新命令。」
一部分海軍內部的叛亂武裝劫持了多艘軍艦駛向沖繩,幾乎是完全複製了一遍幕末戊辰戰爭結束時,幕府海軍奉行榎本武揚率領幕府艦隊北上北海道獨立建國的往事,佔領首里城后就照會美國、德國和英國外交部,宣布成立獨立的「琉球共和國」,希望獲得歐美承認為事實上獨立的國家。
「提皮爾茨元帥相信美國不會錯失這個機會。」貝特曼眨了眨眼睛說,「也有傳言美國海軍陸戰隊已經在沖繩登陸,但我們都很清楚亞洲人不會輕易放棄這座戰略地位十分關鍵的島嶼,較長的一段時間里,亞洲人和美國人都會陷在那裡,為我們爭取到足夠的時間。」
如果歷史正常發展,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這套統治體制勢必不能長久。
魯登道夫臉上沒有太多表情,就連老辣的宰相貝特曼都無法從他臉上看出一絲喜悅和波瀾。
這一切,都遠遠不在一和*圖*書個陸軍元帥的職權範圍之內,一旦接受這一任命,某種程度上其實也就意味著將束縛住魯登道夫的政治生涯。
除了英國以外,整個歐洲都已經向柏林俯首稱臣,打敗了法國和俄羅斯,臣服了奧匈帝國和比利時,肢解了義大利……德國人民為德意志國家和民族的勝利感到由衷的自豪,這是拿破崙也未能取得的功業,而且肉眼可見,今天的英國已不可能再像一百年前拿破崙時代的那個英國一樣繼續硬撐下去,雙方的外交官往來密切,一場「光榮停戰」已經正在醞釀之中。
在魯登道夫回到柏林的路上,從萊茵河畔到魯爾工業區,從漢堡到薩克森,甚至就連德國南部一直很反感這首普魯士國歌的巴伐利亞和符登堡,街頭小巷的國民都不斷唱響《萬歲勝利者的桂冠》歌詞。
在日本社會黨簽訂了《東亞細亞社會黨聯盟章程》並開始醞釀第二次「農地解放法案」的時候,日本國內的反動武裝叛亂也達到了新的高潮。由於日本陸軍的武裝在日中戰爭里遭受毀滅性打擊,本土駐軍多數也都被解除,其軍事地位正逐漸被完全受日本社會黨支配的赤衛隊取代,因而日本國內反動武裝叛亂的源頭是以此前傾和-圖-書向進步和革命立場的海軍為主。
「日本……」心寬體胖的興登堡元帥滿不在乎,「日本竟然真的被中國打敗,是我高估了它!亞洲人都是如此羸弱。日本戰敗以後又爆發了革命,今後肯定會和法國一樣萬劫不復,不可能再回到哪怕是二等強國的行列,我們不用在乎日本。」
宰相貝特曼也親自來到總參謀部,向凱旋的魯登道夫表示慶祝,這更讓戰前在柏林一直飽受冷落和藐視的魯登道夫產生一種意氣風發的快|感。
皇帝威廉二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通過親自下場,勉強維持了帝國的政治秩序,可是也因此極大透支了霍亨索倫皇朝的威望,歷代首相又都缺乏俾斯麥那般過人的才華和精力,帝國內部邦國也不時產生離心傾向。
魯登道夫內心其實並不太想升任陸軍元帥,歐洲大陸的戰爭結束以後,德國的施政重點將從軍事轉向解除總動員和恢復對外貿易的問題上,而且帝國還需要同不斷惡化的通貨膨脹和失業形勢做戰鬥,在布列斯特和約取得的東歐平原上,也急需德國指導新生國家和新秩序的建立,同時還要派出艦隊去收復和接管德國剛剛擴大了一倍的海外帝國,以及斡旋奧斯曼帝國和英國的停戰協定。
「萬歲和圖書!勝利者的桂冠。」
「日本確實淪為了一個無足輕重的弱國,但日本在戰爭期間偷走了帝國在太平洋的許多屬地,這些東西我們必須要奪回來。」
德國雖然打贏了歐戰,可是國內經濟形勢也遠遠算不上好,法國和俄國都深陷內戰,凡爾賽和約與布列斯特和約里規定的戰爭賠款恐怕短時間內德國人是很難拿到手了,除非德國軍隊親自出兵去搶,但那樣消耗的軍費可能要比賠款還要多。
帝國的中央政府各機構都沒有國務大臣,只有對宰相負責的國務秘書,那些掌管帝國各部門的官廳國務秘書們,在地位上顯然不及外國那些「冠以閣下頭銜」的同行大臣,只有當宰相是俾斯麥的時候,帝國中央政府才擁有極高的權威。
革命的發展永遠沒有止境,過去的同路人如果跟不上革命的洪流和浪潮,就隨時可能被甩下來,日本海軍便是如此。
但是歐陸大戰的勝利,卻給德意志第二帝國這套陳舊、腐朽的縫合體制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凡爾賽和布列斯特的一紙合約為霍亨索倫皇朝的統治帶來空前的威信和合法性。即便是締造了勃蘭登堡奇迹的腓特烈大帝和統一了德意志的威廉一世,好像也不曾取得威廉二世今天這樣大的成就。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