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東亞公社
第五十七章 新國際
而且,就細節上來說,法國人希望第三國際的領導機關應當根據各成員黨的人數按比例分配代表席位,東亞方面當然強烈反對,林淮唐直接提出:「就第三國際的中央執行委員會而言,應當按照國別比例分配代表席位,每個主權的社會主義革命國家都應當擁有相同的代表權。按黨員數量成比例分配席位這點,只能使用於像國際下屬的經濟合作委員會、工人文化委員會和科研合作委員會這類機關里。」
「第三國際可以是一個國際間、黨際間的合作組織,就像我們的東亞聯盟理事會一樣……」林淮唐調整了一下語氣,又向傅樂猷大使解釋說,「中國、朝鮮、越南、日本……都對法蘭西公社保持著同志加兄弟的熱情和友誼,一個集中化的第三國際最終難道不會挫傷這份友誼嗎?亞洲人希望在全新的世界革命中享有和世上一切人民完全相等的權利,因此我的觀點是第三國際不能作為世界革命的領導機構,而只能作為世界革命的協調機構。」
東亞峰會上來來往往的各國外交官數量極多,除了法國大使以外,英國、美國目下和中國外交上雖然齟齬不斷,可出於獲取經濟利益的目的,也www.hetubook.com.com都派遣了貿易代表團和一定等級的外交官旁觀青島峰會。
所以在林淮唐剛剛提出東亞聯盟的倡議以後,日本國內哪怕反對聲再大、反對者再多,任何頭腦清晰之人也都很清楚日本不加入東亞聯盟的結果就只有經濟總崩潰一個下場。
在拋棄第二國際另起爐灶這件事上,中國和法國的意見是一致的,應當說,現在已經由工人黨掌握政權的國家,全部都持這一觀點。
如果希望各民族國家中能夠發展出自主、獨立、成熟的社會主義革命,那最起碼,林淮唐認為第三國際就不能像另一個時空那樣大包大攬,更何況就算是另一個時空的第三國際,最後也完全失去了對他國工人黨的直接領導權,甚至到頭來還被解散掉。
法國駐華大使傅樂猷在峰會上向眾人介紹的第三國際,與其說叫社會國際,毋寧說叫世界社會黨,這比林淮唐不過自己在心裏想想罷了的聯盟社會黨還要誇張百倍。
傅樂猷大使是一位頗有水平的漢學家和翻譯家,雖然他是法國國民政府時期的外交官,並非工人出身,但對中國的立場一直比較友好,面對東亞峰會上各國各黨領https://www.hetubook.com.com導人強烈的反對之聲,傅樂猷大使也表現出了相當克制的態度,幾次表示他將繼續和巴黎方面協商關於第三國際的問題。
法國派人參加這次青島舉辦的東亞峰會,除了東亞四國討論經濟規劃的問題避不開法國的技術援助以外,法蘭西公社本身也希望能夠爭取成為東亞聯盟理事會的觀察員國之一。
之前林淮唐只是稍稍透露出了一些有關於四黨合併的主張,就已經在國內外引起軒然大|波,最後東亞聯盟理事會的一體化程度也停留在了相當初級的程度。
第一國際是馬克思親自參与成立的國際工人聯合會,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際聯盟,鼎盛時期也有數百萬成員。
林淮唐向法國人答道:「我們完全贊成成立第三國際的必要性,但國際的組織機關,絕不能成為一個集中化的世界革命最高領導機關,我們認為國際這種組織形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是在世界各國工人運動無比壯大的時代,即工人運動廣泛發展的時代,各民族國家內相繼成立自主、獨立、成熟的社會主義工人政黨,遠比由國際一攬子包管要好得多。」
新任的法國駐華大使傅樂m.hetubook.com.com猷完全完全贊成林淮唐的觀點:「以德國社會民主黨等改良主義分子為首的第二國際,現在還對全世界的工人造成很強的迷惑性,他們那一套議會路線的主張,很大程度上是為帝國主義和國際壟斷資產階級做了打手。所以法國的黨、工團和議會,都一致希望新生的無產階級革命國家可以聯起手來,甩開第二國際,重新成立一個真正積極的第三國際。」
按照傅樂猷大使的介紹,第三國際就是全世界所有工人黨和相關組織的最高領導機關,不管是法國統一社會黨、中國社會黨或者朝鮮勞動黨,都只是第三國際的下級支部。
只是,包括林淮唐在內,東亞國家普遍都不願意第三國際完全由法國來主導。
對這點,林淮唐已經表示了原則性的同意,只是對於法國社會黨提出的希望成立第三國際一事,林淮唐還存在有一些小小的疑慮。
第三國際的體制是完全集中化的,而且比起排除了無政府主義運動和工會的第二國際,法國人還希望把各國的無政府主義運動組織和工團主義運動組織,都納入到第三國際的範圍內。
只是日本作為東亞戰爭的戰敗國,又失去了朝鮮、台灣、關東州等大片海外殖民和圖書地,如果不立刻加入東亞聯盟的統一市場,那麼搖搖欲墜的國民經濟恐怕幾個月時間就會分崩離析。
在這方面,日本同志安部磯雄和武藤純子也都表達出了比林淮唐更強烈的反對聲。
代表日本的片山潛政府外務大臣安部磯雄也向傅樂猷大使直言:「我們贊成成立第三國際,但反對成立一個事實上世界革命黨,因為這意味著國際將消滅各民族國家自主組織和發起社會主義革命的可能性。」
林淮唐不希望世界上出現一個由法國直接控制的第三國際,同樣他也不認為中國就有資格像法國現在希望達成的那樣,直接去領導第三國際。
成立第三國際,也有助於各國各國聯合起來援助俄國革命,同時在歐戰結束以後的歐陸上,如果有第三國際推動,同樣可能在英國、義大利、巴爾幹等地區催發新的革命運動。
至於朝鮮和越南,本身沒有太多的意見,外交立場基本上就是跟隨中國。
到了法國提出第三國際的倡議時,日本國內經過片山潛政府這段時間的調整、改革,經濟狀況雖說沒有徹底改善,可至少比戰爭剛剛結束時那種行將崩潰的樣子好得多,外交底氣自然強大更多,日本國內一部分反對東亞聯盟理事會的聲浪和-圖-書也就轉移到了反對第三國際這件事上。
峰會上的其他國家領導人,像安部磯雄、梁濟安、潘佩珠等珠人,大家也都在原則上同意成立第三國際的事情。畢竟無產階級陣營的國家,在東亞而言已經佔有絕對優勢,在全世界而言卻還是相對於國際壟斷資產階級處於絕對的下風。
法國人呢?
本來,日本作為戰前的東亞資本主義第一強國,對於加入東亞聯盟理事會讓渡市場、關稅和一定財政主權的事情,國內的反對聲和排斥浪潮便都不小。
在這樣的場合,林淮唐也希望給法國同志留一些面子,所以語氣還算比較好,不然關法國同志希望中國社會黨成為第三國際中國支部這一件事,恐怕就要激起比東亞聯盟理事會成立時更要驚濤駭浪的爭議。
最根本的一個原因,那就是黨際間的關係。
畢竟,德國社會民主黨掀起的改良主義和護國主義思潮,影響實在太壞。
「歐戰爆發以後,第二國際的大多數成員都撕毀了巴塞爾宣言所規定的革命原則,護國主義甚囂塵上,像德國社會民主黨作為第二國際中黨員數量最多的一個政黨,在法國革命和俄國革命的問題上卻都採取了擁護德國軍國主義的立場,完全墮落為了社會沙文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