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七卷 東亞公社 第六十五章 德國的戰後計劃

第七卷 東亞公社

第六十五章 德國的戰後計劃

江河海和方枕流都不是能做決定的人,他們兩人都保持著沉默,不過事情確實在起變化,最後江河海勉強開口:「總督閣下,我們會把貴國的想法轉達給中國的外交部門,至於結果如何,那誰也不知道。」
1916年的蕪菁之冬造成了數十萬人的死亡,無數德國公民死於食物短缺所帶來的直接與間接性後果,他們感染肺結核,肺炎與其他肺部疾病;這些疾病在被迫住在擁擠公寓內的人們過熱與過度勞累的體內快速發作,霍亂和斑疹傷寒也大為流行,十七萬德國平民死於流感。
江河海和方枕流沒有接這句話,他們心裏都有些不快,就算馮施佩伯爵個人和中國有不俗的情感,但日耳曼人那種自高自大以至於狂妄無匹的帝國主義心態還是在不經意間傷害到了兩名中國人的民族情感。
現在這座蘇伊士城的歷史並不長,公元7世紀因為當時的運河聯通尼羅河和紅海,運河口岸在蘇伊士城旁邊這裏曾經有過一座規模不大的城市,因為海運而非常繁榮。但是在770年,當時埃及的統治者為了阻擋來自阿拉伯的敵人,關閉了運河小城也就隨之逐漸衰落了。到和*圖*書了1507年,奧斯曼的蘇萊曼蘇丹為了鎮守紅海和周邊的馬穆魯克埃及地區,加固了蘇伊士城,使其成為紅海主要的軍港和商站。後來因為葡萄牙人在印度洋貿易上的崛起,這裏的海軍更是成為抗衡葡萄牙艦隊的前哨。
在這種情形下,德國人寧可把印支殖民地讓給中國,也不能接受協約國重新奪回這塊在海權上有重大影響的東亞屬地。
只有英國,即便在歐戰以後,也還維持著戰前的基本盤,首當其衝成為德國必須面對的宿敵。
今天的蘇伊士城主要由英國人進行了近代化的改造,城市就處在紅海最北端,也是蘇伊士運河的起點。江河海和方枕流受邀上岸,德國士兵站在蘇伊士城南的陶菲格港歡迎中國船員,他們表現出了比較友好和禮貌的態度,讓江河海半懸著的心略略放下一些。
東方民族不是生來就冷漠孱弱的,他們只是錯過了工業化的第一波浪潮,現在受著英德帝國主義的宰割,沒有完善的教育和組織,又怎麼能強令他們為國家民族獻上熱血和犧牲呢。
江河海問道:「凡爾賽和約規定印支殖民地將劃歸德國,所以德國也和圖書要派出軍隊登陸西貢嗎?」
德國人不會那麼容易淡忘英國海軍造成的這一切災難性後果,所以就在哥本哈根和會剛剛結束的第二天,提爾皮茨海軍元帥就向威廉二世遞呈了一份德國海軍的戰後造艦計劃。
「歡迎你們的到來,每一個中國人都是我的老朋友。」
五年的歐陸戰爭,幾百萬德國軍人都對可怕的塹壕戰留下了深刻記憶,但真正讓全德國人民都刻骨銘心的事情絕非法國戰場的塹壕戰,而是英國海軍五年海上封鎖帶來的飢餓。
但江河海還是注意到蘇伊士城、伊斯梅利亞和塞得港的戰爭痕迹,在剛剛結束不久的歐戰中,德國人的最後一次軍事行動就是聯合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軍隊對蘇伊士運河發起猛烈的進攻,蘇伊士城以及城南的陶菲格港都遭到同盟國軍隊的持續炮擊,許多港口設施也被戰爭破壞,就算經過將近一年的維修,很多地方也還能看到那場大戰留下的硝煙遺址。
德國人在非洲獲得了達荷美、象牙海岸、馬達加斯加、查德、剛果和馬達加斯加等法屬殖民地,這讓本來就分屬非洲大陸東西兩岸的德屬西南非洲和德屬東非變www.hetubook•com•com得更為龐大,更容易遭到攻擊。英國的非洲殖民地就橫亘在德屬西南非洲和德屬東非之間,以南北走向縱貫整個非洲大陸,這點也讓負責德國海外事務的提爾皮茨元帥難以接受。
是啊,今天的埃及是如此孱弱,以至於讓馮施佩伯爵發出這種蔑視的言語。那麼中國呢?十年前的中國不也是這副模樣?
歐戰結束了,但另一個時空的「海軍假日」永遠都不會到來,德國必須儘快建立起一支超過英國人的海軍,這樣才可以避免下一次蕪菁之冬的大飢荒,二十年代的造艦競賽已經迫在眉睫。
馮施佩伯爵坦然道:「你們可以轉告貴國的外交部門,告訴他們德國的海外部門無意索取印支半島屬地。在英國還控制著馬六甲海峽的情況下,德國海軍沒有必要把我們的艦隊放到危險的西太平洋去。」
德國打贏了歐洲的地面戰事,在海上總的來說卻沒有太多顯眼的表現,海軍中也只有馮施佩伯爵在青島戰役的表現可圈可點,所以一回到柏林就被大眾捧為戰爭英雄,立刻被提升為海軍上將,現在又被任命為蘇伊士總督。
馮施佩伯爵笑吟吟的看著兩名中國和*圖*書人:「我們的談話只是中德之間的一次非正式接觸,接下來我們還有足夠合作的空間……三年前魯登道夫將軍把列寧送回了彼得格勒,今天我們為什麼不能和中國的社會黨人繼續合作呢?」
馮施佩伯爵笑道:「誰都知道英德關係十分糟糕,我也很清楚中英關係同樣惡劣,我們難道沒有合作的基礎嗎?我國是希望先通過一些非正式的渠道和場合,向中國釋放善意。」
看來德國人也吸取了歐戰中東亞艦隊被困在青島的教訓,德皇威廉二世雖然是個好大喜功的人,但深受他寵信的海軍元帥提爾皮茨要清醒得多,考慮到印度、馬六甲海峽這些地方都還在英國人手上,德國在動搖英屬印度的控制力以前,如果就貿然去印支地區作戰,只會重蹈青島覆轍。
現任蘇伊士總督馮施佩伯爵就等候在陶菲格港,他帶著中國船員們從那裡沿著運河岸邊的大道北行,在扣壓英國輪船以後港口內外還是不改一片繁榮的景象。
德國在歐洲大陸上的主要對手法國和俄羅斯,都已經受到了嚴重削弱,兩個歐洲陸軍強國現在都面臨著被一分為二的局面,所以德國也不再把法國和俄國當成第一對m.hetubook.com.com手。
「總督閣下,貴國扣壓英國艦船還要通報我國嗎?」方枕流問道,「我和江顧問都不是中國正式的外交官員,似乎不適宜充當傳話的任務。」
從港口向北望去是煙波浩淼的紅海,向南望去是穿過大、小苦河,直奔地中海而去的蘇伊士運河。一艘艘過往的船隻緩緩駛過,一群群海鷗乘著海風,追逐著遠去的輪船上下翻飛。對岸的西奈半島,在陽光照耀下,像畫家在藍天與藍色的運河之間,隨意勾軌出的一抹金黃……
本地的埃及人對英德間的衝突不管不問,問保持著一種冷漠的態度,馮施佩伯爵侃侃而談:「埃及不配和中國同樣並列為世界文明的源流之一,他們的國民完全缺乏捍衛國家和民族的情感,冷漠又膽怯,自然也不配擁有這條偉大的東方航道。」
在徹底削弱了法國和俄國以後,對英國的海外屬地進行打擊,就成為德國戰後的首要外交政策。
他指著被扣在陶菲格港內的那條英國貨輪:「那艘船上載滿了歐戰的剩餘物資,各式各樣的輕武器,有步槍也有機關槍和手榴彈,還有迫擊炮這樣的武器,你們以為是要幹什麼?英國人是準備把這些違禁物資運到西貢去的。」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