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東亞公社
第二百四十章 財政聯盟
通過政變軍隊佔領的廣播電台,暹羅人民黨迅速把這份革命綱領宣言傳遍全國,陸軍部方面的抵抗也在綱領宣布以後逐步瓦解,大部分中下層軍官都選擇站到了暹羅人民黨一方,總參謀長扎克拉彭親王孤立無援,被自己的警衛逮捕以後送交新政府,那些躲在寺廟裡的王室和僧兵,也很快被起義工人一個個揪了出來投入監獄。
東亞聯盟現在有統一的關稅市場和統一的邊境政策,但是貨幣、財政、軍事國防、特種情報等方面,各國之間還是各行其是,遠遠沒有達到林淮唐希望的那種一體化程度,所以一有機會,林淮唐就要繼續推進聯盟的一體化。
至於人民議會的議員,綱領也規定第一期人民議會議員是由攝政內閣推舉70名臨時代表,等待局勢穩定以後,六個月後再將一半的指定代表改為通過人民選舉產生。
如果沒有統一的財政政策,各國在財政預算上各行其是,一體化便無從談起。目前中國的人民元是可以在東共聯國家大規模使用的,但日本、越南、朝鮮等國均擁有自己的主權貨幣,也擁有自己的貨幣政策,林淮唐從不急於在東共聯內現在就設立某種統一m.hetubook•com.com貨幣,就是他很清楚沒有統一的財政政策,那麼即便擁有統一的貨幣政策,也只會使像日本這樣具備相對優勢的國家搭便車。
「東共聯國家情報委員會的經費問題,今後也應該統一規劃,我們幾個國家之間每年的財政預算決算,也應當互通有無,要建立起一個穩定的協調機制,不然就談不上有準備的合作。」
政變中扎克拉彭親王一度趕到廣場上,想要呼籲曼谷市民保衛王室,結果卻只收穫來了暴動工人的一陣槍擊,自朱拉隆功大帝以來卻克里王室所建立的威望已經跌到谷底,因而暹羅人民黨的政變才能如此順利。
似乎世上真存在天人感應一般,就在政變大約順利成功的同時,曼谷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雨也漸漸停息,天空中密布的烏雲逐漸散開,太陽約莫露出白色的半形,攝政內閣派出的外交官也趕到德國代表團的駐地,將暹羅成立新政府的消息通報給各國。
「希望這多少可以穩住德國。」梁啟超感嘆道,「人民黨政府親華,即便它對外宣稱是中立國家,畢竟也和我國我黨關係更近一些,對中國對東亞聯盟都是很和*圖*書有好處的。」
從中國辛亥革命開始,這股先共和而後倒向社會主義道路的革命風暴,就已經席捲亞洲,任何亞洲的君主制國家都難以逃脫辛亥革命的影響,來自西亞、中亞、南亞和東南亞許多國家的進步青年也紛紛奔向中國求取真理,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暹羅國內其實早就已經聚集了一批對舊體制極端不滿的革命分子。
政變的過程之順利,就連陳家樂自己都感到吃驚。
林淮唐強調:「不說外部國家,至少東共聯內部應該加強互信和溝通機制,我再提幾個建議,一是這次在青島成立的東共聯國家參謀長聯席會議,不如就從臨時性機構轉為一個永久的常備機構,二是在參謀長聯席會議以外,我提議再成立一個東共聯國家情報委員會,使我們各國之間的消息互通有無,避免在東亞聯盟內部也鬧出像暹羅人民黨這次的突髮狀況。」
北一輝皺起眉頭,他顯然是有些反對林淮唐的建議,東共聯大部分國家,除了越南對暹羅、緬甸等國的情報活動比較頻繁以外,像朝鮮和日本都不太需要這個東共聯國家情報委員會,那讓朝日兩國一起給情報委員會出錢、留預算空和圖書間,就很吃虧了。
林淮唐還在青島,他和朝鮮、越南、日本幾國的領導人開會談話以後,大家都認為現在就使暹羅加入東亞聯盟實在為時尚早,各方面的條件均不算成熟,因此也贊成陳家樂提出的中立原則。
看來,陳家樂還是多少聽進了一些中國方面的建議,決定先行成立一個基礎比較廣泛的聯合政府,以對抗王室的反撲。
這就使暹羅成為事實上的君主立憲制國家。
但這其實毫不奇怪,軍隊、政府官吏和曼谷市民,並不在乎到底是由五世王一系還是六世王一系繼承王位,人民在乎的是改變、是革新!
陳家樂又親自給北京發去一份電報,向林淮唐詳細介紹了暹羅人民黨從接受拉瑪六世任命開始,直到今天順利接管暹羅政權的整個過程,考慮到人民黨的真實實力還比較弱,暫時不足以真正控制暹羅全國,因此人民黨決定暫同民族資產階級分享政權,並會宣布暹羅為中立國家。
依賴對外出口的湄南河農村迎來普遍破產,短短几年間國際糧價下滑達到百分之八十之多,暹羅原有的一些小生產的輕工業也在東亞聯盟工業品的衝擊下陷入絕境,國家危難關頭,卻克和_圖_書里王室成員卻依舊保持奢華的生活,還佔據著國家上層大部分的重要職位,這就使得不僅是暹羅底層百姓對舊體制不滿,就連中上層的許多社會精英也把仇恨集中到了卻克里王室身上。
同時,陳家樂又公布了他自己起草的「政變綱領」,這部分內容就不在拉瑪六世的計劃之中,綱領提出「國家最高之權力為人民所有」,國家由「國王、人民議會、人民議會之議員、法庭」執行政權,國王是國家最高的領導,人民議會有權制訂一切法律,經國王頒行后即生效力。如國王不承認,則議會審查后認為應頒布者,也成為有效力之法律。
歐戰造成的全球性經濟大蕭條則是直接的導火索,暹羅脆弱的國民經濟高度依賴對海外的稻米出口,可是隨著中國實行大規模的農業合作化改造以來,中國農業是連年豐收,糧食的對外依存度年年下降,這也在另一層面造成國際稻米價格的連連下跌,後面又有另一個稻米生產和消費大國日本也在農業上進行了徹底的土地改革,稻米產量因此連年增加,再次擠佔了暹羅的稻米出口,最後全球經濟大蕭條就給了暹羅農業致命一擊。
聯盟一體化最重要的和*圖*書問題,就在於統一的財政政策。
後世歐盟的歷史已經給了林淮唐足夠的經驗教訓,要用聯盟形式統一東亞,最重要的關鍵就在於財政,另一個時空蘇聯之所以分裂,第一步也在於戈爾巴喬夫將制訂財政預算的權力下放到了各加盟國的蘇維埃。
綱領中最致命的一條,則是陳家樂宣布今後王室成員不得擔任人民議會議員,而在攝政內閣指定的70名代表中,包括了非王族的軍官和文官,此外還有律師、教育家、新聞記者、農業、工商業者等各界人民代表佔有不少席位。
陳家樂自任攝政內閣總理,御林軍的指揮官披耶帕鳳接替被捕的扎克拉彭親王出任陸軍總參謀長,政變落下帷幕,大局底定,位於暹羅東北和南部邊境的外地軍隊也在新政府發表了革命綱領宣言以後,紛紛致電曼谷表示效忠之意。
不過這次政變對林淮唐最大的影響,還是使他感到有必要進一步加強亞洲各社會黨之間的溝通和聯繫,這一次運氣好暹羅政變一路順風、大獲成功,可事前政變計劃既沒有和東共聯商討,也沒有走第三國際的渠道知會其他兄弟黨派,以至於政變初期中國頗為被動,今後是不該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