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世界大戰
第七十二章 無線電工業
那時候,由於蔡司廠供應零部件的價格比整機的價格高,所以羅則資就提出要多購買零件進行裝配、仿製,最後達到可以自行製造的水平。
1921年總裝備部部長羅則資鑒於這種情況,才開始和日本方面合作,在天津建設了中國第一家光學修理廠,了建廠所需設備、工具、檢測儀器在當時也都是全套從日本引進,花費不小的代價才掌握了修理光學器材的基礎能力。
1914年歐戰爆發的時候,全世界大部分用於精密光學的玻璃大部分來自德國,德國每年出口176400公斤的光學玻璃,其中超過25%出口到了美國和英國。
尋淮州繼續給他的老學長介紹說:「坦克的車內協作,就基本只能靠大吼了,要考慮到發動機的噪音嘛。還有,蘊璞我也建議你多上車看看,多親自駕駛幾次各型號的坦克,這樣才能有第一手的直觀感受。比如說炮手,瞄準就靠射擊瞄準鏡,視野寬度非常窄,在有限的視野範圍下,想快速的捕捉到目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而且瞄準鏡處於炮盾旁邊,沒有機會抬頭使用周視望遠鏡。所以周視都是由車長完成,為了獲得更好的觀察效www.hetubook.com.com果,可能車長還需要探頭出去觀察四周。」
其中,英國的情況最糟糕,英國60%的光學玻璃依賴德國,戰爭初期,英國便開始在報紙上呼籲,要求私人捐贈相機、槍瞄準具和其他光學儀器,以及直接徵用私人和公司手中還未出售的光學儀器,在交戰一年多后,甚至還和德國進行了秘密談判:用橡膠來交換光學儀器。當然,這個協議最後不了了之了。
中國對光學器材的研究,由來已久,早在明清時期,中國即有薄珏、孫雲球、鄭復先、鄒伯奇等人對光學有深入的研究,並撰有著作,但這和現代化的光學玻璃、光學儀器還相差甚大。
直到辛亥革命乃至於是解放戰爭以後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的光學儀器還是大量依靠進口,特別是從德國蔡司廠購買。在軍事方面所需要用到的炮隊鏡、望遠鏡、周視鏡、機槍瞄準鏡、倒影測遠鏡、測高儀等多種產品的光學器材,不僅要從德國蔡司廠大量購買進口,而且中國就連修理都十分困難,許多器材因霉霧等原因不能使用以後,還必須送回德國高價修理。
德國精良的光學工業和*圖*書早在上個世紀便享譽全球,像蔡司光學之類的企業都是大名鼎鼎。19世紀前半葉,全世界大部分的光學鏡頭主要還都來自英國和法國,但從卡爾蔡司在1846年創建第一家精密光學儀器加工廠以後,技術優勢的天平就開始逐漸發生傾斜,德國的光學鏡頭產業開始逆襲。
日本也是大約和英國同一時期,開始在三菱財閥的支持下成立日本光學工業,也就是尼康的前身,用來替代進口。
除了無線電設備以外,炮手所需要的射擊瞄準鏡也對坦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坦克的炮瞄對於坦克炮的意義可不僅僅是步槍上的瞄準鏡的意義,坦克炮大部分屬於直射火炮,直射火炮一般使用直觀炮鏡來提升精度,榴彈之類的曲射火炮則使用潛望鏡或炮隊鏡來提升精度,而且使用光學瞄具能提升坦克的密封性,提升防護力,不至於被機槍一梭子就嚴重殺傷車艙內的乘員。
這方面,日本以及後來英國提供的許多軍用光學儀器樣品、圖紙、資料,都對中國光學工業的追趕式發展起了很大作用。等到1924年的時候,中國就已經能夠自行生產國造的迫擊炮瞄準鏡、機槍瞄準鏡https://m.hetubook.com.com和各類測遠鏡,並很快開始技術攻關的重點,轉移到了仿製金屬切削機床、磨玻璃機、拋光機、精密圓刻度機、定中心機和磨邊機等等機床設備方面。
中國的電子工業發展很快,在這方面的技術水平可能放在全世界範圍之內,也就稍稍落後于英國,甚至比美國、德國兩個科研強國還要更為領先。
在這一時期,中國的光學工業就已經全面趕超了日本,在好幾項領域也超過了英法,達到了第三國際成員國中最高的水平。
王爾琢又吃了一驚:「還有無線電員嗎?」
到了19世紀末期,關於鏡頭結構、材料的專利德國佔了絕大部分,光學鏡頭行業開始產業化,優質光學的重心開始轉向德國,其他國家開始依賴德國光學玻璃的進口。
紅軍現在研發的車載無線電設備,一般分為發報機和接收機兩個主要部分,有些型號只有發報機或接收機。除了發報機和接收機,一套完整的無線電設備還應該包括變壓器和一些附件等。不同的組件裝在車內分開的框架或者盒子里,為了便於檢修和節省空間,彼此挨得很近,每個組件都有簡稱。
而眾所周知,瞄準鏡的發m.hetubook.com.com展又與一國的光學工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當然了,中國紅軍的裝甲部隊,將來一個重點建設目標,就是確保基本車組都配備了無線電通訊設備,集團命令可以逐級下達到每一輛戰車上。」
按車型或戰場條件不同,一個發報機可以接到多台不同型號的接收機上,有時還涉及到不同波段和功率的多台發報機或接或收機,通用性很強。
英國的光學行業發展,也正是基於這一背景之下,1915年,英國開始由國家扶持光學工業企業的發展,到1925年英國革命的時候,才小有積累。
由此也可見,中國的工業基礎、科研基礎雖然比英法差得遠,可是在一部分英法本身相比德國也比較劣勢的工業領域,反而是中國消化、吸收英法日三國的技術轉讓以後,實現了整合和趕超,達到了英法日本身都不曾達到的技術高度。
這些生產設備,才是光學工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尋淮州笑笑:「這就是沒辦法的事情。那麼緊張的戰場,如果只有炮手一個人他需要先觀察四周,判斷方位,發現敵軍坦克,裝填炮彈,仔細瞄準,第一發還不一定打得准,需要校正。做完這些,坦克早沒了。所https://www.hetubook.com.com以坦克射擊是一個協同作戰的過程,每個人分擔一小部分工作,由一人來統籌全局但是不全權參与。」
軍用光學儀器所用主料、輔料的特點是:品種多、數量少、要求高、專業性強。主輔料絕大部分是從國外進口。為了使輔料能逐步改用國產,中國工人自發對瀝青、松香、蜂蠟、火漆、紅粉、石膏、柏油等採用國產原料進行提純、配製和試用,獲得較好效果並替代了進口輔料。其中,原從德國進口的軟、中、硬三種柏油,由於中國氣候、日溫差、濕度和德國差異較大,三種進口柏油不能滿足加工要求,經採用工人自行研發配製的柏油拋光模加工,效果還更好。
中國在無線電具體的應用方面,就比英國還要更加先驅。紅軍對無線電下放的普及程度非常重視,而由於紅軍高度重視海航戰術的發展,也就對無線電的標準化和普及化有很高要求,那些航母上放飛出去的轟炸機需要時刻和後方艦隊保持良好的通信,有這層需求在,陸軍方面當然也慢慢希望炮兵、對地攻擊機等支援單位,可以隨時和步兵通過無線電設備保持密切聯繫。
「照你說的,戰場火力強度那麼大,這車長一不小心就要被流彈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