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世界大戰
第七十三章 鐵甲基礎
改動后的整體的設計變為了前主動輪加上后履帶推進器再加上雪橇的的設計結構。並獲得了「雪橇汽車」的專利,克格雷斯本人當時是在法國的盟國沙俄工作,還因此受到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器重,成為了皇室首席機械師兼皇帝的私人司機。
王爾琢還親自爬上國造P29型半履帶摩托車,試著看了一小會兒,他估計這款半履帶摩托車上應該可以搭載像孟加拉聯盟軍第五軍團使用的那種國造無後坐力炮,也可以直接搭載重機關槍作戰。
英國的汽車工業實力也不差,1925年革命后國有化的奧斯汀汽車、MG、沃克斯豪爾、貝德福德、利蘭、羅浮……這些堅實的汽車工業基礎,也給中國早期的民用和軍用汽車工業發展提供了不小的幫助。
即便經歷了長達十年的經濟停滯,而中國則經歷了三個五年計劃建設時期的高速發展,中美之間的國力差距還是存在一條短時間內難以跨越的鴻溝。
彭雪楓還調侃說:「在裝甲兵內部,我們很多同誌喜歡叫他戰犬坦克。」
中國的汽車工業的確落後於美國,但這主要是在規模上面,具體在汽車方面,中國的汽車工業由於接受了來自英國和法國的大量技www.hetubook.com.com術轉讓,不僅沒有落後於美國,甚至在部分技術細節上還在美國、德國之上。
歐戰期間克格雷斯將半履帶車的設計和專利賣給了雪鐵龍公司,1919年以後雪鐵龍公司被公社政府國有化以後,通過效仿中國推行了一線工人直接參与工廠管理的「敏捷生產」體制,公司生產效率很快就有了質的提高,在一大批一線工人的改進之下,雪鐵龍在舊專利的基礎上設計出了新的半履帶車。
特別是那些坦克部隊——
尋淮州則說:「我聽說空降兵那邊,黃公略,這個名字你聽過吧?國際志願旅的英雄,大名人。他就提出過一個構想,就是用現在紅空軍主力的運輸機運四,直接空投國造P29型半履帶摩托車,拿來做牽引輕型無後坐力炮的載具。」
等到王爾琢跟著彭雪楓、尋淮州一行人到達諸城的裝甲兵軍事基地的時候,眼前所見到的一切都讓他感到十分新鮮、稀奇。
彭雪楓曾經做過中國駐美大使館的武官,當時為了進一步了解美國汽車工業的實力,彭雪楓曾經專門到底特律和芝加哥做了三個月的秘密調研,他告訴王爾琢和尋淮州:「我們這一點本錢和圖書,放在亞洲的歷史上已經算空前,然而與美國比起來又怎麼樣呢?告訴你們,美國僅僅是福特汽車一家公司,在二十年代十年間就生產了超過一千萬輛的汽車。」
德國漢堡天文台的1米口徑天文望遠鏡,就標志著這時代最高標準的光學技術。
諸城分軍區幫助第一裝甲軍修了大量的車庫,全都用來停放兩個坦克旅和兩個摩托化步兵師下轄的大量車輛,遠遠看去,知道的明白這是裝甲兵部隊的基地,不清楚的還以為是來到了全國最大的一個汽車工廠。
德國的光學工業確實發達,1897年蔡司光學就成立了天文部門,從此開始生產專門觀測太空用的望遠鏡,他們對屈光度計算的精確度要求到小數點后12位,因此對設計人員的素質要求也更高,通常一個設計團隊是由設計主任和多名助手組成,其中不少是物理學或數學博士,而這樣的設計團隊在全世界範圍內,頂多也就有十幾個而已,大部分還都在德國。
「戰犬?」王爾琢略感疑惑。
這種半履帶相比于老專利的結構更加成熟,行走結構略有不同,更適合越野行駛,還能在沙漠和雪地環境通行,並且配備了6缸發動機和4速變速箱,採
和圖書用了卡車輪與履帶結合的方式,前部為車輪,後部為半履帶結構全車載重為950公斤,能夠滿足裝載迫擊炮或重機槍的需求,並被命名為P29型半履帶車。
中國從法國得到的技術轉讓,就是這一型號的半履帶車,中國的工程師們又在法國P29型半履帶車的基礎上做了大量的改進設計,比如把車頭換成摩托車頭,增加發動機動力使其可以作為坦克和火炮的牽引車使用……等等。
紅軍第一裝甲軍下屬的這兩個摩托化步兵師,就裝備了不少國產改進的P29型半履帶摩托車,它使用了中國自行研發的、馬力比法國版更強的4缸1.5升引擎,加之自重只有1.56噸,所以這種輕型半履帶摩托的公路時速達到了70千米每小時,只是載重量也因此削弱,車輛乘員則可以搭載三人。
目前總裝方面已經為正在組建當中的裝甲兵部隊,提供了六十四輛34式坦克,再加上過去中國從法國購買的雷諾FT-17和AMR-35坦克、從購買並大規模仿造的卡登·洛伊德小坦克,駐紮在諸城的紅軍第一裝甲軍下轄的兩個坦克旅和兩個摩托化步兵師已經擁有了不下於三百輛的裝甲戰鬥車輛和數百輛運輸用hetubook.com.com的摩托車、汽車和卡車,足夠部隊現階段的訓練之用。
一千萬輛汽車這個數字實在太令人震驚了,即便其中絕大多數都是T型汽車這種「丐版小汽車」,可龐大的規模還是能令人深刻醒悟到美國的工業基礎是多麼雄厚。
不過它各種結構還不完善,只是一個試驗品。所以之後克格雷斯又對帕卡達汽車和巴爾特汽車進行了實驗型的改進,並完善了整體結構。
「倒也不要泄氣。」尋淮州鼓舞眾人道,「政務院不是還沒有公布第三個五年計劃的白皮書報告嗎?可能中國經濟的增速,又要令世人大吃一驚。」
國造P29型半履帶摩托車外貌小巧,全部車長也才三米,前面的摩托車頭駕駛位置可以乘坐一人,後半部分的車身車頭還可以再做兩名乘員。
對於歷史上向來「省吃儉用」,常打裝備劣勢之仗的紅軍來說,諸城的這個紅軍第一裝甲軍可謂陣容豪華。對於剛剛離開孟加拉回國的王爾琢來說,跟孟加拉聯盟軍那種比起民初紅軍也強不到哪裡去的軍備情況,紅軍第一裝甲軍的實力更是讓人跌破眼球。
「因為今年不是狗年嘛!」尋淮州大笑,「戰犬坦克,很好形容出34式坦克的可靠性來,恰到好處。和*圖*書」
這些中型坦克擁有一個非常容易記住的名字,「34式坦克」,其重量遠超過英國同志送來的十幾輛卡登·洛伊德小坦克,但通行性能卻一點不差。
美國的汽車保有量排在世界第一名,德國的人均汽車普及率也排在世界第一名,但英法在汽車工業的發展都不算差,早在歐戰爆發之前的1909年法國人阿道夫·克格雷斯就設計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半履帶汽車,這是一款直接在老爺車上改裝履帶的產物「涅皮爾」。
在廣袤的訓練基地前,排列整齊的坦克,猶如一片鋼鐵構成的叢林,遠遠望去,灰色質地的金屬鋼甲不時又在日光的照耀下,發出一陣陣黝黑的光澤。在每一棟鋼鐵巨獸的面前,都延伸出一支50或75毫米口徑的炮管,在炮塔中則藏著一挺用於近戰清掃敵人步兵的機槍,真可謂是全副武裝,恰似一座可以移動的刺蝟碉堡。
王爾琢親自檢查了好幾輛坦克的履帶,使用這些機械構造的裝置,國產坦克也可以越野通過各種各樣不同的崎嶇地形,總裝備部的研發人員們高度重視國產坦克的通行性能,每一款新型號的坦克在出廠之初,就會首先進行各類檢查通行性能的實驗,保證它可以應對大多數野戰戰場的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