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新秩序
第四十七章 國家安全法案
自從吞併了斯科普里和尼什以後,這幫塞爾維亞亂黨就成為了保加利亞國內最棘手的問題。在世界大戰期間,保加利亞軍隊已經碾死了數以千百計的亂黨來為西方疆土的安定團結鋪平道路,即使是在戰後規模略有縮小,但是捍衛秩序的鐵拳絕不會因此而變得軟弱。
首相佩特科·斯塔伊諾夫匆匆進入弗拉納皇宮,向自詡為拜占庭繼承者的鮑里斯沙皇彙報道:「尼沙瓦行動已經正式開始……陛下,政府也把相關情況通報給了我們在柏林和維也納的盟國,威廉皇帝支持我們的行動。」
1918年底,在巴勒斯坦壯烈的失敗和伊拉克淪陷后,奧斯曼軍隊被迫在塔爾蘇斯山區建立陣地,情況達到了極限。穆斯塔法·凱末爾帕夏堅決拒絕了塔拉特帕夏防守阿勒頗的直接命令,而是有序地撤往北方構建防線。
有些人的言辭則更加激烈,索菲亞最知名的日報《晨報》用粗體大字印刷著:「戰爭即將來臨!塞爾維亞人要佔領馬其頓!」。這一警告源自貝爾格萊德大會上宣布的目標之一,「呼籲在巴爾幹建立新秩序」,而保加利亞的保守派認為其唯一目的就是呼籲推翻大保加利亞和_圖_書。該報紙還刊登了保加利亞將軍尼古拉·日科夫的一篇文章,他聲稱,保加利亞完全沒有發動戰爭的準備,唯一的解決辦法是立即請求德國和奧匈帝國進行調解……
在首相佩特科向鮑里斯沙皇彙報情況的時候,保加利亞的軍警已經開始在國內各大城市行動起來,士兵們一手拿著《國家安全法案》、一手揮舞槍支和棍棒,衝進所有被列為危險人物的寓所裏面,翻箱倒櫃,如遇反抗,當場開槍格殺勿論。
倫敦除了繼續向挪威的峽灣派出雷擊艦和潛艇艦隊,在北海中部布雷以外,就是進一步擴大徵兵規兵模,組建更多支遠征軍部隊;
這些,是歐洲的主要國家。
柏林的軍備重整計劃實施了將近一年時間,德國的戰爭準備總算比經濟大危機剛剛爆發的時候好轉許多,德法邊境上的齊格飛防線也正在從零開始建起,無數堡壘拔地而起,既擴大了德國國內的經濟需求,也給威廉二世增添了更多安全感……
「奧地利政府不置可否。」
然而,對於奧斯曼帝國來說,麻煩還沒結束,戰爭帶來的飢荒、逃兵劫掠和阿拉伯人叛亂等等問題持續發酵,使土耳https://m.hetubook•com.com其在戰後沒能獲得多少勝利果實,就連高加索地區的喬治亞、亞塞拜然都未能吞下,只得坐視德國控制了至關重要的巴庫油田。
「奧地利人呢?」
現在索菲亞政府已經放棄了任何談判或者妥協的嘗試,在德國和軍方的建議下,鮑里斯沙皇也決定採取和奧地利人相同的辦法,而且他還要做得更加極端。
而與巴爾幹地區局勢密切相關的另一大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外交態度卻也十分微妙。
1918年10月5日,正值保加利亞沙皇國建立十年的紀念日,保加利亞與馬其頓名義上再次統一,大保加利亞成立。但保加利亞在戰後最初幾年屬實煎熬,如同陷入一場戰爭中那般差點崩潰。民族主義准軍事組織、赤衛隊、農民准軍事武裝在大街小巷武鬥,國家幾近破產,軍隊卻無法解除動員,因其需要在西部省份維持秩序。
「那麼,召集內閣和總參謀部會議吧,既然帝國別無選擇,就只剩下內戰一途……」
1938年年初,全歐洲都籠罩在了一層戰爭陰雲之下,好像所有人都很清楚新的世界大戰一觸即發,唯一的疑慮只是戰和_圖_書爭爆發的確切日期而已。
現在……鮑里斯沙皇就坐在索菲亞城郊的弗拉納宮中,他的想法與奧匈帝國的卡爾一世皇帝類似,保加利亞已經別無選擇,除了主動出手鎮壓內部騷亂再一致對外以外,別無任何辦法。
都靈忙於提前調整戰時體制,擴大軍工生產的規模、強化國家民兵的訓練;
地緣政治上,保加利亞也越來越孤立,退而專註于內部事務,外交家們指望著德奧霸權來維護歐洲的和平,很少再關心塞爾維亞或羅馬尼亞的情況,如果不是德軍總參謀部的提醒,保加利亞政府可能連塞希羅三小國正在秘密組成貝爾格萊德同盟都還不清楚。
幾乎沒有人會天真地看待這項協定——這是保加利亞政壇的共識,無論是左派還是右派,都明白條約的簽署國將利用它對抗保加利亞。
又一次在安泰普壯烈的失敗后,軍隊付出了慘重的損失,但在高加索方面南撤的生力軍投入戰場后,土軍懷著孤注一擲決死一戰的信念,終於在馬拉什城附近勉強擋住英軍的進攻,「馬拉什奇迹」以後,土耳其的局勢逐漸好轉,德軍開始從歐洲戰場調來大量部隊增援,土耳其終於取勝。
那麼,在那些次和圖書要的小國呢?
洛林根大公在皇帝陛下面前挺直了腰,說的非常清楚:「陛下!我們別無選擇!戰敗一定意味著帝國的解體,但是如果不作戰,我們一樣要坐視帝國在六個月或是十個月以後,被義大利人和塞爾維亞人徹底摧毀!現在派出軍隊控制布達佩斯,我國政府還能握有戰略上的主動權,如果時機遷延,維也納就只能坐等審判日的到來!」
在兩位將軍的反覆勸說之下,卡爾一世皇帝再也沒辦法回望他那份「大多瑙河合眾國」的美好藍圖——
由於西色雷斯的領土糾紛,土耳其和保加利亞雖然都是同盟國的盟友,雙方邦交卻並不和睦——
二十年代,保加利亞政治舞台上的多個派系爭個你死我活,保加利亞的君主立憲制和民主制度岌岌可危,一戰的戰爭英雄「偉大光復者」鮑里斯沙皇,隨時準備跳到前台,變成保加利亞的皇室獨裁者。
但幾乎就在首相入宮彙報「尼沙瓦行動」進展的同時,一則來自塞爾維亞的消息佔據了保加利亞各大報刊的頭版頭條,許多人認為醞釀已久的外交事件終於有了下文,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和希臘之間的協議終於敲定,貝爾格萊德條約由此正式誕hetubook.com•com生。
上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保加利亞的邊疆得到充足的拓展,但是,保加利亞的內部仍舊矛盾重重。保加利亞有近一半的人口是少數族裔,由土耳其人、希臘人、羅馬尼亞人、阿爾巴尼亞人以及最為反骨的塞爾維亞人組成。
巴黎早在去年就變成了一座大兵營,除了戰爭和復讎的怒吼以外,城市中再無其他聲音,成百上千的汽車、裝甲車車隊,幾乎是一秒不曾停歇的朝敦刻爾克、凡爾登和盧森堡的前線開去;
上一次大戰中,土耳其面臨著大英帝國排山倒海的攻勢,土軍在凱末爾指揮下雖然依靠丘吉爾的愚蠢,取得了加里波利戰役的大勝,但土軍在中東地區依然損失慘重,在高加索戰場也被尤登尼奇指揮的俄軍擊垮,最終被迫撤離到安納托利亞的山區。
「政府會為針對塞爾維亞知識分子以及任何疑似分離主義叛徒的抓捕行動開綠燈,這就是尼沙瓦行動,盧科夫將軍已經獲得國家安全法的授權,議會的所有少數民族政客,還有民間的少數民族作家、藝術家、記者……都會一併逮捕。」
所有人都在爭分奪秒,維也納政府即將做出派遣軍隊鎮壓國內匈牙利民族主義者的決定,在歐洲的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