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民國不求生

作者:宇文郡主
民國不求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九卷 新秩序 第一百零二章 望向北方

第九卷 新秩序

第一百零二章 望向北方

王亞樵提出建議說:「那麼,接下來一段時間我們就要密切密注意德國、荷蘭、澳大拉西亞與夏威夷之間的無線電信號,重點破譯這一方位的密電。」
南洋戰區的地面部隊,則主要以空降兵、陸戰隊的精銳部隊為主,不像北方戰區這樣集中了大量裝甲兵精銳,甚至組建出了一整個兵團的裝甲部隊。
聯盟艦隊里戰力最強、艦艇最為新銳的一航戰,目前也是以中途島為母港。
「北方戰區一個裝甲兵團,三個步兵兵團,再加上炮兵軍和配屬的空軍部隊,光是現在,就已經在東北集中了五十萬人進行換裝、集訓,每天涉及到的物資、資金和人員,都是天文數字,關係重大,對外情報處的俄羅斯工作看來做得很差勁,還遠遠不夠,淳和,你們今後要重視起來。」
張雲逸很注意後勤方面的工作,他在青島接受林淮唐的會見時,就曾經和林淮唐談到過這個問題:
在古今中外的戰史中,經常有所謂「精兵」的出現。像愷撒時代的羅馬軍,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軍,拿破崙時代的法軍,往往在戰場上都是每戰必勝,所向披靡。他們不僅是精兵,而且也是一種遠比其同期的其他軍隊較為優越和-圖-書的軍事組織。
中途島現在的軍港規模還在不管擴建之中,中國的計劃就是把中途島打造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平洋中轉站。在未來,中途島還要承擔極為海量的轉運任務,說不定會有上百萬人、幾百萬人的武器裝備和物資將通過中途島轉運到美國的西海岸去。
理論上來講,蘇俄紅軍的補給依靠遠東蘇維埃共和國本地的工業生產能力應該就能滿足,不然這些年來蘇俄維持在烏拉爾前線的軍隊豈不是早就餓垮了?然而實際作戰中,還必須考慮到一旦北方戰區的大軍前往烏拉爾地區參戰以後,可能在後勤補給方面對蘇軍造成嚴重的擠占效應。
雖然勝利對於軍事組織的優越與否為一重要考驗,但並非惟一的標準。一支小型兵力,無論它是如何精銳,也還是可能被較多兵力所壓倒,儘管後者並不太優越。面對著惡劣的政治和經濟環境,即令是素質優秀的兵力也還是難免於戰敗,但那決不是其本身的過錯。
林淮唐最擔心的就是紅海軍的主力艦隊遭到德國海軍的突然襲擊。
以精銳程度而言,現在還在集結過程中的北方戰區部隊,絕對稱得上是紅軍之冠。和圖書
北方戰區的部隊都是精銳之師,兵員都是從全國遴選出來的,這也是因為紅軍在陸軍方面的戰略,始終都把俄羅斯戰場視為首要的第一戰場,所以地面部隊的精銳悉數集中在北方戰區,當然關係重大。
「俄羅斯……我國對俄情報工作,目前還是以蘇俄方面的信息為主。」
北方戰區最重要的敵人,很可能不是白俄軍隊,而是西伯利亞嚴酷的氣候和自然環境。張雲逸需要跨過數千里上萬里的距離,確保這支現在就已經超過五十萬人,將來在戰爭時期很可能超過一百多萬人、兩百多萬人的大軍擁有最基本的後勤保障。
而且在北方戰區的組建過程里,作為北方戰區最高統帥的張雲逸,也破格引入了許多紅軍過去不重視,或者說是和紅軍過去許多軍事原則相衝突的新觀念,特別是引入了大量管理方面的新觀念,使北方戰區比起過去的紅軍部隊,更加註重組織和後勤以求對物質資源作最有效的使用。
俄羅斯的情報。
原本用來維持蘇軍前線部隊的鐵路,現在還必須承擔起運輸中國軍隊和相應補給物資的任務,有限的運力就像一條繃緊的繩索,可能一不小心就會在不堪重負中https://m.hetubook.com•com徹底崩斷。
更了解海軍的崔昌益說道:「護航艦隊的規模都不大,我認為德國海軍真想要發動突然襲擊,更可能把目標直接鎖定到中途島,但那前提是德國人已經在外交上成功拉攏到了美軍太平洋艦隊,不然行動是很難成功的。」
然後,也要考慮到蘇俄盟軍的補給問題。
林淮唐敲敲桌子,明顯是很不滿:「對外情報處要加強俄羅斯方面的工作!這些事情,你們今後要直接和北方戰區對接,組織一個常務的委員會來負責。」
淳和看起來也是自知這樣有些說不過去,所以還是補充道:「契卡和對外情報處有深度合作,契卡……蘇俄的契卡在白俄軍隊核心的軍事部和總參謀部里都埋有非常高級別的線人,所以我們掌握到的情報絕對是一手屬實,不會存在任何問題。誇張一點來說,白俄元首薩文科夫剛剛下達的最新命令,可能還沒有到軍事部部長馬爾可夫的手上,就已經先通過契卡的線人送到了我們的手上。」
林淮唐點了點頭,算是認可了王亞樵的考量,談完海軍的問題以後,他又把話題拉回到了大陸上,只是這一回談的不再是歐洲大陸的情報問題,而是更加關乎于https://www•hetubook•com•com東共聯自身國防保障的亞洲大陸情報問題。
北方戰區這個第一裝甲兵團,包括了一整個坦克軍和數個摩托化步兵軍,算得上是紅軍里最高規格的試驗部隊了。
從制度上來講,白俄方面的情報工作應該由對外情報處負責,然而實際上對外情報處對白俄並不上心,數量有限的情報也幾乎都是直接從蘇俄契卡那邊抄過來的。
「鐵道部、機械工業部和紅軍鐵道兵司令部負責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複線的工作,不過這個項目幾年來都還沒有太大進展,按照原計劃,要想完全修通西伯利亞大鐵路東段的複線,至少要到1940年。」
北方戰區作為東共聯在南洋戰區以後設立的第二個戰區,已經差不多完成了戰區編製的組建工作,除了此前在秦皇島集訓的北方戰區第一裝甲兵團由鐵道轉運到哈爾濱,再由哈爾濱轉運到赤塔以外,另外還有三個兵團也都在東北集結,其中北方戰區一兵團已經初步完成換裝工作,即將裝車運往赤塔。
擔任護航任務的艦隊艦艇數量都比較少,而且主要是以防空、反潛的驅逐艦為主,就連大型的裝甲巡洋艦數量都不多,德國海軍如果把戰前唯一的奇襲機會留給護航艦隊,和圖書那未免就太不划算了。
「……俄羅斯戰場的自然條件可能比紅軍歷史上經歷過的任何戰場都更為惡劣和殘酷,在冰天雪地的荒原里,有組織的科學後勤管理將是制勝的唯一原則。北方戰區必須較多利用各種年鑒的統計資料,參謀人員需要懂得數學模式,最好是從工業系統里抽調一批人到我的司令部來,作戰參謀也要盡量啟用有工業管理經驗的人來……」
「我們的護航艦隊,有沒有可能遭到敵人的偷襲?如果存在這個可能性,護航艦隊的損失會有多大?」
這就需要北方戰區的司令部善於運用科學管理,除了要具備高校的動員能力以外,也必須具備嚴密的組織能力,確保戰區擁有的資源能被切實運輸到前線。
19世紀下半葉,美、德、俄、法等國軍隊先後建立鐵道部隊。1861~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中,雙方鐵路均遭破壞,聯邦軍始設運輸部和建築隊,分別管理鐵路軍事運輸和修復被破壞的鐵路、機車車輛。其中,建築隊每隊700餘人,又劃分為線路隊和橋樑隊,均由鐵路工程師領導,戰爭期間共修復鐵路1000餘千米。
然後,最好的情況就是紅軍能直接依靠強大的物質力量把敵人壓倒並終於獲致全勝。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